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賢人。♀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崇高的典範之一。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就接到了治水的重大任務。只要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心里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難過,感到非常不安。

于是,大禹告別了妻子,率領著27萬治水大軍,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次經過家門,卻沒有進去。終于,經過了13年的艱苦奮戰,他們疏通了9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

從那之後,在民間流傳著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民謠是這樣的︰「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听意見。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一位著名經濟謀略家白圭,他對孟子談起「大禹治水」那個故事,他夸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大禹做得更好。只要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這不就行了嗎?而且,這樣還能省去很多事呢?」

孟子听到這話後,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這樣做是錯的!雖然這樣會省力很多,但是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雖然說的是一件事,但兩個人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白圭只為自己著想,從不為他人著想,這樣做難免會害人害己;而大禹呢?他把洪水引入了大海,雖然是費工費力,但是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難,也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難。可見,大禹是推己及人,有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啊!

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只顧及自己的感受,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忽視了他人的感受。♀這對人際關系會造成很不好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有意無意就只為自己著想,他就不會交到朋友,生活的空間就會局限在一片很小的天地,道路也會越來越窄,生活的果實也會是青澀的。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少人能懂得這個道理,這也是導致很多人不會成功的原因之一。因為,一個人不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他就會喪失很多本來可以成功的機會。所以,你要學會為他人著想。

父母的話

孩子,其實很多人都已經習慣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理解和看待他人。所以,就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我中心式思維。可是,一個自私的人,有誰會願意真誠地和他相處呢?你要想贏得更多的朋友,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與人合作,你能分到十分,你最好只拿八分或七分,這樣你就會有下一次合作。

——(中國)李嘉誠

換位思考,也就是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是人對他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是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在客觀上,它要求人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對方聯系起來,讓人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和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其實,當人們遇到事情、處理問題的時候,通常習慣于用主觀的、單一的思路進行思考,總是跳不出自己的圈子。但是,孩子,你要知道,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生活閱歷不同,性格習慣也不同。所以,觀察思考事物的角度和分析問題的思路也都有所差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彼此的差異,就會產生很多的誤會。當你被他人「誤解」、「冒犯」的時候,如果你對此耿耿于懷,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對彼此的感情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果你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就能夠很好地解決事情。

美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一生都致力于成人教育。其中有一段時間,他向紐約某一家飯店,租用了一個大舞廳用來進行一系列的課程,每一期的課程大概要20多個晚上。

有一天,卡耐基收到那家飯店經理的一封信函。原來,是要讓卡耐基付出以前三倍的租金。不然的話,就要收回他的使用權。可是,在他接到信函之前,入場券都已經分發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經公布了。

但是,誰也不願意多付給他人租金,即使他再有錢,他也會對這種無理增加租金的事情感到憤怒。當然,卡耐基也是如此。問題是,就算他去和飯店的人交談,又能有什麼用呢?他們關心的是錢,只對自己所關心的感興趣。

幾天之後,卡耐基去見了飯店的經理。當時,卡耐基說︰「收到您的來信,我感到非常驚訝。但是,我能理解您的做法。如果我是您,也許我也會發出一封類似的信函。您是飯店的經理,有責任和義務盡可能地增加飯店的收入。不過,如果您執意要增加租金的話,現在請允許我拿出一張紙,把您可能得到的利與弊列出來。」

`11`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