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固睜開眼楮。

房中已經熄了燈, 很安靜。身上披著絲被, 柔軟還帶著馨香。這是謝玉璋的閨房內室。

他坐了起來,喚人。

謝玉璋披著外衫, 舉著燈,推門而入。

她頭發披散著, 顯然是就睡在了外面的次間里守著他。

「睡好了嗎?」她問。

「好多了。」李固說。伏在案上睡這一覺,多日的疲憊輕了許多。

謝玉璋將燈放在榻幾上, 轉身自水火爐上取了溫著的水來,倒了一杯給李固︰「潤潤喉。」

又問︰「要吃東西嗎?」

李固道︰「來碗面。」

謝玉璋便轉身出去了,過了片刻回來︰「一會兒便好。」

李固問︰「什麼時候了?」

謝玉璋回答︰「二更天。」說著,先取了點心給他墊肚子。

李固月復中饑餓,連吃了好幾塊。

謝玉璋又給他倒了水, 看他喝下, 才問︰「諸宮已經被拘了七日, 你打算怎麼辦?」

李固手一緊,險些將杯子捏碎。

他盯著那杯子, 牙關咬碎︰「都該殺!」

話雖這樣說, 諸宮被拘了七日, 至今沒有一個說法,可知李固的心里, 根本下不去這個手。

他的刀,從來都是對外的。他的後背才是留給家人的。

他轉不過這個身來。因為這些女人,除了李珍珍和鄧婉,都是他孩子的母親。

屋中安靜了許久。

「玉璋, 」李固喚她,卻又停頓了許久,低低地道,「我最失望的……是婉婉。」

這是謝玉璋第二次听到李固喚鄧婉為「婉婉」了。上一次,是他許她以妻位的那一回。

只有家人和極親近的人才會以疊字相喚。他明明稱崔盈便只是「盈娘」而已。

「原來你心里……」謝玉璋嘆道,「明明崔氏風評更好。賢良淑德,我從未听過有人說她不好的。」

反倒是鄧婉,有一些小瑕疵。

可原來,在李固的後宮中,被允許走入他內心的人,是鄧婉。

李固抬起眼。

「盈娘很好。」他說,「太好了,我從她身上挑不出錯來。」

謝玉璋微微頷首︰「你說得對。」

李固自最底層起身,謝玉璋曾自最高處摔落,人生經歷使他們兩個人都明白,不管是人還是事,這世間根本不存在所謂「完美」。

一個人若表現得「完美」,等同于虛假。

「宮中女人,不管真實性情如何,都溫柔恭順。」李固的目光落在了榻幾上,「唯有婉婉,還有幾分真性情。」

謝玉璋點頭道︰「我知道。」

張皇後總是羞辱她。

面對她的遭遇,李珍珍出面與皇後嗆聲,她有她的利益和立場。崔盈娘溫柔憐憫,那憐憫表現得太過了,反而傷人。

唯有鄧婉,她見到謝玉璋會皺眉頭。她的目光明確地傳達了她不喜歡她的意思。但她也從不磋磨她。既不憐憫,也不磋磨。

鄧婉,是一個品格高潔,內心驕傲的女子。

偏第一個對皇長子動手的,是她。

謝玉璋想問李固,他到底要如何處置諸宮。從前她諫過,他都明白,卻做不到。還妄想讓她替他去管理後宮。

只現在,已經危及皇嗣,謝玉璋還是決定問問他。

只她還沒開口,院子里有些響動,顯然是來了什麼人。

謝玉璋便沒開口,李固也凝眸。

很快,內室的外面,有個聲音道︰「陛下!奴婢良辰!陛下,奴婢有急事稟奏!」

良辰是福春的干兒子,派良辰來,自然是因為發生了事,福春需要留下鎮守後宮。

李固和謝玉璋飛快對視了一眼,心中都生出了不好的預感。

李固喝道︰「進來回話!」

良辰推門而入,不等李固問話,直接撲在地上,額頭貼著地毯,顫聲稟報︰「啟稟陛下,淑妃……自盡了。」

空氣剎那凝結,寂靜如冰。

謝玉璋猛地立起身子,喝道︰「快去!」

李固如夢初醒,下了榻便大步往外走。良辰爬起來跟上。

謝玉璋披衣走到次間里,李固已經沒了影子。

侍女端著托盤,盤上一碗熱騰騰的銀絲面。

沒來得及吃。

李固回到宮里,鄧婉已經死去。

她吞金而亡。只留下一句遺言——

【我負了郎君。】

她最後說的是「郎君」。

李固坐在床邊握著她的手,握了許久。只她的眼楮再也不會睜開了。

六宮被拘,所有人都想見他,都想怎麼才能求生。

唯有鄧婉,以死謝罪。

李固最終放開了鄧婉。他的眸子已經沒了溫度,也沒了猶豫。

李固離開了景瀾宮,朝玉藻宮走去。

他走得很慢,一路吹著寒冷的夜風,回顧了這些年的點點滴滴——從娶親,到圓房,到納妾,到封妃,到生子。

他得承認謝玉璋說得對,他的確是太貪心了。

他妄想在後宮圈出一塊地方,給自己圈一個家,實在是執拗可笑。

李固一路走去,一步步,把這個貪心且可笑的男人拋在了身後。

當他走到玉藻宮時,崔盈見到的這個男人,是皇帝。

崔盈這些天,一直素服披發,她吃得極少,以至于在短短幾天內,就眼窩凹陷,瘦得我見猶憐。

這些天,她請求面見皇帝請求了許多次,今天,終于見到了。

她是個因失誤失去了兒子的母親。她有許多痛悔和悲傷要給皇帝看——從她成為他妻子的第一天,她便意識到,這個男人的內心是有多麼的柔軟。

當此危急之時,她要憑借這份柔軟化險為夷,扭轉乾坤。

只她醞釀了多日的情緒,早準備好要流出來的眼淚,都被李固用三個字打得魂飛魄散。

「你,配作母親嗎?」李固問,「崔十八。」

崔十八。

崔盈美麗溫婉的面孔在那一剎那失去了血色,面如金紙。

崔十八是美麗恭順的庶女。

河西大亂,最後落到了那個李十一郎的手里。家族舍不得長房嫡女,便尋了她的嫡姐崔十七娘推出去。

對嫡母、嫡姐來說,李十一不過是個乞兒出身的軍漢,怎堪匹配。她二人日夜流淚。

可在崔十八眼里,掌了河西的李十一郎是人生的一個機會。她主動向嫡母請纓。

于是,在男人們忙著重新分配河西的利益,忙著吞並瓜分霍、王兩家的遺產時,誰也沒想到,三個女人膽大包天,敢偷天換日,庶女替嫁。

崔父發現的時候,崔十八已經進了李府的大門,拜過了堂。這時候再換回來,便得明白告訴李十一崔家做了什麼事。

那是個,屠盡霍、王二姓的殺神。

崔父沒這個膽,戰戰兢兢去找族長請罪。

族長氣得幾乎厥過去。

最怕螻蟻食大象,最恨小人物壞大事。

崔十八在李府里是不能動了,崔十七便被當作庶女崔十八,極快地發嫁了。為了安全起見,將她嫁得很遠,幾乎快要出河西的地界了。就為了不讓她再出現在涼州的交際圈里。

也因為這個,後來崔十八入宮為妃,崔父跟來了雲京,崔母卻被留在了河西。

崔十七嫁得極不如意,心中郁忿。偏那個她看不上的武夫李十一郎,一路成了河西王,成了皇帝,坐在了雲京城的龍椅上。

崔十七的心態全崩了。

她寫信怒斥母親誤她終身。

崔母終日以淚洗面。

崔十八在雲京第二次有孕。崔父寫信回族里報喜。族人恭喜的都是崔母。

一口一個「你家十七娘」,崔母的心態也一天天崩毀。她終于開始「胡說八道」。

幸而族長早派了人監視她,她才一有這苗頭,便叫族長給控制住了。

族長寫了封信給崔父,崔父同意了。

崔母于是便「病」了,族人去接了崔十七回娘家。到了娘家,崔母便「病故」了,回娘家侍疾的崔「十八」也「意外落水而亡」。

真正的崔十八身上擔著家族的期望,崔家僅剩的知情人絕不會把真相說出去。

崔十八收到嫡母和嫡姐皆亡的消息,終于放下心。

以為,這輩子再不會有人叫她「崔十八」。

李固道︰「崔十八。」

「你嫡母嫡姐死得可安寧?」他道,「你為母守孝一年,內心可安寧?」

他說︰「我甚至不知道崔盈是否你的真名。」

倘若她是真的崔十七該多好。

她嫁了這樣好的郎君。

或者他只娶她一個,或者他不做皇帝,只做河西王,那樣的話,她都願意與他舉案齊眉,一生溫柔對他。

可他把她帶到了雲京,帶到了皇城里。

她是他的發妻,她坐擁皇長子,她離那最尊貴的位子僅僅一步之遙。

她怎麼甘心!

她從一個小小庶女都奮斗到這里了!皇帝的心,卻向鄧婉偏去!

那鄧婉可恨!

她身上的瑕疵,其實是被親人嬌慣出來的小性兒。因為她從來不需要做小伏低地在嫡母手下討生活。

她有著嫡女天然的自信,還有著世家女的磊落。

可她運氣不好,連夭了兩個孩子,甚至不敢再生孩子。

可便是這樣,任她崔十八使盡溫柔手段,皇帝的心居然還是偏向了鄧婉娘!

這是多麼的令人恨!

崔十八淚流滿面。

她俯去,額頭踫觸手背︰「妾,名玉。崔玉。」

皇帝冷漠地說︰「你不配用‘玉’這個字,從今往後,你還是叫崔盈。」

皇帝說完,轉身離去。

崔十八癱在地上,天旋地轉。

李固迎著寒風,在夜色中一步步行去,踏入了李珍珍的寢宮。

李珍珍被人喚醒,驚坐起。

李十一來了!他要怎麼處置她?

作者有話要說︰  誠摯感謝博山爐所作《美人賦》——

《美人賦》

作者︰博山爐

其始來也,灼若芙蕖。其少進也,皎若明月。其美無極,世所未見。其象無雙,清風高節。

山河破碎,身安社稷。初嫁胡兒,百兩御之。侍女垂淚,行人回首。忠孝不渝,千古不滅。

黎元愁苦,淚盡胡塵。夙夜憂嘆,恐托不效。率時農夫,播厥百谷。亦服爾耕,黍稷豐期。

薄怒自持,不可犯干。以身許國,從胡再嫁。馬踏塞北,巾幗須眉。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豈不懷歸,王事靡止。曰歸曰歸,靡日不思。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歸去來兮,萬人空巷。瑰姿瑋態,奪人目精。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朱門繡戶,略輸文采。薄祚寒門,稍遜風騷。明月常有,才子難得。鬢已先斑,悲兮痛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