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91章 留正拉袖勸光宗

不久,孝宗身體不好,接連有三個月。光宗卻根本不去問疾請安,對群臣的上奏也不予理睬。到了夏天,光宗反而和李皇後去玉津園游玩。兵部尚書羅點,請光宗先去重華宮。光宗不肯答應,依然和李皇後去游幸了一日,盡興才歸。

彭龜年此時已調任中書舍人,上疏請求。光宗一概置之不理。等光宗上朝的時候,彭龜年不離開班位,伏地叩頭,血流滿地。光宗這才問道︰「朕素知你忠直,你有什麼話要說?」彭龜年上奏道︰「今日的要事,莫過于朝見太上皇。」同知樞密院事余端禮也上奏道︰「叩頭龍墀,曲致忠懇,臣子至此,可謂萬不得已了。」光宗說道︰「朕知道了。」說完退朝,仍無消息。群臣又接連上奏,光宗這才約定日期去問候孝宗。到了約定的時候,從丞相以下,都入宮候駕。等了很久,才見內侍出來說道︰「皇上抱恙,不便外出。」群臣只得懊悵而返。

到了五月,孝宗想見一見光宗,每次顧視左右,不由淚下。這消息傳入朝廷,陳傅良又上疏,卻沒有得到答復,于是繳還告敕,出城待罪。丞相留正等人也率領群臣進宮勸諫,光宗卻拂袖而入。留正字仲至,是泉州永春人。他的六世祖留從效,事奉宋太祖,任清遠軍節度使,被封為鄂國公。紹興十三年,留正考中進士,被授予南恩州陽江尉、清海軍節度判官之職。

龔茂良駐守番禺時,留正說道︰「法律規定︰搶劫之贓物滿了五貫要判死刑,海盜定罪還要加一等。百姓受利引誘,听任自身陷于嚴重違法的境地。請雕刻有關法令立于海上,使百姓知道。」百姓這才開始知道遵守法令。留正由于龔茂良的推薦,赴任都堂審察。宰相虞允文認為他很奇特,于是向皇上推薦。留正得以與皇上對話,他說道︰「國家偏重文辭而忽略武備,祖宗竭盡天下全力對付西夏,天下安定日久,邊境不做戰爭準備,以致敵人長驅直入難以抵擋,今天應當改變過去的做法,使文武都得到重視。」孝宗很是贊賞,把他奏札中重要的話記下,下發給三省貫徹施行。

後來留正被任命為循州知州,他到宮中辭行的時候,對皇上說道︰「士大夫的名節不建立,國家緩急之時無所倚仗,靖康時金人侵入國都,為義而死的人很少,趁亂謀利的人很多。今天要恢復國土,應當崇尚名節。」孝宗非常高興,第二天告訴輔臣說道︰「留正的奏議,所發議論都很正直,可給與他職事官之職。」留正被拜為軍器監簿,歷官考功郎官。

太常給葉義問謚號「恭簡」,留正極力反對,他說道︰「葉義問率兵出征,不知道敵人陰險詭詐,以致金兵入侵邊境,他管理軍隊缺乏謀略,幾乎一敗涂地。」孝宗于是把此事下發給太常再討論,眾人都同意了留正的觀點。

不久,留正被任命為權中書舍人。光宗

從東宮來拜見皇上,看見留正,便對左右人說道︰「這個人儀表如此整潔,應該可用。」他便向孝宗請求,留正于是兼任了太子左諭德。留正說道︰「記注官要把所書內容呈給皇上過目,這並非設此官的本意。乞求從今免去進呈皇上過目的程序。」孝宗下令遵從。

留正為中書舍人兼侍講,兼權兵部侍郎,被拜為給事中。張說的兒子張薦前往視察鎮江的戰船,他卻倚仗權勢到處游玩,造成船沉士兵溺死,朝廷要任他為知門事、樞密副承旨,留正卻駁回了朝廷的諭旨。洪邦直被拜為御史,留正說道︰「洪邦直被邑人所訴訟,不宜任風憲之職。」

留正兼代吏部尚書時,他說道︰「用人沒有先于考慮宰相的人選的。陛下的志願在于恢復國土,而宰相之位不能擔當起輔佐襄贊之重任。希望精選人才,與之圖謀大計。」當時的宰相自然很不高興,于是留正以顯謨閣直學士之職出任紹興府知府。

不久,留正被提為龍圖閣直學士、四川制置使、兼任成都府知府。他使四蜀折租價得以穩定,每年減去酒稅三十八萬。羌族首領奴兒結渡過大渡河,佔據安靜砦,侵佔了幾百里的土地。留正秘密授給各將方略,抓住了奴兒結,把他的同伙全部捕俘,羌族被平定。留正在蜀的時候,以簡單、樸素教化百姓。他回朝的時候,只裝有幾竹箱書,人人都很敬服他。不久後,他就被任命為右相。

光宗即位後,主管左右春坊的姜特立隨著光宗的恩寵被提為知門事,其聲勢更加興盛。留正卻列舉出他攬權預政的罪狀,請求將他加以責斥驅逐,光宗心中猶豫未決。正好副參知政事一職空缺,姜特立想拉攏留正,去拜見他說道︰「皇上由于你在右相位很久了,想提你為左相。葉翥、張木勻應當要選一人為執政,不知哪個人在先?」留正當即去奏告了光宗。光宗大怒,令姜特立提舉興國宮。孝宗听說此事後,說道︰「這才是真正的宰相。」

紹熙元年,留正升為左丞相。留正嚴格執法,愛惜名聲與才能,一絲一毫都不以私情干擾。他引薦趙汝愚,先是他的部屬,後來與他一同執政。留正選用黃棠為皇子嘉王的助手,世稱真正得到了人才。嘉王感染疾病,留正說道︰「陛下只有一個兒子,隔絕在宮牆外不方便,應早日確定他的太子之位,入居東宮。那樣一來,陛下與太子朝夕相見就很方便了。」他又上奏說道︰「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傳》說︰預備立太子,就是重視宗廟國家。漢文帝即位,就立太子。本朝皇子為嫡長子,也有沒出門而被立為太子的。嘉王既為嫡長子,出門也很久了,應該早日立他為太子,以安定天下的人心。」過了一個月,卻沒有回音。留正檢閱《漢文帝紀》以及本朝真宗立仁宗為太子的事例,以及呂誨、張方平兩人的奏札,摘節他們奏札中重要的話寫成奏章呈上。

光宗身體不適,宮外議論紛紛,留正與同僚間或到福寧殿奏事,處理事情十分合宜,人心得以安定。留正被封為申國公。光宗的病慢慢好了,留正請求歸還皇上執政權,未得到批準。留正統帥蜀地的時候,考慮到吳氏世代為將,想設法換掉他。這時,朝廷也有意見更換蜀帥,留正說道︰「西邊三位將領,只有吳氏世襲兵權,號稱‘吳家軍’,他們不知道還有朝廷。」于是以戶部侍郎丘宗山代理其職。吳挺死後,有人為吳氏打算,想讓吳曦世襲將職。留正竭力請求留吳曦為環衛官,派張詔繼任吳挺的職位。以後數年,吳曦入蜀,最終沒有改變吳氏世襲將帥之職的局面。

《德皇聖政》一書寫成,留正被升為少保,封為衛國公。李端友因為與後妃有親戚關系,光宗下詔他拜為郎官。留正交還詔書,光宗不收,留正又拿著奏札說道︰「過去館陶公主為兒子求郎官之職,明帝不答應。今天李端友憑著內親,求郎官之職,恐怕會有損于聖德。」姜特立拜為漸東副總管,不久光宗召他回朝,留正引用唐憲宗召見吐突承璀的事例,乞求罷去宰相之職。

光宗卻批示道︰「命令已經頒行,不能反悔,你應該自己處理。」留正于是在六和塔待罪,他上奏︰「近年來,不知是誰進獻了那麼有把握的策略,以致陛下每件事都堅決執行,斷斷不能改變。天下很大,機要事務至煩,事情出于正確方面,那麼無不同意見,皇上可以堅持執行;事情出于不正確的方面,那麼大家會議論紛紛,必須只按正確的去做。我擔心從此以後,事情不管對錯,陛下一概堅定既定之策,諫言之路就會被堵塞。」留正于是交回前後所得的賞賜以及收回請求休假的報告,在範村待罪,乞求回歸田里,光宗不答應。

紹熙五年正月的時候,孝宗病情惡化,留正又多次請求光宗到宮中去拜見孝宗。一天,光宗拂袖而起,留正拉著光宗衣服的大襟,哭著勸諫,又隨同光宗來到福寧殿門口。羅點也趁機上奏道︰「太上皇病勢已危,若再不去探望,後悔無及。」光宗也不回答,只管轉身進去。留正等人隨著後面,到了福寧殿,光宗進入了殿中,急忙令內侍關門。留正等人不能進去,只能大哭出宮。過了二日,留正等人又請求面奏。

光宗卻令知闔門事韓侂冑侂傳旨道︰「宰相們一起出去。」留正等人听了旨意,于是相繼出城,到錢塘江北岸的浙江亭待罪去了。光宗听說留正等出城,還是不以為意。孝宗得知,卻憂上加憂,于是召韓侂冑去詢問緣由。

韓侂冑字節夫,相州安陽人。他是魏郡王韓琦曾孫,寶寧軍承宣使韓誠的兒子,憲聖皇後吳氏的外甥,恭淑皇後韓氏的叔祖,宋神宗第三個女兒唐國長公主之孫。年輕的時候,以恩蔭入仕,歷任合門祗候、宣贊舍人、帶御器械。淳熙末年,官至汝州防御使、知合門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