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爭鼎西南第八十九群星匯粹之下(2)

抱歉各位讀者本來寫了新章但突如其來的‘當機’把存稿毀了!這好先請各位將就一下看吧!

*********************************************************

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研發未來具有戰略壓制性的噴氣式戰機和導彈之外!中國基礎技術的漸進式航空發展依然沒有停步,畢竟前者所要跨越的技術難度實在是太大了!就算是後世中國在沒得到充分外援的前提下都卡了那麼多年!而眼下雖說有充足的人力和財力從國外引進問題不大(這時西方對中國的航空領域也沒技術封鎖),但這時的噴氣動力的研發在全球也才剛剛起步而已,就算想從外引進也沒幾個可以引進參考的理想樣品!此時的中國還算是走在這個時空世界前列的,雖說做第一吃螃蟹的未必能保證取得第一個收益!但卻能為將來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技術積累,開發經驗和人才培訓以奠定堅實基礎!

而穿越者帶來的絕大部份未來資料又太過淺薄零散,就算經過三雄以強力手段統一後匯整︰除了能提供一個模糊的初級崗領目錄外真正能迅速投入實用的資料廖廖無幾!而穿越者中真正懂得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一個也沒有(滿腦子糞青獨尊自以為是主角模式的‘臭嘴濫筆’蠢材倒是不少)開發過程中才發現其涉及的技術專業之多,構成之復雜遠超過穿越黨最初的構想!以至在連續投入巨額資金和大批高等專業人才並有國外航空大師帶領下多年攻關還是未取得讓人滿意的成果!不過三雄還是堅持了下來,為了將來的技術換代基礎他們還是咬牙用特別基金支撐。就算倒台後這些專家團隊與所有的相關資料設備都被完整無缺地轉移到了西北的安全基地,項目沒停,團隊也沒散!只是資金比從前縮緊了很多,可就算這樣他們還是默默無聞的盡職著自己的工作。終于在而二戰前期拿出了自己來之不易的成果,雖然對不少穿越者來講這有些來的有些太遲了而感到不滿意!但是他們在多年不斷遭受失敗的折磨下,咬牙堅持模爬滾打中所積累的豐厚經驗還是為日後新中國的航空業更新換代的高速騰飛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上交了一批完整而充足的獨立團隊~

當然要滿足眼前對航空現代化的需要專統活塞動力飛機的進一步推研還真不能越過,所以對活塞動力的推進仍不能放松而且為了能有效地充實本國的開發技術為研發團隊充填更多的不同色彩!他們對外國的航空大師引進仍在繼續,接著德意志大師後法國的高盧藝術家也接連登場,日後創造著名幻影系列神話的法國達索創始人也走上了中國近代航空大飛躍的超巨舞台,馬塞爾•布洛赫(這是他的原名達索是二戰中為逃月兌納粹而改得)1892年出生在法國巴黎的一個猶太人家中不得不再次驚嘆猶太人人材輩出,1913年畢業于法國高等航空學校,隨後從事螺旋槳設計工作,他設計的螺旋槳裝備了當時法國的好幾種飛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法國航空技術處工作,並與朋友亨利•波太茲一起創立了航空設計公司。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布洛赫曾設計過多種運輸機和轟炸機。受邀來中國後他曾想中國空軍推銷過自己公司的作品。SEA.4雙座戰斗機也曾得到了陸航部隊的親睞獲得了500架的定單不過在交付了300架後就因為陸航隊換裝新型戰機而中止,總算當時的‘黃杉軍’得到批準組建自身的「前線後備支援航空隊」才吃下了未完的飛機,公司與面臨困境而他日後聞名于世的噴氣機研發還沒開始哪!不過三雄敏銳地發現了達索另一個天賦研發新式螺旋槳設計工作!

說來慚愧!此時在全球航空發展中都屬起點高、大投入和構思先進的中國航空業在首次起跳中因為工業技術基礎薄弱,前進指標定的過高再加上引進國外和國內自行開發技術造成標準過多、散亂而重復!多國標準不同造成難以兼容與相互合作差外在幾個關鍵性技術環節有嚴重缺陷,其中最令穿越者沒有想到的竟是螺旋槳設計制造!?本來中國雖在穿越者的加盟下追擊較早,起步也不算太晚!但因為一開始走的是‘野路子’卻乏真正系統的管理和學習,一開始又沒有政府的支持,再加上一開始重視不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新式氣動外型、發動機、新式機翼、飛機結構新材料和空戰武器上,偏偏就是漏了這關鍵的螺旋槳推動器!後來在新型機開發過程中才發現,以前在200米左右低速過程中問題並不明顯的螺旋槳技術在新型下懸單翼金屬高速機的速度超過300逼近400進而向500發動沖擊階段問題不斷︰先是使用壽命太短,後來發現螺旋槳設計不合理空中轉灣俯沖時出現不穩定,進而在幾次高速試驗時螺旋槳葉片斷裂造成事故等;後來才發現中國在這一直被忽略的環節上基礎太弱,而且最關鍵的是三雄他們要求使用的是當時全新的全金屬螺旋槳!當時國外航空發達國家在這方面也是起步階斷值得參考的資料太少而偏偏穿越者在這方面的資料太少,中國在這方面也算是獨立領先發展!後來發現中國在傳統木制螺旋槳上也有很多不足!除了在新型材料上下功夫外就是還缺乏一個專業的領軍核心人物而螺旋槳可不是那麼簡單好搞的!看看國外運輸機和各種船舶潛艇就知道其中要求的標準和技術高的很能提現一國的工業水準!船用螺旋槳還算好說,畢竟可以從經驗豐富技術積累充足的歐洲德意兩國引進合作,但新型空用高速螺旋槳可就難了!歐美此時也給不了多少幫助相反還要從中國學習!不過此時未來的法蘭西幻影之父達索的到來卻讓三雄看到了另一個解困之人。

原名馬塞爾•布洛赫在1913年畢業于法國高等航空學校後就開始從事螺旋槳設計工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馬塞爾應征入伍,被分配到航空實驗室,承擔了高德隆GⅢ(GaudrenGⅢ)雙翼偵察機螺旋槳的改進設計。馬塞爾的一位朋友的父親赫奇是室內裝璜商,能制作上好的家具,于是馬塞爾就求他來制作自己設計的螺旋槳。由于新螺旋槳的銷路很好,馬塞爾被提升為中士。而赫奇的生產車間也因此一再擴建,當地所有制造家具的人都被請來制造螺旋槳,就連法國當時最有名的「斯帕德」(Spad)戰斗機也裝上了由馬塞爾設計的螺旋槳他設計的螺旋槳裝備了當時法國的好幾種飛機。包括當時最快的期巴德13和布雷蓋12等一戰名機!此時就已充分顯示了他深厚的技術功底和天賦,作為一名追求進步有遠大抱負並時刻關注航空新技術發展的未來大師他當然對新型全金屬高速螺旋槳有著非同一般的認知,不負所望地完成了中國軍方交給他的任務,不但完善了新型的金屬定距螺旋槳還進一步完成了當時首款定型的「風輪DSI」制式全金屬恆速螺旋槳(當然金屬螺旋槳的功制造應歸功于中國機器加工和冶金水平的大幅提高!整提工業進步)的研發,不過他並沒有就此滿足又開發了風輪2式四葉螺旋槳和風輪3式三葉螺旋槳的開發!其間他還參與了新型的燃油噴射和渦輪增壓系通開發,還設計了一套新的滑油系統︰包括輔助冷卻發動機和幾款新型的發動機整流罩魚鱗片設計並得到了專利!不但如此他還對三雄布置的教學任務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不但領導組建了中國首個專業系統研究螺旋槳專科的「螺旋動力研究所」成為中國日後在航空螺旋槳上研發的中堅大本營。不但在開發金屬螺旋槳上做出了很多可貴的成績,傳統的木制螺旋槳制加加工工藝上也日兼成熟後來還搶先提出並完善了人工復合材料制造新代螺旋槳,還在日常生產研究中帶領分給他的學員及助手積極參于各種大膽的實踐活動以豐富經驗激發想想力

達索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富于創造,總是渴望了解新事物。不僅善于實踐,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同時也非常注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但又不趕時髦、腳踏實地。在每一個新方案中,僅僅采用一些較為成熟的新技術,穩步發展。尤其是後來在「幻影」系列戰斗機的發展中,集中體現了為人稱道的法國航空工業的「漸改法」,在跟隨其學習工作者的後來影響下,該思路被後來的中國主流航空界廣泛認同接收!而他這一派的學生在華的人數不是多大,可影響十分深遠~~

在二戰抗日和後來的新中國航空飛越都起到了帶動航空業穩定發展的中堅作用,以至後來作品中有多款與達索名作相雷同被國外認為是抄襲!達索在中國獲得成功後于1926年回國靠著從中國賺到的大筆資金創建了一家新的航空公司並帶有幾位在華培訓的學員和助手幫忙,很快取得成功!二戰爆發本國被佔後不願與德國法西斯合作的他在學生的幫助下逃到了中國加入了戴高樂組織的自由法國軍並在學生好友的贊助下重建工廠同時為中國和自由法國軍生產戰機!後來在法國光復後回歸祖國重建本國航空業的同時也不忘與中國學生的技術交流,被日後中國航空業遵為「中國航空業最好的朋友導師」~~

接著法國著名飛機設計師、直升機先驅布雷蓋也來到了中國,當時他已是著名的航空大師其研制的布雷蓋14、布雷蓋16和布雷蓋19已是中國空軍早期大力引進裝備並自我仿制改進的對地攻擊機!不過三雄更看中的還是他在直升機領域的天賦!做為現代機動戰理論的狂熱信徒三雄早就對能做為可怕的近距低空對地武器平台和能做為快速輕便的多環境適用空中載具︰直升機!有極大的興趣。但很可惜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早在1919年就跑到美國了!(真是忌妒俄國人呀!他們竟出了那麼多的近代航空大師,當代航空巨匠幾乎佔一半)!他拒絕為高舉民族沙文種族主義且有很強滅俄傾向的三雄服務!再加上身在美國以當時的中美關系三雄還真拿他沒法子,只能派人間接破壞他的經營卻無法讓他屈服!只好找來有已密切合作關系的法國布雷蓋,當然該工程還有在1907年設計的第一架載人直升機法國人保羅•科爾尼(PaulCornu)和在1923年設計旋翼機時,無意中解決了直升機的一個重大問題,發明的揮舞鉸解決了困擾直升機旋翼設計的一個重大問題的意大利人謝巴(JuandelaCierva)及造出第一架現代意義上的直升機的意大利人卡拉蒂洛.阿斯卡尼奧(CorradinoD‘Ascanio)!不過自動傾斜器、周期變距裝置、操縱桿和尾槳都是中方穿越者整理出的他們負責進一步整合完善!在完備的技術支持和充足的資金下很快就取得了成功,在1922年3月23日中國首架直升機。全球首架最現代的成功直升機「竹蜻蜓一號」在山東的「旋翼空氣動力」研究院試飛成功。該機外型與原時空德國二戰開發的Fl-282「蜂鳥」直升機初期型號很相似,不過因為當時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操作與動力系統體積大而穩定性差,造成外型更大但飛行性能低了不少只能栽一人,而且航程僅為六公里、升空極限700米、最大時速50千米/時、爬升90米/分(沒法子為減輕重量和氣動性只好減少油箱的容量)再說這只是試驗機!無法搭載武器,但已成功實現了空前的平滑性和穩定性,大馬力的現代引擎、螺旋漿與穿越者設計的簡易非傳統機身結合(機身是由穿越者設計的仿現代型)。但公布的成果還是鎮驚了世界標致著中國航空領域在自旋動力飛行器上已全面領先!不過這明顯不能滿足三雄的期望,他們需要的是能做為未來武裝直升機使用的武器平台和可以快速在多種地型轉移兵力及輕型火炮的低空載具!竹蜻蜓一號雖然成功綜合了當時的多種先進技術試飛成功,並表現出了還算「不錯」的機動性能,但只是一種單人飛行器再加上飛行速度不除了用作低空偵察和某些「特殊」用途外不具備任何戰術或戰略使用價值!所以下令一面在原型機的基礎上進行繼續開發放大以研制一款綜合性高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機!一面下令在兵分兩路分別就輕型武裝直升機和重型運載式直升機進行開發再立項,這兩組項目都是完全交給國內的新建團隊(全是華人)而且秘密進行,其間雖得到了同等的重視和資金技術和人力支持,可是比起重型運輸機組的磕磕踫踫進展緩慢,攻擊武裝直升機組的進度卻快的多,這不是因為武直組的人得到了什麼金手指,而是開發組的人從開始用了一種取巧的設計思路︰不是像重運直那樣試圖復制未來的「支奴干」或米格-6,而是采用了一種在當時很普遍更簡單的方法︰就是開發一種復合式直升機,能在飛機構形和直升機構形之間順利轉換,具有很高的實用性!而且因為機身可以采用小飛機的機身並以常規推動飛機不但速度快的多而且機身上也省去了重新設計的環節時間,在1924年的7月在遠東地區完成了初次試飛,外型類似蘇聯的實驗A-7旋翼機!但進行了完全不同的新設計︰成員為兩人,前方為武器操控員,後方為駕駛員;雖然前駕位可以進行簡單操控一般情況下不使用,武器才是其真正的亮點︰機頭上裝載了一挺可上下30度移動炮口的最新德制加斯待13.35毫米重型雙管機槍——一種初級加特林式速射機槍!機身的兩邊掛架上各安裝了並列兩門的40毫米火箭發射巢已初具現代武裝直升機的雛型!不過因為發動機與傳動設備的不成熟不太適應蘇聯地區的寒冷氣侯環境接連發生事故未能如願列裝部隊~~

接著又是一位來自英倫的未來新星!未來的「噴火」之父雷金納德•米切爾!這位日後鼎鼎大名的英國航空業驕子因其較早嘗試單翼設計的先驅和其特殊地位而被專門從英國請來的,不過他身上那種英國人特有的傲慢和其日後連本國同事也難以忍受的狂妄不馴卻差點把一切都搞砸!還好他是以研制高速競速飛機被聘來的當時中國已在1920年和1921年的施奈德杯航空大塞上聯得亞軍!(對冠軍意大利隊有一定放水!首先中國未派出最先進飛機,其次當時有穿越者加盟的中國工業飛速進步使其在發動機技術上已全面領先于意大利了!)正準備在1922年的施奈德杯上一鳴驚人奪冠(對外宣稱)!雷金納德•米切爾(ReginaldMitchell)自1917年起加盟休坡馬林公司以來傲氣十足。雖說初出茅廬但卻表現出了一個新銳航空技術專家的進取沖勁,提出了不少當時過于超前的設計思想,但卻不顧公司當時沒有那麼資金支持,再加上他的固摯己見和目中無人終于惹火了老板同事,趁著與中國展開商業合作的機會一腳把滿月復壓抑抱怨的雷金納德.米切爾一腳踢到中國去,可以說是眾大腕中請成本最低的一個,幾乎沒等中方代表開口!不過等請回來才發現這真是個不好伺侯的「刺頭」!不過急于發展航空領先技術的三雄還是決定忍受了他那令人不快的狂傲為其提供了最好的條件與設施資金,而且真對他不合群(老與別國專家鬧矛盾)的缺點干脆在西北的新建航空基地給他專設了一個研究所!就這樣自負自大的英國大腕也無法挑剔的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來,他在得到之前無法想象的優厚條件的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任務,中國希望他造出全球最強的飛機!而這個目標也刺激了米切爾全力發揮他的創造力與野心,在充足的資金與某些超前技術資料的支持下突破是理所當然的,在短短4年的時間里他就先後完成了全金屬張殼構造、橢圓形薄機翼、分裂式襟翼、液壓裝置、新型氣動裝置電氣化儀表等完全站在了航空技術的最前沿的領先技術!特別是液壓裝置、分裂式襟翼和電氣化儀表的完成更進一步完善鞏固了中國在穿越信息支持下業已突破的領先技術應用!並完全實現了中國的自主生產;不過米切爾的結局卻是眾外援中最差的,本來他研究的項目就是三雄做為打造未來‘二戰中最強活塞戰機’的機密實驗計劃,不可能輕易對外公開,所以在幾次施奈德杯參塞飛機選拔上輸給了意大利人馬里奧.卡斯托蒂的作品(30年代意大利最有才華的飛機設計師。和英國的R.J.Michell(噴火的設計師)一樣,馬里奧.卡斯托蒂為馬基飛機公司設計的一系列水上競速飛機,曾經在「施奈德杯」競速賽上獲得31年和34年的兩次冠軍,達到709.209KM/H的速度紀錄,直到1984年才被打破)他對此很不高興並多次上報反映,而早已受夠了這頭‘約翰牛’無理狂傲的三雄在看到其價值已被榨干後,干脆趁著米切爾因病回國療養的時機以他多次超支預算為名(其實來華大腕都有不過米切爾態度最差)解除了與雷金納德.米切爾的合同!只付了他7萬英鎊就完事(不過在當時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錢)而這次事件後所造成的影響也讓米切爾在業內的名聲受損,但更糟的是不久之後因為三雄垮台和中國內戰爆發負責為其辦理存款業務轉帳的英國銀行破產了!他的多年酬金全部蒸發,米切爾曾一度打算學別的援華大腕回國自立門戶獨開公司的計劃破產!不得不重回老東家休坡馬林公司工作。一系列挫折又進一步惡化了病情,在提出‘噴火方案’與首架原型機試飛後就因病死去了!雖讓噴火提前三年問世,可他也更早的死去了!要不是在中國時已完成了大部分研究和技術攻堅與草圖設計,差點就讓‘噴火’這款一代名機就此胎死月復中夭折了!米切爾之所以落得如此淒涼與他人緣差有很大關系!別的外援大腕在華其間都建立了自身的師生團隊和充足人脈,並參加了一個巨大「國際友人互助會」日後就是出現個人困難也可以得到「互助會」的幫助(此舉可為未來的新中國弄了不少人才)可自視極高的米切爾卻沒加入而且他在華工作多年可說是對教學員態度最差的一個,就連他的助手多年下來雖練出了本領可平日沒少受他的氣和任意指使,更別說他那英國式狂傲還不時說出一些有意傷害中國人民族自尊感情的妄言!總之隨著米切爾的離開他的團隊很快被拆分到其他小組,沒來得及造出什麼有獨立特色的產品,之後也無人再提起這段經歷,就象落葉一般無聲泯滅了所有痕跡!

比起來意大利友人可幸福多了!創造了後來CR.32箭之傳奇的意大利工程師切萊斯蒂諾-羅薩特利(CelestinoRosatelli)其實最早是搞單翼機開發的,1922年被招到中國時已經搞了兩年單翼戰斗機的設計,但最終還是回到駕輕就熟的雙翼機布局。再加上當時中意兩國正處于緊密的全面合作熱期,此時中國正好有了一個幫助意大利開發一款兩國空軍都需要的雙翼式傳統戰機方案!菲亞特公司牽頭合作,正有興趣的羅薩特利馬上加入並因其設計出眾得到中意兩國空軍聯合評判小組的一致認同而獲得賞識,被委以設計小組組長的重任!不過因為已在中國的先進航空技術局工作過一段時間,受到了穿越者所帶來的先進設計思想影響,他的起點比原歷史上高了很多!一開始就用上了全金屬結構(對羅薩特利來說是頭一遭)以及金屬和布混合蒙皮。機翼也回到更傳統的設計——上機翼面積大于下機翼。第一批原型機配備420馬力的菲亞特A.20直列發動機,于1923年開始試飛!並與1923年6月開始被意大利空軍采購量產,一次就獲得了250架的巨大定單這對羅薩特利和菲亞特來講都是巨大的名利雙收的喜訊!(CR.1直接達到了原時空CR.20的水平!)但驕傲的羅薩特利還是敏銳的發現他此時的雇主中國軍方對此卻不感興趣,主要原因卻是已被三雄各種超前的技術指標弄刁了胃口的中國空軍雖不至于非要先進單翼機不可但卻實在看不上菲亞特那性能‘低劣’的意制A.20十二缸液冷直列發動機!于是他馬上針對此情況與菲亞特公司的工程師翟爾比(Zerbi)合作,由此時也在中國參與中央航空動力研究所合作的翟爾比設計開發了一款新型的A.30RA十二缸液冷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標定功率542至590馬力,起飛時出力約690馬力。A.30是一種理想的戰機發動機,能夠使飛機具有高的功率重量比,而且油耗低,運行可靠。基本達到了中國空軍的需要被選為新一代基礎戰機!在本國的多家航空工廠進行了本土化的量產和修改!該機的武器為安裝在機頭上方的兩挺12.7毫米布雷達-薩法特(Breda-SAFAT)機槍,通過射擊協調器在螺旋槳旋轉範圍**擊,每挺機槍都由一個設在飛行員前面的機體里的彈藥箱供彈。也有一種方案以兩挺安裝在同一位置的薩法特7.7毫米機槍代替12.7機槍,但後者由于射程遠、威力大而更受青睞。此外還可選裝一台RA80-1型無線電台。這種配置方案最符合三雄所要求的高速、高遠程大火力和現代化無線電聯系!所以很快被陸航隊列為標準配備!在中國生產的是完全國產化的,使用了中方自產的引擎和積槍與意方不同代號為「射日之箭」!但在生產了140架後,羅薩特利又推出了更先進的CR.2(其實就是原時空的CR.32)在CR.2的設計定型後不久,羅薩特利著手設計新型改良機!按比例縮小版,但借助于不斷的風洞試驗進一步完善了原來的設計。羅薩特利的新戰斗機完全滿足了航空部的要求並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CR.4保留了CR.3的液冷十二缸的菲亞特A.30RA發動機。雖然略做改進,但在8,530英尺(2,600米)出力仍為592馬力(2,750轉/分)。發動機驅動一副雙葉雙螺距(地面調節)的菲亞特金屬螺旋槳。機體結構使用杜拉鋁管材制造,由四根大梁組成,這些大梁由一個U形截面桁條構成的三角形骨架連成一體,而骨架桁條又由成形鋁材隔框支撐。接頭及機身大梁的接頭為鋼制。從發動機到座艙的前機身、整個上機身地板及尾輪支柱附近區域全部為輕質鋁板包覆。機身的其他部分為布質蒙皮。一個機頭下顎部的圓形進氣口將冷卻空氣引入安裝在發動機下面的發動機架上的滑油和冷卻水散熱器。滑油箱位于機鼻最前端,外罩42片鰭狀散熱片,每側21片。在發動機防火壁和飛行座艙間安裝了一個90加侖(340.7升)的油箱。敞開式座艙配有標準的儀表及空中可調坐椅。飛行員由一個三片式有機玻璃風擋保護。CR.4的武器為兩挺安裝在機鼻的0.50英寸(12.7毫米)布雷達-薩法特機槍,通過射擊協調器在螺旋槳旋轉範圍**擊。每挺機槍都由一個安裝在機身里的彈箱供彈,並可通過機身側面的可拆卸面板補充子彈。每個彈箱可裝350發12.7毫米子彈!盡管重量增加而動力僅略有提高,CR.4的最大速度還是提高到223.7英里/小時(360公里/小時)。滿載1,916.5千克起飛時,CR.4的滑跑距離為880英尺(268.2米),爬升到10,000英尺(3,048米)需5分25秒。一些後期生產的飛機還在機身下增加了兩個掛點,可以掛12顆5磅(2.3千克)、2顆100磅(45.4千克)或1顆200磅(90.7千克)炸彈可臨時改作為輕行轟炸機使用而CR.4的最突出的特點是其超眾的機動性和操作性,從而得到了中國空軍普通士兵的喜愛,一口氣生產了300多架!而後又到二戰初長期生產從而成為中國空軍在13年內的基層主力戰機!在三雄倒台後南京、上海、武漢和西安蘭州的工廠繼續生產!不過在起落架、射擊瞄準具和座艙儀表方面做了進一步的改進;保留了原有的武器和掛彈能力,改進發動機使之更適應南方和西北天氣環境下的勤務率!一些改裝成雙座教練型——一直服役到1954年!成為中國空軍長期使用的主力教練機!西北的中亞軍區為了強化偵察和現場通信指揮能力還專門研發了一款強化無線電通信的CR.4在上機翼中央整流罩的前端裝上了類似風車驅動(實際是利用飛行時的迎面風)的發電機,用于為一台加強式無線電收發報機提供動力,桅狀天線則在上機翼的中間位置!取消了武裝但後有一個專門的通信員可用于快速偵查和現場即時支揮,在鎮壓中壓會教叛軍和打退蘇聯干涉軍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除了既時偵查與通信外還常作炮兵校射引導機)在與蘇聯新式的蘇制伊-15和伊-16戰斗機對抗中表現出色,伊-15火力和結構強度明顯不足!伊-16雖是先進的單翼戰機速度也更快但有著更好的機動性、更快的俯沖速度及更小的轉彎半徑。CR.32的兩挺12.7毫米機槍射程也遠于伊-16的四挺7.62毫米機槍(這也是三雄強調裝備大口徑航空機槍所在)這使得CR.32的飛行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原選擇進入或月兌離接觸。還可加裝了掛彈架,可以掛載最重100千克的炸彈。被用于密接對地支援,實踐證明對攻擊蘇軍裝甲車輛和回教叛軍輕步兵與騎兵上特別有效!中亞軍區還專門對部分機型進行強化改造換裝了23毫米口徑的加斯特雙官機管炮和火箭發射巢(早期自制的)做為強擊機使用!

本來該機是原打算做為中國空軍最後一款雙翼戰機在1930年退居二線的但因為北方大亂後的河北山東航空工業受到嚴重破壞!剩下的大批技術人員和研究資料設備或是隨黃杉軍西移或是被南方財閥分割南遷!三雄原本制定的新一代高速單翼機換裝計劃破產,之後雖有個別地方軍閥生產裝備了一些新型機但因為資金和技術政治問題都不是主流!而後來在1931年南京方面還為強化空軍戰力專門與菲亞特合作搞了CR.33項目,該機以CR.32bis為基礎,于1933年首飛。CR.33裝一台700馬力的菲亞特A.30R.C.35發動機和一副三葉螺旋槳。該機的起落架也做了改進,並保留了CR.32bis的兩挺機翼上的7.7毫米機槍。CR.33的最大速度為262英里/小時(421.6公里/小時),航程435英里(700公里)。CR.33的性能顯著提高!一時成為南京政府空軍的象征生產了230架,主要裝備主力空軍,雖在鎮壓本國軍閥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在抗日戰爭中面對日本新型戰斗機卻連遭折翼!不過後來改裝氣冷引擎的易生產型仿CR.42!還是成為國軍航空主力!該系列戰機易生產,使用性高!且可改做多種用途,成為中國航空基干幾十年可見其功底之深!並成為中國空軍早期多位王牌的座機!如此多的美譽當然令賽萊斯蒂諾.羅薩特利名利雙收除了巨大的經濟利潤外還在業內名聲大漲!不過他並沒有就此滿足,已在高速航空技術發展的中國目睹了各種先進技術不斷出現的Rosatelli在雙翼機上練手後又決心在單翼機領域拿出一款自傲的作品于是在1924年末參加了又一次的「雙發重單翼機開發項目」于1925年6月拿出了自己設計的樣機這就是日後大名的CR.25,該機雖在意大利不受待見但在中國卻長期成為空軍主力,本來羅薩特利是想設計一款海軍用巡邏機,但三雄在親自觀看試飛後為其性能感嘆決定將其改為偵察/轟炸機(再加上當時海軍已選定本國的設計)再加上當時中亞戰場的急需所以迅速修改後在新長安和中亞塔吉克的工廠投入量產,真對當時蘇聯干涉軍已有空軍出現和本機栽彈量不高的缺點,羅薩特利除了在載彈量上強化外,還設計了優秀的自衛武裝!盡管中亞軍區的陸航隊對僅提高到500公斤(原版為300公斤)的載彈量表示不滿,希望加裝下部炮塔使其成為一款重型強擊機但三雄最後還是遵重了工程師的個人創作,但允許部隊做私下改裝!在1925年生產了40架後就迅速投入到中亞戰場,後來又陸續生產了120架,在中亞本機采用了一擊月兌離戰術!利用其速度快過當時大部分戰機的優點專門襲擊回教叛軍與蘇聯的後勤補給點,而且常丟燃燒彈和「生化」彈!蘇聯空軍對其束手無策!因為該機采用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風伯47’大型發動機該引擎雖最大出力不算太高但正常作戰高度的最大持續速度超強且加速特別快(就連當時最快的仿P51天馬戰斗機也追不上)適合長距離奔襲,而其一擊月兌離的戰術也給蘇軍和中亞教黨造成了巨大的物資人員損失,特別是蘇軍的各種技術兵器和燃料物資更是CR.25的重點打擊目標!為此蘇軍強烈要求國內開發高速高空截擊機的要求,從而間接促近了蘇聯國內航空技術的發展!另外還有一相關的趣聞,在北方大亂三雄倒台之後,部分在原北京中央航空工業研究所參與過CR.25研制的技術人員帶著相關的圖紙和模具逃到了上海可是又因為當地混亂竟爭激烈立足不穩又幾經輾轉跑倒了江西最後在南昌立足,因為他們手里只有該機最初的無武裝式樣機圖紙,所以就改成一款民用式客機,雖說價格不低但因為乘座舒適飛行性能好!很快被國民政府選為公用乘務機,不少地方富豪也購買甚至出口國外!由此武昌航空制造公司成為民國民族三大航空業支柱之一(主角和其他穿越者暗中資助的不算)在抗戰中不但生產了新型戰機還將CR.25改成一款重型重火力高空攔截機而著稱!

萊斯蒂諾•羅薩特利在中國的工作隨著1926年的北方大亂而中斷,不過此時他已完成了大批課題攻關並積累豐厚的資金!不過在回國時他還是順道帶走了大多數自己多年培養的中國學生和助手!並將其推薦入菲亞特公司和別的意大利航空單位,繼續深造,其中還有好幾位他的學生在萊斯蒂諾•羅薩特利的保舉下參與了意大利二戰前的新一代戰機開發工程,進一步積累了經驗!後分別在二戰中和戰後回國參與到新中國的航空建設中,也算是影響深遠~~

**********************************************************

多謝幾位讀者的提醒!菲亞特A.30RA發動機使用一種汽油、苯和酒精混合的燃料而不是普通的航空汽油。這是個問題不過在本書中已進入初步工業化的中國還是完全可以自產的!當然軍方並不喜歡而是采用了本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既是符合簡易汽油使用也是滿足行政空號需要)另外前一段趕字太緊造成很多段落錯誤或短缺!所以最近要進行大修改無法更新章請讀者見良!%>_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