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话满殿皆惊,陛下这是怎么了,大过年的怎么突然说句这话,这还守着外人呢。
有心人却琢磨出点味道,莫非是为了刚才太极殿上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才问的?
高天城也是惊出一身冷汗,酒意却是消退了不少。什么情况,老子这是要为国争光的,你作为国家元首不鼓励也就算了,你怎么还当着“外国代表队”问起我的罪来了?是为你闺女和孙子报仇来了?不至于吧,你正儿八经的大唐皇帝还在乎这点事,这么一琢磨高天城自己也想到肯定跟今天在太极殿上的发生的事情有关。
既然知道原因了,心里反而不慌张,但是自己绝对不能当作知道的,知道就是知法犯法了,这点头脑小子还是有的,装作迷糊的问道:“今日元正朝会,天下大喜,外邦来朝,微臣不知何罪之有?”
李荣心里笑了笑,好小子,心思慎密啊,先给朕提醒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再提醒朕还有外人在场,好让朕注意着点,行,有点门道!脸上还是板着脸,微眯着狭长的双眼,慢慢的说道:“汝还知道今日是个大喜的日子?朕有一问,汝刚才太极殿上所言可想到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
这吴恩可正待“披挂上阵”,一看倒是大唐皇帝自己先行出了马,他不知道刚才太极殿上发生一切,总觉得观察一下也好,看看是不是大唐给自己在演戏呢。
高天城一看验证了自己的判断,虽然不知道皇帝陛下想干什么,但这个时候老老实实回答是错不了,心里斟酌一下,慢慢说道:“陛下是指刚才微臣在殿上所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正是,汝也知道大唐初立,万象更新,为何在朝会上说出如此词句,难道大唐也让百姓苦了吗?”李荣的话语中竟然有了一丝凌厉,其实也是,刚才在殿上觉得此话说的极有深意,但当时程序繁多,实在不好计较,刚才自己这么一琢磨,这小子是给朕泼冷水啊,倒是动了真心思想看看高天城怎么说?
“微臣肺腑之言,陛下容微臣慢慢禀来。”
看见李荣随意的点了下头,高天城继续说道:“天城年幼,不懂大的道理,太极殿中所言实乃有感而发,发于肺腑,一片赤诚。”此时高天城经过太极殿上外公肖恩那番说辞,也知道刚才那位哭泣的老头是为陇右的百姓委屈,虽然自己不知道具体情况,但大概知道是百姓被这次战争折磨得不轻,就顺着这个话题说就是了。
心里笃定,头竟然也是抬了起来,就那么直愣愣的说了起来:“太极殿上丁大人所言之事,句句直击天城心扉。何为百姓?百姓为何遭此屠戮之罪?大唐将士的鲜血究竟为何而流?”
这连续三个问句让所有的人陷入了沉思,都不知道今天这个场合一个八岁的孩子为何说出这样的话,好像这个问题还真应该考虑考虑。
不管众人,高天城继续说道:“自汉微,江北历经四百年混战,诸侯割据,各自为王。然百姓何罪之有,皆为汉民,不受外族屠戮,却自残于华夏大地!至大唐建国,为正,陇右大战,大胜而归,陛下赏赐深厚,众将士莫不感恩戴德。然微臣有问,这庆功红花染得是将士之血,更是百姓之血!正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今日外邦来朝,天城本不该如此孟浪大胆,但每思及此,心如刀绞,不得不言。”
“微臣年幼,不及众位大臣思虑深远、老谋持定,只有一片赤子之心献于陛下。今日中书令所言微臣收获甚多,微臣是大唐人,微臣家里更是世沐皇恩,微臣今日当讲微臣心里所言,再请陛下责罚!”
“微臣尝闻圣人言“民定,则天下定,君子当助王定民”,孟子尝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先贤之言犹在耳边,却看今日我汉族百姓之惨状,微臣斗胆进言,吾皇英明神武、文臣得力、将士归心,不久大唐必是继往开来之盛世,然百姓何苦,每思我汉族百姓被外族屠戮,天城恨不得以九岁之躯,上陈杀敌,天城自知此举乃匹夫之勇,然天城一片赤心啊。”
“今日太极殿上,山呼万岁、君臣同心,殿外旭日东升,一幅盛世景象,然天城每念百姓二字,便觉万箭齐发、心痛不已,这才孟浪说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陛下今日问及,微臣便据实相告,吾皇英明,必将是大唐将士、大唐子民之福,陇右大胜,大唐当无战事,更应珍惜百姓、劳惜民力,微臣斗胆进言,荀子尝言:君为舟,庶民为水,谁能载舟,亦能覆之!”
“微臣年幼,心中所想,如是而已,请陛下责罚,请诸位大人原谅则个!”一口气说完的高天城有点口干舌燥,知道自己的语句有些凌乱,没办法,想到哪说到哪,好在没卡文,出不了什么大事的,自己一再提醒微臣年幼就是这个意思,这里面该拍的马屁也都怕了,俺知道你们众位大人都知道,只是你们考虑的深远,小子年幼看不了那么深远,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皇上和诸位大人们可别怪我。
这才注意到整个大殿都陷入一片沉寂,大家都在思考着刚才这个九岁孩子的话。大唐的大臣们想的是光引经据典这一关上这忠义县公肯定是过关了,只是今日这场合你说的就是再有道理也好像有点不太合适,虽然一口一个陛下英明,但是这意见提的还是太尖锐了。但是这小县公的才学绝对是没问题了,看样子还真有两把刷子,就是圣心难测,看看陛下怎么表态了。
那三个外族的外使自然是脸红脖子粗的,本来对大唐的安排极为满意,这好好的吃饭喝酒就是了,怎么就出来一个九岁的孩子在这叽里呱啦的说了半天,一口一个外族,一口一个陇右大胜,让我们如何自处?只是咱是战败方,人家给自己皇帝提意见,咱也不好多说什么,就看大唐皇帝如何表态了。
只有吴恩可感触最深,今天看样子不用杀手锏不成了,这个九岁的孩子太令人可怕啊,从圣人、孟子到荀子,信手拈来,看样子不像提前准备好的,不由得想殿外看了一眼,今个儿咱南周就看你了。
皇帝不表态,谁都不能说话,但是偏偏李荣就那么坐着,眼睛空洞的望着殿外,不知道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过了半晌,李荣才长吁了一口气,所有人包括高天城也都是松了一口气,就是,不管是奖是罚,您总得表个态,这样干靠着能把人憋死的。
李荣突然的拍案而起,倒把众人吓了一跳,不难返的推开旁边要扶住自己宦官,竟是自己鼓起掌来。这一下子众人更是把嗅到了嗓子眼,您这是要干什么啊,好歹您说句话啊。
李荣这才开了口,一声朗喝“好!”
高天城的小心脏终于又从嗓子眼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李荣不管众人神态,还是盯着大殿之外,一字一字的说道:“天城所言,字字珠玑,实在让朕心中震荡。敢问诸君,天秤所言,诸君知否?”
不待众人说话,自己接着说道:“诸君是知道的,诸君老实持重,自然不肯将如此之话讲与朕听。今日外使皆在,皆为友临,朕也有肺腑之言,以诚相告!”
“自汉末,这中原便是一片狼藉,生灵涂炭,只是诸侯何时为百姓而虑?大唐建国,百姓不计,将士死伤十万计。与诸位外使之主更是血战不断,今天佑大唐,我与诸君签下休战之约,当为幸事,每念及此,朕皆喜不自禁。”
“然天城所言:先贤所言犹在耳边,有几人想到死去的百姓,朕没想到,今日太极殿上中书令提醒了朕,刚才忠义县公有提醒了朕,是朕记性不好?不是,是朕不愿意去想,朕不愿意去戳开这个血淋淋的伤疤,此乃朕之过也。”
“天佑大唐,九岁稚童,敢出言若此,朕必不负诸君所望,当以百姓为水,善待之!此乃朕肺腑之言,也劳烦外使转告诸位君上,天下百姓皆为百姓,今天下大定,当共同惜之。”
这是所有的人早都站起来了,几位外使也是恭恭敬敬谍着,只是心里免不了牢骚:你雄好自己的百姓就行了,管我们干嘛?”
李容也是越说越激动,脸色都有些发红了,伸手示意众人莫言,自己继续说道:“朕心中之大唐便该如此,君父从善如流,诸君广开思议,百姓富足知礼,朕的大唐便该如此!今日天城实在让朕羞愧,也让诸君羞愧否?此皆不论,今天下大定,天佑天下子民,朕必不负诸君所托、百姓所请,开创一个大唐盛世,诸君可愿否!”
这个时候说不愿意的肯定是嫌自己的脑袋在脖子上呆太久了的傻子,大殿里自然没有一个傻子,大唐最精明的人都集中在两仪殿上,自然是山呼海啸般的“诺!”“为陛下贺!为大唐贺!”“陛下英武!”作者我爱清泉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