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按年命帖要求定结婚喜床的方位,床上用高梁秸、麦穰、一对艾、几根芝麻秸铺设,上面铺花席、床单、被褥,放上枕头、压床鞋。床腿下用红纸包上砖与金钱垫好,床下放泥瓦盒一个。

结婚前一天下午自家及本家大门、屋门要贴对联,三年内无亲人病故者贴大红对联及双喜,亲人病故未满三年则要贴蓝对联。院内如有石磨,要用红席或红被盖上。同一天叫亲戚,姑舅等长辈要人用小车、毛驴去接来,同辈下辈多自己前往。

女方头天晚上要把礼品放入柜箱、桌、抬盒内,叫"填箱"。被褥放在桌子上,四角串好红绿花生,木柜内按嫁女岁数放馒头,一岁一个,四角各放一个大的,当中放一个最大的,此后再掐三大掐以示礼丰厚,再放一碗“宽心面”。桌子、箱子、抬盒各放点心、衣服、灯盆、化装品等。填箱要用灯照一照,以示明亮吉祥。

舅父母、姑、姨、婶子、父母都要给嫁女钱,称“压腰钱”。

结婚之日早晨,嫁女根据“年命帖”上规定时间梳妆,头戴凤冠,上盖“蒙头红”,这叫“上头”。之后嫁女身穿罗裙,脚登父亲或哥的一双鞋,坐在椅子上,由哥弟抬到轿前换上鞋上轿。

嫁女上轿后到男方家的这段路称行路。最前面是一撒青龙帖的,过桥、拐弯都要贴上“青龙”一张,以示吉祥或“压邪”。其次是抬嫁妆的,由小件、大件排序。再次是乐队,轿子两侧是小客,轿后是送女客、大客。

轿子为木制,高两米,四面各宽1米,为席装拱顶,前面留门,两面各留一小窗。轿衣为单扇四面一顶,顶四角用花线编织垂网及花穗。送嫁队伍在途中,遇到另有送嫁队伍,都要争上风头,靠北靠东走,以示吉祥高升。

轿到男方门口即停,先收“落轿礼”,后落轿,根据要求常要“转轿礼”,此时小客派几个人到新房转转看看。

落轿后,由陪大客的着新郎至大客坐的车前,把毡铺在车门前,新郎恭敬的三鞠躬,陪大客的拱手施礼说客套话,大客即下车还礼,由陪大客的领到客厅,让至上首落座。这一过程称之为迎大客。

迎完大客接下来迎新娘。

新郎与娶女客、提毡、抱升、“撒福”的一起到新娘婚轿前,将升放到轿门口,娶女客先到送女客前面施礼,口中一套客气话,送女客随即答礼客套,至新娘轿前掀开轿门,新郎在红毡上向新娘鞠躬,新娘在轿内还礼,随即踏着升下轿,新郎转身站到毡的前头,此时“撒福”的向新娘、新郎头顶撒三把“福”,新娘走到新郎的一块毡上,提毡的将后一块毡提到前面,依次前进。到院中“天地桌”前夫妻并排站立,男东女西;由主持人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进入洞房”,这便是拜堂成亲。

拜堂成亲完毕,一对新人进人洞房,抱升的将升放在床前,新娘踏升上床,按规定方向坐下,叫“坐帐”。新郎用备好的烟袋将“蒙头红”挑起,高举放到福棚上。上好酒菜、红鸡蛋、酒具、宽心面等,新人喝“交心酒”,乐队同时奏乐。

婚礼的过程结束,接着就是大摆喜宴,宴请所有来宾喝喜酒。中间上菜有学问,几道菜后等上来鸡,这是头道大菜,明确了一个信息是男方父母要答谢来祝贺孩子结婚的各位来宾。眼瞅着要是上来了鱼,新郎官、新娘必须到喜宴上一一敬酒致谢。

喜宴过后,大客送女客由陪客的带领至新郎父母房中,言谦虚之词:孩子小,不懂事,人情礼仪、针线饭食、田园活道不精细,多请亲家指导、教训、照顾等,再商定叫“对乐”的日期之细节。同时小客一人将新房窗上封的红纸撕开,以示明亮,将抬嫁妆的红绳一根扔到屋顶上,一根带回。

按约定的日子,由新娘的哥弟去叫妹或姐。叫时男方一般不安排酒饭,只安排茶、糖果之类,坐坐即走。送“对乐”男方应设席招待,有陪客的共叙家常。新娘要给婆家长辈买鞋、做烟荷包子,并带一对锅饼。这叫过“对乐”

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要给本家长辈磕喜头。一人提毡,先从祖父母起,后父母、伯父母、叔父母,由近及远,都带点心,享受磕头的都要给磕头钱。

在磕过喜头的下午,到祖坟上坟,谓上“喜坟”,放鞭磕头。男女两人同去。用红纸压坟顶。

结婚满月之日,女方娘家兄弟去把姐或妹叫回娘家,男方多数同往,带相应礼品,女方娘家诚意相待。以后女方走娘家随便常来常往,但每月初一、十五、二月初二、四月初八、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重阳、腊月初八、十八、廿八、二十四都属禁忌之日,讲究的还要忌讳“杨公忌”之日。

等哪一天有空,我再单独给你们拉拉的“杨公忌”传说。

旧时夫妻不合,没有离婚之说,男方不要女方叫“休妻”,女方离家出走称“逃婚”。

现在新社会不同了,恋爱自由的含义既包括结婚自由,也包含离婚自由。

男方“休妻”、“丧妻”再婚叫“填房”、“续房”,女方亡夫再嫁叫“回头”。男方娶“回头”一般是夜间三更左右,女的到男家先在备好的锅前烧三把火,称“续火”。

结婚算是红事里面的头等大喜,哪一件是第二大喜呢?

爷爷自问自答,我和丫头插不上嘴。只管往爷爷搪瓷杯里续水,别让他老人家渴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