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七章 話當年

蘇大為走進秘閣的時候,李淳風剛做為他每天例行的功課。

在秘閣正中,有一處法壇。

有點類似後世祭天的天壇。

秘閣的職能,除了收羅異人,鎮壓詭異之外,還有觀察天象,明歷法,堪輿等任務。

蘇大為經由秘閣中的執金吾引路,來到法壇前,剛好看到李淳風手捧著厚重的書卷,右手執筆,以一種奇怪的姿勢,從高數重的天壇上一步步走下來。

「秘閣郎中,你這是在做甚?」

蘇大為有些懵逼。

如果說李淳風是在做法,但他手里捧著書卷和毛筆。

說他在測繪天象吧,他走路的姿勢又如此妖嬈,就像是痔瘡犯了。

李淳風不知蘇大為心里的想法。

若知道,保不準就一記天雷劈過去。

他略有些得意的將手里的毛筆和書卷交給身邊人,一邊在僕從捧上來的銅盆里淨手,一邊向蘇大為笑道︰「怎麼,沒見過?老夫剛才走的是禹步。」

「禹步?踏罡步斗,祈禳之法?」

蘇大為下意識問。

踏罡布斗他知道,上一世看三國演義,諸葛丞相最後以祈禳之法,向北斗星君祈壽,結果被魏延飛起一腳,踢爆了長命燈。

「不是祈禳,是丈量太虛。」

「秘閣郎中,說人話,說能听懂的。」

李淳風就笑了。

「我在測星。」

「大白天……」

「看太陽啊,就算是白天,也能根據陽光投射位置不同,推演出許多來。」

李淳風指了指身後的高台︰「這里就是長安最適合觀測日光的所在,你看,壇上有一石盤,盤中有針,可以根據日影推測時辰,石盤上還刻有黃道十二星……」

李淳風的父親李播,在隋朝時曾任縣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棄官而為道士,頗有學問,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圖十卷、《天文大象賦》等。

從小被譽為「神童」的李淳風在其父的影響下? 博覽群書? 尤鐘情于天文、地理、道家、陰陽之學。

隋大業七年,年方九歲的李淳風遠赴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為師。

唐高祖武德二年? 李淳風經人推薦成為李世民的記室參軍。

貞觀元年? 二十五歲的李淳風上書? 對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所著《戊寅元歷》提出十八條意見,太宗納其中七條? 授李淳風將仕郎? 入太史局。

李淳風還是世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

他的名著《乙巳佔》? 是世界氣象史上最早的專著。

還和袁天罡一起做出《推背圖》? 一直預測到千年之後。

李淳風,絕對是大唐星象術數中的奇人,異人中的大宗師,大成者。

「停。」

蘇大為向談興正深的李淳風伸手道︰「我今天來是……」

「你可知我曾注《老子》? 還撰有方志圖十卷,《天文大象賦》等,我這人? 就是閑不下來。」

李淳風說著? 向蘇大為笑道︰「一會帶你去見我改良的新渾儀。」

新渾儀? 即銅鑄渾天黃道儀。

古已有之。

李淳風改良後,將原來兩重渾儀改為三重。

最外為六合儀,中間是三辰儀,最內是四游儀。

此儀可測黃道經緯、赤道經緯、地平經緯。

「貞觀十五年,我在撰寫《晉書》時還寫出《天文》、《律歷》、《五行》三志,總結前人研究成果? 以傳後世,可悲啊,現在的精力大不如前,這些年,除了與梁述、王真儒等審定注釋《十部算經》,就沒有別的成就。

只盼著今年能完備新歷法,也算了老夫一樁心願。」

《十部算經》包括《九章算術》、《周髀算經》,在後世仍有教學用途。

「停!太史令,我真的有要事。」

蘇大為今天看李淳風,只覺得鼻子不是鼻子,眼楮不是眼楮。

賣弄,李淳風純屬故意在賣弄。

不,他是故意想帶偏話題。

「別玩虛的,你知道我今天來是要做什麼?」

蘇大為一把抓住李淳風的衣袖,將準備轉身遁走的他給留住。

「阿彌,你這又是何必?何必趕這趟渾水?」

「你以為我願意?陛下欽點我來審李義府和郭行真,我能怎麼辦?」

「你就算要審,也得帶齊人手,按流程來吧?你這樣一個人前來,我很為難的。」

李淳風盯著蘇大為的眼楮︰「你究竟在打什麼主意?我知道,但我不想深究。」

說完,他輕輕一抖手,一股柔和之氣從袖中發出。

衣袖突然變得滑不溜手,一下子從蘇大為手中月兌出。

「你現在走,老夫可以當你沒來過。」

「來不及了,你可以當我沒來過,但今天見到我的這麼多人,可不敢當我沒來。」

蘇大為盯著李淳風的眼楮︰「你信不信,我前腳到你這里,後腳陛下已經知道了。」

「你個坑貨,坑死老夫算了。」

李淳風氣得胡子都要翹起來,一抖衣袖︰「罷罷,隨你,你要做什麼就去做,記住,我今天因病沒來過秘閣,你也沒見過我。」

見蘇大為點頭,他又加了一句︰「還有,老夫從沒跟你提過任何事,包括巫蠱,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老夫還想把歷法的事弄完。」

說完,李淳風就走了。

真的走了。

這老頭跑得比兔子還快。

蘇大為看著李淳風消失的方向,也只能苦笑。

李淳風,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家伙,也學會避禍保身了。

不過想想也正常。

如果李淳風沒看風向的本事,那他那個測風力大小級數的想法,是從哪冒出來的?

能從武德年前,一直活到現在的老臣,哪個不是人精?

擺明了這次的案子,或會成為李治朝,自長孫無忌和房遺愛謀逆案後,最大的一樁逆案。

李淳風自然避之唯恐不及。

蘇大為微微搖頭,向立在一旁,一臉木訥的秘閣中人道︰「我要見郭行真。」

郭行真,自事發後,便被秘閣諸異人制服,直接關押在了秘閣牢中。

秘閣,既有鎮壓天下詭異,以及收羅異人,平衡各族異動的責任,在秘閣中,自然也有暗牢。

當然,蘇大為的要求,既合理,又不合理。

李淳風自己是不想沾的。

蘇大為要審郭行真,那是對的。

但他沒帶上大理寺和刑部的人,擺明了是有些不方便的話想單獨問郭行真。

這事可大可小。

就看李治怎麼想了。

總之除了蘇大為,當今朝堂上,應該沒人敢去賭天子的心情。

繞過回廊,穿過數重測定星象的場所,又經過數重禁制,蘇大為終于來到了如今秘閣的牢里。

想想這幾天,似乎都和牢房結下了不解之緣。

之前大理寺的牢,現在秘閣的牢。

說不準過陣子還要去刑部大牢。

當真是,一言難盡。

隨著引路的異人推開一道石門,蘇大為收懾心情,抬步進去。

在跨過門檻的時候,他明顯感覺有一種玄之又玄的力量,從身上掃過。

有點像是視線審視,又像是某種測定危險級數的力量。

這應該就是李淳風和諸異人,加持在秘閣石牢中的封禁之力。

若沒這些準備,關不住異人。

穿過繪有星圖和法陣的前堂,又前行百步,終于來到了一處牢門前。

秘閣使者在一旁道︰「就在這里說話,這門不能開。」

蘇大為點頭表示知道。

這牢門,應該也是某種禁法,專為囚住一些特殊的罪犯。

他的目光穿過牢門的縫隙,看向牢中那個道人。

比起第一次見到時的意氣風發,如今的郭行真,就像是換了一個人。

他的道袍不再整潔,頭上的束冠也早已散亂。

單從外表,無論無何,也無法想像他是個有道高人。

曾被天子和武後欽點,替太子煉丹治病。

一個高高在上掌握帝國繼承人的生死,一個跌落成泥,淪為待斬的囚徒。

這其中的落差,如同鴻溝般巨大。

「郭道長。」

蘇大為主動開口。

背對著大門,面朝著牆壁的郭行真,頭雖未回,但還是開口道︰「蘇大為?」

「難為道長還記得我。」

「當然記得。」

郭行真終于轉身。

雙眼投出凌厲光芒,直射向蘇大為的臉龐。

「若非拜你所賜,貧道怎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你似乎弄錯了一件事,彈劾你的人叫許敬宗,不是我。」

「子不殺伯仁,伯仁因子而死,你說我是不是應該怪你?」

郭行真又說了一句怪話。

他的眼里甚至露出一抹譏誚之意。

這種神情,令蘇大為略微有些不適應。

同時心里感到一絲詫異。

李義府那邊反常也就算了,畢竟李義府早就知道做孤臣的下場。

心里早做好了翻車得準備。

但郭行真這是為何,怎麼把所有的鍋都往自己頭上扣。

這實在有些沒道理。

「你覺得自己無辜,覺得貧道不該與你為敵?」

郭行真冷笑︰「那你怎麼不想當日陳碩真之事,若非你和李淳風從中作梗,她又怎麼會功敗垂成。」

「你此話何意?」

蘇大為心頭一動。

早前李淳風曾說過,這郭行真是陳碩真這一脈,同樣師承江南某位天師的法統。

昔年那位天師原本在蕭銑治下。

但衛國公李勣揮師唐軍滅了蕭銑。

其中恩怨,委實復雜。

「郭行真,你是否在耍心機?我听之前辦案的人說,問你什麼都不說,似乎打算頑抗到底。」

蘇大為緩緩道︰「怎麼,我一來,你就有這麼強的表達?吐露這麼多信息,莫非有什麼別的圖謀?」

「哈哈。」

郭行真忍不住仰頭笑起來。

蘇大為看到他的喉結上下滾動。

「我到了這一步,自知必死,又何必多言。」

郭行真收住大笑,低頭冷冷的看向蘇大為︰「但你不同,你我有‘承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