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欣賞之余,李爾請讓爺爺指正。

爺爺說︰「談何指正,讓人看著就有自然連貫,血脈暢通之勢,好書法。」

李爾看著我問道︰「春生,請您雅正。」

我連連擺手,稱︰「我可不敢妄加評論,寫的真好!不過,李先生,您給我爺爺題字,十室之內,必存忠信,我懂,您在贊爺爺,為何有書寫上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完全沒必要,爺爺又不是美人。」

李爾听我說完,轉頭望著爺爺說︰「姚爺,春生前途無量,請您一定要讓他繼續往下讀書,這方面有什麼需要的?盡管向我講,我會無私幫助,別讓他停留在現在。」

爺爺點頭。

李爾回過頭來,笑著對我說︰「孩子,今天我在你的面前賣弄一下,關于美人,關于香草美人,現在和過去理解有別,想知道嗎?」

我使勁點頭。

李爾為我解讀一個怎樣有別的香草美人呢?

您听他說︰

其實,「香草美人」原本與女人毫無瓜葛,它的本義是喻指男人,「美人遲暮」中的美人則特指楚懷王。

其一,漢語中的「美」字,除指容貌儀表外,還指人的才德與品行。

《孟子•盡心下》有曰︰「可欲之謂善,充實之謂美。」這兒的「美」顯然不是指外表的美麗,而是說一個人的德行。

故古人往往將德高望重的喻為「美人」。

其二,香草本義為具有芳香氣味的草類,古人以此比喻高潔,進而以之比喻忠貞之士。

「士」在古代只有男子才能享用,故「香草」一詞原本與女子不沾邊。

所謂「十室之內,必存忠信;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喻指的皆系忠貞之士或曰君子。

其三,屈原《離騷》中以「美人」專指君王,以「香草」泛指君子。

屈原辭賦中喜好以「香草」、「美人」作比喻,有時是指代他人,有時則是自喻。

漢代王逸在《離騷經章句》中說︰「《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君王。」

《離騷》中的「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釋為或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後者如「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婬」。

這里的「美人遲暮」,後世輾轉引用,以致望文生義,解作女子年老色衰,其實是千古誤解。屈原當時擔憂會「遲暮」的美人,是專指楚懷王這個地道的須眉男子。

《離騷》中充滿了種類繁多的香草,這些香草作為映襯,極大地豐富了美人的意象;同時,香草意象作為一種獨立的象征物,既喻指品德與人格的高潔,又與惡草相對,象征著權力斗爭的雙方。

「香草美人」作為詩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創造,它是楚辭中最典型的象征性意象。

姚爺是香草,是美人,乃我的真心贊譽。

李爾的一番香草美人論談,讓我受益匪淺,讓我茅塞頓開,猶如醍醐灌頂的感覺。

他給我展現的,是另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我暗暗地總結,這一切,都是知識豐富的結果,讓我對李爾先生更加崇拜。

這時院子里有人喊︰「姚爺在家嗎?」

我推窗一看,是魏成義。

听見爺爺的答應聲,丫頭領著魏成義進到爺爺的西屋。

魏成義一看李爾在屋,忙說︰「李先生,您從省里來,沒人知道嗎?剛才你們博物館的人打電話到鎮鎮府,問您在不在這兒?」

「啊!李叔叔,您出來誰也不知道呀!玩失蹤捉迷藏嗎?」丫頭驚奇得問。

李爾搖搖頭,對大家說︰「我可不敢玩失蹤,我是這麼一回事,上次考察完咱們陽青鎮,沒能有機會拜訪到姚爺姚先生,同樣也沒能和大悲寺的妙祥方丈作進一步的交流,是我上的考察的缺憾,回到省里,我始終不能將這缺憾放下,姚爺是咱鎮上的靈魂,缺少了靈魂,我的考察沒有了任何意義,所以一想到這,我就出來博物館,坐上船,重又回到陽青鎮,本打算對姚爺作一至兩日的拜訪,便回去了,不曾想到今日大概有十多天了吧!我都忘記和單位打個招呼了,實屬不該。」

爺爺說︰「李先生,我有何德何能,哪敢稱這小鎮的靈魂?作為你我有緣人,即有緣相識,就有緣相知,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來日方長,你來我這里,隨時歡迎,我們可以徹夜長談,把酒言歡,我也可以去找你,讓我這個酒鬼到你那兒討杯酒喝。」

李爾說︰「我們一言為定,倒時一醉方休。」

爺爺轉身來到衣櫃前,搬開雲竹,從衣櫃里拿出一件物品,四四方方,長約四五寸,紅漆爍爍。

爺爺來到李爾的面前,說︰「李先生,我送你一件小禮物,是件棺材形狀的紅木煙盒,不見得有多珍貴,有段故事在它身上,有些意思,贈與你,或許有用。」

李爾雙手接過紅木盒子說︰「客氣話我不多說,我謝過姚爺,您能把這段故事講給我听嗎?」

爺爺說︰「也不算是故事了,講的是有一次胡適家里集會,宴請賓客,眾人都到了,獨獨被隆重邀請的徐志摩還沒到;還好,最終,徐志摩姍姍來遲,一進門就從衣兜里掏出一件東西,就是這小小的一具棺材,徐志摩打開棺蓋,里面有香煙數十支,徐志摩拿出來一一遞給大家,然後,將這棺材贈與胡適,胡適愛不釋手,非常高興。我想它的寓意你也懂,收下吧!」

「再次感謝姚爺,求官運亨通,發大財,不是什麼不恥行徑,古時的袁牧,靠潤筆,題詞,寫悼詞、墓志銘,可以說是富得流油,而且他用錢購買藏書,置辦家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無可厚非。」

說是不對爺爺講客氣話了,李爾可還是對爺爺的贈與不勝感激。

說不盡的話,最後,李爾不得不向爺爺告辭,爺爺送出院子。

丫頭輕輕拉扯李爾的衣角,一副難舍的表情寫在臉上,對李爾說︰「李叔叔,您常來,我想你,你來的時候給我們多講故事,好嗎?」

讓人覺得有趣的是,正在學話的小玲跟著丫頭身後,丫頭每說一句話,就學說一句話。

丫頭笑著給李爾解釋說︰「李叔叔,小玲是我的應聲蟲,我說什麼她就跟著我學說什麼,可好玩了。」

「應聲蟲?」李爾思考了一下,問丫頭,「想不想听關于應聲蟲的故事?」

哪有丫頭不願意的事?她拍著手歡呼著,表示強烈願听故事的願望。

李爾說︰「有一個故事說的是誰肚子里有條應聲蟲?」

故事出自《隋唐嘉話》。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名楊得了一種怪病,他每說一句話,肚子里就有一個同樣的聲音發出來,這使得楊非常窘迫尷尬,都不敢出門見人了。

他四處尋訪名醫,後來終于找到一位有名的大夫。

大夫告訴他,這是因為他的肚子里面有一只名叫「應聲蟲」的小蟲在作怪。

楊問大夫該如何治療?

大夫要他按照《本草綱目》上面的藥名,逐個念下去,什麼時候念到不再有回聲的那個藥名時,這個藥就是治療他的病的。

于是楊每天抱著《本草綱目》不停地念,終于有一天當他念到雷丸時,沒有听到回聲。

他一連念了很多遍,並且買回此藥一連服了幾天,後來他的病終于好了。

這听上去似乎很傳奇,但是「應聲蟲」這個詞卻被人們記住,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天,表示自己胸無主張,隨聲附和他人。

又是一段故事流淌出來,我和丫頭感嘆李爾的博學強識。

爺爺讓我和魏成義陪著李爾把她送到碼頭。

西屋里,爺爺又再次欣賞李爾留下那幅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