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爺爺答應我要講給我關于鄉野民俗的趣事。這日閑來無事,天漸漸暗了下來,風輕扶柳,愜意的爺爺,幾杯酒下肚的,似有找人嘮叨的興致,喊我。

「春生,過來,我給你講講爺爺我整天在外頭給人家忙婚喪嫁娶的道道。」

我最愛听,可丫頭沒寫完字,急得哇哇亂叫,「神仙爺爺你就不能等我寫完了再講?」

「哈哈哈。好、好、好,我等著你。」爺爺笑迷糊的回答。

等丫頭寫完字的功夫,我給爺爺沏茶倒水,從屋里搬出小板凳,放下凳子,丫頭也竄將過來了。

爺爺不假思索的講起來。

這婚喪嫁娶算起來分紅白之說,男女結婚是喜事,高壽的人病逝的喪事叫喜喪,統稱紅白喜事。

有時也說紅白事,泛指婚喪。

最早,有據可查的是歷史上講,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莊子卻正在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

惠子說︰「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

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麼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穩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曉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這話你們是不會明白的,孩子們。講一些簡單的吧!

紅白喜事,又叫做「婚喪喜事」。結婚是紅色的喜事——紅喜事;死人是白色的喜事——白喜事。但是,不能說,紅喜事就是結婚。祝壽也是喜事,屬于紅喜事的範疇。

紅白喜事的區別性標志在︰

紅喜事——是紅色的天下。

白喜事——是白色的世界。

結婚的巨大的漢字雙喜必須是大紅的。孝子必須穿白色的孝服,帶白的孝帽子。墳墓前面的哭喪棒,兒子的也是白色的。但是,孫子一輩戴紅孝帽子,其哭喪棒也是紅色的。

死人,本身是壞事,是痛苦的悲哀的。但是,其實,也有好的一面。對死去的人,這是大自然之規律,走完了人生的道路,回歸于大自然,何必悲傷?死了,哪里還有什麼痛苦?這是解月兌,很徹底地。從此進入另一個世界。

人家莊子老婆死了,還骨盆而歌唱呢。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一種傳統,在送葬的時候,狂歌歡舞!就是這個道理。

對家屬,在放聲痛苦的另外一面,但要是特別是長期重病在身的人死去,對死者的家屬來說,也是一種解月兌,此後,過自己的生活。

從前,在農村里,如果死者超過了七十歲,整個場面幾乎沒有悲傷的氣氛。家屬也只是在需要氣氛的時候,做一個樣子。在農村觀念中,七十歲死去,是大福氣呀!

我們還活不活那個歲數呢!爺爺搖頭感嘆。

我先講紅色的喜事——嫁娶

當孩子成長到十六、七歲,即進入婚齡階段,開始議婚。先前,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當事人不能自主。如今,都講自由戀愛了,講究個自由結合,感情相悅。

一般兒女到十六、七歲,父母便求親告友,托媒給兒子說"媳婦",給女兒找"婆家",叫"說親"或"提親"。講"門當戶對",一定要不犯克,犯"忌"不能"成親"。

緊接著是訂親。男方用手巾包著錢,稱"見面錢",交給女方,女方收下,婚事隨即告成。這訂親的過程中,會先下小柬,後去大柬。

下柬子︰下「小柬」即男方用「包袱」或「抬盒」裝上備好的禮品、衣服、化妝品等,由男方請人或媒人送到女方家中。

去日子︰亦叫「去大柬」。

待婚事定好後,男方就請人「查日子」,確定結婚日期,應用房屋,支床方位、時間,「娶女客」、「送女客」及雙方親朋忌諱屬性,出嫁上頭時間、位置,上、下轎、坐帳方向等等。

講一下爺爺說的「女客」中的客音為kei,可是字典里沒這個讀音,許是我們這里的方言的緣故。

插這一句話後,我們接著听爺爺講。

訂婚注意內容會寫在紅紙上,一式兩份,稱「年命帖」。隨後擇吉日由男方兄弟用「包袱」或「抬盒」,將準備好的禮品,分四六八色,四六八身衣料,豬肉數斤,活雞一對,魚一對,點心6—10斤不等,化妝品一宗,艾一對,蔥兩根,高梁莛「筷子」一把,「年命帖」一份,一起送到女方家。

這些都是男方家所要做的。女方在接到「大柬」後,其父母先口頭與親朋攀談,告知眾人自己的孩子的婚事已定,到時請光臨、喝喜酒之類的話,親朋即準備相應禮品。

這是約客。

待婚期臨近,女方父母便正式到親朋家發出邀請,講明某天約客,請到場喝喜酒,同喜。是日各親朋備好禮品,一同前往。還有個環節,娘家人婚女之舅父、母禮品較重,並且還須給甥女買燈盆。

在結婚前兩天,男方要下「催妝衣」。禮品比較簡單,即為男方做好的紅棉襖、棉褲,另外還有豬肉等。女方回帽鞋、成衣一身,稱「回盒」。

男方在下「催妝衣」後,雙方家中開始準備結婚之各項事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