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2-04
第三章苏阁老
宁步平舌头有点打转,跟宁有文说道:“我告诉你个秘密。其实上次皇上去探视章深的病情是…………苏阁老在背后促成的。”
“为什么?我听说章深和苏阁老的关系很糟糕,章深还曾专门上书骂过苏阁老。”宁有文听到堂叔说是苏子散鼓动皇帝去看宣宁伯,大惑不解。说话间,他又给宁步平倒上酒。
宁步平端起酒杯,又是一饮而尽,似乎他喝的不是酒,而是水。笑着道:“这你就不懂了吧?为什么说苏阁老是高人,为什么…………呃,那么多人信服他,原因就在这里。”
宁有文表示不懂,静候堂叔的高论。
宁步平哈哈一笑,道:“很简单,因为章深藏不住话。章深是个直性子,又向来以忧国忧民自诩,他一定会把看到的……还有听到的告诉皇上。”
他在似乎在点评一盘极精妙的棋,说得兴起,又要喝酒。宁有文装出微醉的样子,作势拦住堂叔,道:“叔叔,别喝了,再喝就醉了。”
宁步平老大不满意,斜着眼看着宁有文,骂道:“你懂什么?此时怎可无酒?我是在教你,你好好学着点。”又喃喃地道:“平时不让我喝酒,今天我要喝个痛快。”
宁有文见拦不住,便给他倒上。两人轻轻碰了下杯,又是一口闷。不知不觉二斤酒已下肚。
宁步平喝了杯中酒,醉态更著,说话却不曾停,道:“章深一定会告诉皇上现今匪军已经发展到…………到可以威胁帝国存亡的地步了。然后……这个首要责任人自然就是首辅大人,我们的李浴德李大人了。”
宁有文奇道:“这种事情,苏阁老完全可以自己跟皇上说,而且早就可以说,为什么要等到现在?”宁有文他们是皇家亲卫的人,自然知道黎江成匪乱的动向和态势,但奇怪的是一直没有人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皇帝。
宁步平又是哈哈一笑,指着宁有文道:“倒酒,倒酒。好好学着吧,小子。你还女敕了点。”
宁有文没办法,又给他倒上。
宁步平“嗞”的一声,又是一口喝干。道:“这个事情很……很微妙的。不能苏阁老自己说,他说皇上不信;章深说,皇上一定会信。懂了没?”
宁有文当然明白,如果苏子散自己告状的话,皇帝一定会自然而然联想到两大派系的彼此倾轧,可信度自动打了折扣;而章深一向以耿直敢言著称,皇上虽然嫌他聒噪,但还是相信他说话的真实性。
“那为什么不早说?”宁有文其实希望这种事情早点捅出去,引起皇帝的重视,也就能早点扑灭匪乱。
宁步平醉笑道:“苏阁老其实一直在等机会。黎江成的匪军从芦省开始南窜,便…………便是一个天……天赐良机。因为芦省、宿省还有喆省的巡抚都是李党的人。”
原来苏子散早不说晚不说,就是要等到黎江成匪军窜过这些省份。如此便坐实了李浴德一党玩忽职守,剿匪不力,且谎报战绩的罪名。
宁步平又道:“章深是个好人啊,可惜脾气臭了点。想不开,便活不长。据给他看病的太医说,他可能活不了七天。俗…………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皇上…………他肯定会被章深临死之前,之前的话触动的。”
苏子散这是要借章深之公义行己之私欲啊!宁有文不得不佩服苏子散的算计和狠心。
宁步平笑得有点醉意,似乎又有点疯意。“据说章深把……这些月邸报中关于各省剿匪的捷报……裁剪到一起,然后跟皇上说了一句:这些不是捷报,而是匪军的行军动向图。”
宁有文暗暗吃惊,看来皇帝身边果然有苏党的人,否则这些事情,他们是不应该知道的。章深的做法其实不难理解,只要看哪个省份哪个地区有剿匪捷报传来,其实就意味着匪军就已打到哪了。宁有文心中暗叹,脸上表情上仍附和笑道:“苏阁老果真是深谋远虑啊!”
宁步平道:“那当然,不然那么多人对他死心塌地。皇上在章深家里聊了将近一个时辰,听说皇上回宫之后大发雷霆,摔了不少东西…………”他想拿起宁有文给他续上的杯中酒,眼睛却怎么也睁不开,就那么趴在桌上睡着了。
宁有文看着醉倒的堂叔,久久平息不了心中起伏的思潮。大人物就是大人物,什么都可以用来做棋子。
宁有文不敢多留,出门唤宁府的下人把宁大人抬到床上,然后离开了宁府。
宁有文走了之后,躺在床上的宁步平睁开眼睛坐起来,竟无一分醉酒的神态,他吩咐旁边的丫鬟:“给我倒杯热茶来,唉,这个喝酒还真是有点难受。”又望着宁有文离去的方向,眼神似乎透过府邸的重重墙窗看到宁有文挺拔的身姿,自言自语地道:“小子,如果你这次能活着回来,我们一定会把你当做中坚力量来培养。”
………………………………………………………………
两天之后的晚上,一辆很普通的马车把宁有文接到了内阁次辅苏子散的府中。
苏府的管家亲自领路,把他带到老爷的书房门口,然后悄悄的退下。苏府并不奢华,包括这间书房也是如此,宁有文打量着这间除了四五个高高的书架和一方书桌几把椅子之外再无他物的房间。书架上的书并不是很整齐,看来有人经常翻看,书桌上摆着几本翻开的厚书。据说苏子散阁老是位饱学之士,看来名不虚传。贵为阁老,还能在百忙之中不忘翻书看,这种人应该很不寻常。
宁有文正在打量书房,暗自寻模,这时书房有开门的声音,他连忙转身,往门口望去。一个身着普通家居长袍,没有任何装饰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身材颀长,面容端庄,带着一丝浅浅的笑容。
宁有文没有任何犹豫,立即上前行礼,道:“下官宁有文拜见阁老。”他虽然在此以前没见过苏子散,但也听说过不少苏阁老的事情。见到此人,便知是苏阁老无疑。据说苏阁老在年轻的时候就已令名远播,风流倜傥,博学多才,口有辩才,笔下生花。如今一见,宁有文觉得四十多岁的苏阁老比想象中更有气质,一副儒雅睿智气象。宁有突然想起他曾经自学《论语》中的一段话“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用此来形容苏阁老并不为过。
苏子散轻轻扶住宁有文,不让他拜下去,说道:“有文,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苏阁老的声音不高不低,中音而有磁性,宁有文听着觉得很舒服。
苏子散跟宁有文没分宾主,随意坐下。宁有文本来觉得不合适,但见苏阁老已经如此随意,便放下心来。苏子散没有吩咐下人奉茶来,而是和宁有文随意地坐着,随口聊着,问了些宁有文的生活和当差中的情况。
气氛并不凝重,但宁有文还是不敢随便,恭恭敬敬地回答着苏阁老的问话。尤其是当苏阁老问到他执行任务的情况,宁有文更是仔细斟酌字句。
“有文,你能来到这里,说明已经是自己人了。我就长话短说了。”苏子散温和地笑着说道。
宁有文连忙欠身道:“请阁老吩咐。”
“诶,不要这么拘束嘛。你我都是自己人,同为皇上办事,不必如此拘礼。”苏子散让宁有文放松些,接着又朝紫禁城方向拱拱手说道:“皇上此前为宵小蒙蔽,现在已经完全明白:全力剿匪已刻不容缓。”
宁有文精神一振,这是大好事,他虽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每当听到有关匪乱的消息还是觉得担心和焦虑。如今皇上决心全力剿匪,黎民百姓有救,朝廷有救,对谁都是一件好事,当然不包括匪军。
宁有文真心道:“皇上英明!”
苏子散也道:“皇上英睿天成,自然不可能一直被宵小蒙骗下去。”
宁有文连声附和,然后静候苏阁老下一步的指示。苏阁老大晚上的把他叫过来绝对不会是仅仅为了一起夸赞皇上。
果然,苏子散又道:“在推选剿匪统帅的人选时,我们举荐了一等肃毅公曾邦侯曾大人和在澄光九年一战成名的江子毅江大人。皇上任命曾大人为荆楚总督,领户部尚书衔,统管鄂省和楚省的剿匪事宜;任命江子毅为两江总督,领兵部侍郎衔,统管绀省、菀省和宿省剿匪事宜。”
宁有文静静地听着,心中却欣喜欲呼,曾邦侯和江子毅两位大人在以往的战争中已经充分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他们是大名王朝真正的中流砥柱。江子毅虽不如曾邦侯名声大,功勋高,但在抵御女直入侵时向全天下展现了他的力挽狂澜,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智慧和力量。木子鸿本应该是人选之一,但他身为燎东督师,肩荷重任,自然不能分身。不过有此两位大人出马,剿灭匪军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