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78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帖子都這麼奇奇怪怪。

還是有很多很硬核的專業分析文章的。

甚至是有的分析文章屬實有點驚到林灰。

就比如說在NeoGAF論壇中林灰看到一個ID名為「flyingtiger」的人不光是分析了GRAY FOREST(即林灰)搞得《T-rex's Journey》這款新游,還從框架玩法、風格規範、方案設計等角度全面剖析了GRAY FOREST搞得一系列游戲,分析地很有深度。

一個游戲是玄幻、魔幻、武俠還是科幻,美術風格是用寫實、Q版、3D還是2D。

這些都屬于風格規範的範疇。

因此涉及到風格規範這個倒是不難分析。

很多懂點術語的高玩基本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涉及到框架玩法、方案設計之類的東西想知道個大概也不是很難。

但外行人想說明白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畢竟這些已然是屬于游戲開發相當核心的東西了。

就拿一個游戲的開發,雖然在立項的過程中已經要確定游戲的核心玩法,但這遠遠還不夠。

雖然都知道游戲最重要的是好玩。

但要知道所謂的「好玩」並不是一個瞬間的體驗,而是一個過程的體驗。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縱然是明確了一個游戲的核心玩法依然是不夠的。

在這之後還要對核心玩法進一步豐富和包裝。

除此之外還要圍繞核心玩法搭建起來一系列的行為模塊。

諸如︰

游戲角色要如何成長?

引導和支撐玩家行為的內容有哪些?

游戲產出什麼消耗什麼等等都是需要考慮?

等等。

這些行為模塊一般統稱為框架玩法。

涉及到框架玩法的搭建是很重要的,而且必不可少。

如果沒有這些框架玩法作為游戲的補充,那麼一個游戲核心玩法再突出歸根到底也是單薄的。

一般來說,框架玩法這些內容的具體補充基本都是游戲策劃來完成的。

有的比較復雜的游戲,在游戲策劃的基礎上還需要系統策劃統籌。

僅僅是從flyingtiger對于框架玩法的把握來看。

林灰覺得這個flyingtiger就不是小白。

畢竟這個flyingtiger分析的內容還遠不止于涉及到框架玩法這方面。

這篇分析文章還順道分析了方案設計。

涉及到游戲的方案設計關鍵在于明確需求。

在很多外行來說方案設計大概就是「我要一個XXX」這樣的描述就差不多了。

但這遠遠是不夠的。

即便是你知道要XXX,當你在進行闡述的時候也要對你口中的「XXX」的構成,使用方式,規則流程有著明確詳細的說明。

至少關于這個「XXX」是做什麼用的,包含哪幾個功能模塊,使用流程圖是怎樣的這些東西你得交代明白。

除此之外涉及到細分模塊、流程之類的也要進一步闡述。

和之前的框架玩法類似,方案設計這活也是策劃的。

策劃,最起碼應該做到能對方案設計里所需要的功能闡述的條理清晰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策劃還應該多站在玩家用戶的角度上,模擬玩家是怎樣操作的,頁面是怎樣跳轉的。

涉及到站在玩家角度思考這件事不是簡簡單單的人情味。

涉及到站在玩家角度思考這件事更專業的描述叫做Page-Flow。

這個環節本身就是策劃要做的一項工作。

很多時候策劃不充分考慮玩家的要求不是沒人情味。

而是單純的業務水平不達標。

從flyingtiger發的貼子來看。

雖然此人涉及到風格規範這分析的不是特別精確。

但無論是框架玩法還是風格設計這方面此人分析的都蠻到位的。

所以說這個flyingtiger本職工作是個策劃麼?

林灰點開這個flyingtiger的頭像,看了此人的簡介。

呵,還真是個策劃欸,目前獨立工作。

獨立工作?

so,這是撿到一個野生策劃麼?

林灰在這個flyingtiger的主頁還看到很多不錯的和游戲相關的深度分析文章。

不得不說這些分析文章都蠻專業的而且很有深度,給林灰的觀感還算不錯。

如果此人主頁這些文章都是此人原創的話,那麼此人作為策劃的水平確實還算不錯。

盡管林灰承認這個flyiingtiger有很不錯的實力。

不過林灰也不至于是劉備附體,見到人才就想招攬。

有一說一,雖然一個好的策劃在一個游戲的開發過程往往是十分重要的。

但林灰暫時主要從事的都是搬運工作,很多時候在搬運時正常游戲開發時策劃所從事的工作林灰自己就能勝任。

除非是要鼓搗一個林灰十分陌生的游戲,不然短時間來看林灰並不需要一個策劃。

而且退一萬步講,即便是林灰需要一個策劃,涉及到人才的招聘可以找獵頭公司、可以找hr、可以社招、可以……

涉及到人才引進也自有其正規的渠道。

林灰還不至于說要從這樣的海外論壇隨便挖人的地步。

總之,縱然對這個flyingtiger文章深度比較欣賞,林灰也只是稍稍上心而已,並沒有更進一步做出什麼舉動。

說起來在很多游戲論壇上《T-rex's Journey》能擁有很不錯的話題度,倒是省了林灰不小的麻煩。

在這種情況下,林灰也沒必要在推廣方面畫蛇添足了。

……

林灰記得此前他在對《FLAPPY BIRD》進行宣傳的時候。

當初在海外光是宣傳就直接花了100萬美元。

雖然這一百萬美元在今天的林灰看來不算什麼,但在當時的林灰看來依然是不可小視的一筆財富。

然而盡管當初是斥巨資進行宣傳,因為時差的原因,高額的宣傳並沒有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林灰記得當時《FLAPPY BIRD》這款游戲當時2341萬次有效下載,其中有2305萬次有效下載都來自于國內AppStore,而海外區的有效下載僅僅只有36萬次。

等著海外大部分地區天亮之後,林灰當時砸下巨資進行的宣傳才慢慢見效。

但是像此次《T-rex's Journey》這款游戲在海外上線。

林灰所設定的上線時間只是顧念著其平時的生活習慣而已,並沒有刻意考慮時差的因素。

至于海外玩家的方便不方便、是不是在休息之類的亂七八糟的事宜林灰根本沒考慮。

然而就是林灰這種情況下也沒影響林灰這次搞得《T-rex's Journey》這款游戲在海外有效下載量迅速超過五百萬次並且還形成了不錯的話題度。

這充分說明了GRAY FOREST作為游戲開發者時對海外玩家也有了足夠強大的吸引力。

這個成績也從側面說明了林灰的成長。

《T-rex's Journey》這個游戲以現在的趨勢發展的話。

林灰也不用擔心什麼海外市場上不能更進一步了。

林灰估計按照這個增長趨勢在首日內這款游戲在海外有效下載能夠突破千萬次也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甚至于林灰覺得這款游戲很可能還會創下小游戲史上的一堆記錄。

畢竟《T-rex's Journey》這個游戲的前身即前世的恐龍小游戲本就是多項紀錄的保持著。

這個時空盡管《T-rex's Journey》就算不能完全復制前世的輝煌,甚至創下一兩項小游戲的記錄也是可能的。

林灰現在的眼光早已看向了更高更遠的地方。

當然了,現在像這種小游戲上取得什麼樣的成績林灰已然不是很在意了。

即便是在意也沒用,即便現在林灰在應用商店個人開發者里面地位比較超然。

不過結算也是要等到明天。

現在在《T-rex's Journey》沒啥大問題的情況下,林灰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別的地方。

林灰仔細想了一下,除了一些瑣事之外。

目前來說擺在林灰面前最重要的兩件事是之前敲定的兩個合同仍然需要由林灰進一步善後。

以此前和蘋淉就快捷指令達成的正式轉讓合同里就規定了︰

林灰將涉及到快捷指令這個軟件包括創意在內的全部軟件所屬轉移給蘋淉方面。

蘋/果方面需要分四次支付給林灰七千五百萬美元。

首次支付四千五百萬美元,在正式合同簽署時將這筆錢支付給林灰。

而剩下的三千萬美元分三次結清,每次分別結算五百萬美元,一千萬美元和一千五百萬美元。

這幾次結算時間視林灰對快捷指令這個軟件的升級工作進度而定。

林灰需要在快捷指令現在這個基礎上對快捷指令進行三次升級。

分別是適配性升級、功能性升級和拓展性升級……

至于適配性升級倒是好說,無非就是要林灰將先前搞得快捷指令這個軟件兼容即將推出的iOS8版本。

這玩意對于林灰來說完全是小菜一碟。

前世沒少做蘋淉的兼容,就算蘋/果方面讓林灰兼容iOS12甚至是更高版本的iOS也問題不大。

適配性升級所對應的五百萬美元對林灰來說基本上是小菜一碟。

而功能性升級是蘋/果方面要求林灰進一步開發快捷指令這個軟件的功能。

功能完備性起碼要比現在這個快捷指令要提升40%

這對林灰來說更是沒難度。

先前在快捷指令這個軟件的開發的時候林灰就想過了。

蘋/果方面萬一真的收購的話肯定會要求林灰進行功能性升級。

因此先前在建構快捷指令這款軟件的時候。

這個軟件主要功能實現所需要動作模塊/內建操作。

林灰當時只構建了80個內建動作。

事實上林灰當時要是想一味增添內建動作的話還能再添加五十多個。

林灰不由得感慨自己真的是太有先見之明了。

這種情況下要求林灰對快捷指令這款軟件繼續進行功能升級簡直不要太容易。

別說功能上增加40%,就是要林灰在此基礎之上繼續增加60%以上都沒啥問題。

功能性升級40%就能獲得的一千萬美元尾款,這個任務對林灰來說很容易。

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基本上一天就能搞定。

擴展性升級,是要把Siri和快捷指令這個軟件大體上結合起來。

這個涉及到和蘋淉人機交互團隊的交接。

這個要麻煩些。

當然如果那麼容易,蘋淉方面也不會對拓展性升級開出1500萬美元的費用。

這個費用已然相當于適配性升級和功能性升級所需要的費用之和了。

不過涉及到拓展性升級目前也不著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林灰覺得目前先把適配性升級和功能性升級同伊麗莎白•妮詩她們的團隊順利交接就很不錯了。

畢竟把這兩個升級弄明白就是近億元(1500萬美元)到手了。

28號下午林灰剛好沒什麼事情。

于是林灰約伊麗莎白•妮詩就適配性升級和功能性升級進行接洽。

交接的地點依然是在北域國際會議中心。

上次林灰和伊麗莎白•妮詩就是在這進行的初步接洽。

這邊的電子設備比較齊全另外有同聲傳譯的條件。

雖然林灰現在已經能搞定(和歪果仁的)一些簡單溝通。

甚至是水牆外的論壇也沒啥大問題。

不過畢竟是比較正式的涉外合作交接環節,林灰覺得還是在正式的環境中進行交接好一些。

因此這次林灰和伊麗莎白•妮詩所帶領的團隊依然選擇了在這進行接洽。

畢竟不是第一次同蘋淉方面進行接觸了。

林灰同伊麗莎白•妮詩的團隊就快捷指令這個軟件的適配性升級和功能性升級進行了交接。

林灰原本還以為這次合作會出現些意料之外的麻煩呢。

不過事實證明林灰想多了。

交接的過程簡直像吃了德芙一般絲滑,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看來無論是哪個時空,蘋淉都不愧為藍星頂尖互聯網巨頭之一。

縱然時空變換,最起碼軟件開發方面的底蘊終歸還是有的。

雖然以往沒少在心中吐槽蘋淉,但此次同林灰交接的蘋淉團隊林灰覺得還不錯。

至少其工作效率還是讓林灰在心中默默點了個贊。

英雄往往所見略同,伊麗莎白•妮詩雖然算不得英雄。

但在林灰感慨之時,伊麗莎白•妮詩的感慨一點也不比林灰的少。

甚至于伊麗莎白•妮詩說是過往的觀念大受震撼也不為過。

為什麼會如此呢?

只能說是以前被坑怕了。

以往伊麗莎白•妮詩也做過不少同別的團隊合作搞得項目。

涉及到交接工作時總是問題頻出。

就連伊麗莎白•妮詩在蘋淉內部的一些部門之間的協調時候都時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更不要說是同一些蘋淉外部的團隊進行交接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