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朝的朝會分為大朝和常朝。大朝為每月的首日舉行的朝會, 常朝為五日一次的朝會。新春開年的朝會自然是大朝。
在盛世時,新春大朝極為隆重,朝臣們夜漏未盡時便提燈等候在宮門外。宮門開後, 由謁者引入大殿。
入殿後,群臣先要向皇帝抑首上賀,並依職位尊卑依次向皇帝敬獻新春賀禮,也就是相當于給皇帝拜年了。皇帝會賜予眾臣羹飯, 用早飯後, 還要听一刻鐘雅樂,听完雅樂, 早飯也消化了,之後再進入朝會的議事環節。
到了亂世, 就不講那麼多的規矩了。
辰初, 含元殿上, 桓帝靠在御座間昏昏欲睡, 一臉酒色過度被迫早起營業的困乏。
但這新春朝會對他來說當真就像是經營買賣, 他百無聊賴地坐在御座上, 听著曾賢報著禮單。听到金銀器皿就叩一下手指,表示滿意, 听到珠寶古董等就叩兩下, 表示很滿意,但如果听到字畫,書簡這類不值錢的東西,他就皺眉頭。
不要跟他說這字寫得有多好, 文章含義多深刻, 皇帝陛下清楚行情, 不是出自書法大家如雲淵的手筆, 根本賣不出價錢。
每當皇帝皺眉頭時,小宦官就會記下來。
因為朝賀獻禮後的環節就是賜羹飯。
諸位朝臣這是吃飯、喝粥、還是喝稀粥,就看他們送的禮了。
桓帝不愧是王家的外甥,生意經做到了朝堂上。送的禮厚,吃的飯就實在,送的禮越薄,御粥就越稀。
比如那些沒錢的清流官員,送字畫、書簡的,那粥比施粥鋪的都稀,挑著燈撈不起幾粒米。
而且新春大朝,朝臣都是漏夜出的門,這會兒早就餓了。吃不飽倒是其次,這大朝會還拖堂,一般要將近兩個時辰,到中午才結束。
也就是說,喝了那麼大碗的稀湯後,還得憋著尿。這滋味就很不好受了。
但是新春皇帝御賜的粥,不喝,當然不行,還不能剩。硬著頭皮也要喝完。
于是就出現了一道奇觀,散朝後,一個個道貌儼然的大臣剛跨出宮門,就提著袍服跑得跟兔子似的,急得都快竄上樹了,爭先恐後地沖向茅房,這也是新春大朝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其實連曾賢也覺得一個皇帝以稀粥要挾,變相向官員索要禮品,頗為讓人不齒。
此刻,賀禮已經敬獻完畢,進入了賜羹飯的環節。
大殿里鋪著錦席,朝臣分坐兩邊。楊太宰不懷好意地看向坐在下首處的江潯。
只見江潯端坐地脊背筆直,在一群暮氣沉沉的朝臣里,顯得清肅軒朗,正鄭重地接過漆盤上的御粥。
這也是當年他看中江潯的原因,這小豎子模樣周正,舉止得體,雖是寒門出身,卻端的是一副好氣派。所以他本來有心栽培江潯,加入盛京系,盛京一系中也要有幾個能干事的人。但這小豎子不識抬舉,竟在文昌閣策論中狠狠擺了他一道。
一想起這事兒他就恨得牙癢,他今天倒想看看江潯待會兒怎麼收場。
江潯當然沒有什麼寶物朝獻給皇帝寶物。這粥自然是一大碗清湯。
楊覆不緊不慢捋著須,雖說江潯年輕,腎功能好,但是這一大碗清湯灌下去,不出一個時辰,就要憋得眼前發黑。這個時候,他們再向他發起責難,任憑這小子辯才了得,也禁不住人有三急。說不定到時候,被逼迫急了,顧此失彼,當堂尿了褲子就有好戲看了。
正當他們等著好戲開場時,就見江潯淡定地取出一個清瓷小罐,將余下的粥湯都倒進了小罐里。
楊覆當即斥責道︰「江府尹,陛下賜的御粥,你竟敢不喝?」
桓帝沒料到竟有人不給他面子,陰陽怪氣道︰「江潯,朕賜的羹粥不合口味?」
江潯道︰「回陛下,昨夜為搜捕鐵鷂衛,京兆府中的兵卒府吏皆通宵達旦,比臣辛勞得多。這粥是陛下御賜,臣不敢獨飲,想把這半碗粥帶回去分于府中上下,讓他們也能澤被陛下的恩德。」
桓帝愣了下,這話說得沒毛病,這就變成了不是江潯嫌賜的粥稀,而是舍不得喝,特意留下一半分給府中下屬。
這話一出,周圍那些端著清湯愁眉苦臉的清流們也紛紛表示︰「江府尹此舉可謂忠君之表率,又兼體恤下屬。」「還可以傳達陛下一片仁愛之心。」所以,「臣願效行。」
然後紛紛要求裝一些御粥回去,還分給府中上下,以傳達皇帝的恩澤。
桓帝有點窩火,你們這些人不給厚禮孝敬,還想逃避喝粥?豈有此理!
但是江潯這話又說得半點毛病都沒有,他肚子里窩火,卻沒法發作,于是擺出一臉吃了只蒼蠅的表情,不情不願地表示,「眾臣有此心,朕甚為寬慰。」
另一邊,柳尚書面色陰沉,江潯這小子果然難對付。
他不僅自己不喝粥,還幫很多人解決了獻禮的難題,不動聲色地拉近和一批清流官員的距離。誰知道這小子還藏著什麼招數。不能再等了。
他的眼楮瞄向太僕卿呂籍,示意事不宜遲。
呂籍當即起身道︰「江府尹既說起鐵鷂衛之事,我正好請教一事,大梁城乃是京兆尹所轄,由清察司衛戍,竟能讓鐵鷂衛輕易潛入,差點劫持陛下,江府尹和陳司長是不是失職?」
江潯頓時明白了,這是沖著京兆府和清察司來的。昨夜大梁一場風雨,為追捕鐵鷂衛,安撫百姓,恢復秩序,士兵們徹夜未眠,此刻陳英還在清查街巷。而這些人已經在朝堂上鼓動唇舌,為爭權奪利,攻訐發難。
面對呂籍的質詢,江潯坦然道︰「是我的失職,致使七名鐵鷂衛潛入大梁。」
柳尚書見他承認得那麼干脆,隱約感到不妙,正想出言提醒,就听江潯道,「所以我更要徹查此事,以堵察疏漏,而且也確實查到了一些端倪。」
「那支射中金吾衛統領董威、引起金吾衛和京兆府兵混戰的冷箭,來自朱雀大街旁的寶瓊閣,我再深入一查,發現寶瓊閣是盛京商會的產業,而更巧的是,當時,容緒先生本人正在寶瓊閣上。」
容緒?頓時朝堂上一片嘩然。
呂籍是朱璧居的士人,臉色大變,「江潯,你不要胡亂牽扯。」
桓帝臉也拉了下來,雖然他不相信容緒敢把他賣了,但是容緒這商人唯利是圖,說不定真有什麼暗中利益交易。
桓帝敲著御案道︰「江潯,這話給朕講清楚了。」
「陛下不要听信讒言,這是轉移嫁禍!」呂籍急道。
一旁的御史中丞周渙陰聲道,「傳聞江府尹能言善辯,這委過于人的手段也是高明。」
江潯道︰「周中丞既然說我委過于人,那我就要提及兩位了。」
周渙臉色陡然一變,甩手冷哼道︰「老夫行止周正,你還想栽贓于老夫不成?」
江潯不動聲色道︰「據我的消息,兩位昨晚都在朱璧居罷?」
周渙愕然,和呂籍四目相顧,隨即周渙憤道,「江潯,你還派人跟蹤老夫不成?」
江潯目光犀利︰「周中丞是承認去朱璧居了?」
他不依不饒道,「上元之夜,兩位不和家人團聚,卻去了朱璧居和容緒先生團聚?」
「江潯你!」
這小豎子詞鋒犀利咄咄逼人,周渙伸出一根粗短的手指,恨不得戳到他臉上。
江潯繼續道︰「周中丞是有要事和容緒先生共商吧?」
「什麼共商,說共謀都不為過。」一名清流系官員拍案道。
這話一說,清流系官員中響起了一片喧攘之聲。
到了這份上,楊覆也忍不住了,指出道︰「江潯,我知你向來善于誅心。」
「是不是誅心,一查便知,」江潯針鋒相對道,「據悉昨晚去朱璧居的,還不僅是周中丞呂太僕二位。」
他說著目光掠過殿中眾人。
楊覆眼袋微微一顫,昨日他和柳尚書等七人都去了朱璧居。
「還有誰?」「舉個名單出來?」眾清流嘩然道。
眼看雙方又要打口水仗。
「諸位,」柳尚書用完了早膳,用棉巾擦拭了嘴角,慢條斯理道︰「朝賀之時,如此爭吵,成何體統。」
自從楊覆出事被削職之後,朝中政務皆歸于尚書台,柳尚書作為朝廷之中樞,權力堪比丞相,還是頗有威信的。他就這一出聲,大殿中頓時靜了靜。
柳尚書環顧四周,道︰「昨日之事,蕭將軍及時救駕,好在聖駕無恙。」
然後,他話鋒一轉,「但是仙弈閣的諸位士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
眾人一時不解。仙弈閣怎麼了?
昨晚仙弈閣事發之時,大梁已封城,到現在都沒有解禁,所以皇帝及眾臣還沒有接到消息。
柳徽也是昨天半夜從容緒那里得到的消息,原本他們彈劾奏疏都寫好了,但被容緒昨晚那句‘朝會多看少說’所影響,才一直引而不發。
但現在看來,容緒自己都牽扯不清,他的話也不過是故弄玄虛而已,不用當真。
該出手時瞻前顧後,只會坐失時機。
且這朝堂之上的風向,向來為他們盛京系所掌控。
柳尚書面色深沉道︰「尚書台今晨得到的消息,據悉,昨晚三十多名鐵鷂衛伏擊了仙弈閣,眾士人血濺雅集。」
這話如同一個驚雷,一時間舉座駭然,連被吵得頭疼昏昏欲睡的桓帝都抬了抬眼皮,他原以為這些個老家伙不來,是想逃避獻賀禮。
「什麼襲擊?柳尚書你從頭講?」
于是柳尚書便把容緒告訴他的情況說了一遍。
「此番除郭侍郎被害外,其他諸公也都受了傷。」
江潯心中暗震,他原以為鐵鷂衛只有幾人,目的是劫持聖駕,沒想到竟然有三十多人。鐵鷂衛的戰力他是知道的,當時雲淵只調派十五名銳士前往仙弈閣護衛。這一戰之慘烈,就可想而知了。
但柳徽只提士人傷勢之慘重,對銳士營的奮戰御敵只字不提。好像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全靠自己月兌險。
柳尚書道︰「我請問江府尹,三十多名鐵鷂衛潛入大梁,你事先一點消息都沒有?」
江潯俊朗的臉繃緊了。
他想的是另一件事,三十多名鐵鷂衛圍殺之下,這群文士只有郭懷一人遇害,除了軍士們拼死力戰,他想不出別的途徑,也不知傷亡如何?
也許是為了讓他專心處理城內之事,謝映之沒給他任何消息。
楊覆好不容易逮住這小子無言以對,趕緊道︰「陛下,鐵鷂衛潛入京城,江潯身為京兆尹,若一無所知,是失察瀆職。若有所知而不備……」
他眼中掠過一絲險惡的冷意,「那就有勾結鐵鷂衛之嫌,該立即革職,交廷尉署查辦。」
桓帝還在郁悶他今年收的禮少了,江潯斷了他一條財路,愁沒地方出氣,立即道︰「楊太宰言之有理。江潯,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江潯薄唇緊抿成一線。
他忽然感到一股厭惡,將士血染黃沙拼死力戰,換來這些人朝堂上搬弄是非,盡栽贓陷害之能事。
他想起當年文昌閣里,謝映之是何等胸懷宇量,才能從容周旋其間,在這些人顛倒黑白、群起攻訐之際,泰然自若地應對。他發現比起玄首,他還差得遠,他做不到。
「還有一人,」柳尚書接過話,一副老臣謀國之態,「如果說江府尹是入仕的新人難免犯錯,那麼陳英是老將,他掌管清察司,負責京城衛戍,更是難辭其咎。」
呂籍立即響應道,「這件事一定要徹查嚴辦,還蒙難士人以公道。」
「對,江潯,你還有什麼可解釋的?」
「若你無話可說,那麼就去廷尉署……」
「你們要解釋?」一道清越的聲音從殿外傳來,「好得很。」
眾人齊齊仰首望去,頓時啞然噤聲暗抽冷氣。
只見殿前耀眼的陽光下,蕭面容蒼俊,紫袍冠帶,佩劍上殿,目光寒銳逼人。
「我來解釋。」
***
朱璧居
容緒這幾天都不打算外出,他的嗅覺向來敏銳。大梁城山雨欲來,朝政格局將有一次翻覆性的變化,在局勢未明朗之前,貿然出手,只能被時局席卷。
這幾天倒不如閑下來逗貓遛鳥,靜觀其變。
容緒走出密室,雖然金屋空置,養不到嬌人,但養他的貓,也不失為一種雅趣。
「啊——!」廊下傳來侍女的驚叫,緊跟著是一陣杯盞落地的清脆碎裂聲。
一名身段窈窕的侍女慌忙地捂住裙擺,紅著臉蹲收拾地上的杯盞碎片。
自從昨晚的酒宴後,蘇蘇鑽裙底上了癮,已經熱愛上了跑步這項運動。而且專門挑裙裾縴薄的姑娘們行走時,化作一團旋風卷過。所到之處,無數裙擺如風中盛開的花朵,露出其下修長的腿,搞得朱璧居的侍女們又羞又惱,避之不及。
容緒腦中忽然靈光一現。
冬去春來,過兩個月就是暖風燻人的季節了,他要給蕭制作一件別致的衣衫。
小狐狸個子高挑,腰細腿長,再適合不過了。
片刻後,蘇蘇蹲在案上,歪著頭,專注地看著容緒畫設計圖稿。一人一貓,同窗共案,無比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