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七十八章 广州起义

说做就做,团练的事情,很快就经夏骏驰的手办了起来。

人员招募以本地居民为主,为期一周的选拔,将筛选出四千名家世清白、体质合格的男丁,然后以充足的粮食尤其是肉类供给,再辅之以严格的军事训练,务求在半年内将他们培养成一支足堪使用的军队。

基层军官徐文昊却是不缺了,有着从美国带回来的五百多人,却是勉强够用,建立起班、排、连、营的军事体制,对外则称是广州民兵1团。

几乎就等于是**果的称兵建制了,这明显是要造反的节奏,但张鸣岐都不管,其他人更是忙着争夺孚琦死后空出的利益,哪有空去招惹徐文昊这个刺头?

说是团练,实则却是一所军校,徐文昊现在几乎是借着夏骏驰的名头,公开招兵买马了。不过上面有总督张鸣岐帮忙掩盖,以团练的名义蒙混过关,一年半载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长久肯定不行,但辛亥革命在即,徐文昊难道还怕清廷的临死反击?

军校地址就选在中远码头旁,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制度,课程共分步兵、炮兵、机枪兵、工兵、特别班、辎重兵、通信兵7个科。

学员们白天进行军事化训练,夜晚则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之以文化课程,主要还是学会识字断句,这点尤为关键。

夏骏驰也是利用自己革命党人的身份,大肆拉拢了一批年轻人加入。

由于广州是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毗邻港澳,距南洋较近,华侨众多,最早接受西方近代文明,受到民主思潮的影响,广大人民又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因而革命党就一直把广州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

而这时,孙载之和黄兴等人领导下的兴中会、同盟会,就曾先后3次策划在广州起义:

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九月由孙载之、陆皓东、杨衢云、郑士良、陈少白等策划的“乙未广州起义”;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谢缵泰、洪全福、李纪堂策动的“洪全福起事”;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倪映典领导的“新军起义”。

而第四次广州起义也快了,徐文昊这时就在广州城中,对于这股暗流自是有所察觉。历史上,革命党人就是在此发动辛亥广州起义,也即是著名的“黄花岗起义”。

起义前,同盟会在广州设立了30多处秘密机关,动用了很大财力,策动新军、民军,组织了敢死队,还设想占领广州后,出兵两湖、江西,会师南京。

不过孙载之这种人,向来是个大嘴巴,起义未成,就弄得满城皆知。不过这也整合徐文昊之意,帮着吸引了张鸣岐的注意力,让他没办法管夏家在黄埔东区办的私人团练。

春节才刚刚过去,广州城中仍留着节后的喜庆余韵,而城南出,临着河边的码头上,更是人潮涌涌,许多人挤在一块。

“埔东团练,月俸8华元!”

码头边上,几十张木桌拼成一列,全都排满了长长的队列,还有持枪警卫在维持秩序。

“嘿,张家老六,你这是发达了啊!?”这人似是旧识,这时不由艳羡着问道:“东家真的肯给8华元!”

“乡里乡亲的,还能骗你不成?”张老六对同乡的旨意故作不喜,但随即又怂恿着说道:“华元你知道吧,在这签字画押,先送到黄埔东区好吃好喝供着,工钱另算

不过说到这,却又是脸色一变,附耳上前,小声对这乡邻说着:“李二,我可先提醒你,这团练苦得很,要是受不了,或者最后选不上,那你之前吃进去多少,还得给东家吐出来

李二听了脸色大变,苦着脸,“怎么个吐法?”

“哈哈,你放宽心,东家不是恶人,不至于对咱这种小人物抽骨吸髓张老六难得在同乡面前风光了一把,自豪的拍着胸膛,“要是没选上,就得去东家开的工厂里干活,不过薪水就只有这个数了

说着,伸出4根手指朝着李二比划了一番,整整少了一半。

这收入在此时的大清也算不错了,毕竟人均收入还不到4。5两,考虑到平头老百姓收入还要更低,4华元等比例兑换成这时的银两,也够吸引人的了。

可这薪水不怕多还是少,就怕有对比啊,李二闻言也是一愣,“少这么多!不行,拼了命也得选上啊!”

张老六在一旁笑了,“那可不是,披上了军装,以后就跟着东家吃香喝辣的了!”

公开招募兵员,在这广州城中,也算是出格的了,要是在以前,实属种祸不浅。恐怕等张鸣岐弹压住了内部的各个山头,夏家和美华公司定然要遭清算。

可徐文昊早就看出清廷命不久矣,这时自是无所顾忌,要不是考虑到自己的基层军官还是不足,而且也为了避免触碰张鸣岐的底线,徐文昊还打算将征兵数额扩大到10000人呢,这样勉强就凑足了一个师。

但这时还是有所克制,只打算征召个四、五千人的样子。

至于夏骏驰,徐文昊则是让他多花些心思去拉拢革命党中的有志青年,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孙载之麾下的同盟会和兴中会,还是有着许多年轻俊杰,热烈响应革命的号召,供其驱使。

只可惜革命党的格局终究太小,只知刺杀,不知经营,结果全无胜绩。要不是北洋军阀最后给予清廷致命一击,所谓推翻满清腐朽统治,还不知要等上多少年头。

不过这种事不是一是能够做到,这时在年轻一辈人中,孙载之等革命志士的名头还是相当响亮。而徐文昊表面上却不过是一个实业家,虽富甲一方,名望上还是难以撼动孙、黄等人的地位。

不过夏骏驰的努力也没白费,至少在革命党人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给了他们更多地选择余地,不至于像原本历史上那样,跟着孙载之一头走到黑。

3月末,广州城内早已是风声鹤唳,自署理广州将军孚琦被杀事件后,全城就一直处于戒严状态。

最为此事苦恼的,就属正准备在广州城中发动第四次起义的革命党人了。

其实早在1910年11月,孙载之就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以策划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

他们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组成“先锋”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同盟会在经历了此前无数次脑残的失败后,这时也是终于吸取了教训,在起义发动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筹款购械、组织联络都有专人负责。

为了更好地领导起义,1月分的时候,同盟会就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下设多个调度小组辅助,具体领导这次起义,并陆续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作为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

由此可知,这次革命党确实是决心把这次起义组织好。

而在统筹部成立后,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就绪。

而统筹部决定5日后就行发难,介时分10路进攻,黄兴为总司令,赵声为副。“先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放火,扰乱清军军心。

但是,美洲的款项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未到,因此导致发难日期不得不向后推迟。

直到4月23日,黄兴才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当时,广州革命党人已决定于26日举义。

因日本、安南方面的枪械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即将退伍的消息,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

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但胡毅生、陈炯明等认为清军已有防范,提议改期。

姚雨则旗帜鲜明的平反对改期,而且要求发枪500枝以上。黄兴在喻培伦、林文等人激励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期发难。

到了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先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吹响海螺,直扑督署。

另有一路于吴公馆出发,目标是阻止城北龙王庙的防营部队到督署增援。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

两广总督张鸣岐这时一听城中枪炮齐鸣,当即心虚不已,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只好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