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節第四百一十七章誤會冰釋2
第四百一十七章誤會冰釋2
世上有這樣的人嗎?紅口白牙說自己害死了那個人,可是卻又不顧一切生下了那個人的孩子。
白玫和秋貞一共只有兩面之緣,但是,白玫卻相信秋貞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奇怪嗎?不奇怪,古人早就說過「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因為相信,所以听秋貞說她害死了凌志,白玫憤怒、悲傷。但同時白玫又是一個總是把別人往好處想的人,除了有百分百的證據,她心目中甚至沒有壞人。相比認定了‘世上還是好人多’的女乃女乃來,白玫或許更加天真了些,所以,隨著秋貞的傾訴,白玫對秋貞的自我認罪產生了疑惑,繼而不由自主地在心中為她開月兌,白玫想,秋貞一定不是故意的,要說害死了凌志,多半是過失致人死亡而不是故意傷害。
白玫的這種個性,讓她吃過虧,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讓她內心比別人多了些快樂,少了些負擔。正是白玫善意、真誠的眼楮,讓秋貞自願地、毫無保留地傾吐出她心底的秘密,從而使塵封的往事清晰,讓積年的疑團雲散,讓秋貞得到解月兌的同時,白玫也得以從此心中沒有一絲皺褶,這也是善良人的一種意外的收獲吧。
聰明的秋貞發覺了白玫的情緒變化,她的敘述變得流暢、有條理了。原來,那個傍晚,秋貞在河灘挖豬草時遇到了凌志,凌志手上拿著一些捉黃蟺的工具。因為前不久發生的那件事,兩人都有些尷尬。還是秋貞先說了話,問凌志,去捉黃蟺啊?凌志回答說,是的。秋貞說,我阿爹前天捉到了好幾條大黃蟺,就在前面那條小河,要不,你也去試試。凌志說,好的。就這樣,兩人分了手。第二天,凌志被人發現,他居然站著死了,一條手臂插進那條小河的河岸泥洞里。
秋貞講完了,白玫也慢慢地平靜下來了,她沒有再流眼淚,只是感到身上一陣陣發冷。這冷,是心理上的冷,是對凌志告別世界前身上及心中徹骨寒冷的感同身受。她兩臂交叉抱著自己,眼神定定的。
秋貞默默地看著白玫不出聲,講了這麼多話,她也累了。
過了好久好久,白玫一聲「秋貞」,讓秋貞一怔,她準備著承受白玫的責備,甚至怒罵。可是,白玫說的竟是︰「听你講了事情的經過,我想了一下,不能說凌志是被你害死的。」
秋貞的嘴巴張開了,卻沒有聲音。她想說,卻不知道說什麼了。
「開頭,你說你害死了他,我氣極了。因為我相信你是一個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人。可是,接下來,我憑著對你僅有的了解來判斷,你不象是一個故意去害死人的人,尤其被害的是凌志,除非是過失致人死亡。現在,我認為,凌志的死,是一個意外。」白玫說話時,一雙眼楮一直誠懇地看著秋貞。
「意外!?」秋貞大聲地喊了出來。繼而小聲說︰「白玫,我知道你是一個大好人,可是,你也不要安慰我了,你越安慰我,我心里就越難過。要不是我讓凌志去那條小河捉黃蟺,他就不會死得那樣慘。說到底,等于是我殺了他呀。」
白玫給兩人的杯子里續了點熱水,說︰「喝吧,潤一潤喉嚨。」說罷,自己先喝了一口。接著說︰「我不是安慰你。听我說,首先,你沒有故意殺他,這是肯定的。其次,也不屬于過失致人死亡。因為,過失致人死亡罪,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要素︰第一,客觀上必須發生致他人死亡的實際後果;第二,行為人必須實施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第三,行為人的過失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必須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我們來分析一下,過失,有過于自信的過失,還有疏忽大意的過失,而你對凌志說那條小河里有大黃蟺,凌志去了,結果他死了,這是不能預見的原因所造成的,既不是你的過失,更不是你故意造成的。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夠預見到卻由于疏忽或者過于自信而沒有預見到,那就是過失致人死亡。要是你知道去那條小河捉黃蟺必死無疑卻還叫凌志去的話,那就屬于故意傷害了。不知道我講清楚了沒有?你能听明白嗎?」
白玫努力地將她幾十年前學的書本知識分析給秋貞听,不確定秋貞一定能听懂,只是以她善良的本性想要讓秋貞放下思想負擔。幸好秋貞不是個笨人,當即說︰「我懂了,你是說我沒有本事猜到晚上去那條河里捉黃蟺居然會送命,所以,凌志不是我害死的,是這個意思嗎?」
白玫說︰「對。這是一個認識能力問題,而不是主觀過失問題,大致上就是這意思。我老了,腦子也大不如從前了,不知道說得全不全。反正,你再也不要說自己害死了凌志,更不要說你殺了他,好嗎?你這樣子說的話,凌雲會受不了的。沒有哪個孩子能承受母親殺了父親這種殘酷的心靈痛苦,再說,這事也並不存在啊。」
秋貞非常非常高興地說︰「謝謝你謝謝你!白玫。我就是現在死了,也能安心了。這麼多年,我總覺得是我殺死了凌志,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