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278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帖子都这么奇奇怪怪。

还是有很多很硬核的专业分析文章的。

甚至是有的分析文章属实有点惊到林灰。

就比如说在NeoGAF论坛中林灰看到一个ID名为“flyingtiger”的人不光是分析了GRAY FOREST(即林灰)搞得《T-rex's Journey》这款新游,还从框架玩法、风格规范、方案设计等角度全面剖析了GRAY FOREST搞得一系列游戏,分析地很有深度。

一个游戏是玄幻、魔幻、武侠还是科幻,美术风格是用写实、Q版、3D还是2D。

这些都属于风格规范的范畴。

因此涉及到风格规范这个倒是不难分析。

很多懂点术语的高玩基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涉及到框架玩法、方案设计之类的东西想知道个大概也不是很难。

但外行人想说明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毕竟这些已然是属于游戏开发相当核心的东西了。

就拿一个游戏的开发,虽然在立项的过程中已经要确定游戏的核心玩法,但这远远还不够。

虽然都知道游戏最重要的是好玩。

但要知道所谓的“好玩”并不是一个瞬间的体验,而是一个过程的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纵然是明确了一个游戏的核心玩法依然是不够的。

在这之后还要对核心玩法进一步丰富和包装。

除此之外还要围绕核心玩法搭建起来一系列的行为模块。

诸如:

游戏角色要如何成长?

引导和支撑玩家行为的内容有哪些?

游戏产出什么消耗什么等等都是需要考虑?

等等。

这些行为模块一般统称为框架玩法。

涉及到框架玩法的搭建是很重要的,而且必不可少。

如果没有这些框架玩法作为游戏的补充,那么一个游戏核心玩法再突出归根到底也是单薄的。

一般来说,框架玩法这些内容的具体补充基本都是游戏策划来完成的。

有的比较复杂的游戏,在游戏策划的基础上还需要系统策划统筹。

仅仅是从flyingtiger对于框架玩法的把握来看。

林灰觉得这个flyingtiger就不是小白。

毕竟这个flyingtiger分析的内容还远不止于涉及到框架玩法这方面。

这篇分析文章还顺道分析了方案设计。

涉及到游戏的方案设计关键在于明确需求。

在很多外行来说方案设计大概就是“我要一个XXX”这样的描述就差不多了。

但这远远是不够的。

即便是你知道要XXX,当你在进行阐述的时候也要对你口中的“XXX”的构成,使用方式,规则流程有着明确详细的说明。

至少关于这个“XXX”是做什么用的,包含哪几个功能模块,使用流程图是怎样的这些东西你得交代明白。

除此之外涉及到细分模块、流程之类的也要进一步阐述。

和之前的框架玩法类似,方案设计这活也是策划的。

策划,最起码应该做到能对方案设计里所需要的功能阐述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策划还应该多站在玩家用户的角度上,模拟玩家是怎样操作的,页面是怎样跳转的。

涉及到站在玩家角度思考这件事不是简简单单的人情味。

涉及到站在玩家角度思考这件事更专业的描述叫做Page-Flow。

这个环节本身就是策划要做的一项工作。

很多时候策划不充分考虑玩家的要求不是没人情味。

而是单纯的业务水平不达标。

从flyingtiger发的贴子来看。

虽然此人涉及到风格规范这分析的不是特别精确。

但无论是框架玩法还是风格设计这方面此人分析的都蛮到位的。

所以说这个flyingtiger本职工作是个策划么?

林灰点开这个flyingtiger的头像,看了此人的简介。

呵,还真是个策划欸,目前独立工作。

独立工作?

so,这是捡到一个野生策划么?

林灰在这个flyingtiger的主页还看到很多不错的和游戏相关的深度分析文章。

不得不说这些分析文章都蛮专业的而且很有深度,给林灰的观感还算不错。

如果此人主页这些文章都是此人原创的话,那么此人作为策划的水平确实还算不错。

尽管林灰承认这个flyiingtiger有很不错的实力。

不过林灰也不至于是刘备附体,见到人才就想招揽。

有一说一,虽然一个好的策划在一个游戏的开发过程往往是十分重要的。

但林灰暂时主要从事的都是搬运工作,很多时候在搬运时正常游戏开发时策划所从事的工作林灰自己就能胜任。

除非是要鼓捣一个林灰十分陌生的游戏,不然短时间来看林灰并不需要一个策划。

而且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林灰需要一个策划,涉及到人才的招聘可以找猎头公司、可以找hr、可以社招、可以……

涉及到人才引进也自有其正规的渠道。

林灰还不至于说要从这样的海外论坛随便挖人的地步。

总之,纵然对这个flyingtiger文章深度比较欣赏,林灰也只是稍稍上心而已,并没有更进一步做出什么举动。

说起来在很多游戏论坛上《T-rex's Journey》能拥有很不错的话题度,倒是省了林灰不小的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林灰也没必要在推广方面画蛇添足了。

……

林灰记得此前他在对《FLAPPY BIRD》进行宣传的时候。

当初在海外光是宣传就直接花了100万美元。

虽然这一百万美元在今天的林灰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的林灰看来依然是不可小视的一笔财富。

然而尽管当初是斥巨资进行宣传,因为时差的原因,高额的宣传并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林灰记得当时《FLAPPY BIRD》这款游戏当时2341万次有效下载,其中有2305万次有效下载都来自于国内AppStore,而海外区的有效下载仅仅只有36万次。

等着海外大部分地区天亮之后,林灰当时砸下巨资进行的宣传才慢慢见效。

但是像此次《T-rex's Journey》这款游戏在海外上线。

林灰所设定的上线时间只是顾念着其平时的生活习惯而已,并没有刻意考虑时差的因素。

至于海外玩家的方便不方便、是不是在休息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事宜林灰根本没考虑。

然而就是林灰这种情况下也没影响林灰这次搞得《T-rex's Journey》这款游戏在海外有效下载量迅速超过五百万次并且还形成了不错的话题度。

这充分说明了GRAY FOREST作为游戏开发者时对海外玩家也有了足够强大的吸引力。

这个成绩也从侧面说明了林灰的成长。

《T-rex's Journey》这个游戏以现在的趋势发展的话。

林灰也不用担心什么海外市场上不能更进一步了。

林灰估计按照这个增长趋势在首日内这款游戏在海外有效下载能够突破千万次也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甚至于林灰觉得这款游戏很可能还会创下小游戏史上的一堆记录。

毕竟《T-rex's Journey》这个游戏的前身即前世的恐龙小游戏本就是多项纪录的保持着。

这个时空尽管《T-rex's Journey》就算不能完全复制前世的辉煌,甚至创下一两项小游戏的记录也是可能的。

林灰现在的眼光早已看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当然了,现在像这种小游戏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林灰已然不是很在意了。

即便是在意也没用,即便现在林灰在应用商店个人开发者里面地位比较超然。

不过结算也是要等到明天。

现在在《T-rex's Journey》没啥大问题的情况下,林灰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别的地方。

林灰仔细想了一下,除了一些琐事之外。

目前来说摆在林灰面前最重要的两件事是之前敲定的两个合同仍然需要由林灰进一步善后。

以此前和蘋淉就快捷指令达成的正式转让合同里就规定了:

林灰将涉及到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包括创意在内的全部软件所属转移给蘋淉方面。

蘋/果方面需要分四次支付给林灰七千五百万美元。

首次支付四千五百万美元,在正式合同签署时将这笔钱支付给林灰。

而剩下的三千万美元分三次结清,每次分别结算五百万美元,一千万美元和一千五百万美元。

这几次结算时间视林灰对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升级工作进度而定。

林灰需要在快捷指令现在这个基础上对快捷指令进行三次升级。

分别是适配性升级、功能性升级和拓展性升级……

至于适配性升级倒是好说,无非就是要林灰将先前搞得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兼容即将推出的iOS8版本。

这玩意对于林灰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

前世没少做蘋淉的兼容,就算蘋/果方面让林灰兼容iOS12甚至是更高版本的iOS也问题不大。

适配性升级所对应的五百万美元对林灰来说基本上是小菜一碟。

而功能性升级是蘋/果方面要求林灰进一步开发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功能。

功能完备性起码要比现在这个快捷指令要提升40%

这对林灰来说更是没难度。

先前在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开发的时候林灰就想过了。

蘋/果方面万一真的收购的话肯定会要求林灰进行功能性升级。

因此先前在建构快捷指令这款软件的时候。

这个软件主要功能实现所需要动作模块/内建操作。

林灰当时只构建了80个内建动作。

事实上林灰当时要是想一味增添内建动作的话还能再添加五十多个。

林灰不由得感慨自己真的是太有先见之明了。

这种情况下要求林灰对快捷指令这款软件继续进行功能升级简直不要太容易。

别说功能上增加40%,就是要林灰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增加60%以上都没啥问题。

功能性升级40%就能获得的一千万美元尾款,这个任务对林灰来说很容易。

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基本上一天就能搞定。

扩展性升级,是要把Siri和快捷指令这个软件大体上结合起来。

这个涉及到和蘋淉人机交互团队的交接。

这个要麻烦些。

当然如果那么容易,蘋淉方面也不会对拓展性升级开出1500万美元的费用。

这个费用已然相当于适配性升级和功能性升级所需要的费用之和了。

不过涉及到拓展性升级目前也不着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林灰觉得目前先把适配性升级和功能性升级同伊丽莎白·妮诗她们的团队顺利交接就很不错了。

毕竟把这两个升级弄明白就是近亿元(1500万美元)到手了。

28号下午林灰刚好没什么事情。

于是林灰约伊丽莎白·妮诗就适配性升级和功能性升级进行接洽。

交接的地点依然是在北域国际会议中心。

上次林灰和伊丽莎白·妮诗就是在这进行的初步接洽。

这边的电子设备比较齐全另外有同声传译的条件。

虽然林灰现在已经能搞定(和歪果仁的)一些简单沟通。

甚至是水墙外的论坛也没啥大问题。

不过毕竟是比较正式的涉外合作交接环节,林灰觉得还是在正式的环境中进行交接好一些。

因此这次林灰和伊丽莎白·妮诗所带领的团队依然选择了在这进行接洽。

毕竟不是第一次同蘋淉方面进行接触了。

林灰同伊丽莎白·妮诗的团队就快捷指令这个软件的适配性升级和功能性升级进行了交接。

林灰原本还以为这次合作会出现些意料之外的麻烦呢。

不过事实证明林灰想多了。

交接的过程简直像吃了德芙一般丝滑,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看来无论是哪个时空,蘋淉都不愧为蓝星顶尖互联网巨头之一。

纵然时空变换,最起码软件开发方面的底蕴终归还是有的。

虽然以往没少在心中吐槽蘋淉,但此次同林灰交接的蘋淉团队林灰觉得还不错。

至少其工作效率还是让林灰在心中默默点了个赞。

英雄往往所见略同,伊丽莎白·妮诗虽然算不得英雄。

但在林灰感慨之时,伊丽莎白·妮诗的感慨一点也不比林灰的少。

甚至于伊丽莎白·妮诗说是过往的观念大受震撼也不为过。

为什么会如此呢?

只能说是以前被坑怕了。

以往伊丽莎白·妮诗也做过不少同别的团队合作搞得项目。

涉及到交接工作时总是问题频出。

就连伊丽莎白·妮诗在蘋淉内部的一些部门之间的协调时候都时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更不要说是同一些蘋淉外部的团队进行交接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