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九十四章 整顿民军

革命从来不是请客吃饭,必是屠刀染血,才洗涤旧朝污秽,换来一片青天白日。

在这点上,从来都是和对错无关,只在于立场。

一连数日,整个粤州渐渐兴起一场惨烈的革命,也不知是李福林开了头,还是人性中贪婪欲念驱使,各县劫杀旗人的事件,屡屡发生。

甚至有渐渐扩大的趋势,引得人心惶惶。

相比穷苦汉人百姓,居住于旗界内的‘鞑子’显然是更好下手的对象,尤其是这时商贾纷纷托庇于光复军的时候。

李福林等人的举动,倒是给全州民军起了一个相当不好的表率作用,而兴华日报的报道,这相当于是在火上浇油,让这场动乱之火越烧越旺。

数百年的积怨和仇恨,又岂会因一两句话而消弭不见?

这时候已经和道德情感无关了,人类心中本就有着逐利的本性,而一旦获得大义名分,那么即使是平日里最为胆小怕事的百姓,也会在这时用着你难以想象的残忍手段,宣泄暴力。

各县旗界纷纷遭到暴徒细节,旗人死伤无算,而陈炯明作为代理都督,这时也受到不少前清遗老的压力,毕竟几百年下来,他们这时还是有些势力。

而考虑到城中不少前清旧兵都挂着旗人身份,一旦处理不好,恐怕要惹出兵变,陈炯明也立即命令邓铿率领刚刚完成整训的粤军,平息这场动乱。

随即,还以代理都督发出命令,让李福林协助平叛,其实这也是警告。而这次,李福林却没有再阳奉阴违,反倒是配合着陈炯明的命令行动,绞杀那些不尊军政府号令行事的民军。

在平息民军的动乱之时,陈炯明也不忘对新闻媒体进行管制,尤其是那些带着前清官方背景的报社,禁止他们报导革命党军在前线的军情战况,引发舆论哗然。

纷纷扰扰中,时间就来到了2月12日,清帝溥仪终于在袁项城的威逼中下诏退位,次日孙载之向参议院辞职,并荐袁项城为临时大总统。

是日,粤州各团体和许多华侨团体或个人纷纷致电孙载之,反对袁代孙职。在这些人看来,我投了那么多钱,就是要买你赢,你现在搞砸了,我投入的本钱怎么办!?

但孙载之是有苦自己知,北伐军对上北洋军,简直是鸡蛋对石头,连番败仗下来,他哪里还有底气去维护‘革命果实’?

也就文人史书上,才会写什么窃取革命果实,真是笑话,典型的打不过就耍嘴皮子。

而粤州各界最后不得已之下,只好拟举孙载之长兄孙眉为都督,不过孙载之则电劝孙眉“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勿任都督,并电广东各界勿推举其兄为都督,仍由陈炯明代理。

实际上,孙载之这并非是陈炯明信任无比,乃是对自家兄长的本事了如指掌,知道他不是当都督的料。

随即,孙载之便电告陈炯明暨粤州各界,已委任自己的心月复汪兆铭为粤州都督,在其未就职前,继续由陈炯明代理。

这显然是要推举同盟会中既有威望又对自己忠贞不二的汪兆铭,来代替已经有了自立倾向的陈炯明,毕竟仅是不同往日。

北伐已成笑话,孙载之也不得不暂时熄了那想当总统的野心,而考虑一个现实的问题——找一块根据地养精蓄锐。

目前最好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粤州这个天下财赋重地。

这时同盟会内部革命党人之间,派系之争渐渐尖锐,而陈炯明也有感于自己和孙载之间的理念分歧难以协调,便开始着手准备巩固自己在粤州的地位。

3月9日,仍任粤州代理都督的陈炯明,开始解散民军。

而惠军统领王和顺是孙载之的亲信,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编遣,甚至发动兵变,发炮攻击广州。而陈炯当即明令陆军弹压,双方在广州激战数日。

王和顺早年曾参加刘永福领导的抗法战争,中法停战后,退役回乡,后目睹清廷**,投身会党,蓄意反清,曾在桂州发动声势浩大的起义,引得清廷最终不得不调动七州数十万清军围剿,才将之扑灭。

此人精通军事指挥,实战经验丰富,6年前开始追随孙载之,这时是亲信骨干。

虽有才干,可毕竟麾下民军实力不济,才2日,王和顺军就迅速溃败。陈炯明乘势解散其他民军,十余天时间,广州民军几被全部解散,仅保留驻河南李福林部6营和驻三水河口陆兰清部3营。

经此一役,陈炯明在粤州的军权更加巩固和统一。

而在这次解散民军事件中,民军死伤2000多人,广州商民特别是东、西关新城一带商民,蒙受很大损失。

这时的西关,被大批民军肆虐而过,其中尤以十三行受损最为严重,大批财货被民军劫掠而走,复又被粤军缴获,充为军资,并无任何归还的意思。

而光复军司令夏骏驰,这次却是故意收缩兵力,只保护自家及盟友的商行店铺,对原本粤州商帮中以十三行为首的旧势力作壁上观。

这时夏骏驰身边,已然是聚拢了一批年轻俊杰,为他出谋献策。

“司令,经此一役,粤州商界当有所抉择才是钟训正望着远方浓烟滚滚的房屋废墟,志得意满地笑了起来,他也是同盟会中的革命党人,不过却非孙载之的信徒,仅仅是不满清廷的腐朽统治罢了。

夏骏驰这时大权在握,也有了几番人主的气度,虽然欣喜,却只是淡淡一笑,以示赞许。

这是钟训正出的计策,他才来投效时,就曾言及,光复军若要在广州城中站稳脚步,不拉拢粤州商界人士决然不可。

但这既是拉拢,就不能做滥好人,否则就是主客异位,光复军反成了商帮附庸。

分化、拉拢和打击,是少不得的,而且这时甚至不必自己出手,污了名声。

与钟训正一同来投的革命党人何镜堂这时也是笑着说道:“司令,不消几日,愿举家来附者,必踏破夏家门槛矣

夏骏驰和钟训正听后,都是哈哈大笑,显是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光复军也在不断扩张势力,黄埔军校虽然提高了征兵标准,可慕名而来的人仍是不绝如缕。高薪饷自是一大原因,但渐渐流露出的革鼎气象,同样引人瞩目。

公然打着复兴华夏文明的旗帜,亦是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前来投效,尤其是革命党人中那些并不喜欢基督教的人士,对同盟会目前表露出的西化现象极为不满。

而当光复军出现之后,他们也就有了新的选择。

……

广州府城,沙面英租界,大英帝国驻广州总领事罗伯特曼宁,正在招待一位尊贵的客人。

“麦边先生,这次真是辛苦你了

“一切都是为了新秩序!”麦边喊着组织中的口号,神情真挚,甚至带着丝丝狂热。

他们都是英国共济会成员,盎格鲁撒克逊人中的精英人士,隐身于黑暗之中的主宰者,一手导演着这个世界的命运。

“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终于再次让远东陷入混乱,至少未来五十年内,这片土地不会获得平静和安宁,这对于我们的计划来说,是有利的

作为远东战略布局的主要执行着,麦边这次的任务,就是要利用金融来引发清政府的秩序崩溃。对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说,一个持续混乱的远东,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

“哈哈,不仅如此,这又是一次真正的大丰收!”麦边笑着说道,“每次看这些愚蠢的黄皮猪傻傻地往我们的口袋里送钱,我的心情就是格外的振奋

总领事罗伯特也是含笑说着:“不过还不够,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就吸食着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财富,为了购买瓷器、白糖、丝绸等商品,多少黄金和白银沿着海上商路输入中国?这些财富,都是属于我们的!”

麦边身为亚洲金融战略的执行者之一,对于自己的任务也是非常清楚,但才从日本绕道广州的他,同时也神情严肃地说道:“中国的财富,依旧有许多散落在民间,恐怕不是这么好搜集的

麦边在中国生活过很长时间,并且透过军情六处的间谍,也掌握了不少这时中国的民俗风情,“中国人非常谨慎,他们宁愿把攒下来的黄金和白银融化成锭,埋在地下,也不愿意存入银行涨利息,这对我们的计划非常不利

罗伯特对此也是深以为然,“委员会原本的决议是,利用革命党人发动一次战乱,以制造恐慌,引导中国民间资金外流。因此我们才会通过基督教会和洪门,向孙载之提供革命经费

说到此处,罗伯特又叹息一声:“只可惜,孙载之这人只知空言,办不成实事。这时委员会更属意朱尔典的提议,利用前清北洋军领袖袁项城,发动南下攻势

麦边皱着眉头:“袁项城这人的情报我也看过,城府和智慧,都是不凡,他会这么容易就范?”

罗伯特听后,却是放声大笑:“恐怕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了!”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