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欣赏之余,李尔请让爷爷指正。

爷爷说:“谈何指正,让人看着就有自然连贯,血脉畅通之势,好书法。”

李尔看着我问道:“春生,请您雅正。”

我连连摆手,称:“我可不敢妄加评论,写的真好!不过,李先生,您给我爷爷题字,十室之内,必存忠信,我懂,您在赞爷爷,为何有书写上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完全没必要,爷爷又不是美人。”

李尔听我说完,转头望着爷爷说:“姚爷,春生前途无量,请您一定要让他继续往下读书,这方面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向我讲,我会无私帮助,别让他停留在现在。”

爷爷点头。

李尔回过头来,笑着对我说:“孩子,今天我在你的面前卖弄一下,关于美人,关于香草美人,现在和过去理解有别,想知道吗?”

我使劲点头。

李尔为我解读一个怎样有别的香草美人呢?

您听他说:

其实,“香草美人”原本与女人毫无瓜葛,它的本义是喻指男人,“美人迟暮”中的美人则特指楚怀王。

其一,汉语中的“美”字,除指容貌仪表外,还指人的才德与品行。

《孟子·尽心下》有曰:“可欲之谓善,充实之谓美。”这儿的“美”显然不是指外表的美丽,而是说一个人的德行。

故古人往往将德高望重的喻为“美人”。

其二,香草本义为具有芳香气味的草类,古人以此比喻高洁,进而以之比喻忠贞之士。

“士”在古代只有男子才能享用,故“香草”一词原本与女子不沾边。

所谓“十室之内,必存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喻指的皆系忠贞之士或曰君子。

其三,屈原《离骚》中以“美人”专指君王,以“香草”泛指君子。

屈原辞赋中喜好以“香草”、“美人”作比喻,有时是指代他人,有时则是自喻。

汉代王逸在《离骚经章句》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君王。”

《离骚》中的“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或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婬”。

这里的“美人迟暮”,后世辗转引用,以致望文生义,解作女子年老色衰,其实是千古误解。屈原当时担忧会“迟暮”的美人,是专指楚怀王这个地道的须眉男子。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映衬,极大地丰富了美人的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既喻指品德与人格的高洁,又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权力斗争的双方。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它是楚辞中最典型的象征性意象。

姚爷是香草,是美人,乃我的真心赞誉。

李尔的一番香草美人论谈,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茅塞顿开,犹如醍醐灌顶的感觉。

他给我展现的,是另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暗暗地总结,这一切,都是知识丰富的结果,让我对李尔先生更加崇拜。

这时院子里有人喊:“姚爷在家吗?”

我推窗一看,是魏成义。

听见爷爷的答应声,丫头领着魏成义进到爷爷的西屋。

魏成义一看李尔在屋,忙说:“李先生,您从省里来,没人知道吗?刚才你们博物馆的人打电话到镇镇府,问您在不在这儿?”

“啊!李叔叔,您出来谁也不知道呀!玩失踪捉迷藏吗?”丫头惊奇得问。

李尔摇摇头,对大家说:“我可不敢玩失踪,我是这么一回事,上次考察完咱们阳青镇,没能有机会拜访到姚爷姚先生,同样也没能和大悲寺的妙祥方丈作进一步的交流,是我上的考察的缺憾,回到省里,我始终不能将这缺憾放下,姚爷是咱镇上的灵魂,缺少了灵魂,我的考察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一想到这,我就出来博物馆,坐上船,重又回到阳青镇,本打算对姚爷作一至两日的拜访,便回去了,不曾想到今日大概有十多天了吧!我都忘记和单位打个招呼了,实属不该。”

爷爷说:“李先生,我有何德何能,哪敢称这小镇的灵魂?作为你我有缘人,即有缘相识,就有缘相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来日方长,你来我这里,随时欢迎,我们可以彻夜长谈,把酒言欢,我也可以去找你,让我这个酒鬼到你那儿讨杯酒喝。”

李尔说:“我们一言为定,倒时一醉方休。”

爷爷转身来到衣柜前,搬开云竹,从衣柜里拿出一件物品,四四方方,长约四五寸,红漆烁烁。

爷爷来到李尔的面前,说:“李先生,我送你一件小礼物,是件棺材形状的红木烟盒,不见得有多珍贵,有段故事在它身上,有些意思,赠与你,或许有用。”

李尔双手接过红木盒子说:“客气话我不多说,我谢过姚爷,您能把这段故事讲给我听吗?”

爷爷说:“也不算是故事了,讲的是有一次胡适家里集会,宴请宾客,众人都到了,独独被隆重邀请的徐志摩还没到;还好,最终,徐志摩姗姗来迟,一进门就从衣兜里掏出一件东西,就是这小小的一具棺材,徐志摩打开棺盖,里面有香烟数十支,徐志摩拿出来一一递给大家,然后,将这棺材赠与胡适,胡适爱不释手,非常高兴。我想它的寓意你也懂,收下吧!”

“再次感谢姚爷,求官运亨通,发大财,不是什么不耻行径,古时的袁牧,靠润笔,题词,写悼词、墓志铭,可以说是富得流油,而且他用钱购买藏书,置办家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可厚非。”

说是不对爷爷讲客气话了,李尔可还是对爷爷的赠与不胜感激。

说不尽的话,最后,李尔不得不向爷爷告辞,爷爷送出院子。

丫头轻轻拉扯李尔的衣角,一副难舍的表情写在脸上,对李尔说:“李叔叔,您常来,我想你,你来的时候给我们多讲故事,好吗?”

让人觉得有趣的是,正在学话的小玲跟着丫头身后,丫头每说一句话,就学说一句话。

丫头笑着给李尔解释说:“李叔叔,小玲是我的应声虫,我说什么她就跟着我学说什么,可好玩了。”

“应声虫?”李尔思考了一下,问丫头,“想不想听关于应声虫的故事?”

哪有丫头不愿意的事?她拍着手欢呼着,表示强烈愿听故事的愿望。

李尔说:“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谁肚子里有条应声虫?”

故事出自《隋唐嘉话》。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名杨勔得了一种怪病,他每说一句话,肚子里就有一个同样的声音发出来,这使得杨勔非常窘迫尴尬,都不敢出门见人了。

他四处寻访名医,后来终于找到一位有名的大夫。

大夫告诉他,这是因为他的肚子里面有一只名叫“应声虫”的小虫在作怪。

杨勔问大夫该如何治疗?

大夫要他按照《本草纲目》上面的药名,逐个念下去,什么时候念到不再有回声的那个药名时,这个药就是治疗他的病的。

于是杨勔每天抱着《本草纲目》不停地念,终于有一天当他念到雷丸时,没有听到回声。

他一连念了很多遍,并且买回此药一连服了几天,后来他的病终于好了。

这听上去似乎很传奇,但是“应声虫”这个词却被人们记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天,表示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又是一段故事流淌出来,我和丫头感叹李尔的博学强识。

爷爷让我和魏成义陪着李尔把她送到码头。

西屋里,爷爷又再次欣赏李尔留下那幅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