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宋家兄妹

十月流金,夏去秋来,剑桥市的南郊金**一片,成熟的麦子在舒爽宜人的凉风中摇曳,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布鲁斯庄园的农户们,望着田地里长势良好的庄稼,个个脸上都是挂着笑容。

在连续并购了附近的几个中小型农场之后,如今的布鲁斯农场已经扩大为布鲁斯联合谷物公司,专门经营农场和庄园,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工作。

为此,徐文昊联合其余华商,前前后后一共投入了将近一百万美元的资金,开始初步尝试着建立一套的机械化农场大生产模式。

随着徐文昊引入了一些后世的农业种植技术,农场的作物在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让农场上下都是喜笑颜开。

不仅如此,因为毗邻剑桥市,不少留美的华人学生都将布鲁斯农场当做了闲暇时相聚的好去处。

“子文兄,美龄小姐,近来可好?”司徒傅权拱手行礼,微笑着说道,这时他穿着素白色西装,理着短发,言谈举止中带着自信和儒雅,那种艺术家的气质格外引人瞩目。

“美龄小姐,不知这段时日,你的小提琴技巧又进益了多少?”

站在司徒傅权跟前的,是一位英俊温和的青年,他的身侧则是一位皮肤白皙如雪的娇媚少女,脸上闪动着青春活泼的气息,水灵灵的大眼睛总是在好奇地张望着四周。

被司徒傅权这门一问,宋美龄也是大大方方的笑着埋怨道:“自是比不上先生你的艺术造诣,话说先生自从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我们就很少相聚了,美龄在小提琴的演奏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向先生你请教呢

少女的哀怨让司徒傅权也是无奈,他曾是宋美龄的小提琴家教,不过当时却是因为生机窘迫,不得不以此来维系在美国半工半读的生活。

宋子文这时也是顺着妹妹的话笑着说道:“是啊,傅权兄,我们有时间真该多聚聚才是,在这异国他乡,难得有知己相伴

随即,宋子文有问起了司徒傅权的近况:“傅权兄,听闻你获得了美华公司的资助,这事可是属实?”

对于富家豪门出身的宋子文能够有着如此灵通的消息,司徒傅权并不奇怪,因此点头应着:“嗯,确实如此,想怕这次总算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不至中途辍学了

司徒傅权于光绪14年(1888年)上海出生,最初父亲家境贫寒,很小就跟人到香港的商铺里当学徒,还自学了珠算和英语,慢慢学会了做生意。

到了光绪年间,他看到北方缺糖,就跟人合伙从广东运糖到北方去卖,生意越做越大,在香港、上海和东北等地开了好多家分号,成了当时有名的糖业富商,生意最好时,辽宁营口市整条街都是他的铺面。

1906年司徒傅权18岁,那时清政府正在实施改革,废科举、兴学堂,全国兴起海外留学热,他父亲就自费把他送到美国去留学,进入波士顿留学生预备班,学习语言和机械专业。

第二年的下半年,某一天,他便收到父亲从国内寄来的200块大洋和一封信,父亲在信中告诉他,因为运糖船在海上失事损失惨重,生意陷入困境,已无法再供他留学,这200大洋是给他回国的路费,如果他不回国,以后就没法再寄钱给他了。

当时生意破产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跑到亲家周先生在营口的铺子里去当伙计。

当时还仅仅是19岁的司徒傅权看着父亲的来信呆住了,在接到这封信之前,他还是一位衣食不愁,率性奔放的富家公子。

但从接到信的这一刻起,他明白自己人生的另一段路开始了。他是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来美国留学的,回去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他实在于心不甘。

因此他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不完成学业决不回国,没有学费,就勤工俭学。

他自幼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爱好,在上海读书时曾跟教堂里的神父学过拉小提琴,来美国后更是不辍习练,小有所成。

几年前,跟他相熟的另一位留学生宋子文来宿舍看他,见他正在拉小提琴,就说他妹妹宋美龄整天嚷着要学小提琴,问他愿不愿意去当家教。

正为生计发愁的司徒傅权那是自是一口应承下来,而教宋美龄拉小提琴的家教费,也就成了他勤工俭学挣来的第一笔费用。

司徒傅权勤工俭学时除了给宋美龄当过家教外,还到报馆里做过冲印照片的工作,帮农场主摘过苹果,甚至给警察局当过线人,顺着烟囱爬进屋子偷听别人说话。

最有趣的是替教会在火车上布道,据说先讲的是基督教教义,最后讲着讲着就讲起了中国的孔孟之道,大受美国人欢迎。

司徒傅权在半工半读中考进了麻省理工学院机械专业,时间在1908年。

一天,他和同学去波士顿远郊的镇上应聘。两人坐火车到了目的地,才知招聘已经结束,就在街头闲逛,等待晚上回去的火车。

在街头,他们看见一个数学比赛的广告,日期正是当天。司徒傅权当时觉得,反正不要报名费,不如去参加比赛,权当是歇歇脚,于是和同学一齐进了考场。

只是司徒傅权做梦也没想到,一周后他收到了获奖通知,他得了波士顿数学比赛第一名。数学竞赛冠军不但有证书还有奖金,司徒梦岩好不开心。

之后,清廷驻美国公使伍廷芳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更是专程从华盛顿赶来找到他,称赞他为清国争了光,并问他在美国生活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朝廷帮助。

司徒傅权当时也对身为外交公使的伍廷芳述说了自己家道中落,不得不半工半读的窘境。伍廷芳当即拍案而起说,“朝廷怎能坐视你这样的人才身陷窘境,如果还有公费留学的名额马上就给你

伍廷芳派人查看中国公费留学生的情况,发现只有麻省理工学院的造船专业还有公费留学名额,就让司徒梦岩立即从机械专业转到了造船专业,他从此成了清廷公费赴美留学生,同时也是清廷最后一位公派留学生。

1909年4月,渐渐站稳了脚跟的徐文昊,也开始发动力量,联络在美的华裔留学生,尤其是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这两个州的华裔留学生。

而司徒傅权也是从那时起,获得了美华公司颁发的奖学金,以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花费,使之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学有所成。

奖学金的数额足够让司徒傅权无需担心任何经济上的问题,而经过了这些日子以来,美华公司对他的影响也是与日俱增,甚至让他看到了一份实业救国的希望。

“子文兄,容我像你介绍这位张伯礼先生,他是华兴社的组织委员会首席

随着司徒傅权话音落下,张伯礼上前微笑行礼:“宋先生、宋小姐,鄙人张伯礼

双方见礼完毕,才聊起正事,原来是张伯礼代表华兴社而来,意欲招揽这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宋家兄妹两人,正巧透过司徒傅权的关系,认识到了这两位华人留学生圈子中比较出名的人物。

华兴社全名为华夏文明复兴会社,是一个立志于振兴国家和民族的会社团体,目前成员只有十余人。徐文昊自任会首一职,而张伯礼则是在数月前加入组织,成为第一任组织委员会首席,专事考察和招收新的会员。

司徒傅权这时也是华兴社的会员,不过他现在还只是一般会员,因为学业繁忙,并没有在会社中担任任何工作。

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情,作为第一批加入华兴社的成员,他在组织中的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宋子文兄妹二人听了,却是一时无言,两人相视一会儿,才对司徒傅权和张伯礼说道:“抱歉,此事过于重大,我和舍妹需要时间考虑,还望张先生见谅才是

张伯礼听了却不见失望,反而笑呵呵道:“不碍事,这事岂能勉强,只是我们华兴社才初创立,因此求才若渴,倒是叨扰二位了

虽然招揽不成,但彼此仍是有说有笑,显然并未因此而闹出什么不愉快。

随即四人结伴而游,望着水流滔滔的查尔斯河,一起享受着这秋日的盛景。

待到宋氏兄妹离开,司徒傅权才有些遗憾地低声说道:“伯礼兄,如今可如何是好?”

宋家在留美的华人学生中,影响力极大,现任家主宋教准在国内传播基督教,不少教徒都在赴美留学生的名单之中。而且宋家资产丰厚,人脉广泛,是江浙一带有数的豪门大族。

“可惜这次,竟不能招揽子文兄加入我们会社直到这时,司徒傅权还是有些懊恼。

反倒是张伯礼,不知心中何意,这时不忧反喜,对司徒傅权笑道:“哈哈,有什么可惜的,原本就没打算招揽此兄妹二人。这次行动,本意就是显示我们的存在罢了,你也不必多问,日后便知分晓

比起司徒傅权,张伯礼显然知道更多的内情。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