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

十二月初,鮮卑人從代郡殺入了涿郡。

公孫瓚心急如焚,率軍北上。

他的軍隊當然不是一股腦就聚集在一起,往北面沖。

由于地盤過大,所以他的兵馬比較分散,王門在河間擁有五千人,他自己則分兵南皮、東光、浮陽、章武等地,總兵力大概是四萬人左右。

原本他的主力部隊擁眾六七萬之多,其中三萬是騎兵。但這些騎兵雇佣自烏桓鮮卑,這兩年停戰,因而已經解散回去。

而且在葛亭之戰後,公孫瓚的主力部隊損失不小。所以後來他又大量招募了步兵,總兵力依舊保持了六萬左右,除涿郡漁陽廣平老家等地留守的以外,大部分兵力都帶在了身邊。

此時倉促集結,需要一定時日。

過了兩三天之後,南面東光等地的軍隊首先集結,然後開始北上。這部分兵力約有三萬眾,公孫瓚留下一萬給公孫範,自己則領五千騎兵以及一萬五千步兵浩浩蕩蕩往北去浮陽。

然而幾乎是在他剛到浮陽沒多久,冀州就已經徹底完成了兵力集結,高覽率眾五萬,自成平進入渤海郡,已經抵達了浮陽外圍,前軍離浮陽僅僅只有三十里。

「什麼?」

浮陽縣,公孫瓚前天才到,這兩天正在組織兵馬,準備明日將浮陽的守軍和糧草備齊,然後過章武回涿郡,忽然听到冀州軍來犯,大吃一驚,咆哮道︰「怎麼回事,王門是干什麼吃的,一點警示都沒有!」

田豫冷然道︰「王門必定是投敵了,將軍務必要小心,請立即派人南下向青州求援。」

「王門投敵,怎麼可能?」

公孫瓚大驚失色,雖然不滿王門無能,可王門好歹是他的心月復干將,怎麼會投敵呢?

長史關靖卻皺眉道︰將軍,王門所在河間是冀州軍來渤海的必經之路,袁紹大軍要想動,必然逃不過王門的耳目,如果不是投敵的話,怎麼可能沒有一點風聲。」

「這」

經過田豫和關靖的提醒,公孫瓚也好歹回過味來,一坐在席上,失魂落魄。

河間國是渤海屏障,王門佔據河間,東面是成平,南面是弓高。不管冀州軍從哪個方向打來,即便王門不能抵擋,早些派人預警還是可以辦到。

現在冀州軍居然如此不聲不響地過來,那就只有三個解釋,一是王門軍全軍覆沒,被袁紹殲滅。二是王門被袁紹團團包圍,派不出去人手。三是王門已經叛變投敵,故意放袁紹軍過河間。

前二者幾乎不可能,因為軍隊駐扎並非是全都窩在城池里,正常情況下,城外都有警戒哨兵布防,像官渡之戰,曹操就是利用許攸提供的口令才暢通無阻,呂布偷襲荊州,則是假扮成商人,才能在關羽軍警戒哨塔的眼皮底下大搖大擺地過江。

有警戒的情況下,即便是城池被包圍,外圍的警戒士兵也完全可以飛馬趕去渤海報信。現在卻沒有一點風聲,可見確實只有王門投敵這一個情況。

「敵人雖然現在離我們還遠,但袁紹勢大,絕不可能只派一股軍隊,我料他在我們回去的道路上必定設了重重關卡,現在章武和南皮也肯定會遭到攻擊,明公不管是北上還是南下,恐怕都不會那麼輕易,我認為應當固守此地,以待援軍。」

田豫做出了分析。

渤海郡背靠大海,北面是幽州,南面是青州,西面是冀州。袁紹發動攻勢,則是從冀州方向殺來,此時北上或者和袁紹硬拼,都不可取。但是讓公孫瓚放棄幽州南下投靠劉備也不可能,因而只有固守這一條道路。

公孫瓚也很明白自己的處境,點點頭道︰「只能如此了,我立即派人傳信青州,讓他們派兵北上。」

「還有幽州那邊也必須派人去,讓鮮卑和烏桓出兵。」

關靖提議。

「我知道了。」

公孫瓚閉上了眼楮,過了片刻,驟然睜眼道︰「袁紹想在此時要我的命,我絕不答應,諸將听令!」

「在!」

田楷、單經、公孫續、文則等大小將領紛紛應是。

「我領騎兵出城埋伏,爾等固守城池,以待援軍,等援軍到來之際,舉火為號,一同殺出,明白否?」

「唯!」

眾將尊令。

公孫瓚並沒有把所有胡騎全部解散,依舊保留了一些,再加上自己的幽州騎兵,總騎兵人數還有萬余。

公孫範那邊留了三千,剩下的基本都在涿郡,由從弟公孫越帶領。

如此一來,公孫瓚手中自己只有五千騎兵。

不過也足夠了。

因為馬蹄鐵和馬鐙的加持,如今騎兵在戰場上的作用,已經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只能夠從側翼絞殺或者騎射。

這兩樣東西帶來的變化,是革命性的。

在大規模戰爭中,騎兵也可以沖鋒陷陣,特別是像玄甲重騎那樣的重騎兵,比之陷陣營那樣的重步兵還要強大。可惜的是重騎兵打造成本實在太大,連袁紹目前都只打造了五百人,遠不如青州那樣玄甲重騎規模達到兩千。

其實歷史上袁紹就有重騎兵,不過數量很少,畢竟沒有馬蹄鐵和馬鐙,現在大家看青州發明了馬蹄鐵和馬鐙,又打造了重騎兵,很多諸侯也在進行改革嘗試,可惜他們不像青州有錢,無能為力。

冀州自古以來就是經濟中心,官渡之戰前夕,袁紹可是帶甲百萬,倉谷可使用十年,但現在依舊沒有打造出重騎兵,只打造出了一支重步兵大戟士,可見重騎兵有多燒錢。

不過總體來說,五千輕騎兵也是一支很強大的部隊,在戰場上運用得到,可以左右戰局。因此公孫瓚信心滿滿,認為必定可以擊退來犯的袁紹。

很快,兩日後,公孫瓚的求援信件就已經南下,抵達了高城。

如今的渤海郡,在後世其實就是河北滄州以及山東樂陵,北面是滄州市,南面則是樂陵市。

此時青州軍全面撤出甘陵國,但渤海南面高城、重合、千童、陽信等地,卻依舊被青州軍佔據,成為古九河防線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官渡之戰時,曹操放棄天然屏障黃河,僅僅只是將黃河作為第一道防線,是因為黃河雖大,可渡口實在是太多,根本防不過來,因此他的主要防御力量,是作為第二道防線的官渡。

而青州軍的防線則跟曹操當時的防線不同,畢竟平原國不像東郡那麼大,且下游區域有九河流域,此地地形復雜,丘陵、河流、平原、湖泊、沼澤眾多,除了天然屏障黃河以外,還有大量的小河支流,該處堤多,河緩流寬,泥沙淤泥數尺,沒有船只幾乎寸步難行。

因此同樣是以黃河為屏障,青州可以用黃河做主要防線,曹操卻只能將黃河作為次要防線,稍微阻擊一下袁紹之後就立即撤退到官渡。而青州則可以利用復雜的水系組建水軍,分段狙擊,不停騷擾,冀州軍頭再鐵,都不可能打進來。

現在青州前線大將有臧霸、太史慈、黃忠以及徐榮,荀彧荀攸主持大局,總兵力大概在四萬左右。原本應該是六萬人,但劉備帶走了三萬南下,陳暮就調集青州月復地郡兵一萬人北上,又招募了一批人去朝鮮。

朝鮮那一批屬于新兵,先打三韓練練手。但月復地郡兵可都是以前的老兵,戰斗力很強,因此別看前線只有四萬人,可依托有利地形和堅固防線,袁紹二十萬大軍全來都不怕。

高城屬于臧霸的防區,他接到信件之後,立即傳信到平原。

平原縣城,荀彧接到信件,同樣是立刻派人叫來荀攸和閻忠過來議事。

閻忠和太史慈在八月曾經潛入冀州,與黨人會晤,現在早就回來了,一個任職于軍情司,一個為統軍大將,陳暮新調集的一萬郡兵,基本都是為了給徐榮配置。

縣府廳內,由于原來的平原相田豐目前擔任劉備的軍師中郎將,在豫州戰場,所以現在荀彧擔任平原相,執掌平原軍政。

三人在廳中會晤,等大家都坐好之後,荀彧才看著二人說道︰「袁紹果然對公孫瓚動手了。」

「預料之中的事情。」

閻忠平靜地道︰「子歸此次離去,就是在為公孫瓚做善後的事情。」

「為公孫瓚做善後?」

荀攸來得晚,不太明白現在青州戰略,納悶道︰「他去那海外的三韓之地,能善什麼後?」

荀彧笑道︰「幽州是公孫瓚的老巢,如果讓公孫瓚逃回去,袁紹沒那麼容易將他殲滅,但幽州也十分復雜,勢力繁多,為了以防萬一,子歸要出奇兵以救援。」

「噢。」

荀攸就沒多問了,這件事情既然陳暮在操持,那就讓他去處理,現在做重要的是青州的態度,于是沉吟道︰「那此次公孫瓚求援,要不要救?」

「自然是要救的。」

荀彧毫不猶豫地道︰「如果不去救的話,以袁紹的能耐,必然要將公孫瓚覆滅,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整體布局。」

「那如何去救?」

荀攸又問。

荀彧就笑道︰「子歸在走之前,曾經說過,大方向上由我來制定,具體如何實施,就交予二位,如何去救,怎麼出兵,你們說了算。」

這就是人盡其用,物盡其才。

但凡對三國歷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荀彧屬于戰略人才,適合大方向的掌控。

比如這次決定要不要救公孫瓚這個議題上,就由他來選擇。

而荀攸則屬于戰術人才,具體計劃如何實施,就落到荀攸閻忠頭上。

這不僅是善于發揮他們的長處,同時也是在給荀攸和閻忠二人立功的機會。

畢竟二人名義上都是才投奔青州不久,還寸功未立,不像荀彧那樣,已經在臨淄中央坐鎮數年,早有威望。

如果這次打了一個漂亮的仗,讓公孫瓚成功地從渤海殺出去,並沒有被袁紹殲滅,那他們二人就是大功一件,晉升的時候,自然也會順利得多。

荀攸與閻忠對視一眼,點點頭道︰「好。」

「拿輿圖來。」

荀彧對門外的士兵喊道。

過了片刻,士兵將渤海一帶的輿圖取來。

其實也用不著輿圖。

因為荀攸早年曾經跟隨過劉備,參與過剿滅張純張舉之亂,在渤海制定戰術計劃,圍剿過丘力居,曾數次前往渤海勘察地形,比照輿圖,因此對渤海地形極為熟悉。

現在拿地圖,主要是給閻忠看。

三人圍著桌子,閻忠在軍情司任職,能拿到第一手情報,所以馬上分析道︰「軍情司今日上午密報,我已經送到了太守府,不知文若看過沒有。」

荀彧說道︰「上午處理一些瑣碎公文,還沒來得及看。」

「那我就說說。」

閻忠指著章武道︰「袁紹遣顏良為先鋒,直取章武,斷公孫瓚退路。」

然後又指著浮陽道︰「河間的王門不知道為何,打開門戶,放袁紹大軍主力進入河間,高覽為前軍,殺向浮陽。」

最後指著南皮道︰「袁紹主力則直撲南皮,顯然是打算三面包夾,將公孫瓚困死在浮陽。」

三面包夾?

荀攸思索了片刻,淡淡地道︰「這是在防備我們青州呀。」

「不錯,公孫瓚的求援信中說過,他現在被困在浮陽,可袁紹主力卻直奔南皮。」

荀彧接過他的話茬道︰「可見這是在防備我們北上求援,明公領大軍南下馳援孫堅,我軍兵力銳減,即便四萬大軍全部出動,也難以撼動袁紹主力。」

「所以就必須另闢蹊徑。」

荀攸沉吟道︰「不知是否可以圍魏救趙,進攻魏郡,來緩解公孫瓚那邊的壓力?」

閻忠搖搖頭︰「不行,軍情司密報,袁紹此次調動的兵馬只有十余萬,另外近十萬大軍,大部分都集中在魏郡,防備明公主力北上,以及洛陽方向的襲擊。」

袁紹又不蠢,怎麼可能不對青州進行防備。

所以他此次兵馬配置十分恰當,首先以顏良為先鋒,率輕騎三千,精銳士卒七千直奔章武,斷公孫瓚後路。高覽領兵五萬,在浮陽攻打公孫瓚的主力部隊,而他自己,則領兵五萬,加上鞠義一萬,總計六萬大軍,直取南皮。

六萬大軍保持了絕對優勢,一是斷公孫瓚南下投奔青州的道路,二是防止青州北上的道路。即便公孫瓚和青州軍同時南北夾擊,他也能與高覽兵合一處,以總計十一萬大軍的優勢對二者進行打擊。

而另外十多萬大軍,則全部陳兵于魏郡、清河國附近,防止洛陽方向發起進攻。而且劉備現在還在豫州戰場,要北上還得一段時間,足夠袁紹打一個時間差,消滅公孫瓚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事情就很難了,明公現在無法第一時間趕回來,袁紹佔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公孫瓚也沒有太好的防御地形」

荀攸一時猶豫。

以弱勝強的戰爭或許有,但都有一些特定的因素,且大多數都是守方臨危不懼,攻方犯了很多錯誤導致。

比如昆陽之戰、巨鹿之戰、彭城之戰等等,除了兵仙韓信領導的井陘之戰,也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戰以外,還很少有見主動進攻的一方以弱勝強的。

現在袁紹對他們嚴防死守,青州也很難找到突破口進行有力進攻,對冀州造成威脅。

三個人看著輿圖,都陷入了沉思。

過了片刻,閻忠才嘆了口氣,說道︰「看來也只能拿出壓箱底的東西了。」

「哦?先生莫非有何妙計?」

荀彧好奇問道。

閻忠笑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妙計,是子歸在臨走之前,向朝廷討要了一封天子詔書。」

「天子詔書?」

荀彧荀攸對視一眼,二人異口同聲道︰「莫非是張燕?」

他們之前也想到過張燕的黑山軍。

但黑山軍前些年一直被冀州針對打壓,王芬時期,就派呂布多次討伐,袁紹時期,也屢次將黑山軍當作經驗寶寶,招募的新軍都去攻打他們以作歷練。

因此黑山軍勢力已經大不如前,不談他們能不能對冀州造成威脅,單說他們有沒有膽子,接受青州攻打冀州的邀請還兩說。

現在陳暮提前請了劉虞的天子詔書,那就十拿九穩了。

因為黑山軍早在漢孝康帝時期就已經接受了朝廷的詔安,在當今天子劉虞繼任的時候,也曾經上表請封,現在是朝廷的平難中郎將,名義上受朝廷的節制。再加上黑山軍與袁紹有血海深仇,只要以天子的名義讓他們進攻,則必然會答應。

「正是張燕。」

閻忠笑道︰「張燕位于五行山中,乃袁紹大後方,若是他忽然發難,袁紹必然驚懼難安。」

荀攸點點頭︰「不過想讓張燕得手也不容易,為了緩解公孫瓚那邊的壓力,以及為張燕提供有利條件,我們也必須大造聲勢,做出北上攻擊袁紹的姿態。」

荀彧就問道︰「該如何制定計劃。」

荀攸指著輿圖說道︰「你們看,袁紹以一半兵力集中攻擊公孫瓚,同時防備我們。另外一半兵力囤積于魏郡,防備洛陽和南方勢力偷襲。但依舊露出了一個薄弱點,清河國,但是這個弱點太明顯了些。」

「你的意思這是個陷阱?」

荀彧問道。

「是的,我懷疑清河國是個陷阱。一旦我們進攻,則必然受到魏郡、安平以及河間渤海等地三面夾擊。」

「看來袁紹已經在四面八方將我們堵死了呀。」

「但還有個地方沒有堵死。」

「哪里?」

「高城東北方,渤海沿海地區,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用船運。」

荀攸說道︰「我認為可以派小股兵力對清河國騷擾,以牽制袁紹兵力,同時大軍繞道高城,從渤海沿海地帶北上,奇襲浮陽,救援公孫瓚。」

荀彧閻忠二人馬上對照起地圖來,細細研究。

之前說過,渤海郡就是後世的河北滄州以及山東樂陵地區,這兩片地區是連接在一起的,當時渤海郡的北面是一片平原地區,人口密集,城池也比較多。

而渤海郡的南面雖然也是一片平原區,但由于地處黃河下游地帶,河水泛濫,歧流橫生,泥沙沉積,特別是窪地、沼澤、湖泊非常多,一旦黃河發大水,很容易造成洪澇災害,因此不適宜居住,方圓百公里沒有城池。

後世位于此地的黃驊、海興、鹽山、孟村回族自治縣等幾個縣市,在當時都是沒有人煙。最近的城池,就是離後世鹽山縣正南方三十公里外的高城,高城東北方向,有大片土地都是無人區。

現在袁紹的兵馬還沒有將這片區域佔領,因為他們還需要先將西面的南皮縣攻下來,才能東進封鎖住青州北上的道路,因此現在對于青州集團來說,就是要搶時間。

原本這個地方並不算什麼特別大的漏洞,畢竟即便青州軍從此地北上,袁紹也是巴不得他們從龜殼里出來跟他們打。

此次出動總兵力達到十二萬之眾,而青州和公孫瓚加起來,也不過是七八萬人而已。

在非防守地形的情況下,野外對壘,自然是兵力多的佔優勢。

但有了外援自然就變得不一樣。

在研究了一下荀攸這個計策之後,荀彧與閻忠都覺得可行,當下三人都同意此次計劃,馬上召集諸將前來議事。

如今青州軍龜縮于平原以及南部渤海防區,臧霸領一萬人鎮守高城一帶,太史慈和黃忠則分散兵力在黃河以及中下游諸多水域,徐榮領一萬新軍駐扎在平原。

臧霸依舊在高城不動,三人將太史慈和黃忠召集回來,制定了一個拯救公孫瓚的戰術。

首先是閻忠和徐榮二人從平原方向開始往清河國進攻,佯裝成青州主力,分兵騷擾,遇到敵人大部隊就立即回撤,遇到小股敵軍就侵吞,這需要極為高明的臨陣指揮能力,荀彧有點擔心普通將領沒有這個能耐。

不過徐榮的本事閻忠是知道的,曾經以極少數兵力,硬抗關東軍數十萬大軍,還曾經打退過關東軍數次進攻,可謂是一名帥才,因而極力舉薦。

在確定西面戰場由徐榮指揮,閻忠為軍師參謀之後,又以臧霸為主將,太史慈和黃忠為副將,荀攸為軍師參謀,總計兩萬五千人北上。荀彧則領五千人鎮守平原,采取聲東擊西的計策,佯裝從清河國進攻魏郡。

同時派人南下,一方前往洛陽,傳信給趙雲,讓他領兵佯攻魏郡,另外一方則傳信給劉備,告訴他袁紹的真實意圖。

最後一方則是從東郡繞到太行山脈,給張燕送達天子詔書,讓他進攻冀州。

如此整個兵力部署,戰術安排就已經全部完成。

一時間,冀州戰場風雲變色。足足五六股勢力開始糾纏,袁紹、公孫瓚、青州軍、洛陽軍、鮮卑、黑山軍,這還只是現在即將參與進來的軍隊,未來北方局勢將會更加復雜多變,參與進來的勢力也會多達十多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