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個問題我想和各位認真的談一談?」
「葉總,請講」既然已經確定了雙方將在人工智能鄰域展開深度合作,BAIDU眾人對于葉傾也開始講起當做盟友看待起來。
「對于貴公司的競價排名,李總是怎麼看的?」
「競價排名?」
「我們不會用競價排名這個詞來形容我們的業務,在我們看來,我們只不過是為企業提供信息搜索服務」
「好吧,就姑且用信息搜索服務來形容吧,但對于為哪些企業提供服務的審核是不是有些松散了?」
「為了Baidu的名聲更為了Baidu的未來,我建議Baidu應該將信息搜索服務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至少,在涉及到某些重要信息的時候,Baidu應當更加慎重,舉個例子,假如有一名用戶,他患了重病,需要在Baidu上查找醫院,可是出現在搜索結果首頁的卻都是一些沒有資質的醫院,僅僅只是因為交了更多的錢就能夠排在其他醫院的前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用戶去了這家沒有資質的醫院治療,萬一出現了醫療事故,Baidu是否要在這件事情中程度責任?」
對于葉傾提出的假設,Baidu高管們紛紛在內心思考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以及會對Baidu造成的影響,毫無疑問,如果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對于一家知名企業來說,受到的輿論壓力將是非常龐大的,只是對于如今的Baidu來說,他們真的願意舍棄莆田系這麼大的一塊蛋糕嘛?要知道,隨著Baidu面臨的情況越來越凶險,營業收入範圍越來越窄的情況下,莆田系這樣一只穩定且龐大的現金牛是非常難以舍棄的。
Baidu與莆田系醫院間的關系可謂是非常復雜的,雙方都對彼此有極深的依賴性,莆田系醫院需要靠Baidu打出知名度,Baidu同樣需要莆田系醫院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莆田系已有30多年歷史,從街頭的牛皮癬小廣告,到在報紙、電視上打廣告,再到電視廣告被禁之後,大舉轉向Baidu競價排名,莆田系的廣告營銷模式幾經變更。從2003年到2011年莆田系轉向Baidu的這七八年,也是莆田系醫院發展最為迅速的幾年。可以說,這對組合因誘導式的過度醫療,雖然業界口碑不佳,卻幫助莆田和Baidu都賺了錢。莆田系醫院絕大部分都是營銷驅動型,經歷了從貼地面小廣告,到做報紙、電視廣告以及五六年前轉戰百度的變化過程。在發展之初,Baidu也給予了莆田系巨大支持。在Baidu搜索「婦科、產科」等關鍵詞,排在前幾位的幾乎全是莆田系醫院。
隨著Baidu的崛起和對搜索引擎的壟斷,莆田系醫院逐漸把百度競價排名作為一個主要的投放平台,以此招攬病源。醫療行業也成為Baidu廣告收入中貢獻最大的三大板塊之一。也因此,莆田系有「Baidu大金主」之稱。Baidu和莆田曾經歷「大戰」——莆田系要改變舊有形象,把對廣告的關注和投入,轉向為消費者提供更專業、更便宜、更有效的醫療服務上;Baidu也決心提高門檻,將那些最差的醫療服務機構剔除出去,同時伴隨移動化的轉型,逐漸豐富收入模式,擺月兌對競價排名的依賴。但現實是,Baidu在移動時代的變現危局讓其再次倒向了信譽污點極大的莆田系,而莆田系則貪戀Baidu高轉化率,雙方已成頑固利益共同體。
「葉總未免有些危言聳听了吧,我們所做的和其他搜索引擎公司並沒有什麼不同,為企業提供推廣服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沒錯,提供搜索信息服務的確是正常的業務,但是一家公司在實施商業模式的時候也要注重公司的社會責任,醫療廣告涉及用戶生命安全,我的意見是Baidu立即停止莆田系醫療信息服務,為了未來,Baidu必須敢于斷臂!」
場上頓時議論紛紛,不少高管都對葉傾頗有微詞,說到底,葉傾也還只是個外人,總不能因為咱們兩家合作你就對我們Baidu的業務指手畫腳了吧,更何況還是佔據Baidu廣告牌業務大頭的醫療信心服務,葉傾說的輕松,但要是真的斷了莆田系的醫療信息服務,Baidu每年的營業收入可是要減少數百億元。
葉傾沒有在乎其他人的議論,只是神情鄭重的看著Baidu掌門人李艷紅,李艷紅是否有壯士斷腕的魄力,葉傾拭目以待。
幾分鐘後,當會議桌上的議論聲漸漸減弱,李艷紅終于開口了︰「你應該知道,Baidu目前的處境並不好,在業務全面縮放的情況下,一項穩定的現金流對我們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何況我們還要投入全部資源發展人工智能,其中所需要的資金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李艷紅雖然沒有明確給出回答,但話中的意思已經非常明了了,我知道給莆田系醫院打廣告不好,甚至會出現醫療風險,但現實情況讓我不得不收莆田系的錢,而且還有投資巨大且持久的人工智能項目等著我,我就更無法舍棄這個數百億的穩定收入了。
李艷紅的考慮不無道理,為了生存,為了發展,Baidu都需要莆田系的這數百億廣告收入,但葉傾既然已經決定要改變Baidu的未來,那麼就不會輕易放棄。
「我理解你們的考慮,但如果我能為Baidu找到一個新的收入來源呢?不僅不用冒著醫療風險,擔著被全國輿論唾罵的威脅賺錢,還可以得到比做醫療廣告更多的收入。」
「願聞其詳」
「造車」
「造車???」
「沒錯,就是造車,新能源汽車,短則兩年,長則5年,Baidu就可以從新能源汽車項目中實現收益」
人工智能興起後,BAIDU原本就是注重研發智能駕駛,葉傾現在只不過是讓其提前了數年而已。
「新能源汽車?葉總說的話越來越讓人匪夷所思了」
「怎麼,諸位對新能源汽車不看好?」
「大家有誰听過特斯拉嗎?」
一名高管點點頭︰「我知道,是M國一家造電動汽車的企業」
「沒錯,M國的特斯拉已經在開始做了,我們為什麼不能跟進呢?新能源汽車可沒有傳統燃油汽車那麼多的門檻,只要我們有更先進的技術,完全可以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企業」
可能很多對汽車歷史發展不是很了解的朋友會認為,電動車的發展是最近幾十年才出現並興起的。其實不然,早在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就制造出第一輛實用的四輪電動汽車,這比現代汽車鼻祖的卡爾•奔馳于1886年公開測試的第一輛內燃機汽車「奔馳1號」還要早13年左右。但是由于成本和技術方面的限制加上續航里程短等因素,上世紀四十年代,電動汽車在和燃油車競爭中陷入瓶頸時期並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日月星辰,斗轉星移。一晃30多年過去了,當汽油機正處繁榮盛世時,1973年爆發的中東石油危機敲響了能源緊缺的警鐘,人們不得不開始關注其它動力的汽車,因此電動車再一次進入到了人們的視線中。上世紀80年代
至90年代,RIBEN和M國生產了一系列電動汽車,比如克萊斯勒TEVan和豐田EV。名氣最大的屬1990年,通用汽車在洛杉磯車展上展出的一款雙座概念跑車EV1,它是通用開發的第一輛現代化電動汽車,從靜止加速到96km/h的時間小于9s,一次充電可以行駛144km,轟動一時,成為上世紀90年代電動車的經典之作。不過,它們最終都是曇花一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21世紀,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加強,制造一款高續航,高性能的環保電動汽車呼聲再次響起。雖然屢次出現機會, 但電動車確發展不起來,根源在于它不僅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充電麻煩、保養成本高以及續航里程短等問題,這些弱點嚴重阻礙了電動車的普及。但是通常隨著歷史劇情的發展,這時會出現一個攻破各個難題的主角,而特斯拉恰好在這個時候誕生了。
誰能想到此時毫不起眼的特斯拉會為短短數年後成為顛覆人們出行方式的一家企業?在大家還在質疑電動汽車根本不行的時候,特斯拉已經在全球攻城拔寨,其CEO更是憑借特斯拉的恐怖市值成為全球新首富,直接干翻比爾蓋茨,巴菲特這些老牌寡頭。
2003年7月1日,馬丁•艾伯哈德與長期商業伙伴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了特斯拉公司。
由于艾伯哈德沒有建造電動跑車所需資金和材料制造經驗,最終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見下找到埃隆•馬斯克,2004年2月,馬斯克向艾伯哈德的團隊特斯拉(TESLA)投資630萬美元,但條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長、並擁有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2004年到2006年,雖然特斯拉公司人數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但首款車型Tesla Roadster的研發工作卻遭遇了瓶頸。2007年,危機集中爆發,而變速箱問題成為導火索。作為一輛堪比保時捷和法拉利的超級跑車,Tesla Roadster對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這時候,普通電動車不配備多級變速箱的情況顯然不能滿足Roadster的需求,因為異步電機在低轉速的情況下功率輸出效率較低,所以引入二級變速箱順理成章。但問題是,如何在高壓高功率電控系統和變速箱協調之間做系統性研發,業界還沒有先例。克服重重困難,Tesla Roadster還是投產成功了。
2008年10月,第一批Tesla Roadster下線並開始交付。但原計劃售價10萬的Roadster實際成本卻高達12萬,和既定的7萬成本相距甚遠,馬斯克不得不將售價提升至11萬。這一舉動引來預定客戶的極大不滿,在洛杉磯舉行的客戶見面會上,憤怒的購買者差點把馬斯克圍攻暈倒。當Tesla面臨賠錢賣車的窘境並資金出現困難的時候。馬斯克用先進的技術打動了戴姆勒,後者最終投資7000萬美元收購Tesla 10%的股份,兩家公司也進入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階段。不久後,Tesla又與豐田簽訂合作協議,為豐田提供電池組以及電動發動機。為了維持現金流,馬斯克又拿出了自己僅存的6000萬美元,用于生產和工程的流動資金。
沒有記錯的話,這幾筆錢把Tesla從懸崖邊拉了回來,等到明年6月份,特斯拉將在納斯達克上市,融資額達2.26億美元。開盤當日,埃隆•馬斯克也在賬面上力挽狂瀾地賺了6.3億美元,特斯拉也由此成為第一家在M國上市的純電動汽車獨立制造商。
一個新的出行時代正在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