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1.不要欺骗孩子

面对孩子“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会感到尴尬,觉得难以启齿,想逃避这个问题,等等。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父母把这个问题与“性”联系到一起了。所以,很多父母为了避免让孩子过早地了解到“性”,就会用前面说到的几句话来敷衍孩子。其实,那是敷衍孩子。作为父母,首先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欺骗孩子,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孩子,要以正确的方式告知孩子才可以。

2.用一定的技巧向孩子讲述

父母应该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语言,站在科学的立场,把这件事讲述给孩子。

一位妈妈就是这样给孩子讲述的:妈妈肚子里有一颗种子,叫卵子,它长大后很孤单,于是爸爸就给它送来了一个伴,叫精子。精子和卵子在一起很高兴,它们决定找个家。它们找啊找啊,最后终于在妈妈的肚子里找到了一个叫“子宫”的地方,那里很温暖。♀它们快乐地成长,慢慢地,它们变成了一个有头、有小手、有小脚、有身子的小天使。这个小天使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10个月。突然有一天,它发现妈妈的肚子里很挤,于是,它就从妈妈的肚子里跑出来了,来到了我们家。那个小天使就是你!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故事很有意思,也有科学性,因为它让孩子明白了自己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而且与爸爸也有某种联系,所以他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

3.让孩子阅读百科全书

有的父母担心,如果孩子继续追问:“我是从哪里出来的呢?”应该怎么办呢?其实,这时候,父母就可以给孩子看百科全书。儿童百科全书或人体百科书上专门有讲怀孕、分娩的细节的地方。当孩子追问细节的时候,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去阅读,因为是图文并茂,即使只看图,再加上父母的指点,孩子也会明白是怎么回事的。♀

4.借机让孩子了解真相

有的妈妈不是自然分娩而是剖月复产,会在身体上留下疤痕。如果孩子问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让孩子看母亲肚子上的疤痕,然后告诉他:“你就是从这里出来的。”一位妈妈就是这样告诉孩子的,而且还给他讲了一些细节,孩子听了以后非常感动,留着泪对妈妈说:“妈妈一定很痛,我会学乖,不让妈妈生气。”从那以后,孩子真的变懂事了。

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就完全借机让孩子了解真相,从而让孩子明白妈妈对他的爱。这样的话,孩子的出生敏感期就会很快过去。

9.审美(1):要求食物、饭菜或用具必须完整,否则就不吃(0—2.5岁)

——那些不完整或不完美的事物会让孩子感到痛苦,要尽量给孩子完整、完美的食物

孩子到了2岁左右时,父母就会发现他的“毛病”渐渐多了起来,比如,食物不是完整的,他就不吃;食物不干净,他也不吃,以往米饭和菜是分离的,突然有一次如果变成了“盖浇饭”,他也不吃;饭碗磕破了一点瓷,他也不吃……如果父母不给他话,硬让孩子去吃的话,他就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会大哭大闹起来,直到他的要求得到满足为止。其实,这就表明,孩子已经进入了审美的敏感期。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幼儿园下午分加餐时,老师为孩子们分的是面包。当2岁5个月大的小严看着手里的面包时,突然大哭起来:“我不要这个!我不要这个!”

老师回头一看,原来小严手里的面包缺了一点,于是赶紧给他换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面包。接到新面包后,小严立即不哭了,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故事2:

一次,2岁的女儿向妈妈要一块威化饼干吃,妈妈给在递给女儿之前,妈妈就咬了一小口,尝了一下。但是,妈妈这一尝不要紧,女儿竟然大哭了起来。而且,说什么她也不接妈妈手里的威化饼干了。没有办法,妈妈只好给女儿又拿了一块新的。

敏感期分析

2岁左右的孩子,要求食物完整、干净,否则他就不吃;也会要求苹果上不能有疤痕,否则就不吃;也不允许衣服上有脏点,否则他就不穿……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也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也就是说,这是孩子在审美敏感期的自然表现。但是,很多父母并不了解这一点,于是就容易心烦,甚至认为是孩子毛病多,在找事儿,等等。所以,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反应,从而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其实,孩子的审美敏感期,最早就是从吃开始的。比如,吃东西时会要那个看上去最好的、最完整的、最完美的。如果父母给他掰开了,或咬了一口,那样东西在孩子眼里就不是完整的了,所以,他就会拒绝吃。

随着孩子对吃东西要求的发展,孩子就会把注意力扩展到周围的事物上,比如,穿的衣服不能少一个纽扣,喝水的杯子不能有豁口,玩的东西不能是坏的,等等。这都是孩子在审美敏感期所表现出来的情形。对此,父母要有所了解。

引导小妙招

`11`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