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章 辯法

「何為承負?」

蘇大為知道,承負是道家的說法,類似因果但又有些不同。

只是不知此時從郭行真嘴里說出來,又是指什麼。

「你在裝糊涂?」

郭行真伸手撩開遮擋眼楮的頭發,面帶嘲諷道︰「你當年所做所為,使陳碩真功敗垂成,你害了千千萬萬人,若不是當年你的做為,豈有今日之事。」

「你腦袋被門夾了嗎?陳碩真自尋死路,與我何干,又與今日有什麼關系?」

蘇大為眉頭微皺︰「你說的是因果?」

「听說你與那些胡僧沙門走得頗近,果然被他們給染壞了腦子。」

郭行真雖然一身狼狽,但他猶自昂首挺胸,仿佛他才是勝利者一般侃侃而談︰「胡人所謂因果不過小道,乃是以空證空,你這一輩子厄運,是因為你上輩子不修德。

這輩子殘疾,是因為上輩子欠的債。

這輩子發升官,是因為上輩子修了佛法功德。

但是這些誰能證明?

不過是胡人外道的虛偽荒謬之詞。」

「有趣,你要與我辯法?」

蘇大為盤膝下來,與郭行真隔著牢門相對而坐。

他听出來了,郭行真內心十分驕傲。

之前那些審問郭行真的官員,不被郭行真放在眼里,只能囚住他,卻無法令他折服。

郭行真雙瞳閃爍妖異的光芒,長嘆道︰「只恨我的計劃沒能完成,只能隔著牢門,用言語與你一較高下。」

蘇大為不接他的話,而是引話道︰「你剛才說因果,具體說的是沙門佛法的輪回,不知你所理解的承負又是什麼?」

「承負是道家要義,如人人都有父母,父母之上亦有父母,不斷回溯,就能找到涌頭。

因此,承負有明確的脈絡,正如大樹參天,萬法殊途同歸于一。

人道回歸本源,都有宗脈。

人只要進入這個脈,就會受到血脈信影響,這便是承負。

大而化之,如人與人之間,你昔年出手救了李治,導致陳碩真之敗,陳碩真之敗,又使得貧道出山。

于我而言,這是我的承負。

與你而言,這也是你的承負。

所以,今日所有,皆因你蘇大為昔日一念之差? 貧道才會落得如此下場,可悲? 可嘆。」

「陳碩真? 真的是你師姐?你們一個師承?」

蘇大為忍不住問。

但郭行真卻沒有理他,只是自負的一笑,略帶譏諷︰「既然身陷囚籠? 我所要做的事? 已經失敗了? 你們盡可以把一切髒水潑向貧道,唯死而已。

貧道來長安前,早就料到事敗的後果,不必多言。」

蘇大為搖搖頭︰「你剛才說的承負和因果,我有不同的看法。」

郭行真略揚起下巴? 輕蔑的道︰「要與貧道論法?你有何資格?」

「我雖不學無術? 但也讀過《老子》? 也曾在玄奘法師座前听經? 能通佛道兩門。」

「大言不慚。」郭行真冷笑︰「你才多大,貧道師承天師? 精修數十載,也只敢說于道一門? 初窺門徑? 你居然敢稱通佛道兩門?你怎麼不說自己通儒道佛三門?」

蘇大為臉不紅心不跳,嘴角微微一挑︰「待我有空把《春秋》和《論語》熟讀,就可以了。」

郭行真微微一怔,然後捧月復大笑起來。

他笑得顛狂,連眼淚都流下來。

「狂悖之徒,我居然輸在你這種人的手上。」

「東西可以亂吃,話不要亂說,彈劾你的可是許敬宗,冤有頭,債有主,這帳得算許敬宗頭上。」

「可那些事,全是你都察寺查的。」

郭行真一句話,蘇大為便閉嘴了。

這話他還真沒法推托。

「好了,貧道將死之人,你們給我定什麼罪都可以,但若問貧道緣由,貧道一句都不會多說,你們自己猜去吧。」

郭行真狠狠一甩衣袖︰「送客。」

這貨還當在自己道觀里呢。

在牢房里擺出一副主人的模樣。

蘇大為卻沒有笑,他想了想,伸手指了指牆角懸掛的一盞鯨油燈︰「郭道長,你看那燈。」

郭行真眼角余光一掃,只見燈上的火光微微閃動了一下。

蘇大為淡淡一笑︰「敢問道長,以你道家之法,方才燈閃,究竟為何?」

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只要引得郭行真開口,這事就成了一半。

郭行真先是冷笑,心知蘇大為有意逗引自己,剛要開口,卻又猶豫了一下。

「道長可有答案?」

「此燈方才,因風而動,風乃陰陽二氣變化而成。」

郭行真說了一個自認為得體的答案。

這話剛出來,就見蘇大為大笑,逼格滿滿的道︰「非也非也,燈火動搖,既不是風動,也不是燈動,而是仁者心動。」

風動心動,乃是禪宗六祖慧能的一段佛門公案。

據說有兩名僧人見風卷大幡,一時爭論起來。

一個說,是風吹動幡,一個說是幡動了風。

適逢六祖慧能從旁過,于是笑答︰既不是風動,也非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方才郭行真嘲笑蘇大為,認為他年紀太輕,道行不足與論。

但架不住蘇大為腦子里的典故多,直接來個文抄公。

郭行真愣了一下,有些惱羞成怒道︰「你……這是胡僧的狡辯。」

「自胡僧沙門西來,我听說在長安佛道兩門有數次辯法,但道門輸多勝少。」

蘇大為雙眼直視郭行真道︰「我說自己通佛道兩門,不算說大話。」

郭行真由惱怒,漸漸平靜,微微點頭道︰「若論口舌,你蘇大為的本事,倒比異人本事要長幾分。」

這麼說,也算是變相承認,蘇大為有資格與他論道。

「我有幾個問題想問……」

蘇大為才開口,卻見郭行真隔著牢門一伸掌︰「且慢,你說自己通胡佛之道,請問是何宗何派?唯識宗可沒你這樣的狡辯功夫。」

唯識宗,乃是玄奘法師所承的法門。

意為剖析一切事物法,虛空不空,找出相對與絕對,以相見性。

不許心外獨立。

不擅空談講玄。

見郭行真發問,蘇大為愣了一下,但他腦子極快,一轉念道︰「我所承,乃玄奘法師所傳,教外別傳,以心印心。」

「沒听過唯識宗有這樣的傳法。」

「不是唯識,是禪宗。」

「禪宗?」郭行真有點懵,從沒听說過這個宗派。

但听起來又有點唬人,好像真有這個宗派。

要知道禪宗真正發揚光大,要到六祖慧能時期,這時還十分弱小。

蘇大為左手做拈花狀,面含微笑︰「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何如?」

一束光,從牢房上的窗口透下,正照在蘇大為的身上。

如聖似佛。

郭行真,一時啞然。

氣勢上完全被蘇大為壓住。

「你方才所說承負不是貧道說的那樣,不知又有何高論?」

這種問題,其實十分難回答。

道門之內,也是宗派林立,各家有各家的說法。

有公案,也有公認的一些東西,還有各家自己的法。

這種情況下,蘇大為要拋出某種言論,令郭行真從內心認同和折服,不容易。

但蘇大為並不慌張,而是侃侃而談道︰「道說承負,既為因果,亦非因果。」

「放屁!」郭行真怒道︰「莊嚴佛法,即非莊嚴,你若拿胡佛那一套坑騙,不說也罷,請回吧。」

「且听我說完。」

蘇大為不驕不躁道︰「承負包含因果,但超越因果,這是一個包含與被包含之關系。」

這句話,令作色要怒的郭行真按耐下來,眼神恢復清冷。

「佛之因果,好似一條線,一個因,造成一個果;因果與因果之間,並無交集,同時佛說因果,不因此生此世而斷,它穿越生死、時間,不斷輪回延續。

而承負,則復雜得多,既有因果一樣一條線的關系,也有相互間的關系。

是無數因果交匯糾纏的結果。

比如一個好人,做了好事,卻並沒有好報,按佛門說法,是他上輩子所欠之因,要在此生償還。」

郭行真安靜听著。

他雖對佛法了解不算太多,但也听過佛陀出生的國家被滅之故事。

按佛教子弟的說法,那是因果業力,那是命中注定。

可證因果不虛。

郭行真對此說法,嗤之以鼻。

把一切災厄都推到因果輪回之上,簡直胡扯八道。

他來長安,有數種目地,其中之一,就是要驅逐胡佛,以證道法。

「正像你所說,此生之事尚不能完全弄明白,說什麼前生,說什麼來世,未免太過虛無飄緲,是以空證空。

比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楚國亡猿禍延林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那些池魚、林木、皮毛,未必都是上輩子欠了因果。

而以道家承負觀來看,萬事萬物,都有復雜緣由糾纏。

比如蝴蝶扇動翅膀引起颶風。

比如好人遭到厄運,未必是他上輩子欠了因果,也可能是遭遇環境帶來的無妄之災。

所謂個人之命,不敵國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正是此意。

不說前世,不談空玄。

只說此時此刻,若你心中尚有一絲善念,回答我的疑問,或許就能救無數人命。

這便是承負。」

這番話,令郭行真陷入深思。

道法唯艱唯深,需要用心思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