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和——三歲——受罰】
紀澤的身份, 終究是沒有瞞住。
隨著——一天天長大,李湛和紀輕舟不可能永遠將——關在王府之中。
而——只要出了王府,以他那粉雕玉琢的長相, 再加上一身掩不住的貴氣, ——難在人群中不引起注意, 日子久了關于紀澤身份的流言便越來越多。
起初朝中只傳聞紀家有個七八歲的孩子, 長相與紀輕舟和李湛都有幾分相似,後來那孩子經常出入王府和紀家, 再加上被人撞見過和李湛、紀輕舟在一起, 那孩子的身份便漸漸清晰了起來。
攝政王年過而立依舊沒有傳出「成婚」的打算, 哪怕——先前在朝堂中立過誓, 可朝臣們也沒想到他真能做到。如今隱約猜得到他和紀輕舟的關系之後,反倒有了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時隔數年,大家幾乎已經忘了紀家這位公子曾經在宮——做過大內總管。
如今紀輕舟不在朝中走動,紀家只剩紀輕淮在翰林院任職,且官職也不算大, 朝臣們反倒不會生出過多的聯想。
畢竟李湛這些年在大部分朝臣心中的威望都還是很牢固的, 攝政王有沒有異心, 是個人都能看出來。早些年李叢年幼的時候——都沒有動過別的心思,如今李叢已經長成了少年, ——更不可能再有別的心思。
更重要的是,紀澤跟了紀輕舟的姓。
這就意味著, 李湛連爵位都沒打算讓這個孩子承襲——
都做到這個份兒上了,等于將所有朝臣能指摘的地方都避了嫌。
若還有人說說三道四,那可真是要讓人寒心了。
紀澤的身份漸漸不再是秘密,李湛和紀輕舟便也坦然了——多,索性沒再藏著掖。
這一年宮塾對勛貴子弟開放, 允了一些王公貴族的子弟入宮塾讀書,一方面算是皇恩,一方面算做是李叢的伴讀。只不過李叢如今不用日日在宮塾讀書,所以伴讀一說不過是個由頭罷了。
入宮塾讀書的子弟名單確定之前,李叢在早朝上提了一句讓紀澤也過來,朝臣們竟沒人提出異議。
要說這入宮塾讀書的資格,紀澤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畢竟是攝政王的獨子,算起來也是李叢的親堂弟。
于是,事——便這麼——了下來。
這次被選入宮塾的孩子中,八歲的紀澤是年紀最小的一個,與他同窗的孩子多半都是十來歲左右的。不過紀澤自幼在王府——招貓逗狗慣了,性子——分活泛,還帶著一點點不算出格的「跋扈」,所以讓——混在一群半大少年中,倒也不至于露怯。
「在宮塾里不可以對先生口出不遜,不可以對同窗動手。」紀輕舟怕紀澤不知輕——,在他入宮前特意叮囑道︰「——父王的英輝閣離宮塾可不遠,——若是惹了事——,半柱香的工夫就能傳到他的耳朵里。」
紀澤天不怕地不怕,卻不敢惹李湛,聞言——即點了點頭。
「若是先生先對我口出不遜,同窗先對我動手呢?」紀澤一本正經地朝紀輕舟問道。
「宮塾——的先生可不是唐先生那樣的性子,不會對你口出不遜,除非——犯錯在先。」紀輕舟道︰「——的同窗更不可能動手打——,——宮塾是武館嗎?」
紀澤聞言——點了點頭,紀輕舟幫他收拾好筆墨紙硯和書本,這才讓人送——進了宮。
紀澤倒是听話,在宮塾里老老實實待了好幾日。
李叢因為不放心,特意讓人去盯了幾天,得知他在宮塾里乖得不得了。
「皇叔——可听見了,澤兒並沒有鬧事,乖得。」李叢朝李湛道。
李湛挑了挑眉,將手——的一份公文扔給李叢,開口道︰「——若是真的放心,為何日日找人盯著?」
李叢被他噎得沒話可說,只得訕訕一笑。
李叢如今已經——三歲了,身量雖比起李湛還有些不及,卻已經十分挺拔,頗有了幾分少年人的英氣。這幾年李湛日日將——帶在身邊,所以他在政事上的長進非常大,許多公文幾乎不需要李湛插手,——便可以處理得——漂亮。
叔佷二人正自忙碌的時候,殿外突然有人來報,片刻後董棟便走了進來——
先是朝李叢行了個禮,而後朝李湛道︰「王爺……小公子在宮塾與永興侯府的小世子打起來了。」
李湛聞言挑了挑眉看向李叢,那意思「——不是說乖得——嗎?」
「澤兒怎麼樣了?可有吃虧?永興侯府的小世子膽子也太大了,竟然……」李叢一臉著急,不覺間已經從書案後站了起來,說話間就要往外沖。
這時他才覺察到李湛坐在那里壓根沒有反應。
「皇叔,澤兒被人打了。」李叢提醒道。
「誰被誰打了還不一——呢。」李湛說罷抬眼看向董棟,問道︰「見血了?」
董棟忙道︰「小孩子打架,沒那麼狠,就是……小公子火氣大,將小世子按在地上不撒手,任誰也拉不開,盧先生實在沒辦法,誰也不敢上手硬拉,怕傷著小公子……所以這才來找王爺求救來了。」
董棟話音一落,李叢差點笑出聲來。
「永興侯府那個小世子隨他爹,別的本事沒有氣人的本事倒是很有一套。」李叢向來不喜歡永興侯,倒不是因為對方那副富態到流油的外表,而是看不慣對方仗——父輩打下的基業坐吃山空,為朝廷什麼力都盡不上,倒是每每高談闊論的時候少不了。
簡直就是煩死人!
「澤兒肯定是被——氣得狠了,這才動手。」李叢道。
李湛聞言不予置評,而是朝董棟道︰「——去告訴盧先生,宮塾的事——讓他自己——奪,——身子骨弱拉不開,便讓外頭巡邏的侍衛去拉,再不行去找禁軍的統領顧一恆解決,本王和陛下有要事商談,沒空理會。」
董棟聞言便去了,李叢欲言——止,看起來有些擔心。
不過——冷靜下來之後,便意識到自己方才有些沖動了。
小孩子打架這種事——,大人本就不該輕易插手,不然有理也變沒理了。
盧廷意沒見過這陣仗,怕擔責任所以才找人來朝李湛說了,可李湛——不傻,不可能在這種事——上貿然插手。
況且——對自己的兒子多少還是了解的,想必吃不了苦。
紀澤旁邊還有護衛跟——,真到了要吃虧的時候,護衛不可能坐視不理——
日,紀澤下課後便讓董棟送回了王府。
李叢原本有些擔心——打架受傷,但因為和李湛處理政務到很晚,倒是沒顧上去看。
原以為此事過了今天便算是結束了,沒想到第二日早朝,永興侯卻當——文武百官的面,朝李叢狀告了此事,那意思攝政王的兒子——兒子打傷了,要李叢給——做主。
李叢聞言頓時有些火起,但眼角余光瞥見李湛一臉從容地站在那里,面色表——絲毫沒有變化——見狀便冷靜了不少,知道此事不能意氣用事。
這幾年,——已經從李湛身上學到了不少本事。
其中最受用的一條便是,為君者,越是心緒起伏,越要表現地若無其事。
否則給人抓到你的——緒變化,便可以隨意拿捏你。
而李叢,不可能讓朝臣們認為紀澤是他的軟肋,那樣一來紀澤會——危險。
「哎呀。」李叢嘆了口氣看向張尚書,開口問道︰「張卿年紀稍大些,對這些孩子之間的事——應該很有經驗吧,若是你府中有孩子打架,張卿會如何處置?」
張尚書沒想到李叢將球踢給了——,卻又不能不接著,只能揣摩著李叢的心思答道︰「老臣不會听信一面之詞,多半會找來兩個小兒,以及在場的旁人,讓他們互相對質,弄清楚事——的原委再行判斷。」
李叢聞言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看向永興侯道︰「永興侯——覺得呢?」
「臣……臣也覺得有道理。」永興侯忙道。
這種時候,若是他不順著張尚書的話說,多少顯得有些心虛。
而——自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錯,倒也不怕對質。
于是待其他政事都議完,早朝快結束之後,這會兒約莫著宮塾——的子弟也都進宮了,李叢便讓人去將紀澤和小世子都叫來了堂上。正好盧廷意也在堂上沒走,——也算是此事的見證人。
紀澤和小世子一起被帶上來的時候,朝臣們都忍不住好奇地偷偷打量。
只見紀澤小小年紀卻一臉從容,面對這麼大的場面絲毫不怯,不僅儀態端正,還不忘依——禮數朝李叢和李湛行了禮。反觀——身旁的小世子,一張胖嘟嘟的小臉漲得通紅,連行禮都忘了,差點直接奔——永興候而去。
好在看到紀澤行禮之後,這才恍然大悟,依——葫蘆畫瓢地也朝李叢行了禮,卻忘了朝李湛行禮。如今李湛仍然是攝政王,在這朝堂上的地位只比李叢低了些許,而——既有攝政之權,依——禮數除了李叢所有人都要朝——見禮。
這禮數在弟子們進宮塾的第一日,便有人教過。
小世子這舉動或許是由于過分緊張導致的,但在朝臣們眼中便是十分不敬的行為。
畢竟人家紀澤身為親兒子都要去行禮,更何況你一個小世子了……
「來,——們兩個來說說,昨日為何打架。」李叢開口問道。
紀澤聞言看了一眼小世子,那意思——先說?
小世子鼓——胖乎乎的腮幫子,憋了半晌開口道︰「紀澤……紀澤打我,我打不過——,求饒了——還不松手!」——說著說著就要哭,李叢生怕——真哭出來,便轉向了紀澤。
紀澤不等——開口詢問便道︰「回陛下,我在宮塾里正安心讀書,小世子非要跑過來找我說話,我不理——,——就捏我的臉。我同——說,不可以隨便捏我的臉,——偏不听,還要來模我的手。先生說過,不經允許便逾矩非君子所為,既然他不做君子,那我自然也要以非君子之禮相待。」
紀澤年紀小,一番話從他嘴里說出來,帶著孩童特有的認真勁兒,令人听了忍俊不禁。
再加上一旁小世子那反應,沒有絲毫反駁和憤怒,顯然是被紀澤說中了。
「盧先生,——時在場,——來做個見證,——們倆說的話可有撒謊?」李叢問道。
「兩人所言都屬實。」盧廷意開口道。
盧廷意在朝中是個出了名的老古板,這些年和李湛並不算親近。
顯然他說的話,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孩童玩鬧之事,無傷大雅,拿到朕面前議實在有些小題大做了。」李叢挑了挑眉,看了一眼永興侯,而後開口道︰「但是既然已經鬧到了朕面前,朕也不好不理會,這樣吧……」——
目光銳利地掃過小世子和紀澤,開口道︰「永興侯世子行為逾距,有失君子之禮……朕記得前些日子禮部有個新晉的侍郎寫了一篇‘論君子之禮’的文章,朕讀來覺得——分受用,便罰永興侯世子將這片文章抄寫——遍吧。」
在場的朝臣,但凡好讀書的都知道這篇文章,只因這文章艱深晦澀,剛問世的時候在京城文人之間引起過不小的討論。有人覺得這文章精巧深奧,有人則覺得其中生僻字詞太多,過于晦澀難懂,有賣弄之嫌。
李叢讓永興候世子抄寫——遍,這孩子只怕要愁得哭個幾日。偏偏這父子倆都不是讀書的料,根本沒听過這文章,只當是尋常的文人之作,不疑有。永興候甚至覺得這責罰挺輕的,還送了口氣。
朝臣們雖然都明白其中的道道兒,卻沒人會好心提醒永興候,只因為他在朝中實在不怎麼討人喜歡,今日之事——是他一手鬧出來的,所以眾人巴不得看——的熱鬧。
李叢說罷——看向紀澤道︰「紀澤年幼,被人冒犯便沉不住氣,本該用言語規勸卻使用武力,險些傷了人,還鬧到了朝堂上,——真是令朕不悅。」——這話明著是指責紀澤,明眼人都知道是在斥責永興候。
李叢說話時的語氣帶著幾分冷厲,——雖只是個少年,如今卻頗有幾分帝王之氣。
紀澤聞言——即朝——一拜,開口道︰「令陛下不悅,紀澤心中惶恐,願受責罰。」
「便罰——面壁三日,靜思己過,免得下次遇到無禮之人,——要忍不住動手。」李叢道。
紀澤忙點頭應是,態度十分謙恭有禮。
朝臣們對這一處置毫無異議,甚至內心都在暗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這父子倆就沒一個爭氣的。在朝臣眼中這永興候家的小世子且不說外貌如何,光是那副神態便令人不喜,尤其是與不卑不亢的紀澤站在一處,越發顯得有些上不了台面,和永興候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今日這事明明是永興候兒子捏人家攝政王兒子的臉,攝政王都沒跟——急呢,——還有臉來告狀。可憐人家紀澤,不過是忍不住動了個手,也沒把人打傷,還被斥責一番罰了面壁思過。
此事至此終于算是告一段落。
下了朝之後,李叢略有些得意,朝李湛身前一湊,有幾分想要表揚的意思。
李湛沉吟片刻,評價道︰「中規中矩吧。」
「還能有更好的處置嗎?」李叢問道。
李湛想了想,開口道︰「養不教,父之過,——該將永興候和本王一並罰了,在朝臣們面前立立威。今日這麼好的機會,還能借機教訓一下永興候,可惜——沒把握住。」
李叢聞言面色一黯,從李湛這話——听出了幾分別的意思。
這一年來,李湛有意無意總是會將——多——要的事——交給——去處理。
李叢能感覺到,李湛在催著——長大。
如今李湛說了這樣的話,與其說是讓李叢立威,倒不如說是借機給朝臣們釋放一個信號。若是李叢連李湛都敢責罰,那邊意味著,這朝堂上不再是李湛一家獨大了。
「——說過,——五歲之前不會逼著朕親政的。」李叢開口道。
「沒逼著——,讓你提前適應適應。」李湛道。
李叢聞言略微松了口氣,卻依舊有些難過——
如今已經漸漸學會做一個君王了,可他卻不想太早面對那份孤獨——
知道,一旦他親政,李湛便不會繼續留在宮。這兩年,李湛已經將自己在朝中的心月復,都一一變成了李叢的人,李叢知道,對方早就迫不及待想離開朝堂了。
這一天遲早會來,可李叢卻忍不住有些害怕——
不怕朝堂上的波雲詭譎,——怕的是往後沒有人跟——站在一起。
堂下全是臣子,——一人坐在那個位置上,連個分擔的人都沒有。
【——歲和——五歲——親政】
日子一天天過去,兩年的時間轉瞬即逝。
這兩年中,紀澤在宮塾如魚得水,結交了不少勛貴子弟——
性子活潑,不像紀輕舟那麼沉穩,也不同于李湛的冷厲,——懂得與人交往的分寸。宮塾——的勛貴子弟,原以為——是李湛的兒子,肯定跋扈難相處,但後來卻發現——並不愛擺架子,偶爾的跋扈也並沒有什麼惡意,反倒帶著幾分孩童的無邪。
這一年,紀澤在宮中走動漸漸多了些——
時常朝李叢說起宮塾——的趣事,李叢——喜歡听他說話,但有時候听著听著卻又總出神。
紀澤心思不算太細膩,相比李叢而言,——幾乎算是有些粗線條。
所以李叢的心事,——並不是總能猜到。
尤其這兩年李叢越發成熟了些,喜怒更加不行于色。
只要——想隱藏的心事,有時候連李湛都猜不到。
「父王說等下個月——親政之後,就帶——我和爹爹去西北看一看。」紀澤一臉興奮地朝李叢道︰「可惜——去不了,不過我到了那邊會給——寫信,看到有趣的事——,都會告訴——的。」
李叢淡淡一笑,開口道︰「住多久?」
「父王沒說,不過爹爹說西北風沙大,就怕我年紀小待久了吃不消,估計一兩個月也就回來了。」紀澤——道︰「我听人家說,江南景色最好,我還想著等從西北回來之後,最好去江南多住些時日,听說那里冬天都不下雪呢。」
李叢點了點頭道︰「也好,只是回頭你過生辰的時候,朕沒法陪你堆雪人了。」
紀澤聞言一怔,面上那興奮便淡了些,良久——開口道︰「皇兄,——若是不——皇帝就好了。」
紀澤說罷面上閃過一絲黯然,李叢見狀伸手捏了捏他的臉。
兄弟兩人相視一笑,那笑容里各自帶了幾分苦澀。
紀澤自幼和李叢一起長大,早已將對方當成了親兄弟一般——
們既然是一家人,依——道理去哪兒都不該分開,可如今——們要走了,卻帶不走李叢。
只因為李叢是一國之君,肩上擔——整個天下。
「爹爹,——說皇兄什麼時候才能和咱們一起離開京城?」紀澤回王府後,朝紀輕舟問道。
紀輕舟失笑道︰「或許……等——將來有了孩子,能替他擔起這個擔子的時候吧。」
「就像如今父王一樣嗎?皇兄親政了,所以父王就可以陪咱們出去玩了?」紀澤問道。
紀輕舟點了點頭,紀澤——問︰「父王以前沒想過要跑嗎?」
「——跑了,——皇兄怎麼辦?」紀輕舟失笑道。
紀澤聞言有些郁悶,——問︰「那皇兄能跑嗎?」
「——若是跑了,大渝朝便會天下大亂,這天下一亂,便會有許多像你們這樣的兄弟被迫分離,有人要去打仗,有人會死于戰亂……」紀輕舟開口道︰「——年你父王沒有逃跑,——皇兄自然也不會逃跑。」
紀澤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心道幸好——父王不是皇帝。
可他的皇兄要被困在這皇城里,——想想也覺得難受。
不久後,李叢親政。
李湛在輔佐了李叢——載之後,終于在這一年,卸去了攝政王的頭餃。
半月後,李湛帶著家眷開啟了——年前便已經計劃好了的旅行。
這一日,李叢上朝時,再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陪在身邊了,那感覺令他失落又彷徨——
早已經學會了做一個皇帝,卻還沒學會該怎麼做一個孤家寡人。
早朝後,李叢在後殿月兌下龍袍,穿著中衣坐在矮榻上,只覺得心——空落落的。
不過——難過之余,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欣慰的,因為他知道,李湛一家人這些年都是因——的緣故,才困在京城這麼久。若不是這樣的話,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是一個孤家寡人了。
李叢吸了吸鼻子,強行穩住了——緒。
御書房還有一堆公文等——去看,——連坐在這——傷感的時間都沒有。
然而就在此時,——突然听到屏風後傳來了細微的響動。
「是誰在那里?」李叢開口問道——
話音一落,屏風後探出了一個小腦袋。
李叢見狀大喜,上前一——將人抱起來在地上轉了好幾圈才停下。
「哈哈哈哈,皇兄——勒得我難受!」紀澤語帶笑意地抱怨道。
李叢這才放開——,問道︰「——們不是今日便走了嗎?」
「爹爹說西北風沙太大了,怕我被吹壞,說等——和父王回頭下江南的時候再帶著我。」紀澤笑嘻嘻地道︰「其實我知道,父王是嫌我跟——礙事,嘿嘿。」
李叢聞言哈哈大笑,忍不住伸手在他小臉上捏了。
紀澤被他捏得佯裝吃痛,嘴里嘀咕道︰「我都十歲了,皇兄不能這麼捏臉了,像個小孩一樣。」
「朕——歲的時候,皇叔和舟舟也是這麼捏朕的!」
「父王和爹爹是大人!」
「朕也是大人。」
「——不是,成親了才算是大人。」
「——懂得倒是不少……」
「哈哈哈哈……」
兄弟二人的笑鬧聲不斷傳來。
殿外,李湛和紀輕舟相視一笑,這才並肩朝宮門口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