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九十五章 协和同厂

广州,芳村大涌口,村舍连绵无尽。这时虽已是入冬,寒风萧索,却并让人感不到几分孤静荒僻。

不绝于耳的机器声,正隆隆作响,驱散着人们心中的寂寥。

原本的协同和碾米厂,这时已还上新的招牌——协同和机器厂。

泛黄的青砖外墙,半圆的拱形大门,浮雕的窗台花纹,呈现于眼前的是一幢淡**墙面的西式风格建筑。

陈拔廷和薛则民等人,这时正站在刚修好的主厂房前,欢声笑着。

而他们的身后,也是机器厂的大股东,徐文昊,同样面带笑容,满意的看着眼前的一切,“那么,有关内燃机的研究和制造,就拜托二位了

陈拔廷兴奋答着:“文昊兄哪里话,这事正是我该感谢你才对

薛则民亦是出声附和:“没错,确实该感谢徐总倾力襄助

“你我皆是同胞,岂有不协力同心、和衷共济之理徐文昊这时,也以‘协同和’公司的理念笑着回应,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合作热情。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道着往日的艰难苦困,同时倾诉着心中的梦想,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醉心于机器制造技术的陈拔廷和陈沛霖,实是20世纪初中国民资本机器工业发展的先驱者,他们曾无数次梦想着能有一日,在柴油机的制造上赶上西方!

但在这时的中国,想要走通这条工业技术发展之路,无疑是困难而艰辛的。

陈拔廷却从未放弃,望着眼前这座属于自己的工厂,他满怀期冀。

旧式厂房的窗户,与一般的窗户不同,它们是趟门式的,能够尽量利用开窗的空间。工厂中,刚刚召集来的学徒工人,正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着新的技术。

而徐文昊,也是望着这些全身心投入于技术发展的人,在感慨过后,精神也是为之振奋:“民族还有希望,不管有着多少目光短切的愚蠢军阀和卑劣政客,至少中国还有着这样许多为民族工业而努力的仁人志士

陈拔廷是南海县丹灶村人,只读过两三年书,十二、三岁时在广州河南大涌口均和安机器厂当学徒。该厂是他的叔父陈桃川开办的,以修理机器为主。

由于多接触各种机器,有实际操作的机会,而且陈拔廷记忆力好,模仿性强,肯钻研工艺技术,不久便学会绘图。

几年后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被升为领工,与该厂管工陈沛林成为该厂的主要技术人员。当初,陈桃川为了利用陈等技术能力,曾与陈等订立合同,规定了年终在盈利中给予分红的比例。

但实际上分给的却比规定差得多,陈拔廷深感不满,几年前年争执更甚。

当时,有米业植丰号老板何渭文正欲开设碾米厂,物色技术人材,看中了陈拔廷既有技术又很能干,怂恿陈拔廷及陈沛林两人月兑离了均和安厂,合资创办了协同和厂。

该厂资金双毫银一万二千元,何渭文占三分之二,经营碾米,只有技工三人,学徒五人。其时广州碾米厂所用的碾米机器,多是德国或美国货,美制机磨位太短,出米色泽不好,德制机磨位斜度太大,出米碎粒多,均有缺点。

陈加以研究,取长补短,自制成了其后称之为“米磨二号”的碾米机。它的出现是当时广州碾米机器的一项技术改革。

“米磨二号”机起初只是供协同和及植丰号使用,由于这两个厂辗出的米完整率高而色泽光白,受到客户欢迎,引起同行注意。

同行中薛广森对此更为欣赏,陈与薛等商量,认为碾米厂都想改用“米磨二号”机,协同和如果改以机器修造为主,更有发展前途。

于是由薛参加投资并招揽外股,把协同和改为机器厂,资金增至三万元,股东增至二十余人。其后何渭文、陈沛林相继去世,一些小股东退股,陈拔廷逐渐承买了股权,由小股东变成大股东。

数年前,陈拔廷便将碾米部份改名为协沅米机经营,协同和转以机器业为主,修理业务仍占主要,并从拍卖行购入旧机器翻新出售,制造的主要产品则是“米磨二号”。

由于碾米业采用“米磨二号”机的渐多,又由于东南亚一带如越南、泰国等地的碾米业多是我国尤其是粤州籍侨胞所经营,他们同国内有一定的联系或有联号关系。

一则华侨有爱国之心,二则“米磨二号”机质量较好,所以乐于采用,于是逐渐行销国外,业务有了发展。协同和的业务可谓盛极一时,由原来的敞棚厂房,逐渐略具规模了。

这时工人、学徒已增至六十多人,至一九一七年工人、学徒又增至一百五十余人,资金也增大为二十八万元。

陈拔廷一向重视技术,肯学习钻研,在外国机器充斥市场的情况下,他善于仿照外国的先进技术,又注意根据实用需要有所改革,敢于同洋货争衡。

且陈有爱国之心,为求业务发展,苦心经营,对广州机器工业的发展起了模范作用,使得不少人开始属意与投资机械制造业,促进了粤州的机械技术进步。

除“米磨二号”碾米机外,协同和曾以华南地区第一家生产柴油内燃机著称。当时内河轮船多是用锅炉蒸汽机的,由于机体笨重,船身负荷大,行驶极不方便,常常搁浅。

特别是秋冬枯水季节,行驶北江一带的轮船,更要“明车”行驶,即是把锅炉装在船头,机器装在船尾,推进机露出水面,这导致装载容量有限,成本高昂。

陈拔廷认为如能制售柴油内燃机,不特业务大有可为,把珠江航运业的机器销售阵地稳操手上,而且对广东航运业也有裨益。

但苦于未能掌握此项技术。其时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从香港运送火油来广州的一艘油轮,经常停泊在协同和厂附近江边卸货,有时也找该厂派人上船修理机器,他因此结识了这艘油轮的轮机长邓心泉,花了钱,答应给以便利。

陈以上船修理为名,带同薛则民等三人,一连几晚,拆开机器,量度尺寸,描绘图样,眼看心记,回厂反复试制,几经模索修改,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试制成功了第一台七十匹马力的火胆柴油内燃机。

前后一共花费六年时间,才一步步走到今日,然现在却面临西方机械制造业的冲击,公司业务陷入了困顿之中,陈拔廷不得不勉力支撑着,亏损经营。

也就是在这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徐文昊得知了广州城中经由这么一家公司的存在,当即斥资100万,并购协和同机器厂,成为该厂的最大股东,拥有73%%u7684股权。

“拔廷,虽然工厂试制成了4缸44。30千瓦两冲程热球式柴油机,但我觉得这远远不够!”徐文昊神情严肃说道:“资金、技术和设备,你要什么我都尽力帮你弄来,但我希望,3个月内你们要给我生产出117。70千瓦、用压缩空气起动、可逆转的两冲程柴油机!”

“我们的目标是,在一年内成为华南地区生产动力机最大的工厂!然后目标是全国和整个东亚,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陈拔廷当即应是,激动地心情难以抑制。

他自然也希望自己的柴油机能安装在轮船上航行于珠江,引运业重视,从而打响名气。因此他也是趁着这时获得美华公司资助的大好时机,率领全厂乘机发展柴油机生产,继续研制两冲程和四冲程柴油机!

又和陈拔廷说了一些具体研究计划安排上的事情后,徐文昊便准备离开,而在上船前,又不忘承诺着说道:“拔廷,设备一周之内就会运抵,你要做好接收的准备

望着远处踏浪而去的船影,薛则民等立即聚了上前,心情欢畅:“拔廷叔,我们终于可以吐气扬眉了!”

陈拔廷对此也是喜不自胜,随即又呵斥道:“还不快回去工作,想要偷懒么!?”

年轻的薛则民则是调皮的耸耸肩,随即便又笑呵呵的和工人们一起,挤到了黑乎乎的生产车间里,摆弄着他们心爱的机器。

……

中远码头,货物仓储中心,徐文昊这时已经回来,他身边跟着几位随行的工作人员,这时其中一人出声说道:“徐总,美国的机器将于2日后运抵

徐文昊随手翻看了一些货单,确认着上面是自己从美国订购的立式车床、卧式车床、剪床、还有样式各异的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一大批机械加工设备。

“嗯,货物送到后,立即卸落,存放到21号仓库,我要亲自点收徐文昊不动声色说着,实际上,他买来的这些设备,只有三分之一是协和同机器厂目前所需。

剩余的,将会由智脑进行分析和研究,整理出改进意见,徐文昊不希望以后在机械设备上继续依赖进口,他要在这里建立属于自己的机械工业。

相比于全国上下纷纷扰扰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徐文昊更关注于提升中国的工业实力,一个连工业基础都不具备的国家,谈何**富强?

对那些抱着所谓革命爱国理念的文人政客或是武夫军阀,徐文昊向来都是看不起的,没有实力,光耍嘴皮子有用么?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