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正文
第69节第二十二章巴丘小桥服孝芜湖诸葛吊丧(4)
安排灵堂的人准备工作做得很足,专门给诸葛亮这样的人准备了休息的偏房间。
结果是安排的人一走诸葛亮就放开了架在赵云脖子上的手臂。
“小猪你没事儿啦?”赵云很诧异。
“早没事儿了好么,你一上去拉我我就清醒了
“那你一副晕过去的样子!”
“废话!我不晕过去怎么出来?有人有话要跟我说呐
“什么话?”
诸葛亮把藏在垂胡袖里周清递给她的手帕拿给赵云看:“自己看
折叠的手帕上绣着三朵紫色的花,赵云认不出,看着像菊花:“这是什么?菊花?”
“是菊科的,叫紫菀
“那又怎么样?”
“菀音同晚,是说晚上,三朵是指三更,这是约我们见面的,有人有话要跟我们说,又不方便直说,要避人耳目
赵云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诸葛亮:“小猪你没病吧?就这三朵紫菊花能证明什么啊?你想太多了吧?说不定就是有人喜欢这种花才在手帕上绣的呢?”
“那请你告诉我什么人喜欢在手帕上用胭脂写字呢?”诸葛亮严肃的说着,展开了叠着的手帕,赵云有些傻眼——那上面是用胭脂写的“来”。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字,我也不会想到绣花图案的隐含意思,可是有这个字就不一样了,你见过请别人做客不说明时间的么?”
“那为什么不顺便说明地点啊?”
“怕别人知道呗,到时候守株待兔一网打尽怎么办
“那为什么又要说时间?”
“见面时间是深夜,怕你睡的太早!”
“什么事要这么秘密的谈啊?”
“那我就不知道了,我又不是神仙!”
“这个……”赵云指着手帕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这个是周师姐的女儿给你的吧,说是她娘让她给的?”
“对啊
“不会是小桥要跟你私奔吧!”赵云惊呼。
诸葛亮抄起矮几上一只陶盆就扔过去:“信不信我抽死你!胡说什么呢!你以为这世上的人都跟朱编似的没节操!”
入夜,诸葛亮和赵云就原地留宿了,三更时分,果然有人来轻轻叩门。赵云打开门,竟然是周清。
小姑娘在麻衣外面罩了一件黑披风,裹得严实的很,在夜色中不显眼。
“孔明先生?我娘请你去小小的年纪,一点也不慌乱,赵云想起了干女儿诸葛今,不知道乱世中孩子们是不是成熟的都早。
诸葛亮点头,赵云想跟着,被拦住了。
诸葛亮看看赵云:“赵小云,你别去了,就留在这里
“可是如果……”
“费这么大周折,但不是用来对付我的。如果我天亮还没回来,你直接去找吴侯要人
赵云点点头,诸葛亮也不是完全信任对方嘛。
诸葛亮跟着周清七拐八绕走进一间暗室。
“夫人何在?”
突然灯花爆了一下,诸葛亮看清了那个正站在青铜树旁一盏一盏点灯的美人。
“小桥夫人?”
“是我。先生请坐
分宾主落座,小桥开门见山:“妾今日特欲向先生求计
这连诸葛亮也没想到:“夫人欲问我何计?”
小桥说了周瑜的遗愿,又说现在骨灰落在了孙权手中。
“偷出来已经是不可能了,主公派心月复人日夜看守,有没有办法让主公自己送回来?”
原来我哭师姐的时候,师姐并不在棺木里,诸葛亮想。
“听夫人所言,这却难办
“先生请勿推辞。都督在日,常赞先生有神出鬼没之计,引为知己。如今之事,只能仰赖先生了!”
诸葛亮觉得很为难:“夫人连吕蒙将军和陆逊将军处都问过了,他们也无良策,我一时之间,怎么想的出来?再说,计策如果用的不好,被吴侯发觉,皇叔也要怪我多事
“先生!”小桥站了起来,“莫非先生有意待价而沽?”
“绝无此意诸葛亮觉得很冤。
小桥思索了一会儿,咬了咬下唇,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我也知此事弄险。既然如此,绝不令先生白忙,我……愿意付出代价
诸葛亮脸色变了:“夫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好像我是为了占夫人便宜才帮忙的。既然如此,夫人自己想办法吧,我不管了说完,诸葛亮起身要走。
“先生留步!”
诸葛亮毫不理会。
“先生不想听听代价为何吗?”
诸葛亮心说我才不想知道……
“先生岂不闻庞统庞士元大名!妾愿以之交换!”
诸葛亮停住了脚步,转回身:“凤雏先生?!”
庞统现在周瑜手下为功曹,本来是打算重用的,但是还没来得及提拔,周瑜就去世了。
诸葛亮自从徐庶走后就开始琢磨这件事,但是一想到周瑜就觉得不太好办,周瑜不可能不知道庞统的能耐,也就不可能不提防着刘备把人才挖走。
但是诸葛亮还是做了尝试,她写了封信给自己的二姐,希望嫁入庞家的二姐有机会帮她把信转交给庞统。
没想到现在小桥却主动提出来了。
“先生若帮我,我自有办法令庞士元去江东而就荆州小桥胸有成竹。
诸葛亮叹了口气:“夫人,您这是帮周都督还是害周都督啊。周都督当年费尽心机把庞士元收归麾下就为了他有一天帮忙治理江东,你现在把好容易找到的人才往外推,岂不辜负周都督当日一片苦心?”
“都督为江东费尽心血,又有什么好处?是江东诸人对不住都督,不是都督对不住江东!如今,都督已殁,江东好坏,已经和都督没有关系了。没有都督的江东,我又有什么可珍惜的?”
诸葛亮无话可说,女人偏执起来都不好惹,眼前就有个现成的例子。
轻挥羽扇想了一会儿,诸葛亮慢慢说到:“一般的主意,对吴侯肯定是无效的了……就算让人去劝说他也肯定听不进去……既然如此,不如就走点偏门的主意吧?人不能说,就让怪力乱神来说……”
小桥的眼睛亮了:“还请先生明言!”
“吴侯在令先主公在世的时候,没有什么表现,可见他对令先主公还是颇有忌惮。那就让令先主公和周都督英灵不泯的天天秀恩爱给他看,让他意识到两件事:第一,他努力拆散了半天,结果无效;第二,惹急了英灵说不定殃及自身。这么吓唬吓唬,他可能就送回来了。不过,一定得是只有他能看明白的,立刻就能联想到是怎么回事的那种场景
“先生能说的再详细点吗?”
“恩……孙讨逆曾经送给都督什么东西吗?”
小桥努力回忆着:“这个……这个倒不多……不如后来主公送得多……恩,有一支笛子!不过赤壁之战的时候烧掉了……”
“别的呢?书卷笔墨兵器战具马匹什么都算!”
“啊!”小桥突然想起来了,“马!先主公送给都督一匹白马!他自己骑的是一匹红鬃烈马!”
“太好了!就是这个!”诸葛亮也很激动。
“可是……那两匹马……已经死了……死了几年了……那匹白马死的时候,都督还很伤心来着
“没关系!不影响!”诸葛亮断然下了结论。“夫人还能找出类似的两匹马吗?不用一模一样,差不多就行
“先生是说笑呢?这可是江东!两匹马还没有?又不是洛阳!”
夫人这个时候您就不要吐槽洛阳了好吗人家被烧过也是很可怜的……诸葛亮想。
于是,连续几天清晨,芜湖的民众常能在雾气中看到一匹纯白的马和一匹赤红的马亲昵的沿着芜湖的江边踱步,时快时慢,交颈嘶鸣,每次都沿着固定的路线,走到一处小树林中,就不见了。有好事者还追着去探寻过,竟然真的杳无踪影。
天天如此,于是人们纷纷传说这是神仙显灵,也有说是天马临凡的。
而几个辅佐过孙策的老臣,则不约而同想到了别的什么。
消息很快传到了孙权那里。
孙权亲自观看了一次。
张昭等人联名进谏了一次。
孙权又想了几天。
这几天关于神马的传说越闹越凶。
孙权终于放弃了。
吊丧结束,周瑜的灵柩要继续返回庐江,诸葛亮也要回荆州了。
小桥抱着周瑜的骨灰罐送别诸葛亮:“多谢先生。都督这下能得偿所愿了
“夫人确定这的确是师……呃,周都督的骨灰么?”
小桥笑了:“当初主公怕有人偷换,罐子一到手就命人用腊封住了。如今罐子没变,腊封也是当日的样子,断不会有错,如果真有什么不对,我就让‘神马’再闹几天
“夫人威武诸葛亮真心实意的说。
“先生请回吧,我说到做到,三月后庞士元一定往荆州去,先生勿疑
“一切拜托夫人了
就此别过。
诸葛亮走到赵云面前:“发什么愣,赵小云,开船了
“我还是想不通,你怎么让那两匹马按固定路线走的?又没人看着!”
“说到这个,还得感谢司马?”
“?”
“《晋书武帝纪》里说……哦,武帝就是司马的孙子,如果历史没什么变化的话。那里面说武帝后宫美女太多,他就每天驾羊车,车停在哪里,他就临幸哪里。胡贵嫔为了留住羊车,密令侍女们用盐水洒地,并且寝宫四周插上带露水的竹叶,羊车每当经过她的宫殿,羊就舐地不去。马也是一样的道理啊,现在又是夏天,马匹也是要补充盐分的好吗?我让人在固定的路线上洒了盐水,就这么简单
“那走到小树林里消失不见呢?”
“你忘了我的八卦阵啦?困住马不容易,困住几个好奇的人还不难吧
“哦……小猪,有句话我早就想跟你说了
“恩?如果是夸我你就快点说
“‘孔明妙计安天下,只用夫人不用兵。’”
赵云说完,一溜烟的跑了。
诸葛亮在后面模出袖子里的铜印,毫不客气的砸出去。
作者的话:
紫菀花分布地其实在河北东北等地……江南的人不见得很熟……但是周都督原来是三河工大的嘛,在北方啊,所以她知道这种花并告诉小桥是有可能的。
孙策的确是个不信邪的人,但是孙权目睹了大哥的早逝,可能对神灵之类多少有些敬畏,所以诸葛亮的计策才会好用。而且孙权虽然也是喜欢周瑜的,他的这种喜欢仍然不是无代价的,对他来说,江山的意义肯定远大于周瑜,所以权衡利弊之后,他会理性的放弃周瑜的骨灰,说到底一句话——还是爱的不够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