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後,特斯拉股價在一周之內飆升40%,市值一度超過100億美元,將老牌汽車公司菲亞特、三菱甩在身後。2012年,特斯拉發布了其第二款汽車產品Model S,一款四門純電動豪華轎跑車。根據特斯拉官方統計數據,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一時成為當時全球矚目的焦點。而Model S的銷量也在2013年第一季度力壓奔馳、寶馬等傳統豪車,奪得北美豪車銷量冠軍。這對于一款剛推出不久的電動汽車來說,是史無前例的表現。
2018年10月17日,特斯拉魔都超級工廠在臨港地區實質性落地,由此,特斯拉MODELX,MODELY等中端價位電動汽車在華夏大地普及開來。
遙想前世的新能源汽車之戰,更加堅定了葉傾要和Baidu等國內配套企業把電動汽車做起來的想法,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我國的汽車產業也是迎來了趕超歐美的最佳時機,面對歐美比我國提前了百年的工業化優勢,曾經的華國車企與之相形見絀,不得不開放市場換技術,最終不但沒有培育出屬于華國的世界級汽車品牌,甚至在華國的公路上,高端汽車也是長期被國外汽車品牌霸榜,而華國汽車品牌則是低端的的代名詞,隨著新能源汽車趨勢的日漸明晰,在這個追求智能化,無人駕駛技術的新時代,華國汽車產業正迎來絕地反擊戰。
人類歷經了能源發展的三個階段,薪柴時代,煤炭時代,石油時代,新能源必定將是一場影響時代命運的大旗。火是人類掌握的第一項能源,原始人類發現了薪柴,讓火產生的熱能延續,利用了火能,人類開始能夠制造工具,鍛煉兵器,一步步在大自然中強大起來,薪柴時代延續數千年,直到17世紀中葉,在歐洲的工業化浪潮中,蒸汽機被發明出來,同時,低熱值的木材無法滿足人類與日俱增的能源需求,煤炭成為新的能源主體,隨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通過電磁感應理論,將人類從「蒸汽時代」引領起「電氣時代」,以蒸汽輪機動力驅動的內燃機發電機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問題能源由此實現了介質轉化,從炭轉為更加便于輸送和利用的二次能源——電能,19世紀中期,M國賓夕法尼亞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這種黑金液體催生了內燃機的發展,汽油和柴油內燃機驅動了人類的又一次能源革命,如今,汽車,航空,航海,機械,化工等領域的發展全部來自化石能源,石油的驅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汽車產業革命爆發,福特的T型流水線生產讓內燃機汽車量產,歐洲紛紛效仿,隨後MGUO的援助造就了RIBEN二戰後的工業奇跡,RIBEN汽車產業拔地而起,能源危機使得汽車發展戛然而止,一方面,全人類普遍意識到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終將消耗殆盡,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對于地球環境的破壞日益明顯,而地緣政治局勢也影響著中東對于全球的石油供給與價格的波動。
所以,上世紀末,在繼續大力發展內燃機汽車的同時,發達國家,企業與資本紛紛踏足對新型能源的探索,在短期利益的驅動下,依舊沿襲了大頭搞石油,小頭探索新能源發展的路線,而彼時的華國呢?改革開放之後,經濟急需發展,在西方人均一輛內燃機汽車的時代,我們國家滿大街還跑著自行車,人力驅動的齒
輪禁錮了華國產業與經濟發展的效率,對于內燃機,我們充滿了憧憬,于是華國相對落後的汽車產業迎來的第一次開放,大眾集團通過合資方式落地華國,汽車開始慢慢在華國大地上普及開來,雖然之後,華國本土車企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但在M歐日對華國市場的高歌猛進下,本地汽車品牌毫無還手之力,華國車企在內燃機時代紛紛倒在西方的重拳之下。
石油煤炭資源終將耗盡,所以對于新型能源的開發與探索才是這個世紀的主旋律,我們輸了內燃機之戰,卻將迎來新能源汽車的第二次較量。工業革命為西方汽車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9年,溫州商人葉文貴造出了華國第一台四輪四座電動車,一次可跑100多公里,在那個汽柴油主導的時代,1500萬的投入雖然沒有砸出一個改變時代的華國車企,但卻啟蒙了新能源汽車產業,2007年,《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出(和諧)台,將新能源汽車劃為獨立類別規範生產,電動汽車從科研進入投產階段,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十城千輛」計劃,計劃在3年內實現新能源汽車百分之10的市場份額,
谷鋼鐵俠馬斯克踩準了華國新能源車時代的機遇,背後是華國的能源升級,作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華國近一半的石油需求都通過進口解決,為了擺月兌能源依賴,華國大刀闊斧的開啟了新能源轉型,馬斯克的特斯拉就是一條激活華國新能源發展活力的鯰魚,特斯拉的「鯰魚效應」引爆了華國車企的競爭並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建設,培育了電池龍頭比亞迪,寧德時代,新能源熱管理系統龍頭三花智控等企業,馬斯克的造車傳奇對于華國新能源車企無異于一次精神洗禮,在燃油機時代搞汽車論壇網站的李斌,李想分別打造了蔚來汽車,理想汽車,UC瀏覽器創始人何小平則打造了小鵬汽車,三家本土新能源汽車三英戰雨布,在三家新能源車企的背後,各家華國傳統車企也在蓄勢待發,可以說,隨著特斯拉滬都超級工程的建成,華國已經吹響了新能源汽車之戰的號角,而這一場戰爭的主角只有兩者,那就是華國和M國,在柴油汽車時代叱 風雲的日歐汽車品牌在這場新能源戰爭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被淘汰了
距離葉傾說服Baidu參與人工智能項目並且利用新能源汽車來代替醫療廣告作為盈利方式已經過去了一個月,12月中旬,浩浩蕩蕩的一行人來到了BYD集團總部,BYD的王總盛情接待了到訪的Baidu集團董事長李艷紅以及傾城集團董事長葉傾一行,至于葉傾和李艷紅此行的目的,外界自然猜測紛紛,實在是這一行的組成人員太過特殊了。
首先是李艷紅,盡管Baidu逐漸在走下坡路,但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Baidu目前還並沒有成為瘦死的駱駝,國內互聯網科技一哥的身份可還是相當有說服力與認可的,科技一哥突然訪問另一家公司,國內各大媒體自然不會放過,因此今天到場的媒體也是格外的多。
其次就是葉傾,葉傾可謂是08年至今最具話題性的企業家了,先是來了一波棄娛從商,驚掉娛樂圈和商業圈一波眼球,隨後就是直接招惹上BAT三巨頭之一的企鵝,硬生生從企鵝的口中把在
線音樂市場給搶了下來,這還沒完,葉傾再次挑戰上了同為三巨頭之一的阿里,而且這次他玩的更出格,沒有在附屬鄰域小打小鬧,而是直接盯上了被阿里視為絕對領域的電商市場,這個,樂購網上線,傾城集團和阿里直接打出了狗腦子,雙方間的批評和摩擦就沒停下來過,關注兩家公司的人三天兩頭就可以看到阿里的法務部總監以及傾城的法務部總監柳疏影互相指責對方抄襲,涉嫌壟斷。就在大家在猜測葉傾會不會招惹上Baidu,把對頭變成巨頭聯盟的時候,一則消息突然爆出,傾城集團已經和Baidu達成深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持續研發人工智能,發展科技產業。
這則消息爆出來後,Baidu的股價應聲上漲百分之125,國內的媒體也不約而同的把人工智能拿出來宣傳,那段時間,專家學者都在講什麼是人工智能,媒體營銷號都在宣傳人工智能將如何改變人類生活,老百姓們則談論人工智能會不會攻擊人類,總之,人工智能是在國內好好的熱火了一陣。
只是互聯網從來就是一個沒有記憶的地方,根據人大的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任何一個熱點事件存在的時間最長只能是兩個禮拜,也就是說兩周過後,不論多麼熱門的時間都會逐漸被人們遺忘,所以人工智能熱也僅僅只是在國內熱乎了兩個禮拜,其實這也是可以預見的情況,畢竟現在的人工智能對于國內民眾來說還只不過只是一個空中樓閣,既沒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出現,也沒有顛覆人類生活與社會的工具誕生,之所以能夠被全民熱議,靠的也只不過是營銷號寫出來的幾篇文章,這樣的熱鬧注定只能是過眼雲煙。
說回BYD集團,這一次葉傾與李艷紅的BYD之行之所以引起全國媒體這麼大的關注,自然也有著BYD本身的原因,說起BYD,大多數人了解的只是他們家的汽車,而且在老百姓的心目中,BYD汽車一直是低端廉價的代名詞,但除卻汽車之外,我們還應該知道BYD的另一面。
1995年2月,BYD公司成立,主營業務就是電池,憑借著優秀的技術,1997年,公司自主研發,開始生產鋰離子電池,並且很快投入量產,2003年8月, 魔都工廠投產,開始動力電池和電腦電池的研發。BYD逐漸成為國產電池龍頭企業,後來BYD進入汽車領域,開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征程。葉傾找上BYD自然是有他的目的的,電動汽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沒錯,就是電源,也就是所謂的新能源電池,電動汽車跑的有多快,能跑多久,全部要依靠它的動力來源——電池,BYD就是葉傾和李艷紅經過仔細比對分析後找出來的電池合作伙伴。
之所以選擇BYD,一方面是因為葉傾知道未來的BYD在新能源領域一直非常優秀,別看蔚來,理想,小鵬這些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很火,一天天的被媒體報道,但要真說到新能源的技術儲備,誰能比得過自2003年就開始關注新能源的BYD?第二就是因為BYD自身的發展定位與葉傾所要求的不謀而合,人家本身要發展的就是對新能源的探索,也就不用擔心BYD會拒絕他們的合作請求,再說了,BYD的發展前景可是有股神巴菲特先生背書的,要是不看好BYD的未來,被譽為股票之神,投資之神的巴菲特會投資B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