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第十四章(4)
刘羽希望开通外部网络的申请批准了,他可以上网了。网络是一个辽阔的世界,能给他带来很多便利。他在漂泊者论坛看到一些诗友在谈论博客,他晚上去加班,也注册开了一个,链接了一些诗友,把作品往上贴。这里就像自己的一块庄稼地,任他怎么伺弄,偶尔去管理一下,看同行怎么评价,又去别人的庄稼地逛逛,打个招呼,留个脚印。电话里他对曾皓说,曾皓啊,诗歌论坛的热潮在消退了呢,大家都在玩博客了,要跟上,写作的人不能落伍于时代。
“二十一世纪文学艺术工程”签约评选结果出来了。本地和外地近二十名签约者,体制内在位的占绝对多数,体制外的只有三个。刘羽有幸成为这三名中的一名。据后来刘羽得到的消息,尽管他得的是全票,也差点被刷下了,是一位领导和一名从外地请来参加评审的评委帮了他的忙,他才签上了。差点被刷下的原因,据说是有人说打工仔能写出什么好作品?不过,毕竟签上了,对此,他是感激的,也觉得凡事只要用心去做,并且认真做好了,就有希望。
签了约,每个月有三千元补贴,先打一千元到账号,另二千元待签约任务完成后再发放。刘羽的选题是一百首诗,签约期是一年半。按规定,这一年半得完成一百首诗的创作和发表或者出版。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当然,如果不能如期完成,适当延期也是可以的(延期期间没补贴),总之是要完成。任务虽然艰巨,但刘羽愿意将之当成一种鞭策。
签约后刘羽慢慢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离开工厂,出去开个工作室,自己做点事。有两个和他一样原先在企业编内刊的,出去开了文化公司,承揽设计、印刷、策划等活,已经做得不错。一个人打工打到一定时候,多半就得争取拥有自己的事业。
刘羽把这想法同张彦彦说了,张彦彦表示支持。张彦彦老乡的厂已经建好,很快就可以开工了,张彦彦就辞掉了售楼的工作。她在售楼上可以说几乎没有业绩。哪一行都有自己的行情,好多行业还有潜规则,售楼这一行也是,怎样去有效推广,接触客户,拿下客户,都是大有讲究的,不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那样发发广告,打打电话,就能卖楼了。有些内幕,是外人所不知的。
刘羽送张彦彦去石碣她老乡那个厂上班去了,逢周六傍晚张彦彦才回来。
刘羽开始构想,工作室开在哪里。雾岗肯定不行,得开到市内去,可是开到市内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