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日天還未亮, 裴濟便已如往常一般醒來。

懷中還抱著的溫軟身軀令他心中一暖,半點也不想離開。

然而這間寂靜漆黑中帶著幾分陌生的宮室卻提醒著他,此處是大明宮, 睡在他身邊的女人,是當今天子的寵妃。

心中的暖意慢慢冷卻。

他靜靜瞪著床頂。

若有一日,他能帶著她離開這座模不透風的宮城就好了。

莫名的念頭一閃而過,令他混沌的腦海一下清醒過來。

他盡力將惶惑的情緒深埋心底, 見麗質仍舊熟睡,便小心翼翼將環在她腰間的手臂抽出。

只是胳膊被她壓了大半夜, 此刻有些僵麻, 行動間笨拙不已, 一不小心便將她從熟睡中驚醒。

黑暗中, 麗質軟軟地咕噥一聲, 睜開惺忪睡眼,迷蒙地望著眼前熟悉的俊臉,怔愣一瞬,方才反應過來,昨夜是她自己主動邀他留宿。

她眨眨眼, 令眸中多余的水霧匯聚到眼角, 沖他笑了笑, 伸手撫他的面龐︰「你要走了嗎?」

她話音里沒有流露不舍, 可听在裴濟耳中,卻分外柔軟。

他不禁湊近些,雙手撐在她身側, 俯身吻了她一陣,良久才分開︰「今日有朝會,我需先回九仙門去。時候還早, 你多睡一會兒吧。」

麗質也不挽留,點頭又模了模他下顎,便闔眼重新補眠。

裴濟看她片刻,隨即拾起一旁的衣物,輕手輕腳穿戴妥當,從窗口翻身離去。

回到九仙門附近時,時候正好。他往營中撿拾一番後,便獨自騎馬繞至丹鳳門處,隨同赴朝會的大臣們一同往延英殿去。

然而,眾人在延英殿站了片刻,卻沒等來李景燁,只何元士一人,引著幾位內侍省宦者出來,躬身道︰「昨夜宴飲,陛下飲酒過量,身體不適,今日不朝,請諸位散了吧。」

眾臣都是一愣。

陛下在朝政上一向上心,平日宴飲後若無朝會,提早一兩日便會知會眾人。像今日這般,眾臣已到,才令取消,還是頭一回。

尤其這幾日正商議蒲津渡浮橋重築一事,若要趕工期,調度全國鐵礦冶煉,則半點也拖延不得。

蕭齡甫問︰「大監,陛下聖體如何?可有大礙?」

何元士自不敢將實情說出,只搖頭道︰「陛下只是疲乏體虛,並無大礙。朝會雖散,幾位相公們若有要事稟奏,陛下午後會再召諸位。」

眾人心中納罕,又听陛下無礙,便暫放下心,各自往宣政門外衙署去。

一路上,裴琰招手示意兒子走近,低聲問︰「昨夜我見陛下在宴上一切無恙,後來離開得也比平日早些,怎突然不適?三郎,你夜里留在宮中,可曾听說何事?」

面對父親的問話,裴濟頭一次感到一陣心虛。

他壓低視線,跟在父親身側,暗暗捏緊左手,強作鎮定,道︰「不曾听說。兒子雖留守宮中,卻身在九仙門附近,對內闈之事知之甚少。」

好在裴琰未曾懷疑,略一點頭,便又同他說起蒲津渡築橋之事。

……

承歡殿中,麗質直睡到近巳時才幽幽轉醒。

此時,宮中嬪妃們應當早已去向太後請過安,唯有她,自入宮起,便因太後的話,從來不必早起請安。

如此也算好事。

她慢慢起身,披上外衫下床,坐到妝奩邊一面梳理長發,一面思索今日是否要讓春月去一趟鐘家。

恰好春月推門進來,卻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怎麼了?」麗質轉過身望著她,心中莫名一緊。

春月坐到她身邊,將才與青梔一同去領膳食時听說的事盡數道來︰「昨夜奴婢同小娘子說,陛下去了仙居殿,今日才知道,夜里出了事!

「听聞陛下未曾留宿,夜里便從仙居殿離開了,隨後便有內侍將仙居殿圍了起來,不許任何人出入,陛下回紫宸殿後,似也請了張御醫去問診,也不知出了何事。」

仙居殿,那是徐賢妃的居所。

麗質先想起她昨夜蒼白無力的模樣,又想起她一貫的冷傲決絕,心慢慢下沉。

春月想了想,又道︰「方才奴婢與青梔還特意去了趟仙居殿附近,遠遠地瞧見听荷正同看守的內侍哭,似乎說……賢妃病得重,若不請女官,恐怕要不好。可內侍們……沒一個願讓她出來的。」

看來,李景燁已不再理會她的生死了。

麗質靜了片刻,又無端想起夢中扶風城下那具被掩埋在風沙下的美麗軀殼,背後生出一層寒意。

良久,她輕聲道︰「那日將淑妃推下水的,恐怕就是賢妃。」

春月驚訝地瞪大雙眼。

她繼續道︰「昨夜,她恐怕對陛下坦白了。」

不但是坦白,以賢妃的性子,至今未將她與裴濟的事捅出來,又遭遇喪父之痛,應當對李景燁恨之入骨,如今身子越來越弱,只怕已報著必死之心,也要將心底的恨意全部攤開。

而李景燁本就多疑,最不容身邊人與他有半點意見相左,驟然得知賢妃竟對自己有如此深的恨意,自然又驚又怒。

推薦下,【 \咪\咪\閱讀\app \\ 】真心不錯,值得書友都裝個,安卓隻果手機都支持!

春月想起方才見到的情形,眼眶漸漸泛紅,小聲抽噎道︰「陛下——若不是陛下的疏忽,徐尚書哪里會慘死獄中?賢妃也不至于如此……」

「是啊。」

麗質面無表情地望著銅鏡中的自己,沒再說話。

即便在她那個時代,也多的是對男人,對權貴俯首帖耳的女人,更何況在大魏?

如徐賢妃那般,即便性情再剛烈,也曾順從地嫁給李景燁,做了那樣多年人偶一般了無生氣的嬪妃,若不是被逼急了,哪里會選擇這樣近乎自毀的方式來報復?

可惜,她始終沒有掙月兌身上的枷鎖。

……

午後,幾位宰相並六部尚書等十余眾臣重新在延英殿外等候召見。

休息了七八個時辰,李景燁已恢復大半,穿戴整齊後,便進了延英殿,命眾人入內,商議蒲津渡浮橋之事。

蒲津渡位于蒲州城,為河東、河北陸道入關的首選之處,歷來是兵家必爭之處,自春秋時,便有秦公子于此處以舟船相連,建造浮橋。往後歷代,都曾于此建造浮橋。只是浮橋易損,不甚長久,于日益成為各地交通要道的蒲州城而言,實在不堪往來車馬的重負。

半月前,兵部尚書陳應紹經深思熟慮後,上疏朝廷,請求重築浮橋。

眾臣商議多日,已漸定下要加固石堤,並改浮橋竹鎖為鐵鎖,木樁為鐵牛的法子。鐵牛分伏河道兩岸,栓系鐵鎖,以加固、連結舟船,從此不懼往來車馬與洶涌浪濤,溝通兩岸。

眼下還要議的,便是何人主事。

鑄造鐵牛,需耗巨資,其中,僅鐵礦便要用去一年所產的半數以上,此外,還需經手冶煉、造船、改建等事宜,就連蒲州城防,也需重新布置,其中所涉錢權之事極廣。

要趕在汛期後、冰期前完工,便要即刻定下主事者。

蕭齡甫從來舉薦自己人,此番自然首推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工部侍郎;杜衡與裴琰二人則都主張以工部尚書與兵部尚書二人共同主事。

幾人一番爭論,各執己見,只等李景燁發話。

然而不知為何,今日的李景燁卻像心神不寧一般,時不時蹙眉望著三人的眼神間也多了幾分疑慮與窺測,眼下眾人都已閉口不言時,他也未曾察覺,仍兀自出神。

殿中寂靜一片,眾人面面相覷。

蕭齡甫清了清嗓子,揚聲提醒︰「請陛下聖裁。」

李景燁這才回過神來。

杜衡與裴琰對視一眼,不由失望地按捺下心緒。

二人經過蕭沖出征吐蕃之事後,都心知肚明,這樣的大事,蕭齡甫定早已同陛下私下商議過,人選恐怕也已經基本敲定。

只是二人仍抱著最後一分希望,方才議事時,痛陳利害,只盼陛下有所觸動,不偏听偏信。

可眼下看來,方才的話,陛下似乎半句也沒往耳中去。

眾目睽睽下,李景燁回神,淡淡「唔」了聲,正要開口,耳旁卻忽而閃過賢妃的尖銳話語︰

「……沽名釣譽,剛愎自用……」

「……他們還會忠心多久……」

他只覺背後一陣異樣,原本如常的臉色也倏地沉下,好半晌才壓下懷疑的情緒,卻沒直接回答,反點了點坐在陳應紹身旁的裴濟︰「子晦,你有何見解?」

裴濟一愣,沒想到會忽然問他,隨即道︰「修築浮橋之事,臣並無太多主張,倒是重築蒲州城防之事,臣恰有一人可舉薦。」

他深知陛下脾性,于他職責外的朝政大事,他從不會當眾多言,陛下也只在必要時私下詢問他的意見。今日他也不干涉造橋大事,只議自己職責內能及之事。

李景燁見他仍如從前一樣,心底慢慢松了些,問︰「你說說,是何人?」

裴濟拱手道︰「此人陛下也熟識,正是先前臣出征時,暫掌羽林衛中軍務的副將皇甫靖。」

李景燁略一思忖,點頭道︰「不錯,此人是跟著你歷練出來的,先前管宮城與京中防務,的確可靠。」

其余眾人見他不曾說起築橋主事者,反與裴濟論蒲州城防,正暗暗蹙眉時,卻忽听他道︰「罷了,築橋便由工部尚書主理,蒲州城坊便讓皇甫靖去吧。子晦,儉校之事,由你來。」

如此決定,竟是除了裴濟的意見外,誰的也沒采納。

蕭齡甫心中大駭,就連杜衡與裴琰二人心中慶幸的同時,也生出幾分疑慮。

陛下今日著實有些反常,不但不信他二人,連蕭齡甫都被猛然擺了一道。

眾人散去後,裴家父子走在路上,裴琰頭一次打破平日不多詢兒子與陛下私下交情的慣例,蹙眉問︰「三郎,築橋之事,陛下可曾私下同你說過?」

裴濟搖頭︰「兒子才從幽州回來,這幾日未曾私下見過陛下,不曾說過此事,也不知陛下今日為何如此反常。」

裴琰沉吟片刻,只覺不妥,遂道︰「過兩日隨你母親去給太後請安時,記得讓你母親問一問陛下聖躬。」

裴濟心領神會,點頭應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