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八十八章 广州光复

11月9日,距离武昌起义仅一个月,广州便已光复。

粤州宣布**后,咨议局即竖民国旗帜。堤岸水师公所、海珠侦缉局、各处军营、巡警区所、省河大小轮船以及城厢内外、河南、花地、芳村的商店皆先后竖民**旗,并鸣锣鼓乐庆祝,群众争相剪辫的达20余万人。

而掌握着革命军主力的陈炯明、邓铿部,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惠州,时清军管带洪兆麟为其内应。

而广州陆路提督秦炳直经胡汉民着李准密电劝降后,也于翌日打开城门,宣布向革命党人投降。

整个事件,完全是革命党人顺势而推,清廷在粤州的统治根基便应声而倒。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爆发过真正意义上的的战斗,可以说是革命党人兵不血刃,就拿下来了整个粤州。

其实,早在粤州商民明确表示支持共和、主张**的意愿之后,同盟会便在粤州各县发动民军进逼省城。

所谓民军,其实不过是美其名曰‘民’,若要较真,这些家伙大多都得挂上一个‘匪’字。革命党人广发传单,拉拢了大批绿林人士,本意是让他们充作炮灰之用。

绝大多数民军是11月初才起义的,且并无进行过激烈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这时粤州清军两支主力部队——水师提督李准所部和统制龙济光所部,全都收缩到省城一带,直至11月9日全粤实现“和平光复”,这两支清军都未受过任何打击,实力犹存。

而反观革命党人名下的民军,人数虽众,却没有统一指挥,多数是些几百人的小队伍。这些匪类出身的江湖人士,手持五花八门的冷热兵器,连大炮都没有。

且民军缺乏统一指挥,更无后勤保障之说,实际上要不是李准和龙济光反正,革命党人想靠这批人强攻广州,几乎毫无胜算。

对这事,革命党人中的高层,也是心知肚明,尤其是获得孙载之首肯,准备接任粤州都督一职的胡汉民。

11月10日,广州码头前,彩旗飘飘,人声鼎沸,鲜花满街,礼炮声响成一片。

胡汉民左侧,跟着的是杨西岩等同盟会中高层,在他们身后,还有18名港商代表团。一路风尘仆仆,自香港抵达广州,便是要来接过粤州都督的大权。

深知民军不足以为依靠的胡汉民,在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照会前清水师提督李准、陆师统制官龙济光,许其照旧统辖水陆各军。

11月11日,粤州政府即将成立,但在这个光棍时节做这种事,却不是什么好兆头。果不其然,还没坐稳,胡汉民就发现自己这个粤州都督是做不下去了。

“什么!府库被张鸣岐那个老匹夫给搬空了!”胡汉民在临时都督府里大发雷霆,这时候甚至顾不得文人风度,对着前任就是破口大骂,都口无遮拦地问候起张鸣岐老母亲了,足见他的心情有多么糟糕。

大厅中,杨西岩自失一笑,劝慰着说道:“汉民兄,这时动怒亦是无用,不如多想想办法才是

此人是香港富商,以经营建筑业、房地产业致富,在香港、广州置有房地产及码头。

杨西岩虽有先父余荫,但得西洋风气之先,鄙视科举,不习八股文,而专致于文化科学知识。年弱冠后,识邑人伍廷芳,相随进京。经伍廷芳引荐,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小吏。

他是1905年加入同盟会,多次为组织筹得款项,功勋卓绝,因此被胡汉民倚为干城。

“府库空虚,有何法可想?”本还以为这粤州都督是肥缺,哪曾想到手的却是个烂摊子,胡汉民现在可谓急得焦头烂额,“城外有民军十数万,催饷之声一日高过一日,这都督府也要运转,可如何是好啊!?”

没钱什么事都办不了,本还指望着靠着府库里那点存银先把眼前难关渡过再说,可现在美梦破灭,让他怎能不心急如焚。

见胡汉民就是在诉苦,半字不提‘借款’一事,杨西岩哪还听不出他在想些什么,这时唯有主动请缨,“都督,不若先与李老商议一番,看能否筹备借款事宜再做决定?”

胡汉民一听,当即点头,拉着杨西岩的手泪汪汪说着:“西岩,此事就全权委托于你,为了革命胜利,你且担待一二!”

旋即,杨西岩就被任命为粤州筹饷局主席兼江门筹饷局主席,杨西岩回港后,联合港中同志、商界人士,设法募捐筹款,并带头捐1万元,不日即募得50万元,雇轮船专送省城军政府支用。

因杨西岩不断筹款,造成香港资金外流影响经济发展,使得香港政府不得不出面干涉,甚至向杨西岩提出警告,不过这时忙着革命事业的,杨西岩自然对此置之不理,港府对此亦无可奈何。

随即,在回到广州之后,杨西岩又向军政府建议,发行2500万毫票,以解决财政周转。并亲自往上海定印钞票,确定以喇叭刀剑为钞票标识。

杨西岩为广东军政府所筹款项,多达200万元,胡汉民之所以能够稳坐粤州都督之位,几乎全赖此人。

到了11月14日,清廷终于有所动作,不甘心失去粤州这个全国头一号的财富重地,其任命梁鼎芬为广东宣慰使,并着梁速赴各属抚慰劝导,宣布朝廷实行改革政治宗旨,言及“俾乱事早就敉平”。

半个月后,又电梁,以“三品京堂候补会同李准筹办规复粤省事宜”,可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清廷为保粤州所做的最后挣扎了,结果自然是谁也把这没当一回事儿。

自11月中旬起,粤州军政府便正式开始整顿军队,先是对城中旗军动手,颁布军令,以约束这些前清死忠份子,以免他们闹起事端。

与此同时,军政府也开始公然贩售公债,仅仅数日就卖出50万元,算是小小缓解了一下财政上的困难。

是月底,陈炯明终于率部由惠州进驻广州,麾下全是终于革命党人的嫡系部队。有了这批骨干力量,胡汉民才稍稍安心,开始下令放外面的民军入城。

随即,苦候多时的各路民军,约有50支队伍获得许可,相继开入广州。随即,胡汉民任命刘永福为民团总局局长,可不久后就被黄世忠所取代。

12月15日,粤州北伐军由姚雨平、马锦春分任正副总司令,在广州城中誓师北伐。全军8000人,随军出发的有华侨炸弹队、学生地雷队和女子北伐队。

才3日,就经由水路抵达上海,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21日,在局势彻底稳定,革命党人终于站稳脚跟之后,孙载之才经香港回国。而胡汉民亦率领廖仲恺、陈炯明赴港以迎,并且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略。

……

埔东,中远码头,团练驻地。

不,这时已经改成黄埔军校,而民团之称也正式变更为光复军。

因革命党人上台,粤州军政府建立,徐文昊才让夏骏驰花了些钱,名正言顺的称兵建制。要是在前清时代,这无论如何都是做不到的,因为体制绝不会允许。

不过现在就无所谓了,夏骏驰原本就是革命党人,同盟会会员,这时掌握兵权,摆出要投效的样子,胡汉民不管心里怎么想,却还是要笑着接受的。

“文昊,真的不用去拉拢胡汉民么?”刚刚升任光复军司令的夏骏驰,正是人生中志得意满之时,嘴角含笑,颇有指点江山的气概:“毕竟此人明面上还是都督,我们要发展,还须要他帮忙才可

徐文昊听了,却是轻声一笑,“骏驰,你莫要急,事情如何,你很快就会知道了

这时徐文昊也是故意卖了个关子,其实就算不参考原本时空中的历史资料,他或多或少也猜到一些胡汉民和孙载之的心思。

他站起身来,望着北面的广州城方向,语气平淡说着:“这广州是这么好呆的么?更何况,以孙载之和胡汉民的胃口,又岂是区区一个都督的位置就能填饱的?”

果不其然,徐文昊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数日后便传来了孙载之要胡汉民随往上海组织民国政府的消息,并且胡已于昨日辞去都督职务,将一个勉强维持着的烂摊子,交到了陈炯明手上。

陈炯明虽然无奈,可这时亦不得不回粤州就职,将手中兵权交给亲信下属邓铿和叶举。

原本粤州议会更属意汪兆铭,可惜此人深受安那其主义影响,不愿做官,屡屡推辞。反而是统军的陈炯明,在这时表现出了优秀的内政天赋,将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于是便获得了粤州议会的认可。

而在这时,徐文昊才遣手下与之接洽,表露出自己的善意。

“在下邓耀荣,特代表我家先生,来见都督大人邓耀荣月前才自北美归国,刚一到岸就被徐文昊任命为光复军对外联络处处长,专门替华兴社处理对外交际之事。

别看邓耀荣年纪轻轻,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待人接物都是镇定从容,外加相貌清朗和煦,使人一见就心生好感。

这事早就通过秘书处预约,因此陈炯明也大概知道来者身份,但这时却还是疑惑道:“美华公司我亦有所耳闻,不知徐先生派你来,是为何事?”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