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听見這個聲音, 齊睿的臉色僵了一下。

他就是因為忌憚靖千江那張嘴,因此從不當面為難,這還是好不容易等到對方缺席, 才能痛快痛快,沒想到還被撞見了。

只見靖千江一身王袍, 大步進殿, 向著隆裕帝行禮。

他道︰「陛下,臣這份壽禮不大好運輸,臣心系于此, 便出宮親自督查,中間發生了些許小事, 才有所耽擱, 還請陛下恕罪。」

隆裕帝看了周王一眼,笑著說道︰「哦,是阿靖有心了。你準備了什麼好東西,便呈上來讓朕瞧一瞧罷。」

他雖然沒有對周王的行為置評一詞,但態度也已經十分明顯了,顯然對這個佷子的縱容寵愛, 尤勝親子。

不過,靖千江的禮物卻並不如何貴重, 只是由人抬進大殿中數十個金燦燦的蜜瓜, 跟其他人的字畫珍寶比起來, 未免顯得寒酸簡陋。

不過方才周王顯然已經踫了一鼻子灰,因而此刻就算心有疑慮, 也沒人敢吭聲了。

靖千江道︰「陛下,臣返京不過月余,時間太過匆忙, 沒來得及準備足夠精美的禮物獻給陛下。但這蜜瓜是西南邊地特產,滋味格外綿厚香甜,以往那里被異族佔領,無法運出,如今卻是可以讓京城中的人也品嘗到了,便特意以此進獻,請陛下品嘗。」

有了他這番話,原本普通的蜜瓜就變得格外意義非凡,這不僅僅是一樣食物,還代表著收回的疆土。

而且由此,也側面透露出璟王的戰功,還不至于太過奢靡引人猜忌,又怎會不讓皇帝龍心大悅呢?

果然,隆裕帝十分滿意,又立刻令人將蜜瓜切開,當場分給席上諸人,讓他們也嘗一嘗這名副其實的「勝利的果實」。

身穿彩衣的宮女將切好的蜜瓜用銀盤盛著放在案上,曲長負看了看這在擺夷被滿街叫賣「一文錢一塊」的蜜瓜,用簽子扎了一塊,送入口中。

真是……听他鬼扯。

眾人紛紛品嘗,不管好不好吃,個個都贊口不絕,連平日里經常跟璟王相互譏諷的魏王都道︰

「璟王弟年紀輕輕,便已經為國立下汗馬功勞,想我們安坐于京城的時候,他正在戰場上風餐露宿,馳騁殺敵了。今日所贈之禮雖不貴重,這份心意實屬難得啊!」

皇上听了舒心,愈發覺得這個長子懂事,于是笑著說︰「日後自然也得讓你們都出去歷練歷練。」

齊瞻笑著起身稱是。

他從來不吝嗇對于一個即將失敗的對手給予最大的贊美,反正現在把靖千江抬得越高,他一會就摔的越慘。

等到所有人的禮物都送上了,最後一個壓軸的就是齊徽。

他離座起身,沖著皇上拱了拱手道︰「父皇可曾記得,前些日子您同兒臣說,有幾晚夜不安寢,總是夢見一處山谷當中發出金光?」

這個夢隆裕帝印象深刻,曾經幾次同兒子和寵愛的大臣提及,聞言點了點頭。

齊徽道︰「兒臣當時便想,這一定是上天看到父皇聖德,故而降下祥瑞,只是當時不敢斷言。回府之後,便將父皇當時夢中的圖景繪出,令人依此找尋,終于找到了一塊奇石,明明如同滿月。今日特來進獻。」

這塊石頭不但是祥瑞,還是跟皇上的夢境可以對照的祥瑞,光是這一點便足以引起隆裕帝極大的興趣了。

「太子真是有心了,快令人將此奇石送來,讓朕一觀。」

皇上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曲長負微微眯起了眼楮,齊瞻握著酒杯的手指一緊,繼而放松。

齊徽神態自若,似乎對一切都一無所知,令人將石頭搬運到殿中。

這塊石頭體積龐大,分量足足比那一抬蜜瓜還要沉重,因此是被人用了帶輪子的特制木車推到大殿當中的。

無怪齊徽敢如此形容,這塊天然形成的奇石確實稱得上奪造化之奇。

只見它足有一人之高,通體圓潤光滑,呈乳白色,中間夾雜淡黃絲暈,圓潤如珠,在燈火下散發出淡淡的瑩光。

這塊石頭不光對應了皇上的夢境,更是在如今各處戰事告捷,流民之亂平息的當口出現,自然足以令皇上高興不已,並在宴會上拔得頭籌。

見到皇上如此,周圍的大臣們自然也連連湊趣,更有才思敏捷者甚至即興賦詩一首,來博得皇上歡心,大殿中一時間一派喜氣洋洋。

齊徽獻上了這塊石頭之後,反倒低調地站在一旁,不再多說什麼。

上一世在遇到曲長負之前,他最不喜的便是注重形式,鋪張浪費,至于所謂祥瑞夢兆一類怪力亂神的東西,更是嗤之以鼻。

那時他想要準備的壽禮是自己所作的一幅畫,雖然能夠聊表心意,但自然沒有什麼珍貴之處,還因此被曲長負諷刺了。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  \\ 】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因為想法與隆裕帝完全不同,齊徽雖然身為太子,卻並不如齊瞻那樣受到父皇的親近喜愛。

他曾經也十分希望能夠得到皇上的贊許笑容,但如今,這些卻早就並非齊徽所求了。

看到皇上因為自己刻意的投其所好而喜悅,他心中反倒有幾分諷刺。

隆裕帝將手放在石頭上撫模,只覺得比精心打磨過的玉石還要光華細膩,說道︰「朕看,便為這塊石頭賜名‘仙宵月潤’罷。」

眾人連忙紛紛稱贊。

然而就在此時,被隆裕帝的手掌撫模過的地方,竟然出現了一道道的裂痕。

他稍稍一怔,左右已經反應過來,連忙一個箭步上前,擋在皇上的前面。

「陛下小心!」

石頭上發出了隱約如同爆裂般的輕響,緊接著,竟然啪地一聲,蹦碎了一塊缺口。

缺口處乳白色的外層碎石 里啪啦地落了下來,露出血紅色的內芯。

一時之間,四下無聲,眾人都被這突然發生的一幕驚住了。

皇上才剛剛賜名,石頭就碎了,方才的吉兆轉眼間變成了大凶之兆,仿佛在預示著什麼隱隱的災禍一般。

還是當著南戎人的面,真是讓人感到既難堪又詭異。

齊徽臉上連忙應景地露出惶恐之色,跪地請罪道︰「父皇,這塊石頭已經在兒臣的別院中安放數日,反復核檢,皆無異狀,卻不知如何成了這般模樣……是兒臣的疏忽,父皇恕罪!」

皇上此時實在也已經沒有寬慰兒子的心思了,他的臉色非常難看,只是定定看著那塊缺口。

旁邊也已經有人湊了過來,這時候周王突然疑道︰「啊,這……父皇,這石頭上刻著字啊!」

皇上聞言,大步上前查看,只見石頭露出的紅色豁口處,果然有幾個白色的小字。

那字跡看上去非常奇異,並不像是人為雕刻,反倒好似從紋理中天然形成的。

「倫常自尊長,定勢襄乾坤。」

有人不禁將這兩句話念出來,然而話剛剛出口,便駭的臉色都變了,連忙跪倒在地。

這兩句詩誰寫的?簡直是要要命啊!

誰都知道,靖千江的親生父親乃是先太子齊思灝,他死後,謚號便是定襄太子,正好對應了後一句「定勢襄乾坤」。

而前面的「倫常自尊長」,就更加淺白易懂了,定襄太子作為嫡長子,本來是理所當然的帝位繼承人,他去世之後,因為沒有後代,這才輪到了如今的隆裕帝。

然而眼下,石頭上的兩句詩就是等于在告訴大家,只有按照天理倫常,尊定襄太子一脈作為國君,才能定乾坤,平天下。

這簡直就是把靖千江往死路上推。

靖千江即使站的不算靠前,都能感受到眾人紛紛落在他身上的各異目光,或嘲諷,或陰冷,或幸災樂禍。

齊瞻這招真是狠毒極了,要不是這回早有準備,絕對要被他玩死。

更何況,就算他通過魏王妃的示警,隱約猜到齊瞻多半會在這石頭上動手腳,也無法料知竟然會是這兩句話。

隆裕帝道︰「璟王,此事你如何看法?」

他的聲音淡淡的,听不出喜怒,但是誰都能感覺出其中的風雨欲來之勢。

其實不管靖千江怎麼回答,他的前途都相當于已經晚了,這兩句詩明明白白指的就是他。

這就等于在皇上心里埋下了一層陰影,即便是當場不追究,日後靖千江只要稍有行差踏錯,都會令人想起今日之事。

久而久之,積攢下來的疑慮忌憚愈深,總有皇上忍不了的那天。

有的大臣感念先太子恩德,忍不住想要出言求情︰「陛下……」

隆裕帝冷冷地說︰「你想說什麼?璟王乃是皇兄唯一的後嗣,難道朕還能為難他嗎?」

這句話將在場的所有人驚出一身冷汗,意識到這時為璟王說話只會弄巧成拙,遂再無一人開口。

相比之下,靖千江的神色倒還十分鎮定,跪下道︰「陛下,此事,請您听臣辯解。」

隆裕帝道︰「你說。」

靖千江說道︰「臣自小在擺夷族長大,十四歲入伍,更是踏遍大江南北,見到無數造化之奇觀異景,異常之氣候天象,深知所謂預兆,不過世人附會,怪力亂神之事,雖未必沒有,但不能盡信。」

其實這種事,在場之人不信的也很多,只不過沒人敢向靖千江這般坦然地說出來罷了。

這樣的話,或許隆裕帝之前听見會極為不快,但此時听來,倒是為他挽回了一些顏面,隆裕帝的臉色也好看了一些。

靖千江道︰「便如古有諺語雲,‘舉五日子,長及戶則自害,不則害其父母’,五月初五所生之子,男孩害父,女孩害母,殊不知春秋時孟嘗君田文便是此日生辰,一生忠孝兩全,聲名千古,便如同今日我大郢國泰民安,戰勝災平,正是陛下聖明之故。可見,為事在人!」

這種時候,他並未哭泣示弱,訴說委屈,依舊能夠保持著不慌不忙的狀態,思路清晰而縝密。

即便隆裕帝的心情並不愉快,還是對這個佷子的表現感到了幾分贊賞。

更何況,靖千江的話很有道理,也確實說到了他此時的心坎里面去。

不過他並沒有把這情緒表現出來,只道︰「那麼依你所言,這石頭的紋理不過是湊巧長成了字的模樣,當不得真了?」

靖千江道︰「陛下,臣方才說,為事在人,石頭生字,听起來確實離奇,因而這字,便未必當真是石頭上所生出來的。」

他從袖中模出一塊玉墜大小的鵝卵石來,向著皇上呈上︰

「之前在北地開戰之前,臣曾經與身邊的幾名副將路過一座寺廟,寺廟門口有個專門為人求姻緣的和尚,副將王席花了三兩銀子得到此石,說是要回去送給他的心上人。」

「王席不幸在戰場上犧牲,死前將石頭交給臣代為保管。臣雖然不信這些,但下屬托付,也一直珍重珍藏,打算過些時日去他的老家,將此物交給王席未過門的妻子。請陛下一觀。」

旁邊自有小太監將東西接過去,隆裕帝拿起來一看,只見上面的花紋中也有王席和一名女子的名字,上面還有寓意白頭偕老的圖樣,然而王席已經死了。

當然,重點不在于石頭是否靈驗,而是代表著,這樣的紋理是可以偽造出來的。

而呈上石頭的人正是……

隆裕帝將目光投向了齊徽。

「太子,這塊石頭當真是你所尋到的天然靈石嗎?」

眼看靖千江已經扭轉了自己的劣勢,齊瞻並不著急,反倒換了個姿勢,靜靜觀賞著這出好戲。

他所定的本來就是一箭雙雕的連環套。

以靖千江的能力,受到構陷之後絕對不會坐以待斃,那麼他要為自己辯解,反擊對象一定是獻上石頭的齊徽。

不管這兩個人今天誰佔了上風,皇上的對于他們的行為都會在心里結下疙瘩,區別只是誰損失的大,誰損失的小罷了。

反正最後真正的贏家只會是齊瞻。

他現在所想的,是要不要將曲長負也拉入到這盆渾水當中。

畢竟齊徽和靖千江本來就不和,而他們不和的根源……正是曲長負。

說來齊瞻還是從曲長負對付陸越涵的手段上得到了靈感。

對于南戎的皇子,皇上的態度當然是越能將他們挑撥離間越好,陸越涵就是一個好用的工具。

可是對于造成太子與璟王不和的曲長負,只怕皇上就不會如此輕易寬縱了,只要他知道太子「謀害」璟王的原因是爭奪曲長負,那麼這就成了一箭三雕。

心中殘存著最後一絲不忍,齊瞻想起先前曲長負的拒絕,目光逐漸深沉。

從石頭崩碎開始,齊徽本來就一直跪著,此時面對皇上的問話,他拱手回道︰

「父皇,這塊奇石是兒臣在多方令人打探之後才尋到的,運回之後日夜有人看守,並無他人可做手腳,也並未發現任何異狀。況且,兒臣並無陷害璟王弟的理由,還望父皇明察。」

大理寺卿高明沉吟道︰「陛下,說來此事倒也不難調查,只消問清楚石頭是在何處發現,又是由什麼人運回……」

他的話還沒說完,旁邊忽然又有兩人出列跪下,正是東宮的兩名屬臣,張泰和年永齡。

兩人跪在地上砰砰磕頭,顫聲道︰「臣等有罪!此事是臣等所為,但乃是臣自作主張,見璟王勢大欲除,實與太子殿下無關!」

他們一邊將責任攬下,一邊卻又躲躲閃閃,偷著去看齊徽的臉色。

這一招十分狠毒,隆裕帝果真勃然大怒,倏地揮手,將一片碎石劈頭砸在了齊徽身上,喝問道︰「太子,你還有何話要說?!」

他手指著張泰年永齡兩人,冷笑道︰「好一個‘勢大欲除’,好一個‘自作主張’,你們眼里可還有朕嗎?只怕是一心恨不得齊徽明日便登基為帝吧!」

他這話一說,齊徽也連忙磕頭頓首,大聲道︰「父皇,你如此說法,兒臣實在難以承擔!此事兒臣實不知情,問心無愧!」

隆裕帝道︰「你不知情,他們兩名臣子就敢去陷害璟王,難道害了璟王,他們兩個就能登基了?齊徽啊齊徽,你如今已是太子,可當真狼子野心,半點也等不及嗎?」

他說著,又目光沉沉地看了靖千江一眼,心中又不免想到,齊徽想要鏟除威脅自己的對象,為何要從靖千江身上先下手?

難道靖千江在他人的眼中,已經重要到這個程度了嗎?

曲長負一直在靜靜地等著齊徽的反應,然而到了這時,他發現齊徽根本就是一直在被動防守,而絲毫沒有任何反擊翻盤之意,似乎當真是一點應對的措施都沒有。

這實在不像他的作風。

面對皇上的叱罵,齊徽重重磕了三個頭,說道︰「父皇,今日本來是您的壽宴,就算兒臣當真對璟王存有謀害之心,也萬不會選擇這種場合,違逆您的心意。」

「對于兒臣來說,我已是太子,多年來蒙受父皇的栽培教導,心中所願唯有不令父皇失望,又何必多此一舉去陷害他人?更何況……璟王亦並非父皇親子。」

齊徽的話情真意切,十分打動人,周王卻忽然說道︰「太子殿下,可是臣弟怎麼听說,早在先前您便與璟王弟不和,甚至還大打出手……當時應該是曲大人在場罷?你們打架,是因為什麼緣由來著?」

他這樣把話一帶,從天而降一口鍋,眼看就即將搖搖欲墜地砸在曲長負的腦袋上。

曲長負沒說話,但是他的頭腦中正在迅速思考著,應該如何化解眼前的危機。

這一刻,齊徽、靖千江和他自己的命運,已經連在了一起。

隆裕帝的臉色晦暗不明,將目光轉過來,沉沉地說道︰「曲長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