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揚帆起航 第192章 智取莎車(2)

阿普杜拉哈越是下令往前沖,越接近死神。等待他們的除了岸上的大明步槍兵,還有埋藏在河水中的數不清的木樁和木船。無論人和馬如何努力,是無法通過了,就在阿普杜拉哈的大軍離岸只有六七十米時,卻無論如何也前進不了。後面的部隊不斷涌來,前面的紛紛跌入河中。

投石車拋出去的木材點引了後方的輜重船,河中的十幾萬大軍面臨的後面是火海,前面是死路。直到看到這些蒙古騎兵在河中哭爹喊娘,那些民夫們終于明白了姚啟聖這幾天搗鼓的目的,這一招太陰了。這些人世代與喀什噶爾河為伴,河里有多少石頭都知道。滿以為輕松過河的阿普杜拉哈大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而姚啟聖當然不會放過屠殺這滿河的蒙古勇士,想要征服葉爾羌汗國,消滅它的有生力量是必須的。這一點與朱顯波的想法也有一定程度的巧合,遠在萬里之遙的朱顯波此時也睡不好,吃不香。擔心阿普杜拉哈四處躲藏,尋機再偷襲大明的遠征軍。

連李承宗都沒想到姚啟聖如此大膽,竟然將自己的幾萬人馬完全暴露給阿普杜拉哈,就在阿普杜拉哈認為勝利在望時,他的大軍卻迎來了滅頂之災。隨著岸上步槍隊的不斷射發,那些在水中勉強能站立的人馬都紛紛跌入河中,而夾雜著河水,煙火和哭喊的喀什噶爾河頓時真正迎來了水深火熱的一天。

水深的是它的顏色,隨著傷亡不斷增加,河面已經漸漸成血紅一片,而河對岸剛離岸的船只、輜重燃燒成一片火海。慌亂中,阿普杜拉哈連忙招呼大軍撤退,此時十幾萬人已經完全無章法。姚啟聖又趁機讓早已等待在上游淺水處得騎兵迅速渡過河去,由西南沿河掃蕩。

就這樣百十來米寬,淺淺的喀什噶爾河卻成了阿普杜拉哈大軍的夢魘。盡管他們早已得知大明的步槍威力十分強大,但他始終堅信自己的蒙古騎兵無論是戰斗力還是人數上佔駐一定的優勢。吃掉大明這部分軍隊不在話下。結果卻是大河幾乎吞噬了他近十萬人,剩下的也傷勢嚴重,好多人是被嚇的,大軍幾乎沒在巴楚城停留就往莎車城逃去。

第一次正面交手,姚啟聖取得了完勝,只損失了部分船只和木頭就差點埋葬了阿普杜拉哈的全部主力,讓全軍將士對姚啟聖刮目相看。而姚啟聖則顧不得高興,連忙寫信給李承宗,讓人快馬帶給在麻魯特附近的李承宗,建議其將步兵全部調回。帶騎兵迅速拿下葉城,並隨時準備偷襲莎車。

而姚啟聖自己則徹底將拋棄輜重,帶領大軍越過喀什噶爾河撲向另外一個重鎮英吉沙。當然去英吉沙的副手,帶的是三萬民夫,起碼日夜兼程的趕往那里。自己帶領兩萬步槍騎沿葉爾羌河南下。兩萬步兵留下駐防巴楚和三岔口。對外宣稱將主攻喀什,將阿普杜拉哈徹底壓縮在葉爾羌流域。

阿普杜拉哈當然明白英吉沙和喀什對于自己汗國的重要性,連忙派人打探,果然大明的騎兵已經包圍英吉沙。于是派長子堯勒瓦斯領兵前往救援英吉沙,自己在在剎車城號令各部落繼續集結兵馬。

經過巴楚城一戰,阿普杜拉手中立即能戰的將士已經不足十萬,為了確保英吉沙萬無一失,同時盡快打退明軍並救援喀什。阿普杜拉哈做出了他一生都後悔的決定,讓其長子帶領八萬騎兵奔赴英吉沙。自己留下滿朝文武和兩萬騎兵守城。在阿普杜拉哈看來,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流域還能給他湊起幾萬軍隊來。只要前線不至于潰敗,與大明在莎車城決戰還是有機會的。

然而,姚啟聖的目標不是英吉沙,而是莎車。等到幾萬人圍住英吉沙而後,姚啟聖率兩萬騎兵沿河而南下,直撲莎車。而得到消息的李承宗,將步兵遣返回阿克蘇和巴楚兩城,自己帶騎兵火速趕往葉城。

當姚啟聖來到莎車城時,李承宗的大軍也攻陷了葉城。繼續揮兵西進的同時,向阿普杜拉哈發去了招降書。

如果說姚啟聖的到來讓阿普杜拉哈大吃一驚的話,那麼李承宗的出現則讓莎車城驚慌失措。兩萬部隊,何以抵擋大明的幾十萬大軍?李承宗不是回援哈密了嗎?阿普杜拉哈後悔輕率的派軍前往英吉沙了,但是據探子回報,姚啟聖的騎兵確實是去了那里啊。阿普杜拉哈當然不會明白姚啟聖派往英吉沙的是民夫,只不過接受了幾個月的軍訓而已。

但眼下莎車城兩面夾擊已成定局,阿普杜拉哈只得一面準備防御,一面急令堯勒瓦斯。而姚啟聖的戰術就是偷襲當然不能讓阿普杜拉哈重新集結。他讓李承宗將步兵調往巴楚的目的就是牢牢的控制住哈密到莎車的中轉站。而英吉沙那些民夫,戰前就打算犧牲的。因此給他們的命令就是哪怕只剩下一人一馬也要阻擊住堯勒瓦斯大部隊。

這些民夫一來接受過軍訓,二來此番前來就是為了重獎。一路打過來除了巴楚大戰被姚啟聖派去運木頭造船之外,幾乎都是觀光客,這英吉沙城時立功的機會。當然他們想不到的是阿普杜拉哈回派幾乎全部主力增援英吉沙,惡戰在所難免。

姚啟聖不等李承宗到就組織人馬攻城,大明的步槍佔據主動,由于莎車城兵馬極少,而且大明軍隊神出鬼沒,不知道還會從那里降下天兵。只能將部隊駐防在城內等待援軍。

兩萬對兩萬,雖然大明的軍隊有火槍,但畢竟城池自古易守難攻。姚啟聖除了吩咐將士們瞅準機會射擊外,並無其他好辦法。雙方拉鋸了兩日,李承宗帶領大部隊來到莎車城下。兩軍合攏一處,重新編制,騎兵在兩旁護衛,步槍騎四門同時攻擊。別說攻擊,就是四門圍住,不攻擊,城內的百姓和將士也坐不住。

原來以為大明的部隊會不適應茫茫沙漠,蒙古騎兵可以利用速度和經驗優勢決戰于大漠之中,沒想到還是被神出鬼沒的大明軍隊來了個甕中捉鱉。

李承宗也繼續傳承了朱顯波的那種風格。剛把莎車城圍定就派人喊話,要求阿普杜拉哈立刻出城投降,並下令葉爾羌汗國各部落立即就地解除武裝等待大明收編,不然城破之日大明軍隊必將屠城。

開始幾日,阿普杜拉哈還在等待援軍,那知道英吉沙的兩萬民夫先是固守英吉沙西岸,眼見蒙古大軍過河,這些民夫們倒也不傻,反渡到對岸,在大道上四處設置障礙,並經常在沿途設伏,蒙古軍雖擅長作戰,但也無心與這些人糾纏。但姚啟聖派去的人任務就是糾纏。

兩天、三天,還是不見援軍回歸,而李承宗等人攻城部隊已經攻破東門和北門,不得已阿普杜拉哈帶領全城文武將士出城投降。條件就是希望能繼續做葉爾羌大汗。

李承宗當然不能承諾,只是讓阿普杜拉哈下令各部落解除武裝,阿普杜拉哈等隨軍前往阿克蘇一切等待大明皇上的聖命。就在大軍進駐莎車城,收繳城內武裝後,姚啟聖又出了一條毒計給李承宗。

「李大人,雖然阿普杜拉哈的大部分臣子都在我們手里。但是其長子堯勒瓦斯手里仍由八萬蒙古騎兵,一旦不遵命,逃往克什米爾再尋機光復莎車城那我們不是白忙一場?」

「那依你之計呢?」

————————————————————————

快五十萬字了,可以收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