繁体版

宣室寝殿外,常安声如洪钟地第三遍喊道:“陛下,该上朝了。”

可是殿里仍然无声无息,守夜的小太监道,“陛下一定是睡沉了。常公公,还是进殿去叫吧,别误了早朝。”

已经辰时二刻了,他这才推门进殿,这一看大吃一惊,龙床上空无一人,他陡然转身,问那守夜地小太监,“殿下人呢?

守夜的小太监吓得哭道,“陛下没有出来啊……”

还是常安比较镇定,想了想,皇上也只会去一个地方,就吩咐小太监,“拿好陛下的龙袍和皇冕到椒房殿,快快快。”

等他们匆匆赶到椒房殿,刘彻已经快用完早膳了,见他们跑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抚掌笑道:“算你们还知道上这来!”却又淡淡地补了一句,“未央宫的守卫还要加强啊,朕半夜进了皇后寝宫竟然没人发现。”

常安擦擦汗,“是,奴才去知会未央卫尉李广将军一声。”

刘彻想了想,“他们一个时辰有一队侍卫巡逻一遍整个未央,这还不够严密。你告诉他,椒房殿要专门派一队人守夜,这里要时刻有人守护。”

“是。”常安应道。

刘彻偏过头问阿娇:“你让谁做你的大长秋?”

知秋赶紧行礼道:“是奴婢。”

刘彻知道阿娇的这个婢女做事很谨慎,负责大长秋一职,宣达皇后旨意,管理中宫事宜是最好的人选,“你每个时辰安排十个太监宫女守夜,白天就不要给他们安排事情,晚上才有精神。人不够的话,就让常安给你派。”

常安忙道,“奴才马上调上五十个人来。如今未央宫只有太后和皇后两个主子,人手很够用。”

刘彻点点头,柔声对阿娇说,“喜欢这座宫殿吗?”

阿娇一直侧脸凝视着自己的丈夫,他似乎没有伤心的样子,反而多了几分沉着冷静,英俊极了。见他看着自己,她点点头,认真地答道:“喜欢。”

椒房殿地墙壁是粉红色的,很浪漫的颜色,她确实很喜欢。只是这座宫殿比太子东宫大得多了,先帝的后妃全都挪到长乐宫陪伴皇祖母,左右宫殿都没有人住,冷清了不少。

刘彻笑得灿然,“我让他们刷上一层金粉,会更漂亮,你说好不好?”

“好啊!”阿娇一口答应了。

“我六岁那年说过,‘若得阿娇为妇,当作金屋贮之。’现在,我就要给你一座金屋子。”

金屋藏娇的故事,早就流传到朝廷上下,连淮南王都送上了纯金打造的金屋子。阿娇笑了一下,轻声道,“金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

刘彻爽朗地一笑,眸子里尽是了然,“我上朝去了。”

阿娇温柔地一笑,起身亲自为阿娇束上玉腰带,又将冠冕轻轻为他戴上,左右打量了一下,正了,才系上。

刘彻一把揽住她的纤腰,贴向自己,“今天要和三公议事,你自己乖乖先睡,我一忙完就回来。”

阿娇点点头,“知道了。”任由他搂着走到殿门口,目送他乘着轿撵往宣室才罢。

现在是小寒,阿娇穿着月白色的白袍,知秋为她披上黑色大棉袍,上用金线绣着凤凰,就拉紧了风帽,吩咐道,“知秋,你带着阿婉和阿冉两个留下来打理陛下安排的事吧,知明跟着我,一会儿我要去天碌阁一趟。”

“是!”知秋答应了,阿娇的轿撵就到了,阿娇见原本明黄色的帷幔都换上了月白色的,就知道是知秋悉心安排的,如今国丧,大行皇帝又是她的公公兼舅舅,丧仪与她要加倍留意。

阿娇乘上轿撵,带着知名和小宫女们,往长乐宫去了。

知秋她们进了殿,阿婉就咋呼道,“好冷啊,还是殿里暖和,咱们殿是未央宫最暖和的了吧。”

“那当然了,咱们娘娘可是皇后。”阿冉笑嘻嘻的,“知秋姐姐,咱们殿里的人怎么会不够用,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两百多人吧。”

知秋拿出典册算了算,“两百六十人,再调四十个人就够了,不过要安排踏实可靠的人,你们来帮我看看。”

宣室。

百官朝拜,叩拜完毕,太常宣读圣旨,“受命承天,皇帝诏曰:丞相卫绾,因年事已高,免去建陵侯卫绾丞相一职。因卫绾侍奉两朝,劳苦功高,加封建陵侯五千户,为万户侯,专任皇帝太傅。择魏其侯窦婴任丞相,赵绾任御史大夫,田蚡任太尉。钦此。”

田蚡听到任命自己为太尉,不禁得意,他早就跟姐姐王太后提过,朝廷上得要有王家的人,否则就是他窦家的天下,看来姐姐是跟皇帝说过,一封就是三公,谁让他是国舅呢!

窦婴倒没有多想,恭恭敬敬地领旨谢恩。田蚡便忙出列,和御史赵绾一起道:“臣领旨谢恩。”

下一道旨意就是众卿的安排,太常奏报了护送先帝灵柩去阳陵的事,派了仍留在常安未去封地的胶东康王刘寄护送灵柩,其他臣子无事奏报,常安便宣布退朝,单单留下三公。

高高的皇榻上,刘彻单刀直入地点名问道:“窦婴,你可知道我为什么撤掉卫绾,命你当丞相吗?”他不待窦婴回答便接着说:“时移世易,事贵

从其权。我大汉朝休息得也够久了,是时候变一变了。朕希望在你们手中,为朕开创一片锦绣河。”

“治国之道,在于选贤与能,所以为今之计是要选拔人才,为我所用。我打算在全国各地发布求贤令,可由地方官员推举贤能,也可自荐,来京应试,由公车署负责接待,管理膳食,丞相觉得如何?”

窦婴也尚儒学,朝堂上下却尽是黄老之风盛行,如今新帝继任,正好除旧迎新,便赞道,“如此甚好!陛下千秋鼎盛,而先帝遗臣多已经老迈,确实该选些年轻人出来历练历练。臣,很赞同。”

田蚡正打着月复稿想怎么恭维一下新政,谁知刘彻却说:“那就好,太尉……”

田蚡愣了一下,才道:“陛下”

“你今日就要好好视察督促皇宫和皇城的守卫,要严密,规整,机警。我派我的侍卫首领陪你一起,就当是我亲自视察了赵扶桑。”

赵扶桑应声出列,“臣在。”

“你现在就陪着太尉去,仔细看。”强调后面三个字,赵扶桑威武地应了一声,心里却在偷笑,皇帝那里是要他陪太尉视察,明明是不相信太尉布阵的能力,却不漏痕迹。

打发了他那个傻舅舅,刘彻嗖地从皇榻上跳起来,“走吧!你们两个陪我去一趟敖仓,去看看咱们的国库。”

***

阿娇陪皇祖母聊了一会儿,出了长乐宫,去到石渠阁。

“《周礼》收在哪一栏?”阿娇问看管石渠的小吏。

“左手起第七个书卷中间一栏。”小吏恭敬而又麻利的答道,“娘娘,可要小人为你取来?”

“不用了。”阿娇一笑,“你去忙吧。不用来打搅我。”

石渠阁占地广而清净,书卷整洁,按架排列,一卷一卷分门别类。阿娇徜徉其间,如入梦境。

也不知过了多久。

“十二爷来此,想要借阅什么书籍?”

她站在书架之后,听见石渠小吏在外低低的声音,愣了一愣,才想起所谓是她的十二弟,小王夫人的儿子胶东康王刘寄。

“我听说,”男子声音清越,“济南伏生曾经批注了一本《尚书》,藏在石渠阁?”

“的确是有这回事,”小吏恭敬笑道,“在这边。《尚书》可是儒学之书,十二爷喜欢儒学么?”

“是啊。”刘寄顿了一顿,是翻阅书卷的声音,“当今朝廷行政温和,当以儒家之雷厉积进,一扫风气。”

“可是……太后娘娘一直信奉的是黄老啊。”

“黄老——哼,黄老也是好的。只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刚柔并济,才是上策。”

阿娇听了入耳,忍不住诘的一笑,心道,这个小子,倒是锋芒毕露,仗着皇子身份,敢与阿婆唱反调。不过彻儿平日里也是这么说的,他总是看不惯黄老黄老,一辈子清净无为。

“谁在那边?”少年听见了笑声,扬声问道。

阿娇抱着书卷,从书架这边转出来,嫣然道,“十二弟也好儒学吗?”

天光从一旁的窗棂中照射而入,极白的一束,白衣白冠的少年回过头来,颔带贴着肌肤,玉石一般的风采。

“皇嫂?”刘寄讶异道,“不知娘娘在这儿,打扰了。”说着就要下跪。

阿娇阻道,“起来吧,怎么多会不见,生分了。”

刘寄不羁地一笑,“阿娇姐可不是以前的阿娇姐了,是堂堂皇后,大汉朝的国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