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042章 母仪天下(1)【3000字~~】

后元二年九月,地动,月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太微是三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轸、翼之北,大角之西,轩辕之东,一向被视为天子之所。天有五星,地有五行。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这五星逆行据守太微,代表天子之所必有大事出,多因应在皇帝身上。

景帝本来就身体孱弱,今秋原本只是患了伤风,没想到这病一日重过一日,竟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到了十二月,天气愈加寒冷,景帝的病更是日渐沉疴,缠绵病榻,于是刘彻便日日守候在宣殿,伺候在景帝的病榻前,持汤喂药,事事亲为。景帝与这个他最疼爱的儿子难得有这么长时间的相处,虽然病着,也欣慰于父子的天伦之乐。

不过就因为景帝的病,这一年的年关,朝廷上下都过得极为惨淡,不论是谁,都没有想到景帝会一病不起。尤其是窦太后,三年前,她的小儿子去世,如今又将会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每日都哀叹担忧,还好有阿娇日日陪伴着。

这天晚膳之后,景帝觉得精神好了些,让刘彻扶着他走到窗边坐下,又见秋月清风,觉得舒畅了不少,他让刘彻坐在自己身边,“彻儿,你说过,江山和美人,你选江山,这,你可要记着。”

刘彻当然不会忘记,那时父皇不同意他娶阿娇,还告诉他,要让江山稳固,就不能娶阿娇,让又一个外戚家族崛起。

“父皇,我不会忘记。儿子不会让您担心的事发生。”

“嗯。”景帝轻咳了几声,“彻儿,我问你,当皇帝,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是制衡!”刘彻垂了眼眸,“父皇这些年一直在做这件事,五分梁国是为了制衡诸侯国;诛杀周亚夫,是怕儿子压制不住这些老臣”

景帝点点头,“你都知道了,不过,为了你,我还做过一件事”

“是!”刘彻的头埋得更低了,“是临江王刘荣我的大哥。”

景帝有点涣散的眼神里是否也还有他那位长子的影子,帝王的心,从来都是最难以捉模的,“虽然那个结果不是我想要的,但,却是最好的结果。他活在这个世上,与他,也是痛苦。”

“人说,虎毒不食子,可是我难怪,这件事折了我不少寿吧,呵呵呵”

“父皇”刘彻眼睛一红,就要掉下泪来。这些事,他怎会不知道,父皇一步步地都在为他铺路,铺那条通往皇权的路,他怎么能辜负。

“彻儿,那些软弱的感情,是你站在世间顶峰最不需要的东西。”景帝的声音似哭似笑,“就算有朝一日挡在你面前的是你母亲,是你妻子……踩过去。”声音很轻,很轻,却有一种悲凉的沧桑。

“儿子明白。”他怎能不明白,父皇为了他这个儿子,杀死了他的另一个儿子,就是为他做出的最好的示范,示范如何做一个皇帝,做一个寡人。

宣殿的常侍在殿外禀道:“陛下,丞相卫绾和太傅汲黯道了。”

“宣。”景帝气有点虚了。

刘彻站起身,侍立在景帝身边,他的两位师傅就进来了,行过礼,景帝道:“你们两个很好,为朕教导太子,教得很好。”

“陛下过誉了。”卫绾和汲黯拜道。

景帝摆摆手,“朕很满意,你们就不必谦虚了。以后还要如此,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不过眼下有件更重要的事,要你们二位为朕参详。”

“陛下只管吩咐。”两人齐声道。

“我想为太子行冠礼”

两人都是聪明人,一点就透,皇帝病重,太子尚未成年,恐登基难以秉权,所以想要早行冠礼。但是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恐有人非议。

身任丞相之职的卫绾率先开解道,“陛下放心。虽然男子二十弱冠,然事贵从权,并不死板迂腐,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太子今年虚岁十五,即将十六了,完全可以行冠礼了。”

“不过行冠礼应当是二月。”汲黯提出问题。

卫绾道,“还是那句话,事贵从权,陛下若是觉得需要,臣等现在就可以着手准备。”

这话正合了景帝心意,“你们快快去办,我想,就在这正月二十二最佳。”

“是!”两人领了旨,便出殿去了。

“卫大人,陛下的病有这么严重吗?我看陛下还蛮精神的,况且陛下今年才虚岁四十有七。”汲黯不解直问道。

“陛下的身体,陛下最清楚。既然陛下急着要操办太子成人冠礼,那一定是”下面的话隐去不说,汲黯也就明白了。

宣殿内。

“父皇,你的身体”刘彻有点担忧。

景帝有点乏了,“冠礼是必须的。虽然是过虑了,但是我可不希望当年吕后临朝称制的事再发生。”

当年汉高祖死后,汉惠帝英年早逝,惠帝的两个儿子先后嗣位,但都因年幼,由吕太后掌政权,长达十六年。虽然窦太后没有吕后那样的谋略和气度,刘彻也不会是惠帝那样的孱弱君主,但景帝总要确保无虞才放心。

>刘彻握住景帝的手,“父皇,您的千秋霸业,儿臣一定会为您实现。”

景帝有点涣散的眼神闪过一丝耀眼的光芒,他欣慰地点点头,这个儿子的才能胜过他,他很放心。唯一让他不放心的,是阿娇背后的外戚,不过他相信,儿子的狠心,不会亚于他。

后元三年正月二十二,百官云集宗庙,参加太子的冠礼。窦太后、王皇后、太子妃以及在长安的三位公主:平阳、隆虑、零陵等人都到宗庙来观礼。主持冠礼的大宾是丞相卫绾,赞冠的是太常窦安国。

到了吉时辰时三刻,景帝方坐着轿撵来到,身穿五爪黑袍礼服,带着十二帘的龙冠,亲自为儿子主持成人冠礼。此时景帝已经元气大损,需有两命侍从左右搀扶方能站稳。

太常窦安国也不耽搁,景帝才下轿撵,他就宣旨道:“受命承天,大皇帝诏:皇太子刘彻,已届成年,自即日起,朕决意命其行监国事,着即加冠,命字曰:通!择吉日行大礼,钦此。”

又道,“今日是黄道吉日,奉大皇帝命,在此行太子冠礼!请百官上贺!”

群臣按照官衔排成四队,跪下高喊,“皇帝千秋万岁万岁,皇太子千岁。”

景帝挥了挥手,窦安国代道,“平身吧。”

窦安国又道,“献太子元服。”

太祝呈上了为太子加冠的黑色织锦绣龙纹礼服,侍从们当即为太子穿上,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

窦安国赞道:“吉日良辰,天赐元服,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天命非改,保兹厥土,予以四方,克定厥家,介尔眉寿,福祚无疆。”

最后太祝呈上垂九帘的皇冕。

窦安国唱道:“请陛下为皇太子加冠。”

刘彻跪在景帝脚边,景帝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皇冕拿起来,端端正正地给刘彻戴上,抚着刘彻的头,“刘彻,你成年了。你要,撑起,大汉的天下。”说完,就要支撑不住了,两个侍从赶紧扶着他上了轿撵,风一般地回宣室去了。

窦太后和王皇后不放心,也跟去了宣室,平阳和隆虑也随去了。阿娇在一旁看着刘彻,仍然跪在哪儿,头低低的,心中也一阵酸楚。

他的悲伤,她感同身受。

但她并没有走过去,只是站在一边,远远地看着他,陪着他,担心着他。

跟她一样留在宗庙的,还有零陵公主刘妍。她望着那座雄伟的宗庙,这里供奉着她的祖宗的牌位。而她的哥哥临江王葬在蓝田葬于蓝田,据说每年都有数万燕子衔土置于冢上;她的母亲葬在葬于长安城南的柏郎亭东。如今,她的父亲也要走了吗?后元三年正月甲子日,孝景皇帝逝世,享年48岁。遗诏赐给诸侯王以下至平民应该继承父业的人每人爵位一级,全国每户一百钱。把后宫宫人遣散回家,并免除其终身的赋税。

皇太子刘彻即位,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王皇后为皇太后。

立太子妃陈氏为皇后。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