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九十二章 光复军

这时广州城,还没有完大规模的城市化,主体部分是后世被称为越秀区的地方。

暗**土墙四四方方,将数万满汉旗丁围在里头,这是内城部分。而沿着巍峨城池,大片商、民用建筑依城而建,工整如棋盘,布局错落有致。

江轮,顺江而上,珠江沿岸风景人文,尽入人眼。

要是以前,李弘兴哪有心思欣赏这一切,可自从上过夜校之后,他才知道,原来眼前这片大好河山,原本就该是自己汉人的,却被建奴窃据。

如今大清丧权辱国,更是置华夏于危亡之境地,同样让他心中的热血沸腾起来。

虽是皮肤,也知家国天下!

不过这时望着眼前滔滔江水,心中不禁思念起家人来,“不知三弟和四妹怎么样了,不行!回去后定要把他们带去学校读书!”

一想到自己错过了一生中最适合学习的时机,李弘兴就一阵心痛,暗暗发誓绝不可让弟弟妹妹重蹈自己的覆辙,必给他们提供一个美好的未来!

……

广州城外城,这时喧嚣热闹,因正值月中,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在这里开办集市,以让百姓互通有无,形成一个自发性的流通市场。

各地乡、村的居民,都会想办法出来一趟,卖些自家出产的东西,置换些日常生活所需。若是还有些闲钱,还能难得的享受一番,回去乡里也好吹嘘。

“哟,李嫂,去省城啊?”几位同村的妇女,见到是李弘兴的母亲,立即笑着嘘寒问暖几句。

李母习惯性的点头应着,“是啊,我家阿二今天回来,我要赶着去集市买些好吃食回来

说完,担着扁担就往府城方向走去,这时,小儿子李三也拉着母亲的衣角,同去赶集。他今年已经10岁,能够帮得上些忙了。

对方几人,望着李母离去的背影,不无艳羡的说着:“哎呀,李嫂现在可算是熬出头了,听说他儿子李二在光复军里当差呢

“可不是么,现在还改了个名字,叫弘兴,可能耐咧!”另一人也附和着。

不过也有人不太同意:“我听人说,这当兵向来是苦差事,有去无回啊!这年头,往自己脑袋上扣‘光复’二字的人还少么,邻村张家老五你们知道吧,挺魁梧一个汉子,前些日子不也是说要闹革命么?结果呢,还不是灰溜溜回来了,据说是因为勒索商贩被人家给告咧,要吃官司呢!”

但总有人知道些内情,“哎呀,那是他命不好,这省城里头,敢自称光复军的可就只有一家呢,没人敢冒充的!人家一个月饷银就有这个数!”

说完,伸出右手拇指和食指,向着同伴比划。

果然惹来一阵惊呼:“这么多!真的假的!”

“这哪里有假哦?前些日子都把钱给捎回来了,还自己写了封安家信呢!”

随即,有惹来几声羡慕,对农户人家来说,能识字就是祖宗显灵了!

“不行,我家阿大也快16了,得想办法让他也进光复军才行!”一妇女当即作出决定。

“我也是,要不我们找李嫂帮忙说项?”

这话顿时引来不少共鸣,毕竟谁不想过更好的日子呢?

……

府城,虽没有后世那耸立如山的高楼大厦,可这时亦是人烟繁密,一片兴盛祥和的大好气象。

李嫂是寡妇,丈夫五年前病死,她靠着自己一人和家里几亩薄田,才辛辛苦苦将儿女拉扯长大。原本想着靠大儿子减轻几分负担,哪知道几年前,也死了,死在旗下街某位旗人老爷手上。

最后,官府也不过判罚了几两银子了事。

在这大清朝,汉人的命就是贱如狗,如果案子涉及旗人,那就算死了,也是白死。

半年前,据说二儿子被一艘大船拉走,去给大户人家当团练。李嫂当时还长吁短叹,为家中少了一个重要的劳力而伤神,暗道自己命苦。

可一个多月后,儿子让人将饷银捎了回来,足足5个华银让她愣了良久,好几次以为自己是在梦中。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儿子没能回家一次,但却捎来了书信,却是亲手所写!

直到这时,李嫂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李二,算是出息了。也是从那时起,乡里乡亲不敢再小瞧这丧夫的寡妇,甚至还有邻村的媒人,上门提亲。

一路想着开心的事,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省城,进城要交钱,李嫂自是不愿意的,因此便在城外,找了处热闹的集市,放下手里的东西兜售。

虽然儿子有了收入,足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可因为过去生活艰苦,李嫂这人勤俭惯了,这时还是精打细算,不肯放过一点赚钱的机会。

晒好的鱼干、菜干和茅根,整齐摆在竹篓里,等着人来买。三儿子则是蹲在一旁帮忙整理,虎头虎脑的,好奇张望,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来到省城。

日上三竿,来往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其中还有一群别着袖章的汉子,一个个神情桀骜,不怀好意地扫视着这个小小的集市。

似乎知道这些人不好惹,路过之人纷纷躲开,唯恐避之不及。

“有权哥!你说都督大人怎么能这样待我们!?”一黄牙汉子不满地嚷嚷着,“怎么说,我们也是革命功臣,为光复大业出过力!”

满脸不服气的模样,却是引得周围人声附和。

而为首一人,却是李有权,此人身形矮胖,却满脸凶横,煞气逼人。他本是乡里间一霸,平日就惯于作威作福,更是趁着辛亥革命之际相应革命党人号召,凭着手里几杆枪想要起义。

本来还以为能混个从龙之臣当当,哪曾想到,这广州虽在一夜之间光复,可之后却没他们民军什么事了。

这怎么可以!

到头来,李有权反而混得不如以前,吃香喝辣是别想了,陈炯明再不发光复饷,他们一伙人就得去喝西北风!

走着走着,就来到李嫂的摊位前,“喂,你新来的?”

秉承着农妇的老实和怕事,一见对方端着长刀和鸟枪,李嫂就颤巍巍的起身,“禀几位军爷,民妇确系刚来

李有权身边那黄牙汉子,这时黑着脸上前,秀了下自己的臂章,“看见没,我们是民军治安队的,你在这摆摊,是要交钱的!”

一听这个,李嫂当即脸色发苦,“几位军爷行行好,民妇实在是没钱……”

还没等李嫂说完,黄牙就一脚踢翻盛有鱼干的竹篓,凶神恶煞地喝道:“少废话,赶紧给钱,不然就没收你的东西!”

李三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见母亲被人欺负,当即站直了腰板,指着黄牙憨声憨气骂道:“你们这些坏蛋,敢欺负我娘,小心我哥回来揍你们!”

黄牙一听,也是乐了,想也没想就一巴掌抽了过去,李三吃不住劲,跌倒在地,当即哭闹起来,“你打我!我要告诉我哥!”

本来就心烦得要死的李有权,正要靠收保护费吃饭呢,哪有心情在这里磨蹭,不耐烦道:“我管你哥是玉皇大帝,在这里摆摊就他喵的给我交钱!”

“呜~呜~呜~,我哥是光复军,他说了今天就回来,我要让他打你们!”

黄牙本来还没在意,可随即就是一愣,牙关乱颤,“怎……怎么办,他哥是光复军耶!”

原本还称兄道弟的几人,这时纷纷和黄牙拉开距离,似要划清界限说道:“关我屁事,人是你打的!”

就连原本还很神气的李有权,这时都是神色慌张,一把拍着身边几个跟班的脑袋,“草,还愣着干嘛,赶紧给人家道歉!”

一群红袖章,忙不迭上前,将翻倒的箩筐扶了起来,散落的鱼干什么的,全都拾起装好,好声好气劝着还在犹自哭闹不停的李三。

而这时,一队衣着光鲜的士兵刚好路过,见李有权一伙围着孤儿寡母,还以为他们又在欺负良民。为首一青年军官当即带人上前,怒喝一声,“李有权,又是你们!”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李有权本来就有几分心虚,这时听到这声音,更是吓得脑袋都几乎缩进脖子里了。

“嘿,这不是王军爷么,真是巧啊,在这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竟在城外相遇……”

王本兴挥着手,直接打断了李有权的话话,“你少给我啰嗦,这次又犯什么事了!?”

“误会啊!完全是误会!”李有权哪敢说出实情,这会儿连忙陪着笑脸,本还想解释几句,可哪知道这时李三放声大哭。

“我哥是光复军,你们欺负我,回去我要告诉我哥!”

王本兴听了,双眼一瞪,“哟呵,李有权,几天没见,你倒是长本事了啊,敢欺负到我们光复军的家属头上来了!”

原本城外地界不归光复军管辖,王本兴也只是吓唬吓唬对方,让他们收敛一些,可这时一听,脸色就不对了。

“你哥叫什么名字?”

“我娘说了,我哥现在叫李弘兴!”

王本兴一听这名字,明显一愣,随即吆喝一声,“来人,把这群家伙都抓起来!”

身后士兵闻讯而动,毫不犹豫上前,就把李有权一伙捆了个结实。

被捕时,李有权犹自悲呼:“介个真的是误会啊!”

可这会儿,没人愿意听他辩解,一帮人都被押送走了。因军纪良好,加上合作关系,所以得陈炯明默许,光复军派出两个营进驻广州,协助整顿治安,巩固防务,同时也是为了压制为非作歹的济军。

解决了麻烦,王本兴这才上前,立正行了一个军礼,笑着对仍惊魂未定的李嫂说道:“大娘,弘兴哥是我袍泽,平日对我多有照顾

原来是遇上了儿子的同僚,李嫂这时心情才平复了些,而李三也不哭闹,愣愣望着王本兴,“大哥哥你是什么人?”

王本兴一把抱起李三,大笑道:“我也是光复军!”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