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323章 各司其職

「想朕自登基以來,常高舉改制、革新大旗,朕不奢望天下眾生都能理解朕。但了大明,為了天下百姓,請兩位愛卿務必旗幟鮮明的站朕的背後。這次兵部改制也許只是一個開始,將來朕還可能根據需要改制監察院、大理寺等。至于中央軍的人選,朕是這樣想的。

兩位愛卿一位是掌管政務院的首相,以為是掌管兵部多年的大臣,自然是中央軍委的人選。陸軍司令方面,唐寧波可以勝任,海軍司令方面,戚宏亮是不二人選。總參謀部可暫由劉愛卿兼任,但還需要向朕推薦以為主管裝備後勤部。」

「這個……」這兩人對于自己進入中央軍委倒也沒覺得奇怪,只是沒想到皇這麼著急要確定各部人選,看來確實醞釀已久的改制方案。

「皇,漢王殿下在皇南巡期間主政,雖然略有瑕疵,但對于國家政務和兵部事宜應該有所了解,微臣推薦漢王殿下。」劉立洋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朱朝陽。

「不妥,裝備後勤部除了需要一定的軍事經驗外,還需要一定的內政能力,不然統籌、分配各項裝備就很容易導致混亂。」朱顯波繼續提出自己對于這個位置人選要求

「皇,劉大人長期主管兵部,可以兼任。」徐光啟推薦了劉立洋。

朱顯波也不是沒想過,但是參謀部和裝備後勤部是完全兩個不同的分工領域。何況朱顯波當初改制的另一個目的是分化軍權。劉立洋雖然是自己的親信。但他總有一天會老去,朱顯波希望在自己還健壯的時候替大明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傳承下去。

「劉愛卿,朕倘若讓你在裝備後勤部與參謀部之間選一部任職,你會選那一個?」

「微臣以為還是裝備後勤更擅長些,臣早些年雖然也領兵打過不少仗,但那時候多半是皇自己運籌帷幄。」

「嗯,這樣一來,難道朕還要兼任參謀總長不可?不妥啊。」朱顯波笑了笑,突然一個人的名字出現在他腦海當中。

「李自成!參謀總長非李自成不可!」

「皇英明!」徐光啟與劉立洋同時說道。

朱顯波這個決定確實英明,論領兵打仗,無論海軍陸軍,如果李自成說第一,那麼姚啟聖第二,其他人是不敢爭辯的。當年朱顯波調李自成進京做兵部侍郎也是有意培養其做劉立洋的替補。只是後來日本兵變,九州與土佐獨立之後,為了震懾日本島三國。朱顯波派出了李自成!

李自成早就是三品,女兒又與朱朝陽聯姻。無論是出于保護皇位順利傳承還是鼓勵官員升遷,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就李自成了。不過吏部要替選兩名封疆大吏出來。新疆是要塞之地,該何人替唐寧波呢?」

「吳三桂,吳三桂這兩年在西伯利亞也略有所稱,但微臣始終認為他更適合做將軍。如果將來皇有意遠征,這個是譴吳三桂進疆正好有熟悉的機會。」

「嗯,吳三桂也是一名帥才啊。這說起來倒也奇怪啊,如今大明陸地疆域四海升平,朕的大臣當中卻帥才輩出,逼不得已,朕只好派姚啟聖去水師啊。為什麼不多出幾名治世能臣呢?朕的西伯利亞、馬六甲和印度都需要總督啊。兩位愛卿下去之後還要多關注文官。」

「臣等遵命!」

「水師七大艦隊指揮倒是容易,目前大明的海軍軍艦數量也只是剛剛夠組建五支。穆前、姚啟聖、龍康仔、傷不起、李三江各領一支,等將來大明的軍艦夠組建第六、第七艦隊時相信戚宏亮也早將艦隊指揮官培養出來了。另外為了保持我軍在陸地和大海之的長久優勢,要即可籌劃一艘隸屬總參謀部的軍事指揮學院。

軍事指揮學院要區別于以往的偏重于啊研究棄械的學院,專門培養中高級陸海軍指揮官。」

對于兵部改制,朱顯波能想到的大概也就這麼多了,剩下的各司人選要等中央委員以及兩位司令與總參謀長到任之後再由吏部慢慢推薦。

徐光啟和劉立洋對于朱顯波這樣的人事安排也提不出什麼異議,都表示會在今後一段時間內積極考察群臣,為皇推薦合適人選。

但他們和朱顯波一樣都沒有給漢王朱朝陽安排位置。徐光啟和劉立洋倒是想,但朱顯波幾次都沒有明示,兩人也不敢再提。

朱顯波不是忘了,而是有意的。前次讓朱朝陽擔任兵部侍郎,一來是讓劉立洋輔導下,一是為了向群臣彰顯自己的意志,朱顯波來自後世,知道朝鮮就是這麼干的,金正日將軍欲交權給金正恩時,就突擊提拔金正恩為將軍,然後是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

朱顯波相信朝中聰明的大臣都看得懂他的安排。

朱朝陽當然不用說,能夠安排他主政,父皇對自己的器重不言而喻。朱朝陽這次的表現雖然不能讓朱顯波完全滿意但是還算過得去。

至少朱朝陽敢于爭權,敢于和皇後周濤分庭抗禮!敢于和老臣王承恩單挑。當然這也明顯暴露了朱朝陽急躁與不成熟的一面。正好借著兵部改制將其閑賦,看看這小子作何反應。

第二日,朱顯波就在朝堂之宣布了,成立中央軍事委員會以及四個主要部門的長官人選,並責任吏部從速推薦各司人選到軍事委員會委員徐光啟與劉立洋處。

這樣一份突如其來的改制計劃又一次打亂許多人的計劃。包括朱朝陽,也包括王承恩。在王承恩的部署立是希望能夠佔得至少四個二品之中的一個席位,甚至進入軍委。朱顯波這麼一任命,他只有從三品及以下設置當中想辦法了。

而主政半年的朱朝陽則更加郁悶,雖然說朱顯波沒立自己當太子,朝中還有皇後監國。但以皇長子兼漢王身份主政國事,無異于數人之下,萬人之。而兵部一改制,他立即被打回原形。剩下了一個漢王的空殼頭餃。待到朝會散去之後,朱朝陽來到了房。

「父皇,兒臣實在不明白,為何兵部一改制,兒臣以前侍郎的身份卻在軍委諸部當中毫無地位?就算兒臣在主政期間犯下什麼錯誤,也請父皇當面指明,兒臣好加以改正。如若不然,兒臣不服!」

「呵呵,朝陽啊,你今年多大啦?」

「快滿十八了。」

「回去問問你母妃,父皇十八歲的時候可是智斗李太後,誅殺魏忠賢了。你還有差距啊,父皇也想早日重用你,但如果你不立下功勞,在群臣中自然就不會有威望。就算有朝一日父皇撒手西去。你奉詔即位,只怕也難以馴服這些老奸巨猾的家伙。

如果那樣,你不是要成為他們的傀儡?好好想想把,你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里,打算如何補救。想明白了,就來告訴父皇,父皇一定幫你。」

朱朝陽無奈,只好回去找朱丹訴苦。

朱顯波可沒心思休息,根據歷史記憶,在這一年的11月,查理一世的統治又再次面臨被推翻的局面,英國人已經阻擋不了克倫威爾,阻擋不了資產階級革命。

朱顯波一定要在大明的大法典與議會成型之前干擾英國的社會變革,阻擾英國人的崛起。不然他前面針對荷蘭人所做的一切毫無意義。就算大明帝國控制了七州五洋,也不會有幾天好日子。

資產階級革命的火種早晚要席卷歐洲,他朱顯波必須力挺查理一世復闢。查理復闢的前提就是他還活著。立1649年查理被砍頭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從科倫波到倫敦卻還有數千公里,而且那里是歐洲列強盤踞已久的非洲以及他們的大本營歐洲。

這和從荷蘭人手里解放台灣,已經從葡萄牙手里搶回馬六甲時完全兩回事。這些地方對于荷蘭人、葡萄牙人來說可有可無。但非洲有廉價的奴隸,挖不完的金礦和價格不菲的象牙。大明想染指非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何況越接近歐洲就意味著越遠離大明本土,到時候天時地利就會逆轉。

朱顯波心中也沒有打算要在164年政府非洲進入歐洲的計劃,因為這看起來是不大現實的。要說依靠強大啟稟和步槍飲馬里海也許更現實點。但就算打到里海也影響不了英國,影響不了克倫威爾。

想要快速取得效果,只有寄希望與錦衣衛與大明的特種部隊。而這些人必須精通英語才不至于被克倫威爾輕易趕出倫敦。這就是朱顯波一直舍不得放柳春燕外出的另外一個理由。

為了迅速的成立一個到英國行動的隊伍,朱顯波只得再次請出了這位文化大使,英語翻譯兼首席英語教師。在京城秘密組建了一個培訓班,十五名錦衣衛與十五名精挑細選的特戰隊將士被送到的培訓班。

培訓班只有兩名教師,王拓與柳春燕。

起初柳春燕死活不同意,吵著要去澳大利亞,朱顯波好說歹說,總算勉強答應,並強調這是去澳洲旅行的最後一次執行任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