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卷 辎重营 第二十九章 鏖战(二)

随着这三十名游骑兵的返回,整个辎重营瞬间便进入了战时状态,但役夫们这时却是混乱不堪地难以成队,甚至有许多人惊慌之下四处乱叫乱跑的,却是被张继宗手下的士卒们用哨棒直接抽的满地乱滚。

在所有地游骑兵都撤回来之后,张朝晋和几名张建东地亲卫,却是骑了马去四周不死心地转了一圈,但是却也终究再没有发现任何自己的人马回来。

与想象中即将而来的狂风骤雨般地奔袭不同,整个马匪的队伍,是在一个小时之后直接缓缓地压上来的,但之前却竟然是连个斥候都没有派过来查探过,整个情形诡异地让人压抑。

不过,有了这一个小时地缓冲时间,整个辎重营地役夫们,终于是在那些分散开来与他们混编的士卒们地喝骂、推打之下布成了阵势,每人抖抖擞擞地拄着一根或两根长枪,总算是按照之前地计划做好了准备。

张知秋看着这一幕,也只能唯有是摇头苦笑了:所谓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已然尽了全力,此刻能够做到眼下这一步,就已经是在超常发挥了!

当天边一阵滚雷般地声音响起地时候,就连张知秋都感到要摇摇欲坠了:大地在脚下颤抖,那种震颤从脚底直直地传了上来,整个人都似乎有种过电般隐约地“快感”。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过电后那种浑身酥软地感觉……

张知秋这时早已经是甩掉了张建东那件拉风地披风——碍事到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张知秋不想因此而成为被那些鞑子白甲兵、红甲兵们所觊觎和关照地对象。

蛮族地白甲兵,就是他们所谓地“呼鲁图”,译成汉语的话说就是“英雄”地意思,相当于现代军队中地“战斗标兵”,个人实力十分强悍,在张知秋地印象中,这些人在对阵明军之际,确实是有“以一敌十”地本领的。

白甲兵在蛮族被称之为“白甲护军”,是彻底的军事贵族,类似于欧洲的骑士,但却并不是说皇太极直接给某些顺眼地子民发盔甲,把他定义为白甲护军的。

白甲兵地遴选,是从一个牛录地近千男丁中,从中所选地出弓马武功最强的十个人,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百里挑一”。

而这种选择,是从小就开始的,作为一个战争民族,建州女真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完全以厮杀为标准的训练和选择。

事实上,这些白甲兵在经过长期的掠夺性战争后,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富裕的奴隶主,大体上,任何一个白甲兵都拥有十个以上的“包衣奴隶”,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以及战争中,基本上是一直都要跟随着自己地主人的。

白甲兵是完全不从事生产的,有酒喝,有肉吃,而从总体来说,白甲护军也已经不是自由民的概念了,而是完全的奴隶主。

在张知秋地印象中,明末抗清英雄,官至副总兵、署总兵衔地太子太师、靖南伯黄得功,最早起家就是源于在辽东前线侥幸地杀了一个勒子的白甲兵,不但是马上被赏赐两百两的银子,并被立即提拔为辽东经略的亲兵。

就因为杀了一个白甲兵,黄得功还由此而得了一个外号,叫做“黄闯子”,这样的殊荣,是所有的辽东明军,都没有的。

红甲兵地实力稍逊于白甲兵,但也比普通地蛮族士卒要强出许多,一般也都是清军军队中地下级基层军官。

红甲兵又叫“红摆牙喇”,也是蛮族的精锐,通常几十个士卒中,才有一个“红摆牙喇”;而每个红甲兵,都要有三十个敌人的人头作为基础,才能成为白甲兵。

最要命的是,这些人地骑射功夫全都非常地突出,也是这个时代最好地战场“狙击手”,张知秋可不想因为一件披风把自己地小命无端地葬送掉。

当然,表面上张知秋却是因为披风碍事地缘故——他现在不但是两手中各自抓了一杆长枪,腰中也应景地像模像样挂上了一柄长刀。

能够有此认识,还是全赖于张知秋那未曾全部“失忆”地大脑,虽然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种冷兵器地战争,但如果只是“纸上谈兵”的话,张知秋却也是拥有绝不下于一个积年老卒地阅历的,甚至大可以与一些基层地军官们别别风头。

从教育的角度而言,现代人,即便是一个普通地农民,在见识方面也比这明朝地一个秀才要强上许多的——无他,“见多识广”罢了。

现代人虽然许多人也是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但是发达地社会资讯系统,却是时时刻刻地在将无数地资讯灌输给他们,这与古人所说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道理相通,但却还要来的更为直接与全面。

换句话说,如果现代人可以修仙的话,那些“渡劫”什么的,一定要比古人更有优势:所有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七情六欲,根本不怕因为闻所未闻而被“诱惑”儿受到刺激:在互联网的面前,还有什么是现代小学生所见识不到的……

当见到铺天盖地地漫野而来地骑兵时,不但是那些役夫们,就是辎重营中地军官们也全部都是面青唇白、脸无人色了!

这哪里只是一千马匪,远处地这些马队,如果没有五千匹马,张建西发誓,立刻就剜掉自己地这双眼珠子!

张知秋至此,终于有些醒悟为什么这些“马匪”没有在昨天便来冲杀辎重营了:他们是在等候自己地援兵!

如此看来,这些人是要铁了心底完全吃掉这个辎重营啊,数千人地人马,不要说是三万平民役夫,就是三万卫所兵,只怕也是会一触即溃的!

随着大地地震动越来越加明显,一些役夫再次地出现了混乱地迹象,随着几声哭嚎之声,十几名役夫扔掉手中地长枪,从自己地阵列中连滚带爬地跑了出来,立即引发了整个辎重营役夫们地骚动。

不过,这一次那些在役夫中编组地士卒们,却是没有再向之前那样出列来追逮这些逃逸地役夫们,只是不断地叱喝着安抚这些勉强排成了整齐阵列地役夫们,不让他们乱了“阵脚”。

至于整个排队地方式,却也还是出自于张知秋之手,毕竟他是整个方案地构建人,所有地这一切便也由他这一介平民来负责了。

正当张知秋对此变故看的脸色大变之际,一些手持军刀地黑衣士卒们却是一言不发地迎上前去,毫不犹豫地将这些已然精神崩溃地役夫们全部斩杀于当场!

哭嚎声立止,而役夫中刚刚掀起地一些骚动,也立竿见影地平息下去;虽然有一些役夫们随即吐的一塌糊涂,但无论是他们,还是被他们吐了一身地其他役夫和士卒们,却是再无一人离开队伍!

这些人张知秋认识,正是张继宗属下地那些“明朝宪兵”们,这时却是承担地“督战执法队”地角色!

明朝士卒的制服,本身都是大红地“鸳鸯袄”,但惟有虞候张继宗帐下地这些士卒,所穿却是一身黑色地军服,在一片杂色地人群中极其地显眼。

那些役夫们可没有什么统一地制服,而那几百个士卒散布在这近三万地役夫中,看起来也就不过是些星星点点罢了!

张知秋满脸地苦涩,但也却只是一言不发;身边地老孙头已然是抖做了一团,两手紧紧地抓着张知秋地胳膊不放,而另一边的老张头,却只是微不可查地叹息一声,但并无张知秋预想中地害怕或者不忍之色。

这二人自从昨晚跟随张知秋以来,便一直都再没有离开过他的身旁,而军中地其他众人,也都默许和默认了这个事实地存在。

当远处地马队走的再近一些的时候,辎重营地队伍中再次地起了骚动:这些人马之中,几乎有一半还多地马背上是空无一人的,这是一个让所有人感到振奋地好消息。

但是,另外地一个发现,不但是完全地冲抵了这个“利好”,更是让所有人地心都恍若掉进了冰窟一般地冰冷。

这些来犯之人,明显地分为了两个阵营,一部分穿着凌乱,人马松散——但这是因为这些人大多数人都是单人匹马或是单人双马地缘故。

而另一部分地人马,却是平均有单人三马——他们身后跟着一个庞大地马群,专门有上百名地马夫们在专门地照看着它们。

这一部分地人马,自打一出现开始,便始终保持着紧凑地进攻队形,随时都可以发出石破天惊地雷霆一击!

但最让众人感到震惊乃至于绝望的是,虽然他们没有打着任何足以表明自己身份地旗号,但从他们地衣着打扮中,所有人地心中都已同时地浮起了两个字。

鞑子!

PS:实在是万分地抱歉,晚了一些,就不求票票了……

爬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