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争鼎西南第八十九群星汇粹之下(2)

抱歉各位读者本来写了新章但突如其来的‘当机’把存稿毁了!这好先请各位将就一下看吧!

*********************************************************

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研发未来具有战略压制性的喷气式战机和导弹之外!中国基础技术的渐进式航空发展依然没有停步,毕竟前者所要跨越的技术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是后世中国在没得到充分外援的前提下都卡了那麽多年!而眼下虽说有充足的人力和财力从国外引进问题不大(这时西方对中国的航空领域也没技术封锁),但这时的喷气动力的研发在全球也才刚刚起步而已,就算想从外引进也没几个可以引进参考的理想样品!此时的中国还算是走在这个时空世界前列的,虽说做第一吃螃蟹的未必能保证取得第一个收益!但却能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积累,开发经验和人才培训以奠定坚实基础!

而穿越者带来的绝大部份未来资料又太过浅薄零散,就算经过三雄以强力手段统一后汇整:除了能提供一个模糊的初级岗领目录外真正能迅速投入实用的资料廖廖无几!而穿越者中真正懂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个也没有(满脑子粪青独尊自以为是主角模式的‘臭嘴滥笔’蠢材倒是不少)开发过程中才发现其涉及的技术专业之多,构成之复杂远超过穿越党最初的构想!以至在连续投入巨额资金和大批高等专业人才并有国外航空大师带领下多年攻关还是未取得让人满意的成果!不过三雄还是坚持了下来,为了将来的技术换代基础他们还是咬牙用特别基金支撑。就算倒台后这些专家团队与所有的相关资料设备都被完整无缺地转移到了西北的安全基地,项目没停,团队也没散!只是资金比从前缩紧了很多,可就算这样他们还是默默无闻的尽职着自己的工作。终于在而二战前期拿出了自己来之不易的成果,虽然对不少穿越者来讲这有些来的有些太迟了而感到不满意!但是他们在多年不断遭受失败的折磨下,咬牙坚持模爬滚打中所积累的丰厚经验还是为日后新中国的航空业更新换代的高速腾飞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上交了一批完整而充足的独立团队~

当然要满足眼前对航空现代化的需要专统活塞动力飞机的进一步推研还真不能越过,所以对活塞动力的推进仍不能放松而且为了能有效地充实本国的开发技术为研发团队充填更多的不同色彩!他们对外国的航空大师引进仍在继续,接着德意志大师后法国的高卢艺术家也接连登场,日后创造著名幻影系列神话的法国达索创始人也走上了中国近代航空大飞跃的超巨舞台,马塞尔·布洛赫(这是他的原名达索是二战中为逃月兑纳粹而改得)1892年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犹太人家中不得不再次惊叹犹太人人材辈出,1913年毕业于法国高等航空学校,随后从事螺旋桨设计工作,他设计的螺旋桨装备了当时法国的好几种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法国航空技术处工作,并与朋友亨利·波太兹一起创立了航空设计公司。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布洛赫曾设计过多种运输机和轰炸机。受邀来中国后他曾想中国空军推销过自己公司的作品。SEA.4双座战斗机也曾得到了陆航部队的亲睐获得了500架的定单不过在交付了300架后就因为陆航队换装新型战机而中止,总算当时的‘黄杉军’得到批准组建自身的“前线后备支援航空队”才吃下了未完的飞机,公司与面临困境而他日后闻名于世的喷气机研发还没开始哪!不过三雄敏锐地发现了达索另一个天赋研发新式螺旋桨设计工作!

说来惭愧!此时在全球航空发展中都属起点高、大投入和构思先进的中国航空业在首次起跳中因为工业技术基础薄弱,前进指标定的过高再加上引进国外和国内自行开发技术造成标准过多、散乱而重复!多国标准不同造成难以兼容与相互合作差外在几个关键性技术环节有严重缺陷,其中最令穿越者没有想到的竟是螺旋桨设计制造!?本来中国虽在穿越者的加盟下追击较早,起步也不算太晚!但因为一开始走的是‘野路子’却乏真正系统的管理和学习,一开始又没有政府的支持,再加上一开始重视不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新式气动外型、发动机、新式机翼、飞机结构新材料和空战武器上,偏偏就是漏了这关键的螺旋桨推动器!后来在新型机开发过程中才发现,以前在200米左右低速过程中问题并不明显的螺旋桨技术在新型下悬单翼金属高速机的速度超过300逼近400进而向500发动冲击阶段问题不断:先是使用寿命太短,后来发现螺旋桨设计不合理空中转湾俯冲时出现不稳定,进而在几次高速试验时螺旋桨叶片断裂造成事故等;后来才发现中国在这一直被忽略的环节上基础太弱,而且最关键的是三雄他们要求使用的是当时全新的全金属螺旋桨!当时国外航空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也是起步阶断值得参考的资料太少而偏偏穿越者在这方面的资料太少,中国在这方面也算是独立领先发展!后来发现中国在传统木制螺旋桨上也有很多不足!除了在新型材料上下功夫外就是还缺乏一个专业的领军核心人物而螺旋桨可不是那麽简单好搞的!看看国外运输机和各种船舶潜艇就知道其中要求的标准和技术高的很能提现一国的工业水准!船用螺旋桨还算好说,毕竟可以从经验丰富技术积累充足的欧洲德意两国引进合作,但新型空用高速螺旋桨可就难了!欧美此时也给不了多少帮助相反还要从中国学习!不过此时未来的法兰西幻影之父达索的到来却让三雄看到了另一个解困之人。

原名马塞尔·布洛赫在1913年毕业于法国高等航空学校后就开始从事螺旋桨设计工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马塞尔应征入伍,被分配到航空实验室,承担了高德隆GⅢ(GaudrenGⅢ)双翼侦察机螺旋桨的改进设计。马塞尔的一位朋友的父亲赫奇是室内装璜商,能制作上好的家具,于是马塞尔就求他来制作自己设计的螺旋桨。由于新螺旋桨的销路很好,马塞尔被提升为中士。而赫奇的生产车间也因此一再扩建,当地所有制造家具的人都被请来制造螺旋桨,就连法国当时最有名的“斯帕德”(Spad)战斗机也装上了由马塞尔设计的螺旋桨他设计的螺旋桨装备了当时法国的好几种飞机。包括当时最快的期巴德13和布雷盖12等一战名机!此时就已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天赋,作为一名追求进步有远大抱负并时刻关注航空新技术发展的未来大师他当然对新型全金属高速螺旋桨有着非同一般的认知,不负所望地完成了中国军方交给他的任务,不但完善了新型的金属定距螺旋桨还进一步完成了当时首款定型的“风轮DSI”制式全金属恒速螺旋桨(当然金属螺旋桨的功制造应归功于中国机器加工和冶金水平的大幅提高!整提工业进步)的研发,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又开发了风轮2式四叶螺旋桨和风轮3式三叶螺旋桨的开发!其间他还参与了新型的燃油喷射和涡轮增压系通开发,还设计了一套新的滑油系统:包括辅助冷却发动机和几款新型的发动机整流罩鱼鳞片设计并得到了专利!不但如此他还对三雄布置的教学任务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但领导组建了中国首个专业系统研究螺旋桨专科的“螺旋动力研究所”成为中国日后在航空螺旋桨上研发的中坚大本营。不但在开发金属螺旋桨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成绩,传统的木制螺旋桨制加加工工艺上也日兼成熟后来还抢先提出并完善了人工复合材料制造新代螺旋桨,还在日常生产研究中带领分给他的学员及助手积极参于各种大胆的实践活动以丰富经验激发想想力

达索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富于创造,总是渴望了解新事物。不仅善于实践,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时也非常注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但又不赶时髦、脚踏实地。在每一个新方案中,仅仅采用一些较为成熟的新技术,稳步发展。尤其是后来在“幻影”系列战斗机的发展中,集中体现了为人称道的法国航空工业的“渐改法”,在跟随其学习工作者的后来影响下,该思路被后来的中国主流航空界广泛认同接收!而他这一派的学生在华的人数不是多大,可影响十分深远~~

在二战抗日和后来的新中国航空飞越都起到了带动航空业稳定发展的中坚作用,以至后来作品中有多款与达索名作相雷同被国外认为是抄袭!达索在中国获得成功后于1926年回国靠着从中国赚到的大笔资金创建了一家新的航空公司并带有几位在华培训的学员和助手帮忙,很快取得成功!二战爆发本国被占后不愿与德国法西斯合作的他在学生的帮助下逃到了中国加入了戴高乐组织的自由法国军并在学生好友的赞助下重建工厂同时为中国和自由法国军生产战机!后来在法国光复后回归祖国重建本国航空业的同时也不忘与中国学生的技术交流,被日后中国航空业遵为“中国航空业最好的朋友导师”~~

接着法国著名飞机设计师、直升机先驱布雷盖也来到了中国,当时他已是著名的航空大师其研制的布雷盖14、布雷盖16和布雷盖19已是中国空军早期大力引进装备并自我仿制改进的对地攻击机!不过三雄更看中的还是他在直升机领域的天赋!做为现代机动战理论的狂热信徒三雄早就对能做为可怕的近距低空对地武器平台和能做为快速轻便的多环境适用空中载具:直升机!有极大的兴趣。但很可惜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早在1919年就跑到美国了!(真是忌妒俄国人呀!他们竟出了那麽多的近代航空大师,当代航空巨匠几乎占一半)!他拒绝为高举民族沙文种族主义且有很强灭俄倾向的三雄服务!再加上身在美国以当时的中美关系三雄还真拿他没法子,只能派人间接破坏他的经营却无法让他屈服!只好找来有已密切合作关系的法国布雷盖,当然该工程还有在1907年设计的第一架载人直升机法国人保罗·科尔尼(PaulCornu)和在1923年设计旋翼机时,无意中解决了直升机的一个重大问题,发明的挥舞铰解决了困扰直升机旋翼设计的一个重大问题的意大利人谢巴(JuandelaCierva)及造出第一架现代意义上的直升机的意大利人卡拉蒂洛.阿斯卡尼奥(CorradinoD‘Ascanio)!不过自动倾斜器、周期变距装置、操纵杆和尾桨都是中方穿越者整理出的他们负责进一步整合完善!在完备的技术支持和充足的资金下很快就取得了成功,在1922年3月23日中国首架直升机。全球首架最现代的成功直升机“竹蜻蜓一号”在山东的“旋翼空气动力”研究院试飞成功。该机外型与原时空德国二战开发的Fl-282“蜂鸟”直升机初期型号很相似,不过因为当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操作与动力系统体积大而稳定性差,造成外型更大但飞行性能低了不少只能栽一人,而且航程仅为六公里、升空极限700米、最大时速50千米/时、爬升90米/分(没法子为减轻重量和气动性只好减少油箱的容量)再说这只是试验机!无法搭载武器,但已成功实现了空前的平滑性和稳定性,大马力的现代引擎、螺旋浆与穿越者设计的简易非传统机身结合(机身是由穿越者设计的仿现代型)。但公布的成果还是镇惊了世界标致着中国航空领域在自旋动力飞行器上已全面领先!不过这明显不能满足三雄的期望,他们需要的是能做为未来武装直升机使用的武器平台和可以快速在多种地型转移兵力及轻型火炮的低空载具!竹蜻蜓一号虽然成功综合了当时的多种先进技术试飞成功,并表现出了还算“不错”的机动性能,但只是一种单人飞行器再加上飞行速度不除了用作低空侦察和某些“特殊”用途外不具备任何战术或战略使用价值!所以下令一面在原型机的基础上进行继续开发放大以研制一款综合性高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机!一面下令在兵分两路分别就轻型武装直升机和重型运载式直升机进行开发再立项,这两组项目都是完全交给国内的新建团队(全是华人)而且秘密进行,其间虽得到了同等的重视和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可是比起重型运输机组的磕磕碰碰进展缓慢,攻击武装直升机组的进度却快的多,这不是因为武直组的人得到了什麽金手指,而是开发组的人从开始用了一种取巧的设计思路:不是像重运直那样试图复制未来的“支奴干”或米格-6,而是采用了一种在当时很普遍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开发一种复合式直升机,能在飞机构形和直升机构形之间顺利转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而且因为机身可以采用小飞机的机身并以常规推动飞机不但速度快的多而且机身上也省去了重新设计的环节时间,在1924年的7月在远东地区完成了初次试飞,外型类似苏联的实验A-7旋翼机!但进行了完全不同的新设计:成员为两人,前方为武器操控员,后方为驾驶员;虽然前驾位可以进行简单操控一般情况下不使用,武器才是其真正的亮点:机头上装载了一挺可上下30度移动炮口的最新德制加斯待13.35毫米重型双管机枪——一种初级加特林式速射机枪!机身的两边挂架上各安装了并列两门的40毫米火箭发射巢已初具现代武装直升机的雏型!不过因为发动机与传动设备的不成熟不太适应苏联地区的寒冷气侯环境接连发生事故未能如愿列装部队~~

接着又是一位来自英伦的未来新星!未来的“喷火”之父雷金纳德·米切尔!这位日后鼎鼎大名的英国航空业骄子因其较早尝试单翼设计的先驱和其特殊地位而被专门从英国请来的,不过他身上那种英国人特有的傲慢和其日后连本国同事也难以忍受的狂妄不驯却差点把一切都搞砸!还好他是以研制高速竞速飞机被聘来的当时中国已在1920年和1921年的施奈德杯航空大塞上联得亚军!(对冠军意大利队有一定放水!首先中国未派出最先进飞机,其次当时有穿越者加盟的中国工业飞速进步使其在发动机技术上已全面领先于意大利了!)正准备在1922年的施奈德杯上一鸣惊人夺冠(对外宣称)!雷金纳德·米切尔(ReginaldMitchell)自1917年起加盟休坡马林公司以来傲气十足。虽说初出茅庐但却表现出了一个新锐航空技术专家的进取冲劲,提出了不少当时过于超前的设计思想,但却不顾公司当时没有那麽资金支持,再加上他的固挚己见和目中无人终于惹火了老板同事,趁着与中国展开商业合作的机会一脚把满月复压抑抱怨的雷金纳德.米切尔一脚踢到中国去,可以说是众大腕中请成本最低的一个,几乎没等中方代表开口!不过等请回来才发现这真是个不好伺侯的“刺头”!不过急于发展航空领先技术的三雄还是决定忍受了他那令人不快的狂傲为其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与设施资金,而且真对他不合群(老与别国专家闹矛盾)的缺点干脆在西北的新建航空基地给他专设了一个研究所!就这样自负自大的英国大腕也无法挑剔的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来,他在得到之前无法想象的优厚条件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任务,中国希望他造出全球最强的飞机!而这个目标也刺激了米切尔全力发挥他的创造力与野心,在充足的资金与某些超前技术资料的支持下突破是理所当然的,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他就先后完成了全金属张壳构造、椭圆形薄机翼、分裂式襟翼、液压装置、新型气动装置电气化仪表等完全站在了航空技术的最前沿的领先技术!特别是液压装置、分裂式襟翼和电气化仪表的完成更进一步完善巩固了中国在穿越信息支持下业已突破的领先技术应用!并完全实现了中国的自主生产;不过米切尔的结局却是众外援中最差的,本来他研究的项目就是三雄做为打造未来‘二战中最强活塞战机’的机密实验计划,不可能轻易对外公开,所以在几次施奈德杯参塞飞机选拔上输给了意大利人马里奥.卡斯托蒂的作品(30年代意大利最有才华的飞机设计师。和英国的R.J.Michell(喷火的设计师)一样,马里奥.卡斯托蒂为马基飞机公司设计的一系列水上竞速飞机,曾经在“施奈德杯”竞速赛上获得31年和34年的两次冠军,达到709.209KM/H的速度纪录,直到1984年才被打破)他对此很不高兴并多次上报反映,而早已受够了这头‘约翰牛’无理狂傲的三雄在看到其价值已被榨干后,干脆趁着米切尔因病回国疗养的时机以他多次超支预算为名(其实来华大腕都有不过米切尔态度最差)解除了与雷金纳德.米切尔的合同!只付了他7万英镑就完事(不过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而这次事件后所造成的影响也让米切尔在业内的名声受损,但更糟的是不久之后因为三雄垮台和中国内战爆发负责为其办理存款业务转帐的英国银行破产了!他的多年酬金全部蒸发,米切尔曾一度打算学别的援华大腕回国自立门户独开公司的计划破产!不得不重回老东家休坡马林公司工作。一系列挫折又进一步恶化了病情,在提出‘喷火方案’与首架原型机试飞后就因病死去了!虽让喷火提前三年问世,可他也更早的死去了!要不是在中国时已完成了大部分研究和技术攻坚与草图设计,差点就让‘喷火’这款一代名机就此胎死月复中夭折了!米切尔之所以落得如此凄凉与他人缘差有很大关系!别的外援大腕在华其间都建立了自身的师生团队和充足人脉,并参加了一个巨大“国际友人互助会”日后就是出现个人困难也可以得到“互助会”的帮助(此举可为未来的新中国弄了不少人才)可自视极高的米切尔却没加入而且他在华工作多年可说是对教学员态度最差的一个,就连他的助手多年下来虽练出了本领可平日没少受他的气和任意指使,更别说他那英国式狂傲还不时说出一些有意伤害中国人民族自尊感情的妄言!总之随着米切尔的离开他的团队很快被拆分到其他小组,没来得及造出什麽有独立特色的产品,之后也无人再提起这段经历,就象落叶一般无声泯灭了所有痕迹!

比起来意大利友人可幸福多了!创造了后来CR.32箭之传奇的意大利工程师切莱斯蒂诺-罗萨特利(CelestinoRosatelli)其实最早是搞单翼机开发的,1922年被招到中国时已经搞了两年单翼战斗机的设计,但最终还是回到驾轻就熟的双翼机布局。再加上当时中意两国正处于紧密的全面合作热期,此时中国正好有了一个帮助意大利开发一款两国空军都需要的双翼式传统战机方案!菲亚特公司牵头合作,正有兴趣的罗萨特利马上加入并因其设计出众得到中意两国空军联合评判小组的一致认同而获得赏识,被委以设计小组组长的重任!不过因为已在中国的先进航空技术局工作过一段时间,受到了穿越者所带来的先进设计思想影响,他的起点比原历史上高了很多!一开始就用上了全金属结构(对罗萨特利来说是头一遭)以及金属和布混合蒙皮。机翼也回到更传统的设计——上机翼面积大于下机翼。第一批原型机配备420马力的菲亚特A.20直列发动机,于1923年开始试飞!并与1923年6月开始被意大利空军采购量产,一次就获得了250架的巨大定单这对罗萨特利和菲亚特来讲都是巨大的名利双收的喜讯!(CR.1直接达到了原时空CR.20的水平!)但骄傲的罗萨特利还是敏锐的发现他此时的雇主中国军方对此却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却是已被三雄各种超前的技术指标弄刁了胃口的中国空军虽不至于非要先进单翼机不可但却实在看不上菲亚特那性能‘低劣’的意制A.20十二缸液冷直列发动机!于是他马上针对此情况与菲亚特公司的工程师翟尔比(Zerbi)合作,由此时也在中国参与中央航空动力研究所合作的翟尔比设计开发了一款新型的A.30RA十二缸液冷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标定功率542至590马力,起飞时出力约690马力。A.30是一种理想的战机发动机,能够使飞机具有高的功率重量比,而且油耗低,运行可靠。基本达到了中国空军的需要被选为新一代基础战机!在本国的多家航空工厂进行了本土化的量产和修改!该机的武器为安装在机头上方的两挺12.7毫米布雷达-萨法特(Breda-SAFAT)机枪,通过射击协调器在螺旋桨旋转范围**击,每挺机枪都由一个设在飞行员前面的机体里的弹药箱供弹。也有一种方案以两挺安装在同一位置的萨法特7.7毫米机枪代替12.7机枪,但后者由于射程远、威力大而更受青睐。此外还可选装一台RA80-1型无线电台。这种配置方案最符合三雄所要求的高速、高远程大火力和现代化无线电联系!所以很快被陆航队列为标准配备!在中国生产的是完全国产化的,使用了中方自产的引擎和积枪与意方不同代号为“射日之箭”!但在生产了140架后,罗萨特利又推出了更先进的CR.2(其实就是原时空的CR.32)在CR.2的设计定型后不久,罗萨特利着手设计新型改良机!按比例缩小版,但借助于不断的风洞试验进一步完善了原来的设计。罗萨特利的新战斗机完全满足了航空部的要求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CR.4保留了CR.3的液冷十二缸的菲亚特A.30RA发动机。虽然略做改进,但在8,530英尺(2,600米)出力仍为592马力(2,750转/分)。发动机驱动一副双叶双螺距(地面调节)的菲亚特金属螺旋桨。机体结构使用杜拉铝管材制造,由四根大梁组成,这些大梁由一个U形截面桁条构成的三角形骨架连成一体,而骨架桁条又由成形铝材隔框支撑。接头及机身大梁的接头为钢制。从发动机到座舱的前机身、整个上机身地板及尾轮支柱附近区域全部为轻质铝板包覆。机身的其他部分为布质蒙皮。一个机头下颚部的圆形进气口将冷却空气引入安装在发动机下面的发动机架上的滑油和冷却水散热器。滑油箱位于机鼻最前端,外罩42片鳍状散热片,每侧21片。在发动机防火壁和飞行座舱间安装了一个90加仑(340.7升)的油箱。敞开式座舱配有标准的仪表及空中可调坐椅。飞行员由一个三片式有机玻璃风挡保护。CR.4的武器为两挺安装在机鼻的0.50英寸(12.7毫米)布雷达-萨法特机枪,通过射击协调器在螺旋桨旋转范围**击。每挺机枪都由一个安装在机身里的弹箱供弹,并可通过机身侧面的可拆卸面板补充子弹。每个弹箱可装350发12.7毫米子弹!尽管重量增加而动力仅略有提高,CR.4的最大速度还是提高到223.7英里/小时(360公里/小时)。满载1,916.5千克起飞时,CR.4的滑跑距离为880英尺(268.2米),爬升到10,000英尺(3,048米)需5分25秒。一些后期生产的飞机还在机身下增加了两个挂点,可以挂12颗5磅(2.3千克)、2颗100磅(45.4千克)或1颗200磅(90.7千克)炸弹可临时改作为轻行轰炸机使用而CR.4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超众的机动性和操作性,从而得到了中国空军普通士兵的喜爱,一口气生产了300多架!而后又到二战初长期生产从而成为中国空军在13年内的基层主力战机!在三雄倒台后南京、上海、武汉和西安兰州的工厂继续生产!不过在起落架、射击瞄准具和座舱仪表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保留了原有的武器和挂弹能力,改进发动机使之更适应南方和西北天气环境下的勤务率!一些改装成双座教练型——一直服役到1954年!成为中国空军长期使用的主力教练机!西北的中亚军区为了强化侦察和现场通信指挥能力还专门研发了一款强化无线电通信的CR.4在上机翼中央整流罩的前端装上了类似风车驱动(实际是利用飞行时的迎面风)的发电机,用于为一台加强式无线电收发报机提供动力,桅状天线则在上机翼的中间位置!取消了武装但后有一个专门的通信员可用于快速侦查和现场即时支挥,在镇压中压会教叛军和打退苏联干涉军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既时侦查与通信外还常作炮兵校射引导机)在与苏联新式的苏制伊-15和伊-16战斗机对抗中表现出色,伊-15火力和结构强度明显不足!伊-16虽是先进的单翼战机速度也更快但有着更好的机动性、更快的俯冲速度及更小的转弯半径。CR.32的两挺12.7毫米机枪射程也远于伊-16的四挺7.62毫米机枪(这也是三雄强调装备大口径航空机枪所在)这使得CR.32的飞行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原选择进入或月兑离接触。还可加装了挂弹架,可以挂载最重100千克的炸弹。被用于密接对地支援,实践证明对攻击苏军装甲车辆和回教叛军轻步兵与骑兵上特别有效!中亚军区还专门对部分机型进行强化改造换装了23毫米口径的加斯特双官机管炮和火箭发射巢(早期自制的)做为强击机使用!

本来该机是原打算做为中国空军最后一款双翼战机在1930年退居二线的但因为北方大乱后的河北山东航空工业受到严重破坏!剩下的大批技术人员和研究资料设备或是随黄杉军西移或是被南方财阀分割南迁!三雄原本制定的新一代高速单翼机换装计划破产,之后虽有个别地方军阀生产装备了一些新型机但因为资金和技术政治问题都不是主流!而后来在1931年南京方面还为强化空军战力专门与菲亚特合作搞了CR.33项目,该机以CR.32bis为基础,于1933年首飞。CR.33装一台700马力的菲亚特A.30R.C.35发动机和一副三叶螺旋桨。该机的起落架也做了改进,并保留了CR.32bis的两挺机翼上的7.7毫米机枪。CR.33的最大速度为262英里/小时(421.6公里/小时),航程435英里(700公里)。CR.33的性能显著提高!一时成为南京政府空军的象征生产了230架,主要装备主力空军,虽在镇压本国军阀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新型战斗机却连遭折翼!不过后来改装气冷引擎的易生产型仿CR.42!还是成为国军航空主力!该系列战机易生产,使用性高!且可改做多种用途,成为中国航空基干几十年可见其功底之深!并成为中国空军早期多位王牌的座机!如此多的美誉当然令赛莱斯蒂诺.罗萨特利名利双收除了巨大的经济利润外还在业内名声大涨!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已在高速航空技术发展的中国目睹了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出现的Rosatelli在双翼机上练手后又决心在单翼机领域拿出一款自傲的作品于是在1924年末参加了又一次的“双发重单翼机开发项目”于1925年6月拿出了自己设计的样机这就是日后大名的CR.25,该机虽在意大利不受待见但在中国却长期成为空军主力,本来罗萨特利是想设计一款海军用巡逻机,但三雄在亲自观看试飞后为其性能感叹决定将其改为侦察/轰炸机(再加上当时海军已选定本国的设计)再加上当时中亚战场的急需所以迅速修改后在新长安和中亚塔吉克的工厂投入量产,真对当时苏联干涉军已有空军出现和本机栽弹量不高的缺点,罗萨特利除了在载弹量上强化外,还设计了优秀的自卫武装!尽管中亚军区的陆航队对仅提高到500公斤(原版为300公斤)的载弹量表示不满,希望加装下部炮塔使其成为一款重型强击机但三雄最后还是遵重了工程师的个人创作,但允许部队做私下改装!在1925年生产了40架后就迅速投入到中亚战场,后来又陆续生产了120架,在中亚本机采用了一击月兑离战术!利用其速度快过当时大部分战机的优点专门袭击回教叛军与苏联的后勤补给点,而且常丢燃烧弹和“生化”弹!苏联空军对其束手无策!因为该机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风伯47’大型发动机该引擎虽最大出力不算太高但正常作战高度的最大持续速度超强且加速特别快(就连当时最快的仿P51天马战斗机也追不上)适合长距离奔袭,而其一击月兑离的战术也给苏军和中亚教党造成了巨大的物资人员损失,特别是苏军的各种技术兵器和燃料物资更是CR.25的重点打击目标!为此苏军强烈要求国内开发高速高空截击机的要求,从而间接促近了苏联国内航空技术的发展!另外还有一相关的趣闻,在北方大乱三雄倒台之后,部分在原北京中央航空工业研究所参与过CR.25研制的技术人员带着相关的图纸和模具逃到了上海可是又因为当地混乱竟争激烈立足不稳又几经辗转跑倒了江西最后在南昌立足,因为他们手里只有该机最初的无武装式样机图纸,所以就改成一款民用式客机,虽说价格不低但因为乘座舒适飞行性能好!很快被国民政府选为公用乘务机,不少地方富豪也购买甚至出口国外!由此武昌航空制造公司成为民国民族三大航空业支柱之一(主角和其他穿越者暗中资助的不算)在抗战中不但生产了新型战机还将CR.25改成一款重型重火力高空拦截机而著称!

莱斯蒂诺·罗萨特利在中国的工作随着1926年的北方大乱而中断,不过此时他已完成了大批课题攻关并积累丰厚的资金!不过在回国时他还是顺道带走了大多数自己多年培养的中国学生和助手!并将其推荐入菲亚特公司和别的意大利航空单位,继续深造,其中还有好几位他的学生在莱斯蒂诺·罗萨特利的保举下参与了意大利二战前的新一代战机开发工程,进一步积累了经验!后分别在二战中和战后回国参与到新中国的航空建设中,也算是影响深远~~

**********************************************************

多谢几位读者的提醒!菲亚特A.30RA发动机使用一种汽油、苯和酒精混合的燃料而不是普通的航空汽油。这是个问题不过在本书中已进入初步工业化的中国还是完全可以自产的!当然军方并不喜欢而是采用了本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既是符合简易汽油使用也是满足行政空号需要)另外前一段赶字太紧造成很多段落错误或短缺!所以最近要进行大修改无法更新章请读者见良!%>_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