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28章 岳飛河北投張所

張邦昌稱帝的時候,趙佶的嬪妃靖恭夫人李春燕等十余名女眷曾被金國人賜給張邦昌,且立為偽後。歸宋以後,張邦昌自然不能認這個名分,但二人情誼尚在。一日張邦昌酒後,又招惹了這位李夫人,李夫人對張邦昌說道︰「大哥,如今已這樣了,就不要再敘舊情了。」李夫人卻不是個不念舊的人,安排干女兒陳氏陪侍。

張邦昌見了陳氏,身子早已酥了半邊,更兼她殷勤斟酒,目逗眉挑,不由心神俱醉。飲了數杯,便假裝躺在席上,故作醉狀。李夫人見張邦昌已醉,即與陳氏扶他起來,擁入福寧殿,讓他小睡,且令陳氏侍著。張邦昌本來就有心于陳氏,故作此態。見李夫人出去了,就躍然而起,把陳氏摟住。陳氏半推半就,成就好事。

張邦昌還居東府,李夫人私下相送,並有怨謗趙構的話。張邦昌被貶潭州,威勢盡失。就有人把這事轉告了趙構,趙構立即把李夫人抓了起來,命御史審訊。李夫人無可抵賴,只好全部招供。于是張邦昌罪上加罪,由馬申奉詔至潭州,勒令他自盡,並誅殺了王時雍等人。李夫人也被杖脊三百,發配軍營。

呂好問曾經接受了偽命,被侍御史王賓彈劾,于是自請解職,趙構下詔令他出知宣州。宋齊愈阿附金人,首書先寫下張邦昌姓名,也坐罪下獄,被戮殺于東市。趙構追贈李若水、劉鞈、霍安國等人。趙構起用李綱,任他為右僕射,並命兼御營使。李綱也力圖報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李綱請置河北招撫司,河東經制司,特薦張所、傅亮二人充任。趙構乃命張所為河北招撫使,王圭為河東經制使,傅亮為副使。張所是青州人,曾考中進士,歷官至監察御史。趙構即帝位,派張所巡視寢陵。

張所回朝後,上疏道︰「河東、河北,是天下的根本。以前誤用奸臣之計,開始割去了三鎮,接著又割去兩河,造成民怨深入骨髓,到現在還無不扼腕痛惜。如果利用民心,就可借以為守。不然兩河兵民,失去希望,陛下大事就無法成功。」並且說還回京城有五利,認為國家的安危,在于軍隊的強弱、將相的賢與不肖,不在于遷不遷都。又上疏具列兩河利害。

趙構打算把他的建議之事,交付他辦理。張所議論黃潛善奸邪不可用,恐怕他有害新政。張所因此得罪了黃潛善,黃潛善向趙構進讒言。趙構于是罷了張所的御史職務,改任兵部郎中。不久又貶張所為鳳州團練副使,安置在江州。

後來李綱入朝任相,推薦張所經略兩河,又因為他曾經指責攻擊潛善的緣故,感到為難。一天,與潛善從容商量說道︰「現在河北沒有人,只有一個張所可用,卻又因為狂言抵罪。不得已先試用他,讓他任招撫,冒死立功以贖過,不是很好嗎?」黃潛善同意了。

于是趙構任命張所為直龍圖閣,充河北招撫使。賜給他內府錢數百萬

緡,發給他空白名告一千多道;以京西士卒三千人為衛隊,將佐屬官,允許他自行任用,一切可以見機行事。張所入宮晉見,上疏條陳利害。趙構賜給他五品官服送行,任命直秘閣王圭為宣撫司參謀官輔佐他。

河北轉運副使張益謙依附黃潛善心意,奏稱張所在北京開府不對;又說自從設置招撫,河北盜賊越來越多,不如停設,把其職權交付帥司。李綱說道︰「張所現在留在京城,招集將佐,還未出發,益謙從哪里知道他的擾動地方?朝廷因為河北百姓無所歸向,聚結為盜,所以設置招撫司,因民力而用之,怎會是因為置司才出盜賊呢?現在京東、京西群盜公開橫行,攻掠郡縣,也難道是招撫司的罪過嗎?現在正是艱危時期,朝廷正要有所作為,益謙是下等臣子,竟然以非理阻抑,這一定有指使他的人。」趙構這才下令治益謙的罪,命令下到樞密院。汪伯彥還用益謙的奏疏責問招撫司,李綱與汪伯彥在皇上面前爭論,汪伯彥語塞。

張所招集豪杰,任命王彥為都統制,岳飛為準備將。原來趙構離開相州的時候,岳飛被派到劉浩帳下。劉浩是趙構大元帥府的前軍統制,趙構命他南趨濬州、滑州方向作為馳援開封的疑兵,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飛奉劉浩的命令,帶一支三百人的騎兵隊往李固渡進行偵察,在侍御林與金兵遭遇。岳飛一馬當先,殺死敵將,擊退金軍。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岳飛又奮勇沖擊,以百騎殺敗金軍。兩次小戰,岳飛的勇敢和武藝便得到顯露。

劉浩軍至濬州渡黃河受阻,只得追隨元帥府人馬北上。這時副元帥宗澤趕到大名,趙構不听宗澤全力營救開封的建議,與汪伯彥等又繼續向東平府轉移,只給宗澤一萬人馬往援開封。岳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與金軍大小十三戰,每戰皆捷。岳飛由于英勇奮戰,以軍功遷為修武郎。

靖康二年,岳飛隨軍轉戰曹州,他揮動雙 ,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宋軍以白刃近戰打敗金軍,追奔數十里,岳飛因功遷武翼郎。劉浩的兩千兵馬進駐廣濟軍定陶縣柏林鎮後,元帥府又命他改隸黃潛善,不再讓宗澤指揮此軍。這時黃潛善掌握著三萬六千人馬,卻只知保存實力,按兵不動,使只有二萬五千人的宗澤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宗澤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隊伍卻也有不少損耗,難以傷及金軍元氣。

這年四月,金軍從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滿載著金帛、珍寶北上,趙佶、趙桓和皇室成員、機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虜。五月初一,趙構在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趙構雖然起用了抗戰派李綱為左相,但仍舊對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很器重。趙構采取黃潛善等避戰的政策,預備南行「巡幸」,想退避到長安、襄陽、揚州等地。

時年二十五歲的岳飛得知這個消息,不顧自己官卑職低,披肝

瀝膽,向趙構上書數千言。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岳飛的抗金決心並未動搖。南宋建炎元年八月,岳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大名府,投奔張所。

但是岳飛三次拜謁,張所不是很看重他。張所實在太忙,所以沒仔細听岳飛的介紹。不過張所還是留下了岳飛,讓他在自己身邊效力。剛開始相中岳飛的伯樂卻並不是張所,而是張所帳下的重要幕僚趙九齡。趙九齡跟李綱關系也很密切,他本人便是李綱推薦到張所帳下的。

此後的日子里,趙九齡和岳飛接觸頻繁,他們在彼此的交流中建立了友誼。這讓趙九齡意識到岳飛的與眾不同。因此,趙九齡決定引薦岳飛給張所認識。岳飛對張所的提問一一作答,張所驚訝于岳飛師從周同和陳廣習得武藝;更驚訝于岳飛參軍的實戰經歷。在他搞清楚岳飛的出身以後,又清楚了岳飛在抗金斗爭中的表現後,他肯定了趙九齡的話。眼前這個年輕人,確實是個人才。

岳飛對張所的提問回答,讓張所猛然醒悟,領軍大將不該只有勇敢,還應有謀略。他對張所道︰「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謀。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一席話說完以後,張所站起身來,走到岳飛身旁,雙手抱拳,施禮說道︰「公殆非行伍中人也!」

張所完全被岳飛軍事上的真知灼見所征服,他感到岳飛絕對不是做小兵小卒的料兒。他眼前的這個人,以後將有一番大作為。隨即,他草擬了任命公文給岳飛,任命岳飛為修武郎、閤門宣贊舍人,擔任中軍統領。岳飛的才能得到了張所認可,他的命運也從此改變。

趙構即位後,宗澤曾經入朝相見,涕淚交流,提出復興國家大計。當時他與李綱一同入朝對答,兩人相見談論國事,慷慨流涕,李綱認為宗澤是一個奇人。趙構想留住宗澤,黃潛善等人卻加以阻礙。宗澤被任為龍圖閣學士、知襄陽府。

當時金人提出割地的要求,宗澤上書道︰「天下,是太祖、太宗的天下,陛下應當兢兢業業,思慮著將它傳之萬世,為何急忙同意割讓河東、河西,還答應割棄陝州的蒲縣和解縣呢?自金人再次入侵,朝廷未曾任命一將,派出一兵,只听到奸邪之臣,早進一言主張講和,晚進一說請求盟好,終于導致二帝北去,宗社蒙受恥辱。臣以為陛下會赫然震怒,明令賞罰罷黜,以再造王室。陛下即位四十天了,沒有听到有大號令,只見刑部指揮說道︰‘不得發布赦文到河東、河西、陝州的蒲縣和解縣。’這是壓制天下忠義之氣,而自絕于民。臣雖愚鈍怯弱,願意親冒矢石,為諸將之先,能夠捐軀報國也就滿足了。」趙構看完宗澤的奏疏覺得很悲壯。宗澤被改任為知青州,當時他已經六十九歲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