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2-03
第一章宁有文
今年冬天有点冷。早晨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虽然无缓于冬季的寒冷,不过总让人觉得心里有丝暖意。宁有文收拾装束,踏着积雪大步往皇家亲卫的总部镇抚司走去。
走出巷子时,街坊邻居看到他都和他亲热地打招呼,亲热中还带有尊重和敬畏。宁有文是大名皇朝皇家亲卫的试百总,今年二十六,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宁有文对自己现今的情况也是比较满意。试想六年前他还只不过是瑜省的一个穷苦百姓,如今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作为试百总好歹也是从六品的官爷,何况还是在皇家亲卫里任职。这些年他攒了些钱,在曲流巷买了个小小的四合院,在京城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院落这是大名帝国绝大多数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唯一遗憾的是至今他还有成家,四合院里显得有些冷清。倒不是他不想,他堂叔和周边的邻舍给他介绍过好几个,但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加之他在皇家亲卫里当差比较忙,事情便一拖再拖,到如今二十六了还没有对象。
他堂叔叫宁步平,是皇家亲卫的指挥佥事,正四品的官,手掌实权,即便是朝廷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见着他也是客客气气的。不过对宁有文来说,这个堂叔其实是个便宜堂叔。
宁有文二十岁那年父母双亡,他在老家既无产业又无留恋,更不想像父母那样一辈子当地主的长工。听父母生前说有个远房亲戚在京城当差,他便发下狠心,变卖最后的家当后独自一人勇闯京城。也算他运气不错,到京城后不久找到了那个远房亲戚,也就是当指挥佥事的宁步平。宁步平对这个远来的亲戚不冷不热,但听说他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来京城谋生活,也不好完全的不闻不问,怎么说他也确实是宁有文的堂堂堂叔,还没出五服的关系————至少族谱上是这样。正好碰上皇家亲卫要补进新鲜血液,便帮宁有文报了个名。没想到宁有文还有几分本事,竟然顺利考取了。
想到那次考核,宁有文方正的脸庞总忍不住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考官面试他的时候,他很不经意地提到自己堂叔宁步平平日里对自己的栽培。然后考官们不露声色地点点头,他便如愿地找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其实那一次宁步平并没有跟考官打招呼,只是顺便给这个远房的侄子报了个名,至于考不考得上就不管了,至少他认为自己是够意思了。为了一个原本一辈子也不会见面的远房侄子动用自己的关系,宁步平觉得没有必要。
宁有文从最底层干起,靠着自己从小受苦练就的结实身板和还算机灵的脑瓜子,他竟然一步一步走到了试百总的位置。堂叔宁步平对他还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模样,这么多年了也没请他到家里吃过一顿饭。不过宁有文知恩图报,逢年过节总是备些礼物去看望堂叔。虽然见不到什么好脸色,宁有文却是六年如一日,坚持如是。后来随着宁有文逐渐有出息,宁步平见着他虽然依然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情,但从他的眼神中还是能看到一丝暖意。
宁有文走到巷子口,卖早点的老李热情地邀他进来吃点东西。宁有文也不矫情,大步走了进去。老李知道他的习惯,拿出老四样:一碗豆腐脑,四个包子,一个茶叶蛋,还有一碟咸菜。宁有文麻利地吃完早点,心满意足地长吁一口气。然后用大手擦了擦嘴巴,放下八文钱,便起身出门。
老李忙着炸油条,但还是不忘和宁有文说道:“宁爷,当差去啊?”
宁有文笑着点点头,撩起帘子出门去了。
刚开始地时候宁有文在这吃早点老李坚决不要他的钱,但当他带着怒意给钱的时候,老李还是不得已收下。宁有文其实知道每次老李都少收他两文,他虽然不会去占这点便宜,但这是老李的一点小心思,他也不忍道明和拒绝。这个巷子靠近城边,没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大部分都是些老实本分做点小生意的人。宁有文当初攒下的五百两也只够买这个地段的院子,不过搬进来之后感觉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左邻右舍的人对他都很好,他出去当差时甚至都不用锁院子门。宁有文每次回家只要到了这个巷子,总是收起当差时的严厉杀伐之色,跟街坊邻居笑脸相迎。他现在的口碑相当不错,平日里街坊也从不吝啬对他的夸赞之词。
宁有文从来不盲目自信,他知道自己在曲流巷的地位,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和善和礼貌,但这不是全部原因。更重要的是自己如今的官职以及利用官职衍生的人脉给街坊邻居们帮的小忙,如果没有这些自己的地位肯定不如现在。老柳家就是个很好的反面例子。他们家的独苗柳达华曾经号为天才,金榜题名的苗子,颇得大家的尊重,但后来苦读十几年连个举人都没中,现在三十几岁的人百无一用。街坊们对他的态度也就渐渐的淡了,开始和他开一些低俗不雅的玩笑,甚至和他们家相骂的也不在少数。老柳怎会看不破这些人情世态,一方面怪儿子不争气,另一方面天天咒骂人心不古。宁有文倒觉得这些很正常,人之常情嘛。人们对有用的人的态度总是要比对没用的人好得多。将心比心,也许自己也是这样。每次他将心比心地去想,对这些人情世态便不再冷漠和抗拒。曾经有一位老人跟他说过一句话,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宁有文一直铭记于心。因此,街坊们对他的亲热和尊重依然会使他感到温馨和亲近。
宁有文住得比较偏远,等他到镇抚司的时候,镇抚司里已经一片忙碌景象。自他当上试百总之后,稍稍的迟到也就没人管了。下属小旗告诉他千总大人有请。
宁有文赶到千总大人所在的正堂,发现气氛有点紧张。千总大人姓温,面向倒也端正,只是一双眼睛总给人阴冷的感觉,就像……蛇。宁有文进去便看到已经有好几个百总一脸严肃地侍立在温千总前,温大人却坐在太师椅上耷拉着眼睛,看也不看这些人。宁有文也不敢出声,悄悄地和其他几位百总站成一排。又过了一炷香时间,九个百总才陆陆续续到齐,大家都不敢吭声,静候温千总训话。
无言的凝重持续了不短的一段时间,温千总才慢慢起身,冷冷地扫视着站在面前的一排百总。见属下们都低着头老老实实地在自己面前站着,温千总才不易察觉地点点头,但他言语上仍不假颜色。开口便骂:“你们这些吊儿郎当的玩意儿,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辰,我来得都比你们早!你们还想不想端这个饭碗?”
温千总足足骂了一刻钟,方才停住嘴巴。九位百总全都低着头,一声不吭,一动不动,表现出了极大的默契和忍耐力。
温千总估计是骂得累了,大大地喝了一口变冷的茶水。缓了半天,才道:“我们有新任务了。”
百总们一齐从“入定”状态中清醒过来,齐刷刷地望着温大人。皇家亲卫的承担任务类型很多,从侍卫扈从到巡查缉捕,从审理钦犯到刺探情报等等,不一而足。有些是非常机密和危险的,所以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听千总大人的布置。
温千总朝紫禁城方向拱拱手,然后肃然道:“皇上明日巳时整要去探视宣宁伯。”
宁有文心中微微吃惊。宣宁伯就是章深,曾是大明帝国澄光朝的三大名将之一,跟随曾邦侯平定几乎颠覆朝廷的洪天国之乱,但自澄光九年回京之后便失去圣宠,赋闲在家。章深悲忧交加,年龄虽不到五十,身体却迅速垮了。据说那年他把黎江成匪军赶进埙阳之后,曾要求增兵踏平埙阳,彻底剿灭黎江成,但被皇帝否决。后被迫回京后又多次上书重提旧议,惹恼了诸詹暨,便把他一撸到底,撤销了所有的官职。不知道这次因为什么原因,皇上竟然想起去探视宣宁伯章深。
温千总继续道:“这次可能会有些心怀不轨之徒破坏皇上探视之行。我等千万打起精神,不能有失。”
这次保护的范围非常广,从紫禁城到宣宁伯府邸都是由皇家亲卫负责,而且明里暗里的护卫全是皇家亲卫。这有点不太寻常,因为以前的惯例都是明面上由禁卫军护卫,暗地里的护卫才是由皇家亲卫负责,这才符合皇家亲卫的另一个身份————影子亲卫。
宁有文带队负责宣宁伯府的外围警戒,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外围警戒其实就是清场,挡住不相干的人,不让它们进来就可以。不过宁有文还是非常谨慎,带着自己的人马到章深家附近实地考察场地。谨慎是他一向的风格,再说自己处于试百总向百总过渡的关键时期,更何况这件事是有关皇上出行的事情,出了事担当不起。
第二天清晨,宁有文和他的人马早早的在宣宁伯府邸周围就位。宣宁伯府更是一片紧张气氛,皇帝亲临那是何等的荣耀,他们府中上上下下在两天前收到消息便开始打扫布置,似乎连躺在病床上的宣宁伯本人也被遗忘。
巳时到了没见皇帝出现。又过了半个时辰,终于一行浩浩荡荡的人马出现在视野里,宁有文精神高度集中,警惕地盯着四周。宣宁伯府中的人早已跪在大门口迎接圣驾,不大一会皇帝抵达宣宁伯府,众人高呼万岁。皇帝似乎不愿露面,也不愿停留,随侍太监鱼振恩挥手让众人退下,龙辇直接进入府邸。
宁有文站在外围,选了一个稍高的地方站着,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观察形势,另一方面也想趁着这个机会一睹龙颜。但很可惜他没能如愿,并且自始至终都未能如愿。皇帝在宣宁伯府中待了大约一个时辰————从来没有类似的事情,皇帝探病一般都是表示关切安慰即可,哪有在病人家里待这么长时间的!皇帝出来的时候仍然坐着龙辇出来,捂得严严实实,宁有文有点遗憾没能一睹龙颜真面目,不过好在这一天顺顺利利,没出任何差错。
虽然带着点遗憾,但宁有文还是高高兴兴地收队,并在酒楼定下酒席,晚上要和弟兄们好好喝顿酒。这也是他的习惯,每次完成一项任务总是会带着手下聚餐庆祝。
这次任务尽管使用了最高层次的戒备,但对宁有文来说,这也许是他加入皇家亲卫队以来最平淡的一次了,因为这一次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次。不久之后宁有文便逐渐淡忘了这次任务,但没想到的是很快便有了惊喜:参与这次任务的官兵都得到了不同等级的记功,宁有文也正式由试百总升为百总,官品也由从六品升为正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