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肖楠,早叫你跟着我学建筑你又不肯,现在倒好,把你妈妈的饭碗都给夺了。哈哈,不过你那篇文章写得好啊,要不是你,我们真是孤陋寡闻,根本不知道这西南地区,居然还有宋元建筑的遗迹!”吴松龄笑道。

肖楠略有羞涩地看了方明一眼,笑着对吴松龄说:“吴叔叔你说错了,其实那文章不算我写的,是这位方支书的手笔,我是怕投稿没人理,才用了自己的名字呢!”

她这些话也不算完全撒谎,本来就是方明的主意请她帮忙的,这么说起来,最起码原创构思还得算方明的。

吴松龄听了很诧异,回头看着方明:“小方同志,你研究古建筑?”

方明被肖楠架住,既不敢谦虚否认,也没脸皮厚颜坦然,只好模模糊糊说道:“肖老师是谦虚,我只是因为在这里任职,需要了解了解,翻了几页参考书而已。是肖老师的功劳呢!”

两人互相谦让,吴松龄意味深长地笑着点点头,不再追问。又回头对朱颜说:“丫头,你怎么也跑这儿来了?你们俩到底分开过没有?”

“没有,我跟肖楠连体,她到哪儿我就到哪儿。呵呵。”朱颜英姿飒爽站得笔直回吴松龄的话。

“呵呵,不错不错,真像你哥哥。好了,咱们也别客套了,快带我去看看那座庙吧。”老头很激动,简单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众人忙笑着站起身来跟在后面。

方明和肖楠朱颜三人理所应当地做了向导,一路引着许多人来到山顶。

来到山上,一见实物,吴松龄和学生们果然非常激动,取相机拍照的,展开画板速写的,还有跟着吴松龄围着韩王庙团团转,到处抚模观察得。朱颜就和方明笑嘻嘻地站在旁边,静静等着不敢打扰。

吴松龄一直不停地说着“好、好、好,”等走到后院楼阁看到墙上露出的壁画,更加欣喜,亲自带上白手套,一手接灰,一手用寸许小铲轻轻刮落墙上石灰,只见壁画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吴松龄更加激动:“可以肯定是宋金以后无疑了,你们来看看这壁画。”

学生们围拢去,兴奋地指指点点议论着。方明在旁边隐隐听到“因该是真的,正中这幅图就是证据,这是宋太祖黄袍加身的图案······”又听见“嗯嗯,最后这幅图应该是度宗赵禥吧?那应该大概是1264—1274之间······”

一群人照了许多相,画了许多画,又讨论半天,直到夕阳西下才缓缓下山。转过山口,来到刚才经过的那一大块平地,有几个好学的学生就奇怪:“老师,这个平台好像跟韩王庙也是连成一体的,为什么要在这里修一个平台?”

吴松龄听了,笑道:“你们大家先想想。”等学生们在想的时候,他已经看见方明眼里好像闪着光芒,心中一动:“小方同志,你觉得是什么缘故?”

其实这个还真没资料可查,《筑州志》上也没有相关记载。但方明隐隐想到一点线索,听吴松龄考较自己,也就大大方方说道:“晚辈姑妄言之,吴老别笑话。”

“你说你说。你们大家都听听,看看有没有启发。”吴松龄招呼学生们。

“这个平台很阔大,而且从这里往上看,其实正是在韩王庙正门的脚下。晚辈猜,估计是韩家后人纪念韩世忠,专门突出他作为南宋初期大军统帅的地位修建。应该是有点兵台的意思。这个地方,按风水学来看,居高临下,可以俯瞰韩王山脚,视野开阔,颇具气势,在这里建一个点兵台纪念先祖,不足为奇罢?”

说归说,他毕竟没有十分把握。

但吴松龄听了,大笑夸奖:“灵气十足,灵气十足啊小方同志!不错,应该就是你说的这个意图!”

吴松龄带来的学生们一下午都在听老师不住地夸奖方明,先前还有几分不在意的,现在尽都刮目相看!

回到山脚,小王村自然要准备丰盛的晚宴迎接从来没有过的京城贵客。席间吴松龄把方明和两个女孩子叫来坐在自己身边,开口问方明:“小支书,你这样的可是比较少见啊,现在的农村,都是关心经济如何增长,农民收入怎么增加,研究古建筑的,我还是头一回见到。”

方明笑答:“吴老谬赞,不敢当!晚辈倒是认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当然,如果从初级阶段来看,表面上联系不大。但是说到深层次,恐怕文化的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现在国家很多地方的发展瓶颈渐渐显示出来,如果再继续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文化,或许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次大的难以为继的局面。”

吴松龄眼睛光芒一闪,感概叹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这番话在我老头子嘴里说出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别人还以为我又要伸手闹科研经费。可这才是真知灼见啊!方明同志,你真的不错!”

他刚才还叫方明小支书,被这小子两句话一说,立刻改口以同志相称。吴松龄师从梁思成门下,在学术界大名鼎鼎,没想到着这个小小的山村里找到知音,真的惊喜非常。

陪同来的省文物局一位官员也对方明刮目相看:“这位小同志眼界真的很开阔。咱们考古界要是多遇到你这样的几个村官就好喽。那么多的民族瑰宝,都因为保护不及时,甚至是被无知损坏,可惜啊!”

吴松龄只在小王村呆了一个晚上就回去了,临走时候,作为长辈,自然要问问肖楠和朱颜两个有什么需要。肖楠微笑着摇头:“谢谢吴叔叔,您能来一趟,侄女就很感激了!这里也没什么需要的,要不就麻烦您给我妈带句话吧,就说我跟朱颜在这里很愉快!”

“呵呵,这个我倒看得出来。”吴松龄居然露出一副跟他年纪身份极不相符的神秘笑容。

“喂,吴叔,你什么意思啊?”旁边的朱颜忽然眼睛一瞪问道。

“呃,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你们很愉快啊!嘿嘿,那好,我走了,回京城再见。”吴松龄潇洒一生,老顽童似的挥挥手,领着一帮子人飘然而去。走到村口,特意又跟方明道别:“那俩女孩子都不错,我挺喜欢你的,甭管你怎么想,我都可以帮你说说话!再见!”

他潇洒走了,留下一串的问号盘旋在方明脑子里,忍不住骂道:“这个老不正经的!”

吴松龄一行走了没几天,估计是在省里已经开了什么座谈会或者学术报告之类的会议,小王村竟然开始热闹起来。

一纸文件出现在小王村支部的会议室里,几个庄稼汉围着方明痛苦地抓耳挠腮,郁闷抽烟。

文件是《关于印发的通知》(宁东县委【1990】19号),说是讨论稿,其实基本上就算定了,不过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而已。

讨论稿里说明,韩王庙作为文物古迹,由宁东县经贸委牵头,组成文化局、文物站、交通局、旅游局,安监局、县文联和八德乡八家单位共同成立古建筑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是县长赵克柔,把韩王庙保护从立项、申请资金、审批、建设、宣传、启动等等各项工作都作了细致的明确分工,列为宁东县1991年重点工作之一来开展。当然,没说分红的事,也没说有小王村什么事。

之所以文件传达到小王村,原因有二,第一么好歹小王村也是属地,不通知一声说不过去。第二么,文件已经明确交代,涉及到当地百姓村名的妥善安置,要小王村村支两委负责做好工作。

“我日他妈!”王长宝第一个忍耐不住拍桌子骂了起来:“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操,韩王庙使我们韩家的祠堂,凭什么他们说保护就保护了?”韩二成也骂起来。其余人都皱着眉头抽烟,心里都不痛快。

“支书,这事儿你可得跟他们争争,最起码,他们吃肉,也给咱们留点汤喝啊!”韩大成心知抗争不过,只求能最后捞点残汤剩水了。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个规矩,全国通用。

班子成员都抬起头望着方明,这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成了他们的希望所在。

其实方明更是怒火中烧,只不过他见多了上头那些蝇营狗苟的嘴脸,不以为奇而已。看到几人的怒气,也忍不住冷笑道:“这也太不把咱们村当回事了,真以为是提款机呢!”

“你想怎么办?”那几位一听来了精神,觉得支书有点要反弹的意思。

“没怎么办,找他们讲道理。明天德勇和老韩跟着我,咱们仨一道去乡里要个说法!”

韩大成一脸失望,这不是送上门找抽吗?人家乡里一顿吼,自己们不还是得服服帖帖地夹着尾巴回来?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