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九十三章 西历纪元

西历1912年元旦,孙载之终于如愿以偿,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并且次日,就迫不及待的行驶刚到手的职权,通过临时政府的名义,通电各省改用西历纪元,以1月1日作为民国建元开始。

广州这时亦是革命党人的天下,因此自然遵奉孙载之正朔,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废除农历,而使用西历。

可在这时,还很少有人明白,此举的深意。

3天后,孙载之便电告广东都督陈炯明,命其火速出兵北伐,不得有误。而陈炯明迫于无奈之下,只得将率师北伐,电辞粤州都督一职务。

此后遴选汪兆铭和冯自由为之,但都被此二人拒绝接受,粤州省议会于是仍挽留陈炯明为都督。

这个时候的广州城,还真是需要陈炯明来维系,皆因胡汉民不过区区一介文官,手中并无兵将可供驱使,实在难以控制局面,安定社会秩序。

广州城,军团协会驻地,这时正有一军装青年骑马而至,还未进门就对着门口两个红袖章大声呼喝:“我奉都督令前来传达上命!”

这里其实是军政府麾下的民军联合机构,专门统一处理有关民军的问题。

门口护卫这时自然不敢阻拦,很快便任由自都督府来的传令兵入内。

一凶神恶煞的光头大汉,这时出来说着:“我是李福林,有什么事,和我说就行了!”

民团总局局长何克夫虽是革命党人,可实际上,这时广州城中,民军中势力最大的却是这李福林。

传令兵似也认识这位民军中的大人物,便二话不说,把手中信件交到李福林手中。

广州光复时,他就奉革命党高层人士朱执信之指令,以“福字”营统领,率民军3000,赴广州维持社会秩序,出任广东都督府警卫营长,从此步入军界。

现在,他更是以海珠一带为老巢,购置土地千余亩,建立‘厚德围’农场,雇工经营。还自设制枪所,装备部队,颇有几分土豪的气象,算得上是本地的实力派。

“哼!都督,我晓得他是哪个都督?”李福林看完手中信函,不屑冷笑一声。

而他的师爷马宝祥,这时也跟了过来,在李福林示意下,这才恭敬接过这封所谓的都督府照会。

却是胡汉民亲笔所书:现因匪徒潜谋不轨,民军侦悉,分往搜查,当堂检出枪械及伪谕旗令等凭证,当即拿获谋乱匪徒分别惩办。

至误拿之人,亦经立行省释。惟当搜检之时,保无有不逞之徒,乘机抢掠,扰乱治安,破坏民军名誉。本军政府为维持大局治安、保全民军名誉起见,再三磋议,拟请贵会迅再开临时会议,须各民军统领亲到,妥议办法。

以后各民军如有不听号令、骚扰商民及剖尸取心、残贼人道等事,即由贵协会提出公布,不认该民军为正当之军团,与众弃之。似此办法,系为维持大局治安,保存民军名誉,在贵协会当有同情也。

原来,是对这时的民军胡作非为而有所不满,并且派出军队弹压逮捕。但照例还是要安抚一下民军中几只很有实力的队伍,这份照会,同时也相当于是给全广州一个交代。

胡汉民手中并无直接掌握的武力,这时民军还是粤州军政府的支柱。所以,照会说得很委婉,但明显是针对民军“不听号令、骚扰商民及剖尸取心、残贼人道等事”而发的。

不过李福林,却是不大看得起胡汉民这个空头都督,反而对手握兵权而又获得广州士绅认可的陈炯明颇为信服,哪怕陈炯明这时还只是代理都督。

马宝祥看完了信件,也是哂笑:“这胡都督倒还是会做人,可惜无兵无钱,却非明主,不值得我们投效啊

他们福字营上下都是实在人,出身绿林,自然习惯了凭拳头说话,有实力才有大义。

“大佬,我们这时还当观望一二,这时出头不合时宜想了一会儿,马宝祥还是力劝李福林不要冲动,“长命钱长命赚,我们现在还是先忍忍,切莫因眼前一点蝇头小利,而误了性命!”

李福林生得虎背熊腰,一脸恶相,看着就知是脾气火爆的悍匪人物。早年更是被清廷通缉,以3000元悬赏捉拿的重犯。

“忍忍忍,这还要忍到什么时候?”李福林一生气,狭长的双眸便犹如狼视,狠辣非常。

马宝祥也是追随李福林多年的老人了,哪里看不出自家大佬正在气头上,眼咕噜一转,就坏笑着劝道:“大佬,这发财妙计还是有的,可这时还须仔细考虑人选才是

随即,马宝祥就在自己近日来打听到的消息一一说出,“西关一带,向来都是富商大贾云集之地,但那里现在却是动不得的!”

“为何动不得?”

马宝祥擦着冷汗,连忙解释:“大佬,你有所不知,这万隆洋行的大少爷夏骏驰乃是革命党人,且出资筹备了一支团练,足有五千之数,现改编为光复军,等闲不可招惹啊

最近光复军可谓风头尽出,不仅协助军政府维持广州城内外治安,同时也开始响应商民的请求,大规模进驻西关,稳定因民军骚扰而日益混乱的秩序。

光复军士兵武器精良,且受过严格军事训练,加上平日里伙食供应充足,个个虎背熊腰,一旦爆发冲突,也敢下死手,将闹事的民军打得哭爹喊娘,让当地居民拍手称快。

一时间,不仅广州传扬开了,恐怕这时整个粤州都知晓了有这么一支军纪严明,实力惊人的地方武装部队的存在。

李福林也不是傻子,他虽然号称悍匪,可实际上很会审时度势,知道挑选目标下手,不然也活不到现在。

“广州城那么大,难道他光复军就能全部吃得下?”李福林愤愤不平,他手里也有三千多号人,有枪有炮,在这乱世,自然也想吃香喝辣。

马宝祥会心一笑,赶紧出这主意:“大佬,这光复军虽蛮横霸道,可也有些人,是不受他们待见的!”

“谁?”李福林一听,兴趣就来了。

“城中西南,旗下街的旗人,而且早在广州光复之前,夏家还与前清勋贵增祺之子祺泰爆发冲突,最终祺泰被杀,这事全城皆知!”

“死得好!”李福林也是大赞一声,“早看这些旗人不顺眼了!”

这时候,李福林已经打算要拿这些旗人开刀了。总体来说,不仅是李福林,整个军政府上下,都是革命党人,他们信奉孙载之的三民主义,向来极度排斥前清族裔,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随着革命宣传,建奴入关时对汉人的大屠杀也被屡屡提起,不停用宣传攻势来唤醒汉人心中的反抗意识。

历史上,曾有些无耻文人说什么民族大统一,恬不知耻的去舌忝大清的臭脚,简直是可笑之极。

且不说满汉大臣的待遇殊异,就以平民阶层而言,大清政府对满族实行与汉族不同的法律,如果是满汉纠纷,满人所受到的处罚要远远轻于汉人。

与此同时,明文规定满汉不准许通婚,满族女性不可以嫁于汉人,而汉族女子则可以嫁于满族男子。若这是民族融合,那可真是搞笑了。

还有被某武侠小说家极力称颂的康熙,也在他登基后的第四十八的年头,罔顾汉人子民生死。

西历1709六月,江南发生瘟疫,康熙对于江南普通百姓的生死不但漠不关心,甚至把一起发生在当地的所谓谋反案与瘟疫联系起来,认为江南遭此一灾,实为报应。

但对杭州的驻防旗人则关心备至,专门发出了情深意切的上谕以示慰问。有这种浓厚的“民族感情”基础,整个清代,满人所享有的地位之崇、优惠之丰,可想而知。

由此可知,文人的学术和人品,未必一致,特别是某些汉军八旗出身的奴才后代。

三日后,旗下街一带,大批民军涌入,捣毁房屋,哄抢财物,甚至当街婬辱妇女,恶行数不胜数。

其中尤以协字营最为凶狠,因从前遭缉捕、巡防营勇以剿匪之故,与对方结下了不解之仇。这时主客异位,自然是要寻衅虐杀,其中刳肠剜心,饮血啖肉之举,让人惨不忍闻,目不忍睹。

整整烧杀了大半日,胡汉民才急令陈炯明派出陆军镇压,可等大军赶来,只见一片残垣败瓦留在当地,生还的旗民在哀嚎痛哭,至于民军早就作鸟兽散。

期间,有光复军派出了两个营的兵力,却只是封锁附近道路,以防民军攻击旗下街以外地界,对区内所发生的暴乱,坐视不管。

翌日,夏骏驰被胡汉民下令申斥,以‘坐视民乱’为由问责于他,不少前清遗老也透过他们自己的报社对光复军展开宣传骂战。

而美华公司亦不甘示弱,立即创办‘兴华日报’,第一期创刊,就将数百年来满汉之不平等对策,以及旗下街一带满、蒙、汉旗丁欺压汉人平民的事迹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引起社会反响。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