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按年命帖要求定結婚喜床的方位,床上用高梁秸、麥穰、一對艾、幾根芝麻秸鋪設,上面鋪花席、床單、被褥,放上枕頭、壓床鞋。床腿下用紅紙包上磚與金錢墊好,床下放泥瓦盒一個。

結婚前一天下午自家及本家大門、屋門要貼對聯,三年內無親人病故者貼大紅對聯及雙喜,親人病故未滿三年則要貼藍對聯。院內如有石磨,要用紅席或紅被蓋上。同一天叫親戚,姑舅等長輩要人用小車、毛驢去接來,同輩下輩多自己前往。

女方頭天晚上要把禮品放入櫃箱、桌、抬盒內,叫"填箱"。被褥放在桌子上,四角串好紅綠花生,木櫃內按嫁女歲數放饅頭,一歲一個,四角各放一個大的,當中放一個最大的,此後再掐三大掐以示禮豐厚,再放一碗「寬心面」。桌子、箱子、抬盒各放點心、衣服、燈盆、化裝品等。填箱要用燈照一照,以示明亮吉祥。

舅父母、姑、姨、嬸子、父母都要給嫁女錢,稱「壓腰錢」。

結婚之日早晨,嫁女根據「年命帖」上規定時間梳妝,頭戴鳳冠,上蓋「蒙頭紅」,這叫「上頭」。之後嫁女身穿羅裙,腳登父親或哥的一雙鞋,坐在椅子上,由哥弟抬到轎前換上鞋上轎。

嫁女上轎後到男方家的這段路稱行路。最前面是一撒青龍帖的,過橋、拐彎都要貼上「青龍」一張,以示吉祥或「壓邪」。其次是抬嫁妝的,由小件、大件排序。再次是樂隊,轎子兩側是小客,轎後是送女客、大客。

轎子為木制,高兩米,四面各寬1米,為席裝拱頂,前面留門,兩面各留一小窗。轎衣為單扇四面一頂,頂四角用花線編織垂網及花穗。送嫁隊伍在途中,遇到另有送嫁隊伍,都要爭上風頭,靠北靠東走,以示吉祥高升。

轎到男方門口即停,先收「落轎禮」,後落轎,根據要求常要「轉轎禮」,此時小客派幾個人到新房轉轉看看。

落轎後,由陪大客的著新郎至大客坐的車前,把氈鋪在車門前,新郎恭敬的三鞠躬,陪大客的拱手施禮說客套話,大客即下車還禮,由陪大客的領到客廳,讓至上首落座。這一過程稱之為迎大客。

迎完大客接下來迎新娘。

新郎與娶女客、提氈、抱升、「撒福」的一起到新娘婚轎前,將升放到轎門口,娶女客先到送女客前面施禮,口中一套客氣話,送女客隨即答禮客套,至新娘轎前掀開轎門,新郎在紅氈上向新娘鞠躬,新娘在轎內還禮,隨即踏著升下轎,新郎轉身站到氈的前頭,此時「撒福」的向新娘、新郎頭頂撒三把「福」,新娘走到新郎的一塊氈上,提氈的將後一塊氈提到前面,依次前進。到院中「天地桌」前夫妻並排站立,男東女西;由主持人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進入洞房」,這便是拜堂成親。

拜堂成親完畢,一對新人進人洞房,抱升的將升放在床前,新娘踏升上床,按規定方向坐下,叫「坐帳」。新郎用備好的煙袋將「蒙頭紅」挑起,高舉放到福棚上。上好酒菜、紅雞蛋、酒具、寬心面等,新人喝「交心酒」,樂隊同時奏樂。

婚禮的過程結束,接著就是大擺喜宴,宴請所有來賓喝喜酒。中間上菜有學問,幾道菜後等上來雞,這是頭道大菜,明確了一個信息是男方父母要答謝來祝賀孩子結婚的各位來賓。眼瞅著要是上來了魚,新郎官、新娘必須到喜宴上一一敬酒致謝。

喜宴過後,大客送女客由陪客的帶領至新郎父母房中,言謙虛之詞︰孩子小,不懂事,人情禮儀、針線飯食、田園活道不精細,多請親家指導、教訓、照顧等,再商定叫「對樂」的日期之細節。同時小客一人將新房窗上封的紅紙撕開,以示明亮,將抬嫁妝的紅繩一根扔到屋頂上,一根帶回。

按約定的日子,由新娘的哥弟去叫妹或姐。叫時男方一般不安排酒飯,只安排茶、糖果之類,坐坐即走。送「對樂」男方應設席招待,有陪客的共敘家常。新娘要給婆家長輩買鞋、做煙荷包子,並帶一對鍋餅。這叫過「對樂」

婚後第三天,新郎新娘要給本家長輩磕喜頭。一人提氈,先從祖父母起,後父母、伯父母、叔父母,由近及遠,都帶點心,享受磕頭的都要給磕頭錢。

在磕過喜頭的下午,到祖墳上墳,謂上「喜墳」,放鞭磕頭。男女兩人同去。用紅紙壓墳頂。

結婚滿月之日,女方娘家兄弟去把姐或妹叫回娘家,男方多數同往,帶相應禮品,女方娘家誠意相待。以後女方走娘家隨便常來常往,但每月初一、十五、二月初二、四月初八、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重陽、臘月初八、十八、廿八、二十四都屬禁忌之日,講究的還要忌諱「楊公忌」之日。

等哪一天有空,我再單獨給你們拉拉的「楊公忌」傳說。

舊時夫妻不合,沒有離婚之說,男方不要女方叫「休妻」,女方離家出走稱「逃婚」。

現在新社會不同了,戀愛自由的含義既包括結婚自由,也包含離婚自由。

男方「休妻」、「喪妻」再婚叫「填房」、「續房」,女方亡夫再嫁叫「回頭」。男方娶「回頭」一般是夜間三更左右,女的到男家先在備好的鍋前燒三把火,稱「續火」。

結婚算是紅事里面的頭等大喜,哪一件是第二大喜呢?

爺爺自問自答,我和丫頭插不上嘴。只管往爺爺搪瓷杯里續水,別讓他老人家渴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