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负荆请罪

赵政下定决心铲除自己政治生涯最后的障碍,那就是秦国的宗亲大臣,他们本来可以安安稳稳的过完自己的人生,错就错在他们逼死吕不韦,被贬蜀地的吕不韦已经一无所有,可是他们还是没有放过他。

当年吕不韦当年排除异己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时得罪了宗亲们,致使如今秦国政局中无一人是秦国的宗亲,这也成为了宗亲们心中永远的痛。可是赵政认为吕不韦这样做都是为了大秦,那些好吃懒做已经忘记自己高贵血统中伟大使命,只是一味骄纵自己婬乐的宗亲们应该被赶出咸阳。

赵政和他们生来就养尊处优的生活不同,在赵国为质子时赵政过得是猪狗不如的日子,就好像过街老鼠一般,赵政之所以一再包容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流着相同的血液,可是如今赵政不想再对他们心慈手软。现在的赵政已经没有机会让自己软弱了,他要让自己更加坚强,那样才能完成吕不韦的遗愿,一统七国。

尉缭可以说是一等一的情报收集人员,咸阳城内没有人能逃得过他鹰一般的眼睛,尉缭在接任国尉一职后迅速扩大了自己的队伍,除了看管军队的琐事,尉缭更建立了一支可怕的情报队伍,他们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深入其他六国和秦国,在尉缭的领带下正在不着痕迹的侵蚀着其他六国和秦国反对赵政的势力。

“很好,做得很好。”

面对尉缭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就能搜集到宗亲的罪证,赵政很是欣赏,赵政放下尉缭递送上来的竹简,走到尉缭身边拉起他的手。

“赵高,去准备酒菜,寡人想和尉卿共饮一杯。”

尉缭有点受宠若惊,他是个心细极其细腻的人,因为在身处秦国,在赵政手下为官,尉缭更加用心的去观察这个少主的喜好。

他知道赵政虽然爱惜人才,可是好像又会与大臣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既不是那样亲近也不是很疏远。不过尉缭知道这种距离正式君臣之间该有的距离,王要保持王的神秘和尊严,臣就该全心全意的完成王上的命令替王上解忧,要顾及王上的喜怒,也不能太接近王上,保持保持臣子该有的卑微。

这种关系赵政一直都掌握的很好。所以他一向只是赏罚分明,知人善用,让他手下的每个人都发挥到自己最大的才能。但是这样与大臣共同用膳的事情,尉缭入秦以来还是第一次见,不免有些意外。

“尉卿,这酒菜可合你胃口?”

虽然是赵政邀请尉缭一同用膳,可是席间赵政都没有开口,只是示意尉缭尽量吃,不用客气,除了赵高偶尔会过来为两人倒酒,用膳的时候的气氛都是尴尬的。尉缭突然觉得自己很紧张,眼前的美食入口也如同食蜡,只是赵政突然这样问,他也只能点头称合胃口。

尉缭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好像身体不停地往下掉,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赵政那种无形的压力,让他感到害怕。也许对于别人来说,尉缭的心思缜密严于立法是个可怕的角色,可是这一刻尉缭却觉得赵政更加可怕。不知原因突然表现出亲近,却始终不说话,尉缭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赵政不会那样有闲情逸致找他来吃饭那么简单,可是赵政不开口,尉缭就没有办法揣测赵政的心思,不知是喜是忧,赵政可是一句话就能决定人生死的王,自己的项上人头能否保住,都在赵政一句话之间,所以尉缭当然会怕,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害怕。

“尉卿觉得秦国可否统一天下?”

赵政终于开口了,这时食物已经全部换下,赵高刚摆上茶和点心,赵政品着茶,漫不经心的问道,听了赵政的话尉缭的心才得到一点点的平静。

“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臣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联合起来出其不意,确有攻秦的实力。然而我们大可以破坏他们联合起来的可能,只要慢慢的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再逐一攻破,这样一来只不过损失金子,却避开了强大的敌人,一统七国就不再是一个渴望。”

“嗯!”

赵政放下茶杯,点点头,好像很赞同尉缭的话,可是突然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这世间最怕的可能就是合这个字,寡人知道只要六国分开,再逐一击灭,统一大业就指日可待,可是寡人也有一个担忧。”

王上担忧本来就是臣之无能,加上王上只对他尉缭说这件事情,可见这忧来源于他,这话可真的让他又找回了先前的不安,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寡人担忧的是秦国要是也分了,那该怎么办?”

尉缭已经隐隐约约的猜到赵政想说的是什么,马上起身整个人趴跪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起,赵政并没有去扶,只是有喝了一杯茶。

“尉卿起身,寡人的话还没有说完。”

赵政说的很淡,可是尉缭不敢违抗命令,忙爬起身在赵政面前屈身站着,

“寡人没有责怪尉卿,寡人知道尉卿是千年难逢的谋士,寡人重用尉卿,希望尉卿能帮寡人分裂六国,寡人也知道这世间能做到这件事情的就只有尉卿一人。尉卿熟读兵法,在秦国无人能敌,这份才能是寡人求之不得的。寡人希望尉卿能多包容包容,蒙王两家是秦国最骁勇的武将之家,要是能将尉卿对军事的才能和秦将的骁勇好好配合,那才是寡人乐意见到的。”

刚刚一副让人模不透心情的赵政突然和尉缭掏心掏费的说起心中所忧,就好像说的根本就不是尉缭的事情,只是自己心里的忧愁一般。可是就是这般轻描淡写,已经让尉缭吓的是小腿颤抖不已。

“臣万死。”

尉卿又跪下了,和上次跪下不同,这次尉缭是因为自己的腿真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但是这次赵政却前扶起尉缭,让他在席子上坐下。

“蒙毅和王贲是寡人儿时的玩伴,从小随意出入秦宫,所以也没有顾及,可是心地还是好的,对寡人更是忠心耿耿,也许有些时候惹怒了尉卿,还请尉卿包涵。”

赵政突然的道歉让尉缭很是内疚,也很害怕,以前尉缭一直觉得自己很了解赵政,现在这一刻尉缭真的不知道赵政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心中所想也绝非他人能猜透的。

尉缭突来秦国,心中多少会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一个出身卑微的无名小卒,所以很是在意别人对他的态度,赶巧王贲见到他时不但不行礼,也不问安,只是笑着点点头,这让尉缭很生气,王贲虽然跟在赵政身边,可是既无军功只是一个小小的守城将,怎能不把他这个国尉看在眼中,当众教训了王贲几句。

蒙毅本来劝说了尉缭他们一向如此已经习惯,谁知到尉缭更加生气,认为他们不肯认错还强词夺理,尉缭一向自视甚高,平常人哪放在眼中,也不怕得罪王翦和蒙武,当着大家的面数落了两位将军,说他们教子无方,只识习武打仗,教的孩子这般无教养,简直是贻笑大方。

这件事情在朝中传的沸沸扬扬,尉缭也不那么在意,他认为反正自己才学出众,赵政决计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来为难自己,所以有恃无恐。万万想不到这件事到了赵政耳中,他的想法就变了,赵政是王上,当然万事国为先,自己的臣子出现矛盾,当然是分散自己国家的实力,赵政又怎能放手不理。尉缭此刻千万次责怪自己不该不听李斯的话,李斯曾告诉过他,赵政不喜欢见到大臣之间出现勾心斗角的事情,要他去向王翦蒙武两位将军道歉,可是尉缭是何等人物,怎可能去道歉,可是此刻尉缭是打从心中后悔没听从李斯的话,看来比自己早来的李斯还是很了解赵政的秉性的。

“是臣小肚鸡肠,不该如此这般的小气,臣初来秦国害怕秦国不容臣,才会突然责怪王贲蒙毅两人,没想到国事,请王上降罪。”

尉缭又一次跪下,赵政扶起尉缭,在他面前跪坐下来,

“寡人知道蒙毅和王贲确实也有不对之处,所以不是责怪尉卿的意思。总之寡人一统天下还要多多倚仗尉卿家,还请尉卿体谅寡人的心情。”

赵政这一出戏着实是让尉缭吓掉了半条命,可是虽然害怕,可是尉缭还是佩服赵政这种恩威并重,万事以国事为先的秉性。尉缭知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人才,得到人心,得到天下。

尉缭回府的第二日便打算亲自去蒙王两家道歉,可是门还没出,王翦和蒙武就已经来到了尉缭的府邸。尉缭本以为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正打算好好让他们出出气,可是没想到那两人竟然是来带自家孩子道歉的,还让尉缭不要与他们的犬子一般见识。

尉缭突然倍感惭愧,这两个将军果然名不虚传,容人之量更是天下少有,尉缭自己只是仗才欺人,反倒像个小人一般,在这两人面前变得更加惭愧不已。

“国尉,我们读了你的《尉缭子》,知道你善于战略,不知道可否与我二人好好详谈一番。”

进入府内茶还没喝,王翦就突然说道,尉缭更是又惊又喜,因为这《尉缭子》一书他当初可只是拿给了赵政过目。这本书是尉缭周游各国时闲来无事所著,都是一些兵法谋略,可是如今孙子兵法当道,尉缭一直不敢著书立说。

如今秦国虽然国力昌盛,却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战将如云,猛将成群,而真正谙熟军事理论的军事家却没有,没有人能指挥这些骁勇的战将一直是赵政的心病,所以尉缭的兵书正好符合了赵政的心意。

如此看来这两位猛将突然来访也决计不是偶然,尉缭不禁佩服起赵政的心思。真是面子里子都给尉缭做足了,这样体恤下臣,让做臣子的怎能不甘心给其卖命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