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曲長負離座起身, 走到隆裕帝面前行了禮,這才說道︰「陛下,周王殿下所說的情況, 臣實在不知,臣方才失神, 是因為想到了陛下在《浮夢錄》中曾經寫到過的一個故事。」

大凡當皇帝的自幼讀書, 都會有些較為風雅的愛好,而隆裕帝不喜書畫,就愛寫點散文筆記追憶少年舊事。

他不但愛寫, 還給自己取了個「退思客」的筆名,一本正經地將書冊刊印, 贈予身邊寵愛的皇子和大臣。

許多人當面誠惶誠恐地接過, 回家就將御賜書冊高高供奉起來,踫都不讓人踫,生怕折了一個角。

畢竟當今聖上性情頗有古怪偏狹之處,這種小事他哪天想起來了,還真的很有可能去計較。

但曲長負偏生在拿到書的第一時間,就已經將它逐字逐句地翻閱通讀, 甚至基本內容都已經能夠背誦下來。他知道,掌握一位帝王內心的想法偏好, 可比什麼都要重要。

而當一位帝王將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自覺或不自覺地表露給了別人, 其實他也就等于失去了身居高位者那份應有的深不可測, 而有了被掌控和利用的可能。

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你當了皇上,本來就該孤獨寂寞, 絕不可讓別人模透你。

今天,無論是齊瞻,還是齊徽、靖千江, 以及曲長負,所有的說詞,都是圍繞著這一點來進行的。

聞言,隆裕帝果然道︰「你讀過《浮夢錄》?想起什麼來了?」

曲長負道︰「臣記得,陛下曾經寫過一件您少年時與定襄太子同游的舊事。」

他稍稍沉吟,盡量用最簡單但卻十分動人的語言,將那件事情講述了一遍。

其實事情本身很普通,就是講了小的時候,定襄太子帶著尚且年幼的隆裕帝避開了內侍女乃娘等人,偷偷去永巷附近的一片樹林中去玩,那里素來罕有人至,因此荒草叢生也無人打理。

玩耍的時候,隆裕帝發現,池塘中竟有鯉魚,便想去捉,結果不慎掉入池中,當時定襄太子想也不想,便跳下去救他。

最後兩人險些一起淹死在里面,還是被無意中經過的小太監撈出來的。

定襄太子還要好些,只是感染了風寒,他卻因為年幼,連發兩日高燒,醒了都不敢睜眼,生怕受到責怪。

然而當時隆裕帝卻听見父皇與長兄對話的聲音,定襄太子正在為他求情,言道這次的意外都是因為他私自帶著幼弟玩耍,一時疏忽,請父皇不要怪罪弟弟。

而先帝則笑言道,若是兩人未曾落水,那他一定狠狠責罰,但如今擔心更多,因而責罰也就下不去手了。

這便是面對骨肉,為君之前,先是人父啊。

曲長負將這個故事講完之後,也俯身叩首,其余的什麼都沒說。

隆裕帝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曲長負了解這位皇帝。

他先喪兄,再喪父,年紀輕輕被推上帝位,後來又與太後一黨以及群臣、外戚斗爭,養成了多疑的性格。

但實際上,他的內心深入依舊是對昔日的親情有著追憶和渴望的,不然也不會厚待靖千江,並且不斷追憶幼年往事。

曲長負講的這個故事,不但喚起了隆裕帝對于長兄的思念,而且還影射父子之情。

為君之前,先是人父,而現在,他的兒子正跪在地上,苦苦祈求著他的信任!

隆裕帝對于齊徽和靖千江兩人的怒火與疑慮,同時有所消減。

除了隆裕帝,還有一個人在怔怔瞧著曲長負,對這個故事听的無比著迷,那就是齊徽。

兩人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像這般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努力過了。

曲長負總是擁有談笑間將一切化解的力量,他最懂得如何在恰到好處的時機,說出怎樣的話語。

以前在他的面前也是同樣,只消三言兩語,無論自己有天大的怒氣都能化為烏有。

只是後來,曲長負越來越不願意同他說話罷了。

靖千江跪在地上,低著頭,悄悄白了齊徽一眼。

正在這時,殿外有人快步而來,高聲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靖千江和齊徽同時看去,來的人竟然是嘉王。

按照輩分,隆裕帝還要管嘉王叫上一句「皇叔」,因他年紀大了,身體不佳,因而宮中各種大型集會都被特許不必入宮,也素來不怎麼管事。

沒想到在這種混亂的場合,他會突然出現,正在看好戲的齊瞻皺了皺眉,感覺到事情可能有變。

隆裕帝道︰「皇叔怎麼入宮來了?你既身子不適,不必如此奔波。」

由于怒氣未消,他說話的時候,臉色依舊有幾分僵硬。

嘉王行禮道︰「宮中發生了這樣大的事,臣即便只是一個閑人,也已經听聞了,太子和璟王若是有錯,便該重重責罰,不可姑息,但在此之前,臣想先請陛下見幾個人。」

隆裕帝自然不會拂了他的面子︰「傳。」

人在宮外候著,一邊的內侍小跑著去接,嘉王道︰「這事原本是因京兆尹接到有人報來的案子,說是見到京郊有一隊馬車被凶徒追砍。臣當時恰好在附近的別院休養,便令王府家丁上去幫忙,未料這案子竟還與今日宮中之事撞上了。」

他說話間,人已經被帶了上來,竟然是兩個只有六七歲大的男孩子。

兩人臉上手上都帶著血痕,衣服雖然因為要面聖整理一番,但是依舊能看出污跡與劃破的痕跡。

其他人都是滿臉莫名其妙,其中一個男孩,卻已經要哭出來了,看著張泰叫了一聲︰「爹!有人要殺我!」

齊瞻的臉色瞬間一變,猛地意識到了什麼,暗道一聲不好——他中計了!

張泰和年永齡都愣住了,這兩個男孩正分別是他們的兒子,原本跟著其他家眷一起向城外轉移,以防今日之事後被人為難問罪,沒想到竟然弄成了這幅模樣。

張泰听見兒子喊自己,立刻便要過去,卻被侍衛攔住,他憂心如焚,只能顫聲道︰「怎麼弄成這樣了?女乃女乃和娘呢?妹妹呢?」

男孩哭著道︰「我也不知道,我們被拿刀子的人追著砍,後來就有人把我先救出來放在馬上帶走了,沒看見娘和女乃女乃、妹妹。」

旁邊的年永齡雖然沒說話,但臉上明明白白地露出了擔憂驚恐之色。

能干出這樣的事情,除了齊瞻,不會再有其他人了。

他們受到了齊瞻的威脅,不得已背叛齊徽為他效力,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顧及到家人的安危。

但誰能想到,齊瞻表面上保證安全將他們的家人安全送出城,背地里就派人追殺,以期永絕後患。

真是心狠手辣!

嘉王緩緩地道︰「臣一听這是張大人和年大人的家眷,便覺得十分奇怪,為什麼他們的家眷會倉惶逃跑,又為什麼會被人追殺呢?」

他看著張泰和年永齡道︰「追殺你們的是什麼人,若是再不說實話,可當真就要斷送滿門性命了。」

兩人臉色遽變,齊瞻見狀心知不好,再也顧不得其他,高聲道︰「且慢!」

但與此同時,年永齡已經開口︰「是、是魏王讓我們這麼做的!」

兩人的語聲混雜在一起,更添微妙。

齊瞻的後背上都出了一層冷汗,見人人朝著自己看過來,只好順勢將戲演了下去。

他冷笑道︰「哼,我就知道,方才你二人鬼鬼祟祟地向本王看來,就是又要把本王給攀扯上了。今日真是好一場大戲!你們到底是誰的人,先污蔑太子,陷害璟王,如今連我都不放過!」

齊瞻的反應不可謂不快,可惜,他目前也只能靠著一張嘴來為自己進行澄清了。

兩個孩子重新被內侍帶走,年永齡沒了顧忌,直言道︰「魏王殿下這時又翻臉不認人了?但我與張泰手中早就悄悄保留了保命的證據!我們本來對太子忠心耿耿,是受了你的要挾指使,才以此來污蔑于他的!」

「這塊石頭的內層紅石,正是魏王所給,再令我們找人以特殊工藝嵌入圓石內部,以便在陛下面前暴露!」

齊瞻道︰「一派胡言!」

張泰忽道︰「那個石匠還能找到。」

兩人正在爭執間,靖千江突然幽幽地說了一句︰「這就難怪了,原來帶字的石頭是出自魏王府啊。」

齊徽道︰「璟王弟的意思是……」

靖千江道︰「其實從方才開始,我就一直有個疑問,這石頭上的讖語,明擺著是在暗示陛下並非嫡系正統,但如果這樣的話,那麼陛下所有的兒女豈不是也都變成了名不正言不順?怎會有人這般給自己挖坑呢?但——」

他話鋒一轉︰「若是詩中所寫的尊長,並非指定襄太子,而是指陛下的長子魏王殿下,那麼可就一切都說的通了。」

靖千江微微偏頭,淡笑言道︰「魏王,你起初做了這麼一塊石頭,不會是想暗示陛下立你為太子罷?」

靖千江見縫插針,這句指控可就實在太尖銳了,不但徹底把讖語帶來的影響從他自己身上剝離出去,還憑空又給齊瞻加上了一重罪名。

齊瞻離座,同樣跪在隆裕帝面前,叩首說道︰「此事兒臣實在冤枉,還請父皇徹查。至于張泰和年永齡二人居心叵測,接連構陷朝中親王,實在罪無可赦,查明原因之後,理當即刻處死!」

他會這樣說,首先是因為之前的行事十分嚴謹周密,對方手中縱使有一定的認證物證,也無法就此證明這事就是他齊瞻干的。

另外,齊瞻也是吃準了隆裕帝絕對不可能徹查,畢竟這件事已經鬧得太難看,牽涉也太廣了。

沉默片刻之後,隆裕帝道︰「太子,此事你怎麼看?」

齊瞻越是進逼,齊徽就越是示弱,額頭觸地道︰「父皇如何處置,兒子都不會有異議。只要父皇還願意相信兒臣,兒臣……兒臣就什麼都不求了。」

他說的情真意切,最後幾個字幾乎帶了哽咽的腔調,讓隆裕帝大為動容。

跟這個兒子,雖然從小也當成儲君著意栽培,但他一向不算親近。

齊瞻是他第一個孩子,性情活潑討喜,隆裕帝即覺得委屈了他,又是真心喜愛,反倒事事更加偏向。

直到這一回,兩兄弟徹底撕破了臉針鋒相對,隆裕帝才突然意識到,其實齊瞻早已不像幼時那樣的乖巧听話,而齊徽縱使再沉穩冷肅,也有委屈的時候。

父母對待子女,大多都是同情弱勢的一方,眼下齊徽退步了,隆裕帝又覺得他可憐。

再看看旁邊的靖千江,他更加心軟,說道︰「張泰和年永齡都帶下去處死,此事到此為止。太子與璟王受委屈了,起身罷,傳朕的命令,一人賞玉如意一柄。至于魏王……」

隆裕帝頓了頓,冷冷說道︰「你平日里的行事也太過跋扈,若非如此,也不至于令人攀誣誤會,罰俸兩年,自己也回去好好反思,什麼才是你應該做的!」

听到他的話,齊徽和齊瞻心里都是一沉。

隆裕帝這麼說,便是擺明了已經默認,所有的一切都是齊瞻所為,方才齊瞻辯解的那些話,他一個字也不信。

齊瞻心知如此一來,表面上看似事情過去了,但後患無窮。

自己韜光養晦多年,在父皇心中積累的印象盡數化為烏有,日後非得更加格外謹言慎行不可,因而氣悶無比。

齊徽卻是覺得,無論怎樣,隆裕帝始終都是疼愛齊瞻的,連這樣的事都可以輕輕放過。

不過,他不允許。

幾個人各有心思,都沒有再說什麼,叩拜謝恩起身。

正當站起來之際,寂靜的殿內忽然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齊瞻見靖千江和齊徽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不由低頭一看,卻赫然發現,他銀白色的親王袍服上面,竟然出現了道道紅痕!

龍袍上繡有九爪金龍,普通的親王袍服上的銀龍卻是四爪,而此刻,齊瞻衣服上的龍目之中,竟然流出了兩道鮮血。

整個大殿中,包括嘉王在內,都沒一個人再敢出聲。

今天是皇上的壽辰,凶兆卻一個接著一個,可想而知他的心情差到了什麼地步。

齊瞻光顧著算計別人,卻說什麼也沒想到,他的王服竟然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也被人給做了手腳。

如果這件事是在此之前出現,憑著皇上對他的寵愛,說不定不會怪責,還要徹查齊瞻是被別人陷害,可是眼下他害人在先,見到這一幕,自然而然就讓其他人先想到了「報應」二字。

齊瞻汗流浹背,連忙又撩袍猛地跪下,顫聲道︰「父皇,兒臣……」

「你這個不忠不孝的東西!」

隆裕帝看著他身上的血跡,又是惱怒又是厭煩,失去了最後一點耐心,方才憋了沒說話的終于從齒縫間擠了出來。

「既然穿不好這身衣裳,朕看你也就別穿了,除去王服王冠,滾回去閉門思過,無詔不得入宮。」

隆裕帝喝道︰「璟王,魏王手下的都騎衛由你暫領!」

靖千江忙道︰「是!」

齊瞻這個「除去王服王冠」的懲罰,表面上看不過是換件衣服,實則就等于廢除了他所有的職務實權,暫時禁足王府,懲罰已經不可謂不重了。

倒是靖千江化險為夷,隆裕帝大概是被曲長負的故事觸動心腸,為了表示對他依舊信任,還將齊瞻的差事給了他。

齊瞻閉上眼楮,壓抑住心里的不甘與怒火,一字字道︰「兒臣,謝父皇恩典。」

一場紛亂的鬧劇過去,幾乎很多人都已經餓過了勁,宮宴卻不可能像在自家那般,心情不好就可以散去。

于是齊瞻狼狽地被先行遣送回府,絲竹管弦之聲又起,人人做出一副笑臉,盡情歡宴。

魏王妃也跟他一同離席,她心里十分幸災樂禍,偏生還不能表現出來,只好假裝羞愧無比地以袖掩面,在眾人同情的目光下跟著齊瞻離開。

席上沒有人再提起方才發生的事情,但氣氛到底還是沉悶了許多。

好不容易煎熬到宴會結束之後,隆裕帝起身走出兩步,又回頭說道︰「璟王,你陪朕走一走。」

他在這種心煩的時候還願意找人陪同,那麼必定是極為信任寵愛之人了,可見方才的事情絲毫沒有影響到靖千江的地位。

靖千江起身隨著隆裕帝走了,曲長負停步,卻是看了一眼齊徽,冷冷當先而去。

齊徽知道他一定有話跟自己說,很快將身邊圍過來慰問的人都推掉,快步追了過去。

他的隨侍開始不明白太子要做什麼,氣喘吁吁地跟在齊徽身後,幾乎要小跑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