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贤人。♀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崇高的典范之一。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就接到了治水的重大任务。只要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难过,感到非常不安。
于是,大禹告别了妻子,率领着27万治水大军,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次经过家门,却没有进去。终于,经过了13年的艰苦奋战,他们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从那之后,在民间流传着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民谣是这样的:“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一位著名经济谋略家白圭,他对孟子谈起“大禹治水”那个故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大禹做得更好。只要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这不就行了吗?而且,这样还能省去很多事呢?”
孟子听到这话后,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这样做是错的!虽然这样会省力很多,但是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虽然说的是一件事,但两个人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从不为他人着想,这样做难免会害人害己;而大禹呢?他把洪水引入了大海,虽然是费工费力,但是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难,也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难。可见,大禹是推己及人,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啊!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这对人际关系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有意无意就只为自己着想,他就不会交到朋友,生活的空间就会局限在一片很小的天地,道路也会越来越窄,生活的果实也会是青涩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人能懂得这个道理,这也是导致很多人不会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一个人不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就会丧失很多本来可以成功的机会。所以,你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父母的话
孩子,其实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理解和看待他人。所以,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式思维。可是,一个自私的人,有谁会愿意真诚地和他相处呢?你要想赢得更多的朋友,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与人合作,你能分到十分,你最好只拿八分或七分,这样你就会有下一次合作。
——(中国)李嘉诚
换位思考,也就是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是人对他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是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在客观上,它要求人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方联系起来,让人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和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其实,当人们遇到事情、处理问题的时候,通常习惯于用主观的、单一的思路进行思考,总是跳不出自己的圈子。但是,孩子,你要知道,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性格习惯也不同。所以,观察思考事物的角度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也都有所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彼此的差异,就会产生很多的误会。当你被他人“误解”、“冒犯”的时候,如果你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对彼此的感情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事情。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一生都致力于成人教育。其中有一段时间,他向纽约某一家饭店,租用了一个大舞厅用来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每一期的课程大概要20多个晚上。
有一天,卡耐基收到那家饭店经理的一封信函。原来,是要让卡耐基付出以前三倍的租金。不然的话,就要收回他的使用权。可是,在他接到信函之前,入场券都已经分发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经公布了。
但是,谁也不愿意多付给他人租金,即使他再有钱,他也会对这种无理增加租金的事情感到愤怒。当然,卡耐基也是如此。问题是,就算他去和饭店的人交谈,又能有什么用呢?他们关心的是钱,只对自己所关心的感兴趣。
几天之后,卡耐基去见了饭店的经理。当时,卡耐基说:“收到您的来信,我感到非常惊讶。但是,我能理解您的做法。如果我是您,也许我也会发出一封类似的信函。您是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地增加饭店的收入。不过,如果您执意要增加租金的话,现在请允许我拿出一张纸,把您可能得到的利与弊列出来。”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