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1.要认真对地孩子的要求

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细腻的心,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因为,这关乎到孩子的成长,关乎到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所以,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去体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满,每一个要求。一旦父母理解了孩子,就会以恰当的方式去帮助孩子。

2.不要认为孩子任性、自私

就像故事2中,那位妈妈把咬了一小口的饼干递给女儿时,女儿死活都不接。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有的妈妈就会认为孩子任性、自私,不愿意与妈妈分享食物,等等。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孩子已经进入了审美的敏感期,从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要求。在孩子看来,那些不完整或不完美东西是无法接受的,因为那会让他感到很痛苦。

3.尽量给孩子完整、完美的东西

当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处于审美敏感期的时候,就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完整的、完美的东西,不让他的情绪因为不完整、不完美而受影响。

10.审美(2):对自我产生审美要求,女孩对衣着服饰产生浓厚兴趣(3—4岁)

——理解并支持孩子的“臭美”行为,不要让孩子产生错误的审美观

随着孩子审美敏感期的进一步发展,孩子也会逐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也就是会对自我审美产生要求。比如,他会自己去挑选要穿的衣服,尤其是女孩子,会对衣着服饰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女孩子还会偷偷地用妈妈的化妆品往自己的脸上涂抹,甚至还会换上妈妈的漂亮衣服在镜子面前走两步……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臭美”行为。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刚刚进入春天,小草才刚冒出个绿头,3岁半的萍萍就穿上了一条夏天才能穿的裙子上幼儿园了,不过里面套了毛衣、毛裤。♀

萍萍见到老师后,就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就眼巴巴地望着老师。老师从萍萍的眼神中读出了一种期待,于是就开始欣赏她的裙子,然后说道:“呀,萍萍的裙子真漂亮!”听到老师这么说,萍萍很高兴,还用手模了模裙子。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萍萍跑了出去,她拉着一个小朋友的手说:“你看我的裙子漂亮吗?”那个小朋友说:“漂亮!”萍萍高兴地乐开了花。突然起风了,风把萍萍的裙摆吹得贴在了身上,她赶紧用手把裙子从身上拉开,但一松手,裙摆又被吹了回来。虽然她努力了好几次,但裙子还是往身上贴,没办法,萍萍只好匆匆地回到了教室。

故事2:

雪芬快满4岁了。最近,妈妈发现雪芬每天早上都在洗手池的镜子前站好长时间。通过观察,妈妈发现,雪芬是在很“用心”地照镜子,她一会儿对着镜子模模头上的蝴蝶结,一会儿又模模衣服,还不时地把脸往前倾,好像看看脸上是否有脏东西……

她就来来回回做着这些动作,有时候能在镜子前面站上20多分钟呢!妈妈想,要是不催雪芬去幼儿园,她一定能在那里照上半个小时。

故事3:

最近,4岁的小美老是偷偷观察妈妈化妆。星期六上午,妈妈和爸爸外出办事了,就小美一个人在家。

小美并没有因为妈妈和爸爸不在家而感到孤单,她反而很高兴。这不,妈妈和爸爸刚走没多久,她就进了卫生间。然后她就开始化妆,涂脂抹粉。

很显然,她已经偷偷学会了化妆,因为她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画的。比如,她会先把小手洗干净,然后抹油、擦粉、涂眉毛、画唇线、涂口红、用棉签擦去画到线外的口红、用纸巾粘去多余的口红、打胭脂。然后,她再把头发梳理好。

当这些程序都做完后,她还会在镜子面前站一会儿,把镜子里的自己好好欣赏一番……

敏感期分析

在审美敏感期中,孩子突然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追求自身美的感觉,比如,小女孩会对化妆品非常感兴趣,即使她不会化妆她也会乱涂一气。另外,就是对穿衣打扮非常感兴趣,甚至会在大冬天穿裙子。就像故事1中的萍萍一样。还有的孩子会偷偷穿妈妈的高跟鞋,即使拖着高跟鞋,她也要尝试走两步。慢慢地,孩子开始挑选环境,开始欣赏好的艺术作品。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就已经能够感知环境和氛围的变化了。

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审美意识,因为孩子在4岁左右建立起来的审美意识将会影响他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当孩子五六岁的时候,他就会知道上衣和裤子的颜色应该搭配,就知道口红应该涂在唇线以内……实际上,这就是孩子对环境的审美,他会越来越喜欢比较有美感的环境,喜欢在那种环境里生活。

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实际上是螺旋式发展的。从开始吃东西要求食物、器具等必须完整,再到自身形象的审美,最后到对环境、内在气质、外在氛围甚至是艺术品的审美,等等。这种审美的过程会让孩子变得大方典雅,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气质与个人素养。

有教育专家指出,如果一个孩子的审美状态非常好,他就不会与那些不良的孩子在一起,也不会选择恶劣的环境。所以说,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审美,要尽可能地给他提供更好的条件,而不是破坏孩子的审美需求。

引导小妙招

`11`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