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79.第四百一十七章 误会冰释2

第79节第四百一十七章误会冰释2

第四百一十七章误会冰释2

世上有这样的人吗?红口白牙说自己害死了那个人,可是却又不顾一切生下了那个人的孩子。

白玫和秋贞一共只有两面之缘,但是,白玫却相信秋贞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奇怪吗?不奇怪,古人早就说过“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因为相信,所以听秋贞说她害死了凌志,白玫愤怒、悲伤。但同时白玫又是一个总是把别人往好处想的人,除了有百分百的证据,她心目中甚至没有坏人。相比认定了‘世上还是好人多’的女乃女乃来,白玫或许更加天真了些,所以,随着秋贞的倾诉,白玫对秋贞的自我认罪产生了疑惑,继而不由自主地在心中为她开月兑,白玫想,秋贞一定不是故意的,要说害死了凌志,多半是过失致人死亡而不是故意伤害。

白玫的这种个性,让她吃过亏,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让她内心比别人多了些快乐,少了些负担。正是白玫善意、真诚的眼睛,让秋贞自愿地、毫无保留地倾吐出她心底的秘密,从而使尘封的往事清晰,让积年的疑团云散,让秋贞得到解月兑的同时,白玫也得以从此心中没有一丝皱褶,这也是善良人的一种意外的收获吧。

聪明的秋贞发觉了白玫的情绪变化,她的叙述变得流畅、有条理了。原来,那个傍晚,秋贞在河滩挖猪草时遇到了凌志,凌志手上拿着一些捉黄蟮的工具。因为前不久发生的那件事,两人都有些尴尬。还是秋贞先说了话,问凌志,去捉黄蟮啊?凌志回答说,是的。秋贞说,我阿爹前天捉到了好几条大黄蟮,就在前面那条小河,要不,你也去试试。凌志说,好的。就这样,两人分了手。第二天,凌志被人发现,他居然站着死了,一条手臂插进那条小河的河岸泥洞里。

秋贞讲完了,白玫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她没有再流眼泪,只是感到身上一阵阵发冷。这冷,是心理上的冷,是对凌志告别世界前身上及心中彻骨寒冷的感同身受。她两臂交叉抱着自己,眼神定定的。

秋贞默默地看着白玫不出声,讲了这么多话,她也累了。

过了好久好久,白玫一声“秋贞”,让秋贞一怔,她准备着承受白玫的责备,甚至怒骂。可是,白玫说的竟是:“听你讲了事情的经过,我想了一下,不能说凌志是被你害死的。”

秋贞的嘴巴张开了,却没有声音。她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了。

“开头,你说你害死了他,我气极了。因为我相信你是一个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人。可是,接下来,我凭着对你仅有的了解来判断,你不象是一个故意去害死人的人,尤其被害的是凌志,除非是过失致人死亡。现在,我认为,凌志的死,是一个意外。”白玫说话时,一双眼睛一直诚恳地看着秋贞。

“意外!?”秋贞大声地喊了出来。继而小声说:“白玫,我知道你是一个大好人,可是,你也不要安慰我了,你越安慰我,我心里就越难过。要不是我让凌志去那条小河捉黄蟮,他就不会死得那样惨。说到底,等于是我杀了他呀。”

白玫给两人的杯子里续了点热水,说:“喝吧,润一润喉咙。”说罢,自己先喝了一口。接着说:“我不是安慰你。听我说,首先,你没有故意杀他,这是肯定的。其次,也不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因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第二,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第三,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我们来分析一下,过失,有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有疏忽大意的过失,而你对凌志说那条小河里有大黄蟮,凌志去了,结果他死了,这是不能预见的原因所造成的,既不是你的过失,更不是你故意造成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预见到却由于疏忽或者过于自信而没有预见到,那就是过失致人死亡。要是你知道去那条小河捉黄蟮必死无疑却还叫凌志去的话,那就属于故意伤害了。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你能听明白吗?”

白玫努力地将她几十年前学的书本知识分析给秋贞听,不确定秋贞一定能听懂,只是以她善良的本性想要让秋贞放下思想负担。幸好秋贞不是个笨人,当即说:“我懂了,你是说我没有本事猜到晚上去那条河里捉黄蟮居然会送命,所以,凌志不是我害死的,是这个意思吗?”

白玫说:“对。这是一个认识能力问题,而不是主观过失问题,大致上就是这意思。我老了,脑子也大不如从前了,不知道说得全不全。反正,你再也不要说自己害死了凌志,更不要说你杀了他,好吗?你这样子说的话,凌云会受不了的。没有哪个孩子能承受母亲杀了父亲这种残酷的心灵痛苦,再说,这事也并不存在啊。”

秋贞非常非常高兴地说:“谢谢你谢谢你!白玫。我就是现在死了,也能安心了。这么多年,我总觉得是我杀死了凌志,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