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使者太常卿趙之杰來賀正旦,韓侂冑故意令贊禮官,犯了金主完顏璟父親名諱,主動生事。趙之杰當然大怒,入朝詰責問。韓侂冑請求拒絕接見使者,著作郎朱質還說道︰「金國使者無禮,請求把他立即斬首!」趙擴這才有些主意,沒有听從朱質的話,只令金國使者改日再來朝見。趙之杰忿恚自去。
韓侂冑于是令邱為江、淮宣撫使,邱推辭不肯接受任命,還寫信勸諫韓侂冑說道︰「金人未必有意毀盟,為中國之計,應該力持大體,平時申儆軍實,才能常操勝券。等到他們挑起事端,這樣他們理虧,我們佔據大義,才可動兵。否則勝負難料,恐怕不免誤國。」韓侂冑不悅,于是貶罰了皇甫斌、郭倪等人。
到了開禧二年,皇甫斌進兵唐州,郭倪進兵泗州。韓侂冑再令程松為四川宣撫使,興州都統制吳曦為副。吳曦,德順軍隴人。他是信王吳璘之孫,定江軍節度使吳挺之子。吳曦因祖父吳璘的功勞,被補官為右承奉郎。淳熙五年,改換為武德郎,任命為中郎將。因為台諫官說他升遷得太快,于是被改為武翼郎。吳曦經累次升遷,得任高州刺史。
紹熙四年,吳曦的父親吳挺去世。吳曦守喪未滿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為濠州團練使。慶元元年,吳曦由建康軍馬都統制之職被任命為興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撫使。慶元六年,宋光宗的陵寢修好,吳曦被升為太尉。
韓侂冑謀求北伐的時候,吳曦暗懷異志,趁機依附韓侂冑,請求返還蜀地。樞密何澹覺察到他的意圖,極力加以阻撓。右相陳自強收了吳曦的厚賂,暗中支持韓侂冑,于是吳曦被任命為興州駐御前諸軍都統制,兼任興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撫使。從政郎朱不棄上書韓侂冑,說吳曦不應當統帥西北軍隊,韓侂冑沒做答復。吳曦到興州,誣陷副都統制王大節,王大節被罷職,朝廷沒有再任命副帥,使兵權都由吳曦掌握。
開禧二年三月,朝廷議論出師北伐,詔命吳曦為四川宣撫副使,仍為興州知州,允許他見機行事。紹興末年開始,由宗室親王總領蜀地財賦,有關文書交到宣撫司,使總領財賦者與宣撫司勢均力敵,互相牽制。而韓侂冑使財賦隸屬宣撫司,宣撫副使可以節制核查,又使吳曦握有財權。
程松入蜀,召吳曦議事,想責備吳曦廷參,吳曦半途折回。程松有東西軍千八百人自衛,又被吳曦抽調而去。程松尚還沒有醒悟,就有詔令吳曦兼陝西、河東招撫使。知大安軍安丙,屢次向程松告發無曦暗藏陰謀,程松卻不理睬。
開禧二年四月,吳曦與他堂弟吳晛及徐景望、趙富、米修之、董鎮共同謀反,暗中派門客姚淮源把關外階、成、和、鳳四州獻給金國,請求金國封吳曦為蜀王。韓侂冑日夜盼望吳曦進兵,吳曦表面上持重,在河池按兵不動,暗中幫金兵圍困宋軍,韓侂冑沒察覺。程松到了河池,吳曦不去官府以禮相迎,程松不敢責問;吳曦撤掉
程松的許多衛兵,程松也沒醒悟。
開禧二年四月,郭倪派武義大夫畢再遇、鎮江都統陳孝慶定期進兵,奪取泗州,金兵閉城備戰。畢再遇字德卿。祖籍兗州,臨安西溪人,武義大夫畢進之子。畢再遇的父親畢進,在建炎年間跟著名將岳飛護衛北宋諸帝八陵,轉戰江、淮之間,累積階官至武義大夫。
畢再遇早年因恩蔭補官,隸屬于侍衛馬軍司下。他武藝超群,能拉開二石七斗的弓,反手能拉開一石八斗的弓,徒步能射二石,騎馬能射二石五斗。淳熙年間,畢再遇以勇力聞名眾軍。宋孝宗曾召見畢再遇,對他十分滿意,特賜給他戰袍、金錢。
開禧二年四月,趙擴命殿帥郭倪招撫山東、京、洛地區。郭倪派時為武義大夫的畢再遇與統制陳孝慶等攻取泗州。畢再遇請求選新的敢死軍為前鋒,郭倪給他八十七人。招撫司限定進兵的日期,金人听說後,關閉了榷場,阻塞泗州城門防備。畢再遇說道︰「敵人已經知道我們進兵的日期,用兵以奇制勝,應該早一天進兵,以出其不意。」陳孝慶同意。畢再遇用酒食招待士卒,用忠義激勵他們,進兵逼近泗州。
泗州有東西兩城,畢再遇下令先把戰旗、舟楫排列在石囤之下,作出佯攻西城的姿態。畢再遇則親率部下從陡山直奔東城南角,先登上城牆,殺死數百敵人,金軍大敗,守城的人打開北門逃走。東城被攻克後,西城仍在堅守,畢再遇打出大將旗,大聲喊道︰「大宋畢將軍在此,你們是中原遺民,可速來歸降。」不久淮平知縣獻城投降,于是泗州兩城都被宋軍佔領。
郭倪來犒勞將士,拿出御寶刺史牙牌授予畢再遇,畢再遇推辭說道︰「國家在黃河以南有八十一州,現在奪回泗州兩城就得到一個刺史的官職,以後還用什麼來賞賜?況且招撫能得到朝廷幾個牙牌前來?」他堅決推辭不接受。陳孝慶繼續進兵,攻下虹縣。江州統制許進攻下新息縣,光州民間武裝攻下褒信縣。宋軍出兵得勝,形勢大好。
韓侂冑得知收復了泗州,新息、褒信、潁上、虹縣,也陸續被攻克,心下大喜,于是叮囑直學士院李璧草寫詔書討伐金國,詔書上說道︰
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蠢爾丑虜,猶托要盟,朘生靈之資,奉溪壑之欲,此非出于得已,彼乃謂之當然。軍入塞而公肆創殘,使來廷而敢為桀驁,洎行李之繼遷,復嫚詞之見加;含垢納污,在人情而已極,聲罪致招,屬胡運之將傾。兵出有名,師直為壯,言乎遠,言乎近,孰無忠義之心?為人子,為人臣,當念祖宗之憤。敏則有功,時哉勿失!
這份詔書一頒下,就立即遣薛叔似宣撫京、湖,鄧友龍宣撫兩淮,遣將調兵,逐隊北伐。
金國完顏璟听說宋朝已經宣戰,就派遣僕散揆領汴京行省,征調各道之兵,分守要塞。因為戰事是韓侂冑挑起,他恐怕
百姓去挖掘韓琦墳,特令彰德守臣派兵守護。韓侂冑還不知道金兵的厲害,接連下令各路進兵,哪知金人已經處處有備,無懈可擊。
郭倪遣郭倬、李汝翼等,進攻宿州,被金人殺得大敗,遁回蘄州。金人追擊郭倬,將郭倬圍住,郭倬逃命要緊,竟把馬軍司統制田俊邁抓住,送給了金兵,說是由他啟釁。金人才放他一線生路,狼狽逃回。
郭倪調李汝翼、郭倬攻取宿州的時候,派陳孝慶等接應他們。之後,又命令畢再遇率四百八十名騎兵為先鋒攻取徐州。畢再遇到虹縣,遇到郭倬、李汝翼的兵卒帶傷而回,就問他們,他們就說道︰「宿州城下是大水,我軍失利,統制田俊邁已被敵人擒獲了。」畢再遇聞訊,督軍疾馳,駐于靈壁縣。他遇到陳孝慶在鳳凰山駐兵,正準備撤退。
畢再遇勸道︰「宿州雖然沒取勝,但兵家勝負不定,怎能自己挫傷自己!我奉招撫的命令攻取徐州,借道到此,我寧死在靈壁的北門外,不死在靈壁的南門外。」恰好郭倪給陳孝慶送來書信,命令他率軍回來,畢再遇又說道︰「郭倬、李汝翼軍隊潰敗,敵人一定會尾追而來,我應該自己抵御敵人。」金軍果然派五千多騎兵分兩路追來。
畢再遇令敢死軍二十人守靈壁北門,自己率兵沖入敵陣。金人看見他的將旗,一邊大喊「畢將軍來了」,一邊潰逃。畢再遇手揮雙刀,渡水追擊,殺死眾多金軍,他的鎧甲和衣服都被血染紅。畢再遇趁勢追擊三十里,金軍中有個持雙鐵 的將軍躍馬上前,畢再遇用左手刀擋住他的 ,用右手刀砍他的肋,金將落馬而死。
宋軍從靈壁出發,畢再遇獨自留下沒動,直到他估計宋軍已走出二十多里後,開始火燒靈壁。眾將疑惑不解,問道︰「晚上不燒,現在燒,為什麼?」畢再遇說道︰「晚上點火能照見我們的虛實,白天的煙塵可擋住敵人的視線,敵人已經失敗不敢逼近我們,諸軍才可以安心行軍,沒有擔憂。你們怎麼知道兵易進而難退的道理呢?」結果他斷後的這路宋軍,得以絕處逢生。
建康都統制李爽進攻壽州,也被金軍打敗,皇甫斌又敗于唐州。江州都統王大節,去攻打蔡州。金軍開城搦戰,王大節的部下,立即潰退。敗報接連傳到朝廷,韓侂冑這才驚慌起來,沒奈何請出邱,令他代替鄧友龍的職位,去巡撫兩淮。
邱字宗卿,江陰人,素懷忠義。他本來主張恢復,只是因宿將凋零,覺得當時不能力戰,所以前一次辭職不就。到了此時,听說兩淮危險,不得不應命赴鎮。王大節、皇甫斌、李汝翼、李爽等人都被貶職。郭倬罪狀較大,被斬首于鎮江。
韓侂冑也自咎輕舉,後悔被蘇師旦所誤。湊巧李璧來訪,韓侂冑留他共飲,席間談及蘇師旦的事。李璧于是極力說道︰「蘇師旦仗勢招權,使你背負謗名,。不竄逐他,不足以謝天下。」韓侂冑因此罷了蘇師旦的官,沒收了家資,謫令韶州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