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九章 盛宴揚名 三

這一句話滿殿皆驚,陛下這是怎麼了,大過年的怎麼突然說句這話,這還守著外人呢。

有心人卻琢磨出點味道,莫非是為了剛才太極殿上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才問的?

高天城也是驚出一身冷汗,酒意卻是消退了不少。什麼情況,老子這是要為國爭光的,你作為國家元首不鼓勵也就算了,你怎麼還當著「外國代表隊」問起我的罪來了?是為你閨女和孫子報仇來了?不至于吧,你正兒八經的大唐皇帝還在乎這點事,這麼一琢磨高天城自己也想到肯定跟今天在太極殿上的發生的事情有關。

既然知道原因了,心里反而不慌張,但是自己絕對不能當作知道的,知道就是知法犯法了,這點頭腦小子還是有的,裝作迷糊的問道︰「今日元正朝會,天下大喜,外邦來朝,微臣不知何罪之有?」

李榮心里笑了笑,好小子,心思慎密啊,先給朕提醒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再提醒朕還有外人在場,好讓朕注意著點,行,有點門道!臉上還是板著臉,微眯著狹長的雙眼,慢慢的說道︰「汝還知道今日是個大喜的日子?朕有一問,汝剛才太極殿上所言可想到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

這吳恩可正待「披掛上陣」,一看倒是大唐皇帝自己先行出了馬,他不知道剛才太極殿上發生一切,總覺得觀察一下也好,看看是不是大唐給自己在演戲呢。

高天城一看驗證了自己的判斷,雖然不知道皇帝陛下想干什麼,但這個時候老老實實回答是錯不了,心里斟酌一下,慢慢說道︰「陛下是指剛才微臣在殿上所說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正是,汝也知道大唐初立,萬象更新,為何在朝會上說出如此詞句,難道大唐也讓百姓苦了嗎?」李榮的話語中竟然有了一絲凌厲,其實也是,剛才在殿上覺得此話說的極有深意,但當時程序繁多,實在不好計較,剛才自己這麼一琢磨,這小子是給朕潑冷水啊,倒是動了真心思想看看高天城怎麼說?

「微臣肺腑之言,陛下容微臣慢慢稟來。」

看見李榮隨意的點了下頭,高天城繼續說道︰「天城年幼,不懂大的道理,太極殿中所言實乃有感而發,發于肺腑,一片赤誠。」此時高天城經過太極殿上外公肖恩那番說辭,也知道剛才那位哭泣的老頭是為隴右的百姓委屈,雖然自己不知道具體情況,但大概知道是百姓被這次戰爭折磨得不輕,就順著這個話題說就是了。

心里篤定,頭竟然也是抬了起來,就那麼直愣愣的說了起來︰「太極殿上丁大人所言之事,句句直擊天城心扉。何為百姓?百姓為何遭此屠戮之罪?大唐將士的鮮血究竟為何而流?」

這連續三個問句讓所有的人陷入了沉思,都不知道今天這個場合一個八歲的孩子為何說出這樣的話,好像這個問題還真應該考慮考慮。

不管眾人,高天城繼續說道︰「自漢微,江北歷經四百年混戰,諸侯割據,各自為王。然百姓何罪之有,皆為漢民,不受外族屠戮,卻自殘于華夏大地!至大唐建國,為正,隴右大戰,大勝而歸,陛下賞賜深厚,眾將士莫不感恩戴德。然微臣有問,這慶功紅花染得是將士之血,更是百姓之血!正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今日外邦來朝,天城本不該如此孟浪大膽,但每思及此,心如刀絞,不得不言。」

「微臣年幼,不及眾位大臣思慮深遠、老謀持定,只有一片赤子之心獻于陛下。今日中書令所言微臣收獲甚多,微臣是大唐人,微臣家里更是世沐皇恩,微臣今日當講微臣心里所言,再請陛下責罰!」

「微臣嘗聞聖人言「民定,則天下定,君子當助王定民」,孟子嘗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先賢之言猶在耳邊,卻看今日我漢族百姓之慘狀,微臣斗膽進言,吾皇英明神武、文臣得力、將士歸心,不久大唐必是繼往開來之盛世,然百姓何苦,每思我漢族百姓被外族屠戮,天城恨不得以九歲之軀,上陳殺敵,天城自知此舉乃匹夫之勇,然天城一片赤心啊。」

「今日太極殿上,山呼萬歲、君臣同心,殿外旭日東升,一幅盛世景象,然天城每念百姓二字,便覺萬箭齊發、心痛不已,這才孟浪說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陛下今日問及,微臣便據實相告,吾皇英明,必將是大唐將士、大唐子民之福,隴右大勝,大唐當無戰事,更應珍惜百姓、勞惜民力,微臣斗膽進言,荀子嘗言︰君為舟,庶民為水,誰能載舟,亦能覆之!」

「微臣年幼,心中所想,如是而已,請陛下責罰,請諸位大人原諒則個!」一口氣說完的高天城有點口干舌燥,知道自己的語句有些凌亂,沒辦法,想到哪說到哪,好在沒卡文,出不了什麼大事的,自己一再提醒微臣年幼就是這個意思,這里面該拍的馬屁也都怕了,俺知道你們眾位大人都知道,只是你們考慮的深遠,小子年幼看不了那麼深遠,自然是有什麼說什麼,皇上和諸位大人們可別怪我。

這才注意到整個大殿都陷入一片沉寂,大家都在思考著剛才這個九歲孩子的話。大唐的大臣們想的是光引經據典這一關上這忠義縣公肯定是過關了,只是今日這場合你說的就是再有道理也好像有點不太合適,雖然一口一個陛下英明,但是這意見提的還是太尖銳了。但是這小縣公的才學絕對是沒問題了,看樣子還真有兩把刷子,就是聖心難測,看看陛下怎麼表態了。

那三個外族的外使自然是臉紅脖子粗的,本來對大唐的安排極為滿意,這好好的吃飯喝酒就是了,怎麼就出來一個九歲的孩子在這嘰里呱啦的說了半天,一口一個外族,一口一個隴右大勝,讓我們如何自處?只是咱是戰敗方,人家給自己皇帝提意見,咱也不好多說什麼,就看大唐皇帝如何表態了。

只有吳恩可感觸最深,今天看樣子不用殺手 不成了,這個九歲的孩子太令人可怕啊,從聖人、孟子到荀子,信手拈來,看樣子不像提前準備好的,不由得想殿外看了一眼,今個兒咱南周就看你了。

皇帝不表態,誰都不能說話,但是偏偏李榮就那麼坐著,眼楮空洞的望著殿外,不知道他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過了半晌,李榮才長吁了一口氣,所有人包括高天城也都是松了一口氣,就是,不管是獎是罰,您總得表個態,這樣干靠著能把人憋死的。

李榮突然的拍案而起,倒把眾人嚇了一跳,不難返的推開旁邊要扶住自己宦官,竟是自己鼓起掌來。這一下子眾人更是把嗅到了嗓子眼,您這是要干什麼啊,好歹您說句話啊。

李榮這才開了口,一聲朗喝「好!」

高天城的小心髒終于又從嗓子眼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李榮不管眾人神態,還是盯著大殿之外,一字一字的說道︰「天城所言,字字珠璣,實在讓朕心中震蕩。敢問諸君,天秤所言,諸君知否?」

不待眾人說話,自己接著說道︰「諸君是知道的,諸君老實持重,自然不肯將如此之話講與朕听。今日外使皆在,皆為友臨,朕也有肺腑之言,以誠相告!」

「自漢末,這中原便是一片狼藉,生靈涂炭,只是諸侯何時為百姓而慮?大唐建國,百姓不計,將士死傷十萬計。與諸位外使之主更是血戰不斷,今天佑大唐,我與諸君簽下休戰之約,當為幸事,每念及此,朕皆喜不自禁。」

「然天城所言︰先賢所言猶在耳邊,有幾人想到死去的百姓,朕沒想到,今日太極殿上中書令提醒了朕,剛才忠義縣公有提醒了朕,是朕記性不好?不是,是朕不願意去想,朕不願意去戳開這個血淋淋的傷疤,此乃朕之過也。」

「天佑大唐,九歲稚童,敢出言若此,朕必不負諸君所望,當以百姓為水,善待之!此乃朕肺腑之言,也勞煩外使轉告諸位君上,天下百姓皆為百姓,今天下大定,當共同惜之。」

這是所有的人早都站起來了,幾位外使也是恭恭敬敬諜著,只是心里免不了牢騷︰你雄好自己的百姓就行了,管我們干嘛?」

李容也是越說越激動,臉色都有些發紅了,伸手示意眾人莫言,自己繼續說道︰「朕心中之大唐便該如此,君父從善如流,諸君廣開思議,百姓富足知禮,朕的大唐便該如此!今日天城實在讓朕羞愧,也讓諸君羞愧否?此皆不論,今天下大定,天佑天下子民,朕必不負諸君所托、百姓所請,開創一個大唐盛世,諸君可願否!」

這個時候說不願意的肯定是嫌自己的腦袋在脖子上呆太久了的傻子,大殿里自然沒有一個傻子,大唐最精明的人都集中在兩儀殿上,自然是山呼海嘯般的「諾!」「為陛下賀!為大唐賀!」「陛下英武!」作者我愛清泉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