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首長、首長!」謝東山看老人出神,輕輕叫道。

「哦,想遠啦!」老人回過神來笑道︰「我現在就看。」老人說完,重新戴上眼鏡閱讀起來。

謝東山堂堂一個國家計委副主任,坐在旁邊連動都不敢亂動,雙腳並齊,靜靜地等待。偌大的書房里只有紙張沙沙響的聲音。

過了好半天,老人才摘下眼鏡緩緩抬頭︰「還有什麼沒說的?」他又問謝東山,卻不說文章。謝東山笑笑︰「首長,這清樣可不是我們計委排的版。」

「嗯,你先回去,晚上培東給你打電話。」

傍晚時分,肖培東回到家里,繞過進門照壁,警衛員過來接過肖培東手里的公文包︰「首長在散步。」肖培東點點頭朝花園走去。

「爸。」肖培東叫了一聲,走過去跟在後面。

老人正由兩個護士跟著,手拄拐棍慢慢踱步,看到他來,點點頭。

「今天東山給我打了個電話。」

「嗯,他來過,書房里有他帶來的這期內參清樣,你看看,晚上再聊。」老人加下不停繼續走著,肖培東點點頭先進了屋子。

這個響的肖家相對冷清一些,肖老的兒女和孫輩們都在外面,只有留在京城任職的長子肖培東沒事就過來坐坐。

吃了晚飯,父子在書房喝茶對話。

「文章你看了,感覺怎麼樣?」肖老點起一支煙,面色平靜地問。

「看了,總的來說,覺得膽子很大,那些提法很。不過麼,好像跟您和他的思路很像啊,呵呵。」肖培東口里說的那個「他」,是現在的顧問委員會主任,一個更加傳奇的老人,國家風雨飄搖的時候,是這個人團結了包括肖老在內的許多老頭子,牢牢把握著這艘千瘡百孔的大船,闖過了艱險,闖過了風浪,使這個民族漸漸恢復了生機!

老人面無表情地點點頭,煙霧在眼前繚繞,透過煙霧,可以看見一雙絲毫沒有渾濁的眼楮,依然如同鷹一樣銳利無比。

肖培東知道父親的習慣,看問題永遠不會流于表面。于是斟酌著說︰「是楠楠那篇文章吧?趙岳這就算是站隊了?」

「他不是站隊,他是看到楠楠的文章也在上面。」老人搖搖頭,思維依然敏銳無比。

「楠楠怎麼會認識這個方明的?」肖培東顯然對自己這個女兒的行為也很費解。

「寫得出這種文章的人,很有潛力。你去給謝東山打個電話,既然是劉嬸的孫子,就關注一下,不過不要直接幫什麼忙,觀察放在首位!人才是需要摔打的。不能因為跟我們有私人感情就讓他坐直升飛機,這個要不得,會讓他栽跟頭。」

老人沒有去注意兒子的疑問,顯然是想結束談話了。

但是肖培東遲疑了一下,還是說了一句︰「那邊,最近好像動作挺大。」

老人眉毛一揚︰「除了《求是》的幾篇文章,還有什麼?」

「听說他們在東北、西南都開始布置,準備搞幾個試驗區。」

老人淡淡一笑︰「成不了氣候。算了,去跟小吳說,讓他告訴《內參》,方明這篇文章抽出來,暫時不發。」

談話到此結束,肖培東遵命給謝東山打了電話,電話里謝東山有些疑惑︰「老爺子什麼意思?這時候不正需要這種理論支持麼?」

肖培東笑道︰「估計還要等等看。」

「是,我一定照辦!」謝東山會心地笑了。

第二天,謝東山來到辦公室,思索著老人的交待,他拿起桌上的紅色電話,又放下。這是保密電話,打出去就顯得痕跡過重了。想了想,還是決定用黑的︰「給我接南江省委書記黃學成。」

黃學成這時正在省委小會議室里開會,一圈沙發坐滿了人。秘書開門進來在他耳朵邊匯報︰「黃書記,國家計委謝副主任電話。」

「紅的黑的?」黃學成點點頭問。

「黑的。」

「接過來吧。」黃學成吩咐。

「學成同志,在忙啊?」謝東山電話里笑道。

「哈哈,正在開會呢,大主任有什麼指示?」黃學成笑道。那邊謝東山笑著說︰「沒什麼大事,就是告訴你一聲,你們省報那篇《社會主義農村建設應與市場經濟接軌》的文章,肖老看到了,很重視!趙主任也要我組織社科院的專家討論呢。咱們交情不錯,特意給你通個氣!」他卻沒有把文章被從《內參》抽出的決定告訴黃學成。

黃學成一直嗯嗯啊啊地,旁人也不知道電話里說些什麼。听到最後一句才眼楮一亮,連聲謝謝,又客氣了幾句才把電話放下。

其實他這兩天也在關注這篇文章,從感情上來講,他也很欣賞方明的觀點。但政治的使他不能不小心對待,他也怕引起爭議和風波。這時候接到謝東山的電話,心里終于松了一口氣,情緒好了很多。

會議室里的人都在等著他開口說話,黃學成面色和悅地問︰「寧東縣委書記叫什麼名字?」

天高皇帝遠的方明當然不知道自己的事繞了那麼打一個彎子。等到在《南江日報》看到自己和肖楠的文章,又在《光明日報》只看到肖楠那篇出現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10月上旬。

這時候的小王村已經漸漸變幻出五顏六色的初秋美景,樹葉開始從深綠轉而燦爛的淡黃,稻田的波浪有了金色的紋理,河水依舊清澈無比,卻讓人漸生涼意。

他最高興的是,鐘卓然和林啟東兩個都是說話算數的縣局領導,很快辦妥了相關事宜。尤其是林業局,兩家合作非常愉快地落實了從協議到各項文件,而且第一批移種中藥種苗早就到位,還派了縣林科所的專家現場技術指導。

窮了若干輩子的王姓村民在方明的鼓動下干勁沖天,如饑似渴地學習著各種種植知識。而韓家人也在韓大成的勸說下,漸漸學會了同王家和睦相處。一切看在共同利益的份上,兩個姓氏的村民總算難得地開始了合作。

方明自己的文章沒有和肖楠那篇一起出現在《光明日報》,反而使他心里一陣無可比喻的激動,經過這段時間的不斷反芻夢境和與現實情況驗證,他越來越確定,那個夢的預示性絕對可靠!文章不發,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個國家今後幾十年的幾乎每一步真的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但是肖楠不這麼看,她非常佩服方明的見識和文筆,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文章和方明絕對不是一個重量級。可是自己的文章居然被《光明日報》轉載,方明的卻毫無下文。這讓肖楠非常難過。

「對不起,我不知道怎麼回事。」當方明正滋滋有味地不停翻看兩份報紙,肖楠怯怯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歉意和疑惑。

方明有些愕然︰「什麼對不起?」

「他們轉載我的文章,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肖楠覺得很委屈,自己明顯沒有為了上《光明日報》找任何關系。就算她家世淵源,也無法參透其中的奧秘。

「咳,這有什麼奇怪的?你的文章是學術性的,就事論事。而我的牽扯了很多問題,人家當然不登。呵呵。」方明笑道。

肖楠那麼聰明,關心則亂罷了,一听方明的解釋,立即釋然︰「呵呵,原來是這樣,我還怕你誤會呢。」

「我沒這麼小氣!」方明點起一支煙淡淡笑道。

「可是,那文章沒上《光明》,效果就小了。」肖楠有些遺憾。方明瞬間覺得這女孩發自內心墊自己惋惜,表情很有愛。鬼使神差地伸出手刮了她一個鼻子︰「這樣效果才大呢!呵呵,呃——」他猛然發現自己好像出格了。

肖楠當場石化,然後臉上慢慢泛紅,兩眼呆呆地看著他。

「呃,我是說•••••唉,對不起••••••!」他手足無措地想辯解。

「沒關系。」肖楠忽然低頭一笑,輕輕說了一句,扭頭走了出去。方明心里一陣悸動。

方明的文章被沉入水底,肖楠的卻引起了國家考古建築學界的關注,10月15號,清大建築學院副院長吳松齡親自帶著一幫弟子,在省文化廳和文物局的陪同下,風塵僕僕來到小王村。

方明作為韓王廟的發現者和保護執行者,又是地方領導,布置歡迎是理所當然的事。好在吳松齡副院長屬于典型的學者,根本不耐煩同地方政府打交道,堅持只要專業對口單位陪同,其余什麼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一概推辭,這才免去了小王村一場劫難。要不然的話,以吳松齡的身份地位,最低也要來個築州市副市長之類的陪同才像樣子。

吳松齡五十多歲,因為常年全國奔波考古,顯得比實際歲數大了許多,不過倒是笑眯眯一副很慈祥的樣子,穿著也很隨便,就是一般的牛仔夾克牛仔褲和運動鞋,看上去倒像是個老牌運動員的樣子。他身後的弟子們也差不多都是這副打扮。

一來到小王村跟方明握過手就問︰「肖楠那丫頭呢?」

「吳叔叔好,我在這兒!」

「吳叔叔好!」

兩個女孩子的聲音脆生生地答應,她們倆早就等候在村委會議室門外,听見長輩問起,進來應答。

「呵呵,你們兩個都在啊?」吳松齡看著肖楠和朱顏,驚喜笑道。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